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人要講究三從四德,「三從」就是指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這裡的出嫁從夫,就是指媳婦要聽丈夫的話,要遵從丈夫的心意。
同時,自古以來,我們都講究孝道,認為孝道大於天。因此,丈夫就要孝敬自己的爹和娘。而女人就要既嫁從夫,跟隨丈夫一同孝敬公公婆婆。倘若,媳婦與婆婆發生了婆媳矛盾,丈夫應該怎麼解決呢?
其實,古人面對婆媳矛盾,丈夫往往會選擇站在婆婆一邊。因為,在古代,孝道大於愛情。這從下面三則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焦仲卿和劉蘭芝是《孔雀東南飛》中的人物,兩人是夫妻關係。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即便如此,焦仲卿的母親,也就是劉蘭芝的婆婆就是不喜歡劉蘭芝,經常數落她「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久而久之,兩人發生了不可調和的婆媳矛盾,最終,婆婆要求自己的兒子焦仲卿休掉劉蘭芝。焦仲卿雖然十分喜歡劉蘭芝,但是,母命難違,只能乖乖順從,無奈地將自己心愛的媳婦休掉了。
事後,焦仲卿也十分自責,感情上受到了嚴重的刺激。劉蘭芝呢,回到家後,受劉母逼迫,許配給了太守,本應享盡榮華富貴,但是,離開了焦仲卿,她感到萬念俱焚,最後,與焦仲卿雙雙殉情,釀成了人間悲劇。
可見,想處理好婆媳關係,婆婆與媳婦就要互相包容,互相諒解,互相體貼,不能雞蛋裡挑骨頭、針鋒相對。
陸遊是南宋著名的大詩人,在詩、詞、文和史學方面頗有成就,可以說,他博學多才、學富五車,是當時最有文化的人之一。但是,就是這麼一位大文學家,在處理婆媳矛盾時,也沒有好辦法,只能屈服於自己的母親。
陸遊的妻子叫唐婉,一說唐婉是陸遊母親的侄女,也就是陸遊的表妹。兩人婚後,恩恩愛愛,甜甜蜜蜜,可是幸福時光就是這麼短暫,兩人共同生活了兩三年。陸遊的母親就嫌棄唐婉了。
一是,唐婉一直沒有為陸家生下孩子,這讓盼孫心切的陸母焦急難耐,總擔心唐婉不能給陸家傳宗接代。二是,陸母通過算卦,認為唐婉與自己相剋,不吉利。三是,陸母擔心唐婉與陸遊只顧談情說愛,這會影響陸遊的仕途。
三種問題長期攪合在一起,讓陸母徹底爆發了,她要求兒子休了唐婉。陸遊雖然是一個文化人,但是,在那個年代,他的思想還不夠先進,面對陸母荒唐的要求,自己只能答應,休掉了唐婉。
其實,陸遊對於唐婉是有感情的,即便是休了她以後,也是對她念念不忘,隨後,陸遊寫了一首千古絕唱的詩《釵頭鳳》:「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可見,陸遊對於休妻之事一直放心不下,尤其是這首詩的最後三個「錯」字,充分表達出了陸遊的無奈和心酸。
李迥秀是唐代的兵部尚書,按理說,在古代,級別這麼高的官員應該思想開化才對,但是,處理婆媳矛盾,卻還是那麼糊塗、冷酷,與前面兩則故事相比,李迥秀是主動休妻,並沒有受到母親的脅迫。
事情是這樣的。李迥秀的媳婦罵了李母身邊的一名隨嫁婢女,按理說,在古代,婢女的地位是比較低的,罵了也就罵了,但是,李母不樂意了。李迥秀呢,知道了這件事就主動把媳婦給休了,他認為:娶妻就是用來孝敬母親的。如果給母親臉色看,要她何用?
可見,對於李迥秀來說,女人就像衣服,說脫就脫,毫不客氣。這種冷酷的處理方式,實屬讓人感到無奈。
其實,講究孝道本身沒有錯,為人之子,就要孝敬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生活中婆媳之間難免會有一些小小的摩擦,這就需要婆媳雙方學會換位思考,彼此包容,這樣才能念好這本「婆媳經」。
一旦發生婆媳矛盾,作為兒子和丈夫,就要做好調解人,做好緩衝工作,這樣才能家庭和睦。
比如:當婆婆有了煩惱向兒子訴苦的時候,當媳婦受了委屈向丈夫傾吐的時候,作為兒子和丈夫就不能只聽一面之詞,也不能偏袒一方,指責另一方,這只會火上澆油,加劇矛盾。
正確的做法是,在婆婆數落媳婦的時候,兒子要主動站出來替妻子分擔責任,同時,做好解釋工作,化解婆婆心中的怨氣。在媳婦抱怨婆婆的時候,丈夫應該學會安慰妻子,請求妻子看在「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情分上,原諒老人,寬容老人。
「婆媳親,全家和」,各位讀者朋友,您認為我說得有道理麼?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補充、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