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女子深夜造訪,解開書生屢考不中之謎

2020-10-20 賽半仙

吉慶村有一個姓齊的書生,他以讀書為業,可惜連續兩次科考失利讓他備受打擊。

有一日夜裡,齊生正在家中讀書,一個青衣女子從屋外進來,告訴齊生之所以屢考不中是因為家裡的風水不好,要想中舉只需要把後山的一座孤墳移走,將其好生安葬即可高中。

齊生詢問女子從何而來,女子只說自己家住南山,跟風水先生學過幾年風水之術,所以略知一二。

由於女子來歷不明,齊生沒有相信她所說,只是一心讀書。

次日夜裡,青衣女子再次造訪,請齊生相信自己的話,只要按她所說一定可以順利中舉。

齊生將信將疑,來到後山女子所說之地,果有一座無名孤墳,頓生憐憫之心,便將冢中屍骨挖出,將其好生安葬。

之後,青衣女子再也沒有出現,齊生還跟往日一樣整天讀書,到了科舉年,齊生果然考中了舉人,當夜青衣女子又出現在齊生家中。

青衣女子告訴齊生,如果想要在來年的會試中考中進士,就到後山無名墳邊一敘。


齊生來到後山,沒多久青衣女子再次出現,告訴齊生道:「此冢中之人名叫小蓮,遭富戶欺負含冤而死,草草葬於此處。」

女子對小蓮的身世非常清楚,齊生便詢問女子為何對小蓮的身世為何如此了解。

女子告訴齊生道:「我就是小蓮,墳中之人就是我。」

齊生大驚嚇得趕緊跑回家,將門鎖上,躲在床上瑟瑟發抖。

沒過多久,門外傳來小蓮的聲音,「請相信我,我並無加害之意。」

齊生覺得小蓮確實無加害之意,否則自己早就遇害,何況自己能中舉多少有小蓮的功勞,便將門打開,請小蓮進屋。


小蓮進屋後突然哭了起來,告訴齊生自己是揭陽縣人,由於客死異鄉無法回鄉,看齊生為人善良,希望齊生在趕考之時能帶她回家見一下多年未見的父母。

小蓮的父母還不知道小蓮已死,她希望回去給父母報個「平安」,讓父母勿念。

齊生當即答應小蓮趕考之時帶她回家鄉見父母,小蓮大喜,跪下向齊生行大禮,齊生將小蓮扶起,問她如何才能帶她回家,小蓮交給齊生一隻髮簪,只要齊生上路時隨身帶著髮簪,小蓮便能將魂魄寄居在髮簪之內。


之後的每一夜小蓮都會來到齊生家中,替他磨墨,悉心服侍齊生,二人感情也越來越好,常在一起有說有笑,齊生看小蓮的眼神也有了微妙的變化。

到了趕考之時,齊生帶著小蓮的髮簪上路,一路輾轉來到小蓮的家中。

到了小蓮家附近,小蓮現身拉著齊生道謝,小蓮的父母看到小蓮歸來,放下手中的活將小蓮抱在懷裡,不住地問:「你這些年去哪了,也不給家裡來個信。」

小蓮的父親則是一直念叨:「回來就好……」

小蓮的母親這才注意到站在院外的齊生,小聲問小蓮道:「此人可是你的夫婿?」

小蓮看了眼齊生搖了搖頭。

「你不會至今還未成親吧?你今年已經二十有四,我得趕緊幫你找戶人家,再晚就找不到好人家了。」

小蓮一臉尷尬,不知如何應答,齊生快步走入院子裡,向小蓮的父母行禮:「小生姓齊,與小蓮已有婚約,如今因要進京趕考所以將親事壓後,此次專程回來拜訪二老,馬上我二人便要離開。

「什麼,你們又要走?怎麼也要在家中住上幾日再走吧。」小蓮母親說道。

「孩子大了,讓他們去吧,只要知道蓮兒平安我就心滿意足了。」小蓮的父親說道。


齊生拉著小蓮向二老拜別,離開了小蓮家。小蓮跟著齊生離開,齊生認為小蓮如果長居家中,肯定會被父母看出破綻,只能先行離開再從長計議。

小蓮聽完齊生的話有些失落,齊生則拉著小蓮的手道:「我剛才說的都是真的,希望小蓮姑娘可以嫁給我。」

小蓮俏臉一紅,說道:「我已經非常感謝先生,怎可再有非分之想,先生如今已經貴為舉人,要是再考中進士,就能入仕為官,將會有大好姻緣,我只是一個女鬼,怎敢高攀。」

齊生嘆了口氣道:「你我相識既是緣,況且我能有今日也有小蓮姑娘的功勞。在姑娘之前我也與幾個姑娘相識,她們都嫌棄我只是個窮書生,不願與我有任何關係。我一怒之下定決心放棄兒女私情,一心求取功名,與姑娘相處後讓我再次心動,我剛才之言完全是肺腑之言。」

齊生果然考中了進士,留在京城為官,他也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迎娶小蓮為妻,不知是命數還是小蓮的原因,自從齊生迎娶小蓮後,為官之路一直順風順水,最後做到了戶部尚書,而他的一生只有小蓮一個妻子,兩人成親近三十年還像新婚一樣,夫妻的感情一直很好。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女子與書生夢中邂逅後懷有身孕,原來是書生無奈之舉
    半個月後,書生再一次造訪,春花臉一紅走到床邊正準備寬衣解帶,看到書生臉色不對,便詢問原因。書生對春花說道:我馬上就要離開,以後都不能再來,你後面幾年會過得很艱辛,但是好歹命是保住了。書生說完便走了,春花有些失落,畢竟這是她愛過的第一個男人,可這個男人馬上就要離開他,從他的話中感受得到,兩人再無相見之日。
  • 聊齋故事:書生與女子亂葬崗相遇互生情愫,引出女子身世之謎
    沒人自告奮勇遊戲便無法繼續,只聽有人突然說道:唐辰常以唐伯虎自喻,不知道有沒有唐伯虎的豪放之情。唐辰不甘示弱道:當然有,何止是有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明晚就由我去亂葬崗,讓你們看看我的豪放之情。他們叫醒了唐辰,捂著鼻子問道:你為何有鋪蓋不睡,要睡在乾屍的旁邊。唐辰從昏迷中醒來,看見身邊的乾屍不由一驚,很快鎮定了下來說了一句,「沒什麼,夜裡無聊我就想找個人聊聊天。」很快唐辰在亂葬崗過夜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洛陽城。很快唐辰便家喻戶曉。有一日夜裡,唐辰正在家中讀書,一位女子來到他的窗前,唐辰抬頭看到女子的容貌當時就愣住了,女子實在太漂亮了。
  • 聊齋故事:窮書生先中進士後成陰差,解開妻子當年突然離家之謎
    明朝嘉靖年間,定遠縣有一個叫劉安的書生,此人才高八鬥但有些恃才傲物。他很年輕便考中了舉人,覺得進士也是自己囊中之物,科考結束後劉安更有信心,他對自己的答卷很滿意相信自己不但能考中進士,還能考出一個好成績,中個會元也並非沒有可能,可到了放榜之日,劉安發現自己竟然落榜了,劉安失魂落魄地回到家。
  • 新聊齋:書生趕考被狼追,幸遇白馬搭救,考中探花後連娶二妻
    新聊齋:探花二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永樂年間,江西建昌縣有一個書生,名喚黃然。黃然長得貌若潘安,加之才高八鬥,舉手投足間風度翩翩,迷倒不少路邊女子,引得諸多良家閨秀,主動暗送秋波。而黃然偏偏不愛美女愛讀聖賢書,一心想考取功名,為大明王朝效命。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黃然在縣試、鄉試中脫穎而出成為舉人,終奪得入京考狀元的良好機會。
  • 聊齋故事:小鬼向書生求助,書生仗義相助卻因此喪命豈料並非禍事
    多年以前,萊陽縣有一個姓李的書生,他為人仗義,常無條件幫助身邊的朋友。有一日深夜,李生正在家中讀書,門外突然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李生覺得奇怪,自己由於不想被人打擾一直獨居山上,附近並無鄰居,為何會有人深夜造訪。李生有些害怕抵住門道:「何人深夜造訪?」只聽門外傳來聲音,「李生,我是你的同窗好友陳子昂,你還記得我嗎?」
  • 聊齋故事:書生為籌措路費與人打賭,進入鬧鬼竹林後喜事頻發
    女子笑著不說話在前面帶路,潘石緊緊跟在後面。不久,二人來到一間小屋旁,女子說:你看,這就是我家。潘石大驚,沒想到竹林之內真有人居住,他將女子送入屋內,便向女子告別。女子拉住潘石勸他不要離開,讓他在屋內留宿。潘石雖然害怕在竹林過夜,但自己畢竟是讀書之人很注重禮儀廉恥,便拒絕了女子的好意。
  • 聊齋故事:書生屢次落榜並非學藝不精,得到白狐相助才知個中緣由
    明朝萬曆年間,長安城內有一個叫曹賓的書生,他出生於大戶之家幼年時就喜好讀書,曹賓的父親很高興請了幾個先生在家中教曹賓讀書。曹賓十五歲便考取了舉人,在大多數人眼中曹賓中進士是遲早的事,就算是中了狀元也不意外,可是一連兩次會試曹賓都鎩羽而歸。馬上又到科舉年,此時的曹賓已經二十出頭,神童的光環早已不在,還被人私下戲說為上不了臺面。
  • 聊齋故事:女鬼坑害借宿書生,只因曾遭情郎欺騙,三年後方知真相
    蘇家是書香世家,每代都有人在朝中為官,哥哥失蹤後,重任就落在蘇雨一個人的身上。有一日,由於大雨誤了時辰,當他趕到客棧時已是晚上,客棧已經爆滿,他只能繼續前行,看到不遠處有一間空房,屋外雜草叢生,似乎很久沒有人來過。蘇雨推門而入,屋內果然沒人,但是卻異常整潔,似乎常有人清理,蘇雨喊了幾聲,無人應答,便拼了幾把椅子睡下了。
  • 《聊齋》開篇《考城隍》:秀才在陽間屢試不中,在陰間一舉中城隍
    嶽父一家人非常驚疑,不知道他已成了城隍。急忙跑到宋公家問過後才知道,宋公已經死了。二、《考城隍》有什麼深意?《考城隍》的故事讀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人死後在陰間通過科舉考上了城隍,後因陰間的考官們感念其孝道而又準其起死回生的故事,作為《聊齋志異》的開篇之作真就這麼簡單嗎?恐怕沒真麼簡單。
  • 聊齋故事:女鬼半夜求助,書生仗義出手,不料讓自己受益一生
    結果經過女子身邊時,鄭友好奇心作祟多看了姑娘幾眼,姑娘頭也沒抬沒好氣地說:看什麼看,沒見過姑娘哭麼?姑娘的話使鄭友更加好奇,為何頭都沒抬就知道自己看她,便上前打招呼道:請問姑娘為何深夜在此哭泣。女子抬起頭說道:那你為何又深夜在此出現?鄭友便將自己信心滿滿參加鄉試結果名落孫山之事說與女子聽。女子聽完停止了哭泣,心情似乎好多了。
  • 知否:為什麼屢考不中的盛長楓,仍然是父親盛紘偏愛的兒子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雖是以大女主的視角來詮釋故事的發展,但是劇中每個人物的描寫都很細膩,細細品來,很有意思。而長楓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整日和院中侍女打打鬧鬧,屢試不中,仕途渺茫。盛紘這是才意識到當初將兩個孩子養在林小娘身邊是多麼的錯誤。
  • 聊齋故事:書生連遭狐妖和女鬼上門糾纏,到頭來卻羨煞旁人
    明朝正德年間,船利縣有個書生叫韋姚,自小父母雙亡,一個人搬到山上居住。朋友問他一個人獨居山上不怕有鬼怪嗎?韋姚告訴朋友,鬼怪有什麼好怕的,要是男鬼我就教他讀書認字,將來也考個鬼官做做。要是女鬼我就請她進來親近一下。朋友看他如此嘴硬便想捉弄他,眾人在縣裡請了一個煙花女子,夜裡去敲韋姚的門,韋姚在山上居住很久從未有人深夜造訪,便問道:門外何人?
  • 聊齋故事:兩書生進入鬧鬼樹林遇年輕女子,一日之後兩人一死一生
    魯德友小聲告訴錢方道:「我聽村裡的張嫂說,之所以村民不敢來後山,是因為山中住著女鬼。」錢方一臉嘲笑地看著魯德友說:「山野之人懂得什麼,這種地方怎麼會有女鬼,要說有仙女我倒能勉強相信。」魯德友雖然也覺得張嫂之言不可盡信,但是貿然闖入村子的禁地實在是無禮之舉。可是他現在根本勸不住錢方,只能跟在錢方的身後不停地勸說。
  • 聊齋故事:老父親多年後說出養子來歷,解開狐族兒媳懷孕之謎
    何辰身邊的人告訴他,生擒陳昂的人就是此女子。二人打了數百回合,各有損傷。見天色已晚,相約明日再戰。次日,兩人身上的傷都已恢復,就像沒傷過一樣。兩人從早上一直打到黃昏,從馬上打到馬下,馬累倒了好幾匹,人卻不知疲倦,打了幾個時辰兩人還精力充沛騎著馬狂奔,直到天黑還未返回。雙方見主帥失蹤只能各自收兵。
  • 聊齋故事:書生誤入鬼屋獲救,救命恩人蒙冤被抓,書生走陰申辯
    朝廷的會試已經結束一年,一直不見張文回家,張是舉很是著急,也不知道兒子是否考中在家裡坐立不安這時,張遠看到一個人向自己走來,此人竟然是自己的父親張是舉,他剛準備上前詢問,卻發現父親似乎根本不認識自己,張遠還發現父親的身後沒有影子。女子看著張遠異樣的表情問道:官人,你認識剛才那個老書生?張遠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告訴女子道:不認識,只是看著有些眼熟。張遠掃了一眼正在吃飯的書生,發現這些人都沒有影子,且神情呆滯,跟街上之人如出一轍。
  • 聊齋故事:人嚇鬼
    大家好,歡迎來聽故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第22期,如果您喜歡看,歡迎關注本帳號!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聊齋志異》這本書,它是由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先生創作而成的。《聊齋志異》書中有許多鬼狐之類的小故事,小時候看的時候,看不懂,長大後才發現,這些故事當中都蘊含著許多大道理……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類似於《聊齋志異》裡面的故事:在陌生人家投宿,夜遇女鬼找替身,他急中生智救人一命。蘇州人韓愈,在清朝康熙年間曾任禮部尚書,他相貌醜陋,臉上一把大鬍子長得像刺蝟一樣,看上去挺嚇人的。民間曾流傳著他在趕考途中智鬥女鬼的故事。
  • 新聊齋:書生夜宿天井,每晚做奇怪之夢,半年後美貌女子找上門
    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順慶府鄉下,有個叫李玉的書生,他父親在外經商,家中頗為富裕。少數不怕死的飛進屋中,冒死吸血,大多被李玉一巴掌拍死。這天夜裡很炎熱,李玉讀書倍覺煩躁。他便在小院的天井中鋪了竹蓆,兩隻眼睛看著天空,無聊之極的數星星,不多時就睡著了。
  • 聊齋故事 考城隍
    考城隍(聊齋故事)《聊齋志異》第一篇叫做《考城隍》,說的是講故事的人姐姐的丈夫的爺爺宋濤,在縣城做廩膳生員。有一天,因為有病躺在床上休息,恍恍惚惚中看見有一官吏拿了一枚尺牘,牽了一匹馬,這匹馬頭頂上是白色的。見到宋公對他說:「請你去參加考試。」
  • 聊齋故事:公子遊湖險遭女鬼迫害,得知其身世後解開女鬼遇害之謎
    開門的是一位漂亮的女子,餘公子講述了三人遇難的經過,女子收留了他們。女子名叫杜鵑在島上獨居已有三年,杜鵑告訴他們天黑之後不要亂走島上野獸很多,特別是後山天黑之後絕不可去。萬春起身對杜鵑說:請姑娘自重,他二人之死與姑娘無關,姑娘無需自責。杜鵑哭著說:二位公子之死皆因小女子招待不周,理應受罰。說完撲在萬春懷中哭泣。萬春一把將杜鵑推開說道:你究竟是何人,鄭公子和餘公子都是被你害死的吧?杜鵑瞪大眼睛,看著萬春道:公子何出此言,杜鵑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害了兩位公子。
  • 聊齋之董生——自古書生愛狐媚,色字頭上一把刀啊
    今天我們來講聊齋中的一個故事沒錯,就是整本聊齋志異中,講述書生與狐妖情感糾葛最典型的篇落之一。其實我很好奇,為何古代的書生偏偏就能遇到那麼多漂亮的狐妖,而這些狐妖偏偏又喜歡主動來勾引那些窮酸書生,並發生一些不可描述的愛情故事。想來,也許是書生們考取功名壓力太大,總幻想著有美麗的女子愛上自己,或以身相許,或以錢資助,助他們升官發財,娶妻納妾,走向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