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是一部很接地氣的電視劇,也是一面照妖鏡。
它把生活中各類人的性格、品行都照了出來。這些層次,不是由社會階層和財富決定,更與地域和出生背景無關。而是一個人的閱歷、眼界、格局、趣味,決定著一個人人生的走向。
都市職場情感劇《三十而已》熱播!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如何在職場乘風破浪?
《三十而已》王漫妮辭職,餘文樂隔空祝福:你弱的時候,世界對你最壞
播出半個月,平均每天上四五個熱搜,光話題閱讀就超過120億。
今年最火的電視劇,非《三十而已》莫屬。
為什麼火?無非真實二字。
一線城市上海,一群正值30+的男女,經歷了愛情、婚姻、職場、家庭的變故,每個人的命運,也悄然轉向。
有人從中讀懂了婚姻,有人明白了人心,也有人看到了成長。
而我在這部劇裡,看到的是人的層次。
《三十而已》,至少把人分成了7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01
第一層:
損人不利己,見不得別人好
他們是絕對的自我主義者,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只有一個:合不合自己的意。合,則歲月靜好;不合,則一定有貓膩、有黑幕、不公平。
劇中王漫妮的同事琳達,就是這樣一個人。
同樣是高級銷售,相同的工作,相同的待遇,琳達卻對王漫妮的優秀,始終抱著惡意。
王漫妮業績突出,她覺得是因為店長偏心,沒把最好的資源留給自己。
漫妮拿下大訂單,她覺得那不過是因為機緣巧合的幸運。
漫妮升職加薪,在她眼裡就是靠「勾引男顧客」「連保安也不放過」的不擇手段。
可她沒看見的是,王漫妮為了等一個客戶,可以一整天不喝水;明知客戶不會買,也畢恭畢敬接待;累到筋疲力盡,患上急性腎炎,被120拉走。
她看不到別人的拼命,只看到自己的委屈:憑什麼是她,不是我?
嫉妒攻心,發展到最後,就是狠毒算計。
王漫妮晉升後,琳達不止一次在背後捅刀子:故意害漫妮過敏上不了班,還用栽贓嫁禍的手段,妄圖讓她被開除。
寧可把別人拉進泥潭,也不願承認自己的平庸。
這種人最大的快樂,不是自己取得成功,而是看到別人不幸失敗。
為什麼我把這類人放在最低的一層?
因為他們的一切反應,都出自人最低級的本能。
直視自己的不足,是痛苦的。
但把自己的失敗怪罪於別人,再把別人的成就歸因於不公,就要輕鬆很多。
無能得理直氣壯,作惡得心安理得。
這是人性最陰暗愚蠢的一面,也是典型的小人物做派。
02
第二層:
損人為己,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類人,眼中也只有自己。
但比起琳達損人不利己的陰暗且愚蠢,他們更像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用精心粉飾過的手段,悄無聲息地達到目的。
第三者林有有,就在這層。
她不算漂亮,也不性感,看上去根本不是完美人妻顧佳的威脅。
但照樣把人人誇讚的「好男人」許幻山吃得死死的。
很多人罵她,三觀不正,死皮賴臉。
但在這樣的人眼裡,三觀和姿態都是次要的,唯有目的第一位。
他們雙商在線,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怎樣用最快的方式實現。
看林有有的套路就知道了。
一個年輕女孩,遇到喜歡的人,按理來說應該是低眉嬌笑,含羞笨拙的,何況還是一個已婚男人,內心掙扎應該更多。
但她非常會鑽空子和耍手段。
許幻山有脂肪肝,顧佳不讓他吃晚飯,林有有就整天給他發美食照,攻擊他本就薄弱的意志力。
顧佳不讓許幻山踢足球,林有有就特意帶他去綠茵場,喚醒他的少年心氣和荷爾蒙。
許幻山知道林有有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她就索性辭了職,從北京跑到上海,大咧咧告訴許幻山:「比起那些,我更喜歡你。」
最後,為許幻山編織一個遠離現實、責任的夢境:你應該是自在如風的,不應該有任何包袱的......
幾個回合下來,許幻山立馬陷進去了。
而林有有,也得到了她想得到的。
實際上,生活裡到處都有這樣靠著小聰明小手段,爬得又高又快的人。
對目標的一步步套牢,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
成功的代價,是喪失良知;幸福的代價,是損害他人。
但人生從來都是一場馬拉松,眼中只有一時利益的人,永遠也到不了終點。
這樣的人,也永遠會被釘在恥辱柱上。
03
第三層:
控制不住欲望,守不住底線
許幻山是有能力的:有才華,有夢想,也足夠努力。
他也是幸運的:有一個外能並肩作戰、內能打理家務的賢內助。
事業有成,是必然。
但最後結局走向悲慘,也是必然。
因為一個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要承擔放縱一時爽的後果。
李誕曾說:「人類的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克制欲望史。」
被欲望支配的人,貪圖及時行樂,感官刺激,不斷偏離軌道,最終葬送自己的人生。
其實這個欲望,又何止是許幻山的性。
我們每個人面前,都有潘多拉的魔盒,裡面裝著食慾、享樂欲,名利慾,消費欲......
也有多少人,像許幻山一樣,擁有著一切,卻唯獨沒有學會自律。
喝酒打牌打遊戲,頻頻熬夜傷身,甚至時有猝死發生。
餘額滿足不了物慾,花唄、借唄、信用卡,每一個都長著吃肉的牙齒。
懶得運動,毫不忌口,結果一身贅肉,怎麼也擺脫不了油膩。
一時的「縱慾」,只能帶來一時的快感,終會留下一地雞毛搖搖欲墜的生活。
04
第四層:
「老實人」,悶頭做事,孤芳自賞
劇中的陳嶼,沒有什麼大是大非的過錯。
但在職場,他不受待見;在家庭,他分分鐘讓人快窒息。
像極了很多人口中的「老實人」:默默做了不少事,卻吃盡了不善言辭的虧。
領導不在,有要緊任務下來,誰都不想背鍋,他不聲不響挑大梁;同事工作出了問題,他主動給人收拾爛攤子。
可自己能力有限,加上客觀因素,還是出了各種問題。
結果,領導的怒火全部轉移到了他身上。
他也不解釋,一副清者自清的態度。
家中也是如此。
老婆鍾曉芹讓他來接,他一句「我沒空」就把電話掛了。
鍾曉芹懷孕,孩子保不住,他跟個沒事人一樣安排清宮手術。
嶽母上門,跟他聊天,他卻把自己關進廁所裡,大吼:「你們能不能讓我清靜一會兒!」
可他從來不說的是,不去接鍾曉芹,是他在忙著安裝小夜燈,怕老婆晚上上廁所摸黑;
第一次聽到孩子心跳時,他就已經想當爸爸了,孩子沒留住,他一樣難過;
工作上的失誤,讓他面臨巨大的責任,他已經頻臨崩潰,顧不上和嶽母寒暄了。
他什麼都不說,只是悶頭做事。
還怨沒人理解, 暗自神傷。
很多人秉承著「金子總會發光」的名言,一個人悶頭苦幹,總想著有人會看到自己的付出。
但人的本質,畢竟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專注不代表孤僻,務實不代表冷漠。
埋頭幹事之餘,還要抬頭看天。
這個天,是同事、是領導、是朋友、是家人、是親友。
否則,你做得再多,光練不說,還是傻把式。
05
第五層:
「老好人」,不懂拒絕,過度依賴他人
離婚前的鐘曉芹,活得非常被動。
她雖然夠專注,熱心腸,但在別人眼中,卻是一個廉價的「萬能百搭品」。
職場上,隨叫隨到,不該她做的事,即便不情願,也不會說半個「不」字。
生活上,媽媽說該談戀愛該結婚了,她照做;老公說丁克5年,她同意;懷了孕,竟然還問朋友自己該不該生孩子。
婚姻裡,面對冷漠的老公,她再怎麼不高興,也說服著自己接受了。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明明很好,卻活得最累。
朋友有求,礙於面子不拒絕,事情沒辦成,還得罪人;
異性朋友示愛,明明不喜歡,卻怕別人傷心,讓自己陷入煩惱;
假期出國旅行,熟人知道後列清單求代購,費時費力還費錢。
太過「懂事」,不考慮自己,只為了別人的好感和肯定而活。
身上有刺,卻是朝著自己長的,捨不得傷害別人,最後只能自己疼。
06
第六層:
見過一些世面,敢想敢拼,尋求突破
這層說的,是遇到渣男之前的王漫妮。
那時的她,其實很符合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狀態。
沒背景,沒靠山,憑著一腔「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勇,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渴望改變命運。
她為此付出的努力,是和野心成正比的。
工作地是她的戰場,職業裝是她的戰袍,每天打起120%的精氣神,件件工作做到完美。
她也見過一些世面,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拎得清。
面對陷害她的同事,不做軟柿子,不無底線地包容忍讓,而是該上報上報,該處罰處罰,黑白分明。
她做好了準備,耐心等待成功。
在一個崗位上堅持8年,每天微笑迎接每一個顧客,苦盡甘來,拿下大訂單,升職主管。
依然繼續朝著更大的目標邁進。
那時候的王漫妮,滿眼憧憬著未來,從不自怨自艾,腳踏實地。
這不正是我們每個普通人奮鬥的樣子嗎?你只管努力,生活自會給你驚喜。
雖然在郵輪之旅之後,她的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工作不認真了,三天兩頭請假;跟男友出入各種高檔場所,漸漸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對領導開始投其所好,而不是用成績說話。
最後鬧的,被小三,辭了職,灰溜溜回到老家。
王漫妮的「人設崩塌」,其實也是給我們最好的提醒:
普通人逆襲的路上,別走捷徑。
把每一步踩得紮實,才能走得更遠。
07
第七層:
真正見過世面,內心充盈,行事堅定
如王漫妮所說,顧佳是30歲女人最好的樣子。
面面俱到,從裡到外,牢牢把人生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她懂得經營自己。
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充實豐富。
對事業,她有著比男人更清晰的目標,以及更果斷的魄力。
在丈夫許幻山還迷迷糊糊時,她已經安排得清清楚楚。
為了自己的目標,甘願給王太太提鞋;和於太太拉攏關係,獲取訂單;開甜品店,收集太太圈情報......
每一步棋,走得都穩準狠,並且有超高的執行力。
但被人暗中擺了一道之後,她也不抱怨,不頹廢,心甘情願為自己的失誤買單。
反思自己,告別錯誤的人和事。
她能拎著愛馬仕、喝著下午茶,也能卑躬屈膝,帶著茶葉挨家公司推銷。
一次不成,就再試一次,一直堅持到成功。
就連一向趾高氣昂的貴婦,也在背後欣賞她的過人之處:
「一個人能有多厲害,不是看她能夠得多高,而是看她能蹲得多低。」
最難能可貴的,是顧佳的修養。
對保姆,從沒有頤指氣使,經常自己晾衣服、做飯,並溫和地對保姆說「我來吧」。
對幼兒園患有癲癇病的小朋友,娓娓道來,有理有節,說服家長們平等對待。
對閨蜜既能掏心窩子,也能在關鍵時刻一語中的指出真相,幫她們清醒。
一個人越是見過世面,越是會以淡然的姿態,面對所有的苦與樂,好與壞,對與錯。
能擁有最好的,也能接受最差的。
睿智、通透和從容,這才是最高層次的人。
08
《三十而已》,是一部很接地氣的電視劇,也是一面照妖鏡。
它把生活中各類人的性格、品行都照了出來。
這些層次,不是由社會階層和財富決定,更與地域和出生背景無關。
而是一個人的閱歷、眼界、格局、趣味,決定著一個人人生的走向。
熱鬧之餘,不妨也思考一下,你是哪個層次的人?
希望我們都足夠堅毅,勇敢經歷,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