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B站重新上線了央視版的四大名著,光是打開了片頭,就已經帶我回到童年,想起炎炎夏日吃冰棍看妖精的日子了。有一陣子,還有網友總結到央視版《西遊記》中的三師弟的常用臺詞:「大師兄,師傅被妖精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妖精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師傅被妖精抓走了」。
那時候看《西遊記》,不懂得唐僧的堅持與固執、也不明白孫悟空的焦急與迫切,只知豬八戒好吃又好色、孫悟空72變很厲害還有就是所有妖精都很好看。也是從那時起,開始有了對妖精形象的正面理解。
後來,慢慢長大,開始接觸香港TVB的電視劇,林正英拍攝的殭屍系列,害怕得很,卻又想看得很;還有電影《倩女幽魂》的出現,女鬼聶小倩為愛勇敢的故事,都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腦海裡。
熒幕上的女鬼,要麼風姿卓越、要麼婀娜多姿;要麼心地善良、要麼為愛獻身。但事實上,我們對中國妖怪的了解知道的太少,更不清楚像日本知名的河童其實是來源於中國的河伯怪。為了讓眾多的人了解到中國妖怪的歷史,也為了讓中國妖怪有跡可循,作家張元前後花了10年的時間,研究、收集、整理各種有關妖怪的文獻,並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為我們呈現了出一個龐大的中國妖怪體系。
記者出生的張元搜集了各類記載妖怪的文獻,從《白澤圖》、《山海經》、《搜神記》、《博物志》,到《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子不語》等史料近300部,羅列了1080種妖怪及其故事,為我們還原了妖怪的真實本來面貌。《中國妖怪故事》一書分為統領、妖、精、鬼、怪五個部分,我們熟悉的、未知的都在其中,且每個妖怪都表明了典籍出處,方便讀者按圖索驥,詳細了解。
作者張元在《中國妖怪故事》中寫到;「中國的妖怪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從未斷絕。古人寫妖、寫怪,除了博物、志趣,其實更關注的是人的世界。我希望,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我們的妖怪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對我們普羅大眾來說,未來若在異國他鄉看到妖怪的形象,能清楚知曉這其實是我們的妖怪、是我們的歷史,是我們的文化之一,便足矣。
在我們認識妖怪中的大boss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妖怪。東晉文人幹寶的《搜神記》裡指出「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裡之用也。本於五行、通於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於休咎之徵,皆可得域而論矣」。也正是這一定義,作者張元將「妖怪」分為了妖、精、鬼、怪四大類。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日本動漫《夏目友人帳》,夏目貴志在外祖母遺物中獲得了「友人帳」,開始了一段不尋常的與妖怪為伴的旅途。其中,「百鬼夜行」就出現在了漫畫裡,現實生活中,「百鬼夜行」也是日本傳統習俗文化的代表。
但事實上,「百鬼夜行」的原型是中國的宮廷儺祭,並且是在唐代時期從中國傳入到日本的。《中國妖怪故事》提到,上古以降,皇帝命令嫫母負責祭祀,利用她的相貌來驅邪,並授予「方相式」的稱號,此後方相式都為官設,在宮廷儺祭之中成為了最重要的角色。《周禮.夏官.方相式》中說到:「方相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此後,方相式便成為了百姓心中的「大妖怪」、「妖怪頭領」。
4月份,一部網劇爆火,盜墓小說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雖然《龍嶺迷窟》對原著有些改編,但大體上還是保持了較高的還原度。戲中,李春來所在的村莊乾旱太久,不得不下墓將墓中的旱魃除掉。影片裡,只知旱魃面目可憎、走位靈活;但在《中國妖怪故事》一書中,我們能了解更多。
圖片來自《龍嶺迷窟》
作者張元寫到,魃,在我國的傳說中,歷史悠久。普遍認為,魃是種能夠帶來旱災的妖怪,為人的屍體所化。事實上,旱魃從剛開始的天女,到清代的殭屍說,經過了長久的演變。而我們在《龍嶺迷窟》裡看到的旱魃僅僅是製造旱災的罪魁禍首,尚未演變成殭屍。
《中國妖怪故事》中講到,旱魃的形象,依漢代的典籍記載,身高二三尺,身體赤裸,眼睛長在頭頂,行走如風,又叫旱鼠,對付它的手段是把它扔到廁所裡,就會死掉。
《埤雅.釋魚》提到:「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因此,就變成了黃河鯉魚跳過龍門,變身成龍的傳說;而後,也常常用來形容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又或當下想要表達逆流前進、奮發向上的精神。
「魚躍龍門」不僅出現在《埤雅》中,還出現在《神鬼傳》裡。相傳,大禹鑿平龍門山,又開闢龍門,有一裡多長,黃河從中間流下去,兩岸不能通車馬。每到晚春時,就有黃色鯉魚逆流而上,過了龍門就變成龍。傳說一年之中,登上龍門的鯉魚不超過72條,但只要一登上龍門,便有雲雨跟隨,天降大火,幻化成龍。這樣的鯉魚要是碰上人類,也會將人類帶上,一起升天。
王者榮耀裡的鐘馗是法師,技能是勾人,勾到了就可以殺掉了。要是玩得6,一勾一個準,勾勾可致命。
但生活中的鐘馗,出生在唐代,是安徽靈璧人,相傳長相極為醜陋,且十分貧窮,後來好不容易參加科舉考中了功名,卻因長相醜陋而被除名,憤懣自殺,變成了鬼。
《中國妖怪故事》中講到,唐玄宗有一次白天睡覺,夢見一個小鬼,一腳穿鞋,一腳光著,另一隻鞋別在腰上,去偷自己身上的香囊,唐玄宗呵斥它,問到:「你是何人?」幾番對話後,只見一隻大鬼戴著破帽子,穿著藍色袍子,繫著魚袋,穿著朝靴,抓住小鬼,挖掉眼睛,撕開吃掉。
唐玄宗問大鬼是誰,大鬼將自己的姓名、死亡原因及現狀告知了唐玄宗。唐玄宗醒後,命令當時最有名的畫家吳道子將夢中鍾馗的形象畫下來,並對鍾馗進行了封賞,從此之後,鍾馗便成為了中國人供奉的打鬼驅邪的神靈。
上文說到「百鬼夜行」時,提到了《夏目友人帳》,在動漫《夏目友人帳》中,涉及到了許多妖怪,其中就有接下來要講述的河童。
在日本神話裡,河童屬於傳說生物,有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和烏龜的殼,只要誘騙河童彎身,讓它頭頂的水流盡,河童便會精力盡失。
但河童的形象實際上來源於中國的河伯,水中的妖怪。《中國妖怪故事》一書提到,傳說西海水上有一種妖怪,騎著長有紅色鬢毛的白馬,白衣玄冠,身後跟著12個童子,行走如風,名為河伯。有時候,它會來到岸上,馬到什麼地方,水就到什麼地方,所到之地,雨水滂沱,傍晚就會返回河裡。後來,河伯也就成為了河神的代言詞。
以上內容僅僅是中國妖怪的冰山一角,自己也只截取了妖、精、鬼、怪四個部分中的一種妖怪作為代表,在《中國妖怪故事》一書中,有1080種妖怪等待我們掀開它們的真面目,將其發揚傳承下去。不久的將來,當我們的後代問到中國妖怪時,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西遊記》女妖怪或是《聊齋志異》的聶小倩外,我們還能將更多的妖怪故事娓娓道來,告訴後代,中國的妖怪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