雙節,我在湘西

2020-10-11 吳春年

12路公交載著滿滿一車乘客,熱熱鬧鬧的從吉首市區行駛過來,緩緩停靠鶴盛煙廠門前,停穩門打開,幾位年齡大的老人先下,我提著菜隨後起身等待。

「哎,那天就是他說要給你拍照。」一位穿白色襯衣配牛仔褲的年輕女孩,笑著對一位身著旗袍的老大姐說。

「哦,是嗎?哪個喔?」老大姐六十多歲,身材勻稱,精神飽滿,下車後疑惑地問。

「就是那個戴眼鏡的。」年輕女孩微笑著努嘴指向我。

迎著老大姐一臉的疑惑,我也詫異了:「哦?真的?哪天說的我還真忘了?」

「過節那天,你說她穿民族服裝好看,想拍幾張照片,忘了?」女孩掩嘴竊笑。

「噢,國慶那天,在村口是吧?是的,是的,我看大姐那天穿民族服裝非常好看,民族特色濃鬱。是真的,那天我也喝多了,可惜沒有拍下來。」我一拍腦門順手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

「行啊!行啊!哪天我再穿給你拍,我就住在馬鞍村裡,我的服裝多,村裡她們有事經常向我借穿。」阿姨一臉愉悅。

呵呵,雙節那天,原來如此!

雙節那天,湘西陰雨綿綿,空氣裡能擠出水滴,峒河面上輕煙瀰漫,兩岸青山裹著一層薄紗,若隱若現,好看極了。

我們沒有出去遛達,手機裡到處都是堵車視頻,那些想出去散散心的人們,由於堵,他們在高速路上跳起了廣場舞,架起了釣魚竿,有的年輕人乾脆開了直播。

一眼望不到頭的高速公路,成了偌大停車場,出行的人們把大好時光消費在擁擠的馬路上。

我們睡到自然醒,臨近午時,隊長約上長高的李工,四人迎著細雨,徒步往黃茅潭橋頭去。

窄窄的319國道車流量明顯大於平時,往來車輛停停走走,幸好並不十分擁堵。

節日的橋頭兩側,沒有太大的喜慶氣氛,反倒因為食客少而冷清了許多。我們沿著「八仙湖」「一道灣」等等餐館一家家地瞅過去。

可惜,隊長看中的那家餐館大門緊閉,老闆興許也是回家陪爹娘過節去了吧。

返身迴轉,那就「一道灣」吧,隊長說這裡魚做得挺好。趁他點菜的功夫,我把餐館裡外環境大致環顧一下。

這是一座臨河而建的餐館,飛簷翹角,古色古香,木質桌,竹質椅,門窗古樸,四面通透,房梁上繞有青綠的植物藤蔓。

坐在椅子上就能看見坎下清清河水,對岸三五人家,還有山頂一幢灰瓦白牆的徽式建築。

不消片刻,鍋子上了,酒精催得爐子上「突突」直響,魚肉香氣濃濃地撲入鼻孔,好鮮!精美的湘式小炒一盤一盤傳遞上桌,紅的耀眼,綠的舒心,空氣中瀰漫著想打噴嚏的欲望,使勁憋了兩下,終是忍不住,幾個「啊嚏!啊嚏!」放聲出來。

菜好,酒是不可少的,正宗紅星二鍋頭,56度,一點不含糊。雙節合璧嘛,多少年才能輪一回啊,再說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隊長及眾人的勸說下,「某人」就大汗淋漓心甘情願地入了套。

三巡酒過,五味既嘗,該紅臉的紅了,該淌汗的淌了。哎呀,這男人啊,就好這一口,一口下去,先是車子房子票子,再一口一口下去,笑話就來了,葷的素的滿桌飄。

微風撲上身子,涼爽爽的,笑聲飄出窗外,裹著雨絲,隨同峒河水一起往東流。

一頓飯,聊天侃地個把小時結束,酒足飯飽,雨也歇了。隊長摸著嘴唇紅光滿面的和同事進市裡逛街去,順便買些工作材料,我和李工一步三搖打道回府。

進了馬鞍村,村裡有音樂聲響的很,可能在做什麼活動?心下好奇,遂循著音樂往裡走,村口的桂花撲鼻香著,和老家的不相上下,打個電話回家問個好吧。

進了村裡,廣場有幾個孩童在玩滑板,嘻嘻哈哈聲響越村口,最裡邊的一處碑刻前,有兩個孩子在讀讀寫寫。

我漫無目的的一路沿著石刻閒逛過去,咦?在孩子們看的石刻上發現一個小亮點,碑上刻有一首「唱火令•馬鞍行」,作者吳家華。

「唱火令」?不對吧?沒見過這詞牌名,「喝火令」倒是真有,肯定刻字師傅弄錯了。

百度搜搜:吳家華 ,1941年生,湖南花垣人,苗族。筆名吳挺,字公怒,號奮中石。畢業於北京郵電學院函授分院。供職于吉首市報電信分公司。

1950年參加站岡放哨、土改反霸;1963年至1965年參加社教工作團;1966年6月投入文革運動,竭力促進大聯合,結合進新生紅色政權,任常委兼工代會主席,為祖國為人民盡了微薄之力。

1973年被林彪等「四人幫」迫害,「充軍」故裡,蹲牛棚七年,直至粉碎「四人幫」後,得以平反覆職,1997年退休。

由於「文革」看破「紅塵」,一度擱筆,後在黨和親朋的關照下,終於重提筆墨從事古典詩詞的創作和研究,尤其是毛澤東詩詞、書法的學習和研究。

湘西山水靈秀,名人多,才學博廣者眾,這吳家華先生就是明顯的一位。

試問孩子們碑刻上的字有沒有失誤的,他們齊齊看了一會兒,都說沒有。我心悵然,解釋說書上沒有「唱火令」一說,「喝火令」才對,「唱」字有誤。

一位年長者踱步過來,上下打量著我,表情嚴肅。我笑著對他說了我的看法,他也搖頭表示不知道,說這碑刻好久以來一直這樣,也沒人說有錯。

他指著村西一處房子對我說,要不你去問問那戶人家,他家裡有人教書,或許他知道。看我們聊天,陸陸續續又有幾個人走過來,一位年紀四十多歲的大姐自告奮勇地說:「走,我帶你去,那是我大哥家,我大哥是老師。」

「合適嗎?」

「怎麼不合適?沒關係的。」

「好啊,謝謝!」跟在她後面走,路不多遠,就在我住房前面一點點。

還沒到家,她老遠就開始喊大哥,一位年紀約六十模樣的男人背著雙手走過來。

「麼事喲?」

「他說場子裡的碑刻上有個字寫錯了,想與你說說。」

「字刻錯了?哪個字錯了嘛?」

我上前打過招呼,把看見碑刻上的字給他一說,他面帶遲疑:「哦?唱寫錯了?這個我也不大清楚,那是好久就那樣子的,具體情況不知道,你可以去村裡反應,啊?你去村裡問問吧,好吧?」

看他毫無興趣的樣子,我順勢抽身。

「好的,謝謝您了。」

「不客氣。」他擺了擺手,接著圍觀別人的聊天。

馬鞍村口也有人在聊天,一位著節日盛裝的老大姐映入我眼帘,「真好看!」往日電視裡的唯美畫面,即刻出現在我眼前,觸手可及,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遠處的群山依然被薄紗輕籠,近處有桂花香氣四溢,這樣的天,這樣的景,真好。

相關焦點

  • 湘西趕屍的故事:湘西趕屍的故事是真的嗎?
    在上世紀初期的湘西地區,如果你在夜間趕路,就有可能遇見一隊神秘行人。領頭的人口中念念有詞,邊走邊敲著陰鑼,跟在後面的人身穿黑袍、頭戴鬥笠,走路悄無聲息。確切地說,他們不是人,而是沒有生命的屍體,這就是神秘的湘西趕屍。
  • 扶溝縣白潭鎮雙節牌坊的故事
    扶溝縣白潭鎮的永昌一帶,流傳著「雙節牌坊皇上看後也深受感動,親賜雙節牌坊,運往扶溝永昌盧家村(今南盧家),立在了劉氏的墓前。三百多年過去了,經過了多次的黃水衝洗和風颳日曬的侵蝕,牌坊上面已經倒塌,另一根柱子已經不見,唯獨一根柱子直到現在還巍然屹立著。上面寫著下聯:「松楸疊翠欣傳雙節勁千秋」。一旁有一石碑,是劉氏的子孫們在乾隆十八年立的。碑文如下:吾祖幼而儒業,未遂厥志,因而勤儉持家,而田產頗增矣。
  • 南派三叔《鬼吹燈系列》怒晴湘西,精絕古城,湘西密藏
    怒晴湘西裡面陳玉樓,鷓鴣哨等搬山,卸嶺眾人一起探秘湘西瓶山,裡面的怒晴雞真的是一大亮點,原來家裡的大公雞還能這麼厲害,知道雞能吃蜈蚣,並且大公雞吃了蜈蚣就比較兇,會啄人的,還是農場的三霸王之一,給多少小孩的童年流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 湘西趕屍事件
    最近搜羅了一個關於湘西趕屍的故事,給大伙兒講講。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末期的湖南一帶,正是湘西趕屍盛行地。 那個時候,湘地的深山中,還有什麼趕屍客棧。 有那麼一陣兒,在懷化一帶,總有一些村民傳出來遇到趕屍隊伍的經歷。
  • 辰東《聖墟》雙節更新,有生之年作品,讓讀者愛恨交織
    大家好,我是起點專欄佛門射手,第一時間給您帶來小說力推、作家趣聞和IP改編的介紹,希望喜歡的讀者關注點讚評論來一波,今天跟大家說的是辰東的《聖墟》。昨天是「中秋節」和「國慶節」,雙節同慶的日子,白金作家辰東也在最新章節中祝福讀者「雙節快樂,吉運齊來,煩擾皆休,歡樂常在,事事順心如意」。應該說他的態度還是很誠懇的,可是《聖墟》的完結卻不知道何時才能到來。
  • 【原創】雙節前的最後一課
    聽說這雙節趕到同一天還真不容易呢,上一次是2001年,下一次還得等到2031年呢。看著那滿街的紅旗飄飄,到處充滿著喜慶祥和的氛圍,真有點節日的樣子。「好的,按照您的要求,我馬上就去改。」小劉剛要走,又被李局長叫住。 「你剛來,記住了,寫完的稿子不僅要經得起問,還要能講。好的稿子是可以講的,給大家念一遍,人家都能聽得明白,這就是一篇好的稿子。」
  • 湘西三邪之趕屍——祝由造畜術的傳說
    湘西趕屍,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又稱移靈,發源於古辰州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趕屍是巫術的一部分,與蠱毒、落花洞女一起,並稱為「湘西三邪」。儘管「湘西趕屍」從未得到科學驗證,也並未被親眼證實,但是卻成為很多驚悚電影的原型,從此廣為人知。
  • 湘西小篇故事一:豺狼的故事
    在我六歲的時候,那時的湘西還是個窮苦的地方,尤其是電力不足,晚上老是停電。那時爸媽都外出打工,就由外公帶我。我外公雖然聽不見,但是他知道很多湘西民間傳說。這一天晚上,家裡又停電了,吃了晚飯,點起蠟燭,坐在外公身邊聽他講湘西民間故事。
  • 揭秘湘西山村趕屍真相
    微信公眾號:My故事站關註上分公眾號,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看 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極有可能看到死屍走路,當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搖搖晃晃地走來一行屍體,屍體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屍布。
  • 清明節湘西農村發生的事情
    你們好,我是油叔老K。咱們今天要說一個關於清明節的小故事。這是一個發生在湘西農村的真實故事。關於湘西的傳說有很多,例如趕屍放蠱之類的,作為湘西人,我得說相信啊,真的是個神秘的消息。至於有多麼的神秘,各位可以親身去體驗一下,感受湘西苗家土家的邪術。
  • 「行走」的屍體,神秘的湘西
    你好,我是明超君,今天給你準備的是神秘的「湘西趕shi術」!溫馨提示:以下文字內容略帶恐bu氛圍,請謹慎選擇閱讀哦!為避免恐怖色彩文中皆以「shi」代替「屍」!現實故事——路遇趕shi人1950年的初秋時節,兩名解放軍戰士化妝成便衣在湘西地區偵察治安情況。
  • 真正的「盜墓劇」,《怒晴湘西》帶來的驚喜出乎意料
    看過《龍嶺迷窟》的大家對這部幾乎給予了一致的好評,後面又接著看了鬼吹燈系列的《怒晴湘西》,又是一陣驚嘆,好劇又引來一片好評,這股吸引力是追完整個系列的牽引力了,要是說《龍嶺迷窟》是滿座叫絕,那後面看的《
  • 老梁講故事——神秘的湘西趕屍
    有就是湘西趕屍。  湘西趕屍,現在沒有了。早年間--新中國成立前,清朝末年的時候--在湘西這個地方走路,尤其是晚上,你就能看見,前頭有一個人,看著神神秘秘的,有戴草帽的,有戴清官帽的,這邊拿著一個小九音鑼,那邊拿一個攝魂鈴,弄出點兒動靜來,後頭--有的是一個,有的倆,有的仨,晃晃悠悠的--屍體跟著他走,隔著七八尺遠。
  • 湘西三大神秘文化,恐怖後面都蘊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
    湘西是苗族、土族的聚居區,他們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虔信巫術。到如今,湘西還流傳著許多神秘的傳說,其中最為神秘的有趕屍、蠱術和落花洞女,被稱為「湘西三邪」。,然而「湘西三邪」依舊顯得如此神秘。
  • 不怕「酒鬼」沒有錢,就怕「酒鬼」有文化-記一段湘西往事
    紅玉這下開口了說:「我不去,我是我家的酒神娘娘。以後還要繼承爸爸的手藝。」書生問:「難道屈原筆下的那個洛神?於是書生給她講了湘西的歷史文化。心生為難之時,老專家也舉起杯,哈哈大笑著接了話:「這些天我也看出來了,紅玉經常對著你的那塊金表發呆,一會看看你,一會看看表。一開始我以為是釀酒看時辰,現在才知道,這是少女懷春啊。」紅玉聽得滿臉通紅,轉身離開了。
  • 杜康造酒劉伶醉,湘西美酒數酒鬼
    一醉醉三年,我進去看看。他剛剛進屋,老闆杜康急忙迎上前來問道:「喝酒來啦?」劉伶冷著臉說:「給我來三碗嘗嘗。」杜康一聽,說:「客官,喝三碗可要醉三年呢,還是少來點吧!」劉伶氣乎乎地說:「喝死我願意,喝酒我給錢,你怕啥?」杜康一聽,說:「好樣的,你喝三碗吧,你喝完三碗你就走,我三年以後再去你家要錢。」說完就端給了劉伶三碗酒。
  • 湘西有三奇,趕屍、放蠱、落花洞女,當地人食用死人的屍丹得長生
    黑子在一邊默默聽著,這時問道:「我也想問問,那南爬子到底是什麼人?」王癩子打了個飽嗝兒,道:「且聽我細細道來。」但是那湘西之地,卻是另外一處奇地!」我說:「什麼奇?」王癩子嘿嘿一笑,又夾了一筷子肥肉放進嘴裡,他因為戴著金牙箍,吃相很不雅,咀嚼得肉汁四濺。但這傢伙毫不在乎,抹了抹嘴邊的油說:「湘西有三奇,趕屍、放蠱、落花洞女。湘西那地方不養屍,因為那兒地惡。但那地方能夠『活屍』,什麼叫作活屍呢?就是那地方地氣兇惡,使得屍體不腐不爛,變成殭屍。
  • 《怒晴湘西》不要小看年老的陳玉樓,他也曾經輝煌過
    《怒晴湘西》也是探險奇幻劇,評分曾在8分以上,現在穩定在7.2分。這部劇也是改編自天下霸唱的小說,拍攝地在浙江象山,導演管虎,所以可以說是萬眾期待了。《怒晴湘西》中的陳玉樓和鷓鴣哨等老一輩人,就是卸嶺力士和搬山道人。內容也是他倆攜手探秘湘西瓶山的傳奇故事。故事發生在民國,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陳玉樓是膽識過人的卸嶺的魁首。為了拯救那個時候的民眾。
  • 潘粵明老師:從《龍嶺迷窟》與《怒晴湘西》中悟出一個健康道理
    我可是從《白夜追兇》追到《怒晴湘西》,現在總算等到你的《龍嶺迷窟》了,但是我發現你卻一路腫過來了!我不知道作為一個男人你經歷什麼。《怒晴湘西》中的陳玉樓乾淨,《龍嶺迷窟》中的胡八一頹氣,除了人物形象需求,潘老師的胡八一可真是胖了一圈哦。
  • 湘西落花洞女,妙齡女子竟然做出這樣的事,做父母的一定不能大意
    暢遊湘西,了解湘西文化,今天講湘西三邪之落花洞女。湘西有三邪:所謂落花洞女,是指過去在湘西落後的山村苗寨,有妙齡女子,一般十六至二十四五歲左右,不曾戀愛婚配,長得比較標緻漂亮。偶然在某一天,經過某處洞穴,被「洞神」見到,心生愛慕。女孩也覺得自己找到了歸宿。事後女孩就會變得特別喜歡獨處,喜歡靜坐,喜歡發呆,時而會自言自語,經常幻想,總覺得那個「洞神」騰雲駕霧前來看她,或是騎著白馬,帶著聘禮前來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