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媽媽的嘮叨吧,哪有什麼自由

2020-09-03 黃沁兒

上大二的時候,接到妹妹的電話:「姐姐,我好心煩,老媽真的太嘮叨了,現在每天都不想在家裡待,一坐下就是她各種嘮叨,從小聽到大,這次真的忍受不了啦。啊,我快瘋了?」

正值青春期的妹妹發出如此強烈的掙扎聲音,我一點也不奇怪。我在電話這頭告訴她:「是吧?哈哈,其實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可是現在老媽已經不嘮叨我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真的嗎?你也是受過很多嘮叨呀?為什麼啊?」

「我們每個人肯定都熱愛自由,都不願意受約束,但當我們自覺性很差的時候,媽媽就會嘮叨,等她嘮叨上一段時間,不知不覺我們的壞習慣在逐漸收斂,她也開始放心了。等我們在外求學或者工作都需要能自己獨立時,她更多的是擔心。她嘮叨的話,你只管答應就好,不要爭一時的口舌之快,等你上大學了,老媽真的也不會嘮叨你了。沒關係的,以後有煩惱了就告訴我吧,我是你的聽眾。」

一番共情和安慰之後,妹妹心裡暢快了很多,後來聽母親說妹妹最近表現很好,學習也很努力,一年多後,妹妹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的大學,畢業後又考上了公辦老師,每次領到薪水都要給父母買家裡的必需品,也時常在寒暑假陪伴在父母身邊。

她說,謝謝媽媽那些年的嘮叨。

青春年少之時,我們大部分人都在日記中默默地呼喚過「自由」,不想被「約束」。那時的我們有多少人懂的何為「自由」?只是單純的不希望被家人、老師管著罷了。等到度過一些歲月,經歷一些世事,身邊已然沒有了媽媽的嘮叨,卻發現一個成年人的生活擔當是那麼不容易「自由」。

一位職場媽媽是一家中型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孩子一開學,每天需要六點起床開始準備早餐,再趕7:40將孩子送到學校,接下來再趕到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下班後又是收拾屋子,又是給孩子輔導作業,等到一切安排妥當,發現自己睡前那點有限時間才是自己的「自由」。

「天下無純粹之自由,亦無純粹之不自由」,自由都是相對的,只是每個人每個階段有著不同的認識。

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追求自由啊。他們剛開始上學很興奮,覺得那裡有滑滑梯、雙人單車,還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等過上一段時間就開始厭煩去幼兒園,覺得不自由。因為發現那裡的一切都是按時按點的進行,就連自己最愛的滑滑梯也只讓玩一會兒就結束了,而不是像在外面的遊樂場裡那樣玩的盡興。可是父母不能因為他們要求的「自由」就放任不管,聽之任之,任其發展,那樣的結局會怎樣?

還記得那些駭人聽聞的「狼孩」故事嗎?脫離了社會環境,沒有人教養的孩子當與狼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只會擁有狼的習性,像狼那樣嚎叫,吃生肉。

人,從生下來那一刻起,就開始失去「自由」,要學會吃喝,攀爬,牙牙學語等生存技能。

生活在中國,天生就會說漢語;

生活在英國,天生就會說英語;

生活在音樂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會唱出動人的歌謠,會使用一種樂器,都是信手拈來;

生活在書香家庭,言語談吐之間都能散發出獨特的氣質。

可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制約,不同的環境也就造就出不同的人格修養。

年終晚會上,當同齡人登臺跳一段優雅的舞蹈,彈奏一首動聽的樂曲時,坐在臺下的你會不會有些許羨慕;

多少年後的同學聚會上,同齡人在城裡買房買車,還把家裡的父母接住到城市裡,而自己卻還在為生計四處奔波時,有沒有感到遺憾;

一起入學的同學們都在積極準備畢業答辯,找工作時,而自己還深陷校園裡各路層出不窮的校園貸款裡,有沒有感到焦慮。

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接受的結果往往是追求「自由」而不約束自己留下的惡果。

有沒有發現,那些小時候沒少被父母「嘮叨」的孩子,長大成人後一般不會太差。

這裡的嘮叨,不是說父母沒有節制的碎碎念,而是該嘮叨的時候一定要嘮叨。

比如,孩子出言不遜,對長輩說話沒有禮貌;

比如,孩子沒經過別人同意隨意拿別人東西;

比如,孩子在學校欺負同學,動手打人;

等等,一些原則性的道德標準一定要「嘮叨」,此時不嘮叨,就等著孩子「成精」吧。

俗話說,「聽人勸,得一半」,青春年少的你,由於涉世不深,對未來的思考都不會特別成熟,從而也會左右自己的發展出路,多聽聽媽媽或者長者的「嘮叨」吧,而立之年後,你會發現這是一道真命題。

相關焦點

  • 我家有個嘮叨妻:嘮叨情深,別讓愛嘮叨的妻子變成了沉默的羔羊
    起來後妻子開始在耳邊嘮叨著說:「不能喝就不要逞能,喝了酒怎麼還能開車呢,萬一要有個閃失咋辦......」,當時我也不知道哪來的火氣:「整天就知道嘮嘮叨,嘮嘮叨,除了嘮叨你還會幹啥!」,說完就氣呼呼的上班走了。
  • 《嘮叨》小小說
    老了的娘,更愛嘮叨了。早晨,她將飯菜端上桌後,就坐了一旁。「秋兒,你大舅家的事,辦得咋樣了?」……伴隨著娘喋喋不休的嘮叨,他長大成人了,娘也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嫗。在外企工作的他,總感到工作忙,壓力大,回家再聽見娘嘮叨,就覺得莫名心煩。
  • 小說:你媽媽叫什麼?
    「小素,有你這句話,我就知足了。」「凌少,談判順利結束,要訂機票回國嗎?」「訂吧。」凌皓軒看著夜空,曲素,你倒底去了哪裡。秘書看著他,安慰說:「凌少,說不定曲小姐早就回國了。她一個人在這裡,又懷著孕,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很難生活下去。興許呆在國內偏僻的地方,我們的人還沒找到而已。」凌皓軒沒有說話,秘書嘆口氣,出去了。
  • 「媽媽,我要自由!」
    等女兒玩好從樓下上來時,我難免要說她幾句:時間這麼晚了,路上又跟我吵架浪費了那麼多時間,還非要去滑滑梯玩……還沒說完,她竟然抬頭看著我說:媽媽,我要自由!因為希望滿足孩子的一些美食之欲,我答應她可以每周放學後2次外出吃飯,因為希望孩子更能輕鬆自在,我也會答應她先玩一會再寫作業,我覺得給了她很多自由。但執著在3次還是2次外面吃飯的事情,就跟孩子當場不依不饒,因為害怕孩子作業寫不完,就不想孩子去滑滑梯玩,這背後當然有我想控制她的心思。
  • 媽媽的嘮叨(民間故事)
    可是,老媽實在是太煩人了,不停地在耳邊嘮叨。   老媽說:「兒子,你小時候咱家窮,年節也吃不上一頓肉。你饞了,吵著要肉吃,我沒法子,用豬油燉了一鍋土豆。有一次,你又逃課了,還和小夥伴去偷張大爺家的桃子,結果張大爺追上門來。你爸氣得不行,要打你,你拼命地往外跑,沒辦法,我就在後面追,總算攆上你了,可你說啥也不回家。後來,我讓你別跑遠,等張大爺走了,你就回家,我保你沒事……」老媽說著又哭了,轉身出了屋。
  • 小說:娶了個愛哭又愛嘮叨的女人是什麼體驗,我叔叔說:有苦難言
    我的小嬸嬸才28歲,但是卻愛哭又愛嘮叨。不過說來也是奇怪,之前我叔叔並不是一個獨身主義者,但是卻遲遲不結婚。在我的記憶裡,他是那種很注重家庭生活的人。收入穩定,經濟上也很寬裕。而且人的性格也不錯,沒有不良習慣。我也很不理解為何他不去娶妻。這個事情當時在我們的家庭小圈子裡還是挺讓人揪心的。
  • 鄉村故事:妻子的嘮叨
    回憶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有愛嘮叨的毛病。家在鎮上靠大街居住,因鎮裡的學校停辦,我去縣城內上小學。家離縣城遠,不管寒冬還是炎夏,校車5時就到家門口。這是每天早上母親一定會嘮叨的話。吃完早飯,又接著嘮叨,帶上牛奶,還有蘋果,我給你削的鉛筆帶著。在學校好好學習,聽老師你話,不準跟同學鬧彆扭。
  • 媽媽住哪?
    我有一個女朋友,結婚十年了。日子越過越沒有意思,和丈夫長久的冷戰,精神很是不好。打算離婚。她的兒子8歲了。上小學二年級。小傢伙大大的眼睛,說話也很溫柔。她說:兒子,你覺得媽媽這些年過得幸福嗎?小傢伙搖搖頭:不幸福。她說:以後爸爸住北邊那張床,你和奶奶就住我那張床吧。
  • 《假如我有完美媽媽》:接受和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個不完美
    這套書包含了《吹牛爸爸的奇幻之旅》《假如我有完美媽媽》和《奇蹟男孩與冰霜巨兒》,尼爾·蓋曼意在用他的幻想世界,給孩子克服恐懼的信心、接納生活的勇氣以及解決困難的智慧,助力他們心靈成長。作為一個母親,我最感興趣的自然是《假如我有完美媽媽》,很想知道在幻想大師如何描寫「完美媽媽」,所以就搶先孩子一步先睹為快了。
  • 二婚的單親媽媽不接受欺騙
    宋依成了獨自帶娃的超人媽媽,黯然無奈地接受生活無情蹂躪。曾經水潤的雙頰消融成高聳的顴骨,櫻桃嘴唇也失去最初的血色,唯獨因為寵溺桃桃,眼裡不時還流露出清淡又明媚的光輝。 她在五十平不到的房子堆滿毛絨玩具和七彩繪本,她要用世上最堅固的母愛盔甲,給桃桃最完滿的愛。
  • 有個思想保守、家教嚴苛的媽媽是什麼體驗
    從小,媽媽就給我定了好多規矩,比如:不能和男生玩、晚上九點以後不能出門……總之一句話,只能和女生交朋友,出門早申請晚匯報。哎,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封建保守思想!奈何自己沒有反駁能力只能由她。上初中那會,沉迷於《流星花園》這個電視劇,男女主角的故事太勾人了,做夢都想看!
  • 放心,你有錢也不會有自由
    王太緩緩道,這花永遠不敗,總該算得上有品味了吧。顧佳驚詫的眼神持續到了回家以後,一為有人竟買得起真跡,二為王太竟連莫奈梵谷也分不清。於是顧佳向許幻山表示,「我30歲住在12樓,到了王太的40歲還住不上頂層嗎,我又不比她差。」
  • 經典微小說:《嘮叨》
    可是,老媽實在是太煩人了,不停地在耳邊嘮叨。老媽說:「兒子,你小時候咱家窮,年節也吃不上一頓肉。你饞了,吵著要肉吃,我沒法子,用豬油燉了一鍋土豆。有一次,你又逃課了,還和小夥伴去偷張大爺家的桃子,結果張大爺追上門來。你爸氣得不行,要打你,你拼命地往外跑,沒辦法,我就在後面追,總算攆上你了,可你說啥也不回家。後來,我讓你別跑遠,等張大爺走了,你就回家,我保你沒事……」老媽說著又哭了,轉身出了屋。
  • 《隱秘的角落》:強勢媽媽養不出自信的孩子,希望你不在其列
    「媽媽,我現在不想喝,待會兒吧。」朱朝陽回復。「快點喝,喝完我還要洗杯子。」媽媽繼續堅持。「我自己會洗杯子。」孩子說道。「你長大了,不需要我了,是吧?」媽媽生氣怒吼道。,孩子只能學會服從,即使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會馬上被媽媽壓制下去。
  • 有自由沒約束的不幸
    隨著日劇《逃避可恥但有用》的熱播,日本人的新式婚戀觀,也越來越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江添與長谷川夫婦,因為不想被「夫妻關係」所約束,以每年更新合同,來約束彼此的生活。他們經濟獨立、雖以夫妻的名分住在一起,卻並未領證登記。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婚姻」既能彼此照應、解決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還不會有什麼財產糾紛、或責任約束。
  • 媽媽的頭髮
    成績公布了,馨妍這次期末統考,全年級第四名,媽媽特批允許馨妍去鄉下的外婆家住一個星期。馨妍就迫不及待地要到外婆家去住上一周,去外婆家,馨妍可以一邊享受到外婆做的美食,一邊躺在竹躺椅上盡情地追劇。聽不到媽媽的嘮叨,看不到媽媽責備的眼神,一想到馬上要逃離媽媽的管控,馨妍的臉上就露出了抑制不住的笑容。
  • 你不知道生命會在什麼時間,以什麼方式隕落
    突然的,還不到60歲的生命,就這麼消逝了,讓人無法接受!她這一輩子,過的很辛苦,家裡條件一般,四姑夫年輕的時候,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等我有錢了,第一件事就是換個老婆!因為鄰近鐵路,所以我家那邊出現了一個很辛苦的職業,就是人工給火車卸車,火車上拉的都是煤,礦粉,焦炭之類的東西,這個工作,又髒又累!四姑每天都要工作到大半夜,其中辛苦不言而喻!
  • 媽媽,我討厭你!
    我和子美原先是同事,她比我早離職,當時有了果兒之後就全職在家專心帶娃了,放棄了升職的機會。當時我們可以說是形影不離,從美食電影,到娛樂八卦,總有聊不完的話題。這段時間我忙著生娃,她忙著為果兒幼升小的事情忙碌奔波,我們見面的機會就少了。「她居然跟我說,她討厭我!就因為我去她學校沒穿裙子!」
  • 「我媽媽生活得一定很苦,畢竟她的嘴那麼的毒!」
    我特別心疼這個女孩,因為我們都曾收到過這樣的「冷嘲熱諷」,都曾有過心中熱愛不被理解的經歷。但我也特別心疼這個媽媽,能夠這樣站出來在鍾人面前,接受女兒的吐槽已經不容易,而自己掏心掏肺的付出全都被否認。「你早幹什麼去了?讓你平時老玩遊戲!」「我哪兒老玩了!」「沒玩怎麼都不會?你怎麼學的?你是豬腦嗎?現在才知道著急,有什麼用!我警告你,你這次最好好好考,考不好小心回來我揍你!」
  • 小說:「媽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爸爸不會回來了,走吧」
    「媽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稚嫩的童聲響起,小女孩眨巴著黑葡萄般明亮的大眼睛,滿懷期待的問。江煙柔瞥了眼時間,已經晚上十一點了。平時小丫頭九點就睡了,為了等爸爸回來和她一起過生日,硬是熬到了十一點,熬得小眼圈都紅了。江煙柔拿起手機,不知道第幾次撥通顧邵霖的電話……對方無情掐斷,只回了冷冰冰的四個字:今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