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有一個叫萬春的富家子弟,酷愛遊山玩水,整日四處遊歷。
有一次他與好友餘公子和鄭公子相約一起遊湖,船到湖中間時突然風浪大作,船隻劇烈搖晃三人全部落水。
當他們醒來時已經漂到一個小島上,三人決定先找地方安頓下來,再等家人來尋。
三人向島中間走去,發現小島上竟有一戶人家,餘公子趕緊上前叫門。
開門的是一位漂亮的女子,餘公子講述了三人遇難的經過,女子收留了他們。
女子名叫杜鵑在島上獨居已有三年,杜鵑告訴他們天黑之後不要亂走島上野獸很多,特別是後山天黑之後絕不可去。
杜鵑將堆放雜物的房間收拾出來給三人居住。
到了晚上,三人覺得無聊便在房中吟詩作賦。突然餘公子說自己內急要去方便離開了小屋。
萬春發現餘公子出去很久都沒有回來,便準備出去找他,恰巧碰到杜鵑從外面歸來,聽說餘公子失蹤趕緊帶著萬春和鄭公子去找。結果在後山發現了餘公子的屍體,發現餘公子的脖頸處有兩個牙洞,像是被野獸襲擊而死。
次日,兩人在湖邊等了一天,直到太陽落山都沒有看到有一艘船經過。
他們回到小屋,到了晚上鄭公子也要去外面方便。萬春要陪他一起遭到拒絕,鄭公子答應萬春很快就回來。
半個時辰過去鄭公子還沒回來,萬春便出去尋找,結果在發現餘公子的地方發現了鄭公子,現場沒有拖動的痕跡,說明鄭公子是生前來到此處然後遇害。
萬春覺得二人之死並不是遭野獸襲擊這麼簡單,可島上除了他們三人之外就只剩下杜鵑。
夜裡,杜鵑來到萬春屋內:公子一行三人來到此處,結果只剩萬公子一人,杜鵑實在難辭其咎,希望公子不要怪罪杜鵑。
杜鵑坐在萬春身邊露出香肩。
萬春起身對杜鵑說:請姑娘自重,他二人之死與姑娘無關,姑娘無需自責。
杜鵑哭著說:二位公子之死皆因小女子招待不周,理應受罰。
說完撲在萬春懷中哭泣。萬春一把將杜鵑推開說道:你究竟是何人,鄭公子和餘公子都是被你害死的吧?
杜鵑瞪大眼睛,看著萬春道:公子何出此言,杜鵑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害了兩位公子。
「他兩人的傷痕看似為野獸所傷,可為何會死在同一個地方,肯定是有什麼東西將他們引去,能將怕死的鄭公子引到那裡,除了女色絕無其他可能。是你把鄭公子引到那裡殺害的。」
杜鵑聽完萬春的話笑了起來,說道:萬公子果然聰明,不錯就連你們流落於此也是拜我所賜。他們如果不是貪圖我的美色又怎麼會死,都是他們咎由自取。
杜鵑說完變成另一副模樣,全身浮腫身上還有水珠不停滴在地上很是嚇人,她伸出雙手一步步靠近萬春。
「我相信杜鵑姑娘本不是這樣,你我相見既是緣,不如讓我來幫你。」
萬春見杜鵑有短暫的停頓,趕緊繼續展開攻勢,這一招果然奏效,杜鵑停下腳步變回原來的模樣,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杜鵑年紀輕輕便成親,他的相公也是一個書生名叫張倫,兩人很是恩愛。
後來張倫考取了功名,移情別戀拋棄糟糠之妻還把杜鵑推到湖中,豈料杜鵑沒有淹死而是流落此島。
杜鵑雖然僥倖逃過一劫可心卻已經死了,時間越長心中的怨恨就越深,終於有一日她決定了此殘生,她走入湖中回到她本該淹死的地方,杜鵑死前心中的怒氣未消死後成了厲鬼,她想殺掉張倫可她無法離開小島,杜鵑怨氣越來越深開始殘害在湖中泛舟的浪蕩子弟,只要他們來到湖中泛舟便有去無回。
萬春聽完杜鵑的故事很同情她,答應幫她查清楚張倫害她的原因,如果可以會讓他回來跟杜鵑見上一面。
杜鵑大喜,將萬春放了回去。一個月過去,萬春果然又乘舟回來。
杜鵑見他一人回來有些失落地問道:張倫呢?
萬春搖搖頭,嘆息一聲道:他已經死了,事情也遠非你所想的那樣。
當年,張倫確實考中了二甲進士,本想和杜鵑好好過日子,結果吏部尚書崔大人的女兒看中了張倫,非要嫁於張倫,崔大人也希望張倫能為自己所用便極力撮合。
可張倫當時已經成親便將此事告知崔大人之女崔丹,結果崔丹因此羞愧難當認為張倫玩弄了她的感情要報復張倫。
她告訴張倫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誰也別想得到,還給了張倫兩個選擇要麼他親手殺了杜鵑,要麼找人折磨杜鵑一番再殺了她。
張倫無奈只好以遊湖之名將杜鵑推入湖中,他沒辦法跟杜鵑解釋,以杜鵑剛烈的性格一定會找崔丹拼命,可張倫深知崔府之人心狠手辣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後來,張倫娶了崔丹在崔府備受欺辱,成親不到半年崔丹便多次當著張倫的面與人私通,崔大人知道此事也是聽之任之。
崔丹如此對待張倫就是要報復他。張倫知道自己鬥不過這父女二人選擇了妥協,崔丹看著張倫馴服的樣子才放過他。
殊不知張倫之所以這樣做正是為了幫杜鵑報仇。
他發現崔大人曾多次私吞賑災銀兩,為了收集證據他只能忍辱負重。
終於他找到了崔大人和地方官員往來的書信和分贓的名目,可張倫人微言輕擔心告不倒崔大人,便決定把「證據」送給崔大人在朝中的敵人。
果然如張倫所料,崔大人的敵人收到證據之後沒有馬上上奏,而是將此案辦成了鐵案,結果龍顏大怒皇帝下詔將崔尚書滿門抄斬,而張倫作為他的家人也受到牽連。
張倫得知崔府被滿門抄斬時他笑了,自己的目的終於達到,要不是為了幫妻子報仇,他也不會多活這幾年。死對他來說是最好的解脫。
杜鵑知道真相後伏地痛哭,沒想到自己誤會了張倫這麼多年。
萬春拍了拍杜鵑說道:後來皇帝知道了張倫的冤屈,知道是張倫大義滅親才讓崔大人這朝廷蛀蟲伏法,可張倫此時已被處斬,為了表彰其功勳,張倫被追封為太子少保。
杜鵑很感激萬春,此時杜鵑的戾氣盡除,萬春勸她早日去陰司投胎,說不定還有機會能見到張倫。
杜鵑點了點頭,化作一縷白煙隨著一聲「多謝萬公子」消失的無影無蹤。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所有故事均為虛構,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賽半仙精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