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宜昌的楊柳樹巷,100多年前故事至今流芳百世

2020-10-22 三峽策劃哥

明末清初,位於宜昌古城的大南門(今解放路附近)一帶,有一條巷子叫做楊柳樹巷,巷子不大,居然也分了三條,在這條不大的巷子裡,發生過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流傳至今。

位於宜昌大南門附近的楊柳樹巷

據說在明崇禎初年,有一位姓張的商人從陝西來到古夷陵城(今宜昌城)經商。有一天,他牽著驢來到縣府街(今天的獻福路)一個官人的家門口,沒想到,他的驢在這裡拉下幾個糞球,大門口的幾個僕人見狀,將他一把拉住,拳打腳踢,又打又罵。

據說這位官人是這一片出了名的惡棍,此時,他來到大門前,聽到張老漢說的是外地口音,便衝上前去,非要張老漢把這驢糞吃下。孤身一人的張老漢不但道歉,還磕頭求饒。然而,這個惡官人根本就不理睬他,反倒命令各位管家,壓著張老漢的肩膀,扭著胳膊,把他摁倒在地上,強行地把驢糞塞進張老漢的嘴裡。

經過如此羞辱的張老漢,踉踉蹌蹌地從地上爬了起來,要與惡官拼命,結果,惡官家的這些僕人將他團團圍住,並將他抓進了府邸,罰他在後房飼養牲畜。

示意圖

張老漢被抓進惡官的府邸後,又氣又急。到了第二天的三更時分,張老漢趁大家都熟睡後,便偷偷地逃跑了,他穿過中書街,越過幾道籬笆牆,終於找到了一間舊茅屋,在屋旁藏了起來。茅屋裡住著一位姓柳的老太婆,她隱約聽到屋外有聲響,於是拉開門栓去查看,只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在向她磕頭求救。此刻,就聽見縣府街上呼聲一片,到處喊著叫著抓人,柳老太婆趕緊讓張老漢進屋躲避。當她知道這位張老漢就是白天在惡官大門前受到屈辱的外地人時,她毫不猶豫地打開箱子,拿出丈夫的衣服和帽子,讓他換上衣服,燒水做飯給他吃。

就躲避追逃的這幾天,柳老太婆總是以魚、肉等好菜好飯款待她,但張老漢卻坐立不安,想著到這邊的生意失敗,在這邊受到的屈辱,就越想越不是滋味,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想儘快返回老家。

於是在柳老太婆的幫助下,他們化裝成一對老夫妻,偷偷地逃出了夷陵城。臨走前,老太太拿出自己僅有的幾顆碎銀,交給了張老漢,張老漢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泣不成聲地說:「如果我今生不能報答您,來世我的後人也會對您感激不盡的。」分開時,張老漢再三央求柳老太在她家門口種上一棵柳樹,以此為記號,將來好報答她的救命之恩。

楊柳樹的古巷屋頂

柳老太太只要依照張老漢的囑託,在門口種了幾棵柳樹。沒想到幾年後,這裡逐漸長成了一片茂密的柳林,於是這條不知名的小巷,就被大家稱作「楊柳樹巷」。

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農民起義的發起人張獻忠聚集家鄉百姓發動起義,他的隊伍從幾千人迅速發展到數萬人,隨著勢力的壯大,接連攻下武昌和長沙。

公元1631年3月,張獻忠的起義軍從荊州一路攻向夷陵城。到了晚上,整座夷陵城內火光滿天,殺聲一片。這支起義軍直奔縣府街惡官的府邸,惡官聞訊,嚇得四處逃竄,起義軍通過大街小巷追捕,在城外抓住了這名惡官,就地取了他的性命。

號稱「八大王」的張獻忠劇照

縣府街上的惡官被殺,夷陵城內的衙門和其他官員的官邸都被起義軍摧毀,只有楊柳樹巷像往常一樣安靜,完好無損。

第二天,這支起義軍來到巷口,站在前面的是一位高大魁梧的將軍,他向當地百姓打聽柳老太婆的下落,並提到了當年他父親在此獲救的故事。從他的身材和外貌來看,這位大將軍跟她當年所救的張老漢十分相像,而此刻躲在茅草屋內的柳老太婆心裡明白,這位將軍一定是張老漢的兒子,替張老漢報恩來了。於是,她輕輕地關上了門。

從此以後,每天早晨的楊柳樹巷,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著白花花的大米,居住在巷子裡的百姓都感激涕零。這樣的一種情形持續了很久,直到張獻忠的起義隊伍離開夷陵城。

張獻忠的起義軍(示意圖)

從此,在楊柳樹巷就留下了柳老太慷慨助人的故事,至今都能聽到有些老者講起。

當初我們種下了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懲惡揚善的美德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發揚和傳承,我們堅信:善者,最終會有好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聯繫侵刪,此文只為更多的人了解宜昌歷史,關注,和您一起探尋那些消失的記憶

相關焦點

  • 宜昌造!走向世界的「長江」背後...
    全球每生產7臺鋼琴就有一臺為「宜昌造」誕生於宜昌的「長江牌」鋼琴是首個登上國際大型賽事舞臺的中國鋼琴品牌多個零部件需要經過300多道工序生產技藝要求之精湛超乎人們想像12月3日至4日由中國地市報研究會組織三峽日報社承辦全國60餘家媒體參與的「共抓長江大保護」宜昌行活動舉行
  • 郭樸贈扇——安陽仁義巷敘說不一樣的故事
    安陽仁義巷敘說不一樣的故事 原創 李恩義 他問我:「安陽有個仁義巷嗎?」得到我的肯定答覆後,我們好像找到了共同興奮點,雙方都談興漸濃。 這人叫郭奇讓,是蘭考縣一個鄉幹部,著裝很樸實,說話不緊不慢,是明代禮部尚書、太傅郭閣老郭樸胞弟郭永福的第十三代孫。他向我講述了仁義巷的故事,從而又知道郭家一支後代,現在仍在蘭考縣繁衍。
  • 宜昌打工女仔,我該怎麼活下去(一)
    榔坪特產藥用皺皮無籽木瓜乾貨於是在我們把家裡的藥材木瓜收拾完賣掉之後,我媽開始有意無意地提到讓我們出去上班,我的兩個在宜昌的么么也打電話跟我爸爸講就這麼來回奔波兩次之後,我們累了,一去一回地奔波附近的鄉親們也開始笑話我們,說某某家的兩個姑娘還說是大學生,在宜昌工作找了幾次都回來了,這話傳到父母耳朵裡,他們悶悶不樂但是還是給我和老二加油鼓氣,我妹在那個晚上哭了,下決心這次來了宜昌就不回去了
  • 雷州民間故事:擲聖杯碎成九塊,道士指點九曲巷消除九重災
    在雷州古城,有幾條小巷把柳絮東巷與廣朝南大街銜接起來,其中一條就是九曲巷。九曲巷之所以聞名,因為巷子雖短短幾十米,卻九曲十八彎迂迴曲折,狹窄難行,而且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稱之為「公祖」,各主神有自己的地盤和管轄範圍,這便是「關」,這個傳統沿襲至今,南關內便是其中一關。)發生火災,燒毀民房多間,幸虧一場大雨從天而降,將火熄滅,才沒有殃及其他民居。南關內人大奇,認為是公祖顯靈,拯救了本關子民,於是關內舉行盛大的拜神祈福儀式,大放煙花、獅子炮,搭臺唱戲,香火繚繞,連日不斷。但是,些劫後餘生的災民卻流離失所, 無家可歸。又值隆冬,他們風餐露宿,景象十分悲慘。
  • 黃金的魔力100歐元金幣系列故事第二集:法老王的黃金
    在埃及國王谷發現的最著名的陪葬品中,有3000多年歷史的陪葬品至今仍在發揮著它的魔力。圖坦卡蒙的面孔以其不可思議的美麗守護著法老王的秘密,並以圖片的形式講述了3000多年前發生的故事我們來了解一下金幣的相關信息:發行日期:2020年11月4日質量:證明系列:黃金魔力面值:100
  • 故事:他站在楊柳樹下等女人回來,但是他等到死,女人都沒有回來
    老張頭的家門口有一棵楊柳樹,他經常站在楊柳樹下。村莊上的老人們紛紛說,他是在等荷花回來。
  • 故事:大姑娘騎大馬!老漢:100兩
    100兩!」瓦剌老漢用生硬的漢話叫賣,引來眾多年輕人圍觀起鬨。一個矮胖子眯著眼睛打量姑娘,引得姑娘低頭含羞。「韃子老頭,100兩我要了。」矮胖粗聲粗氣地說。「不行,我買,我買……」其他年輕人也紛紛搶著掏銀子。瓦剌老漢面露難色說:「大姑娘馬只有一頭,賣給你們誰啊?"「我出150兩!」
  • 小徑幽深,翠竹掩映,我在南天目的山村找到了笑傲江湖裡的綠竹巷
    正當落魄到極點之時,金庸大筆一揮,為他起一座竹舍,洛陽城內多了綠竹巷,再點上任盈盈、綠竹翁,一管簫,一具琴,至此天下所有的令狐衝們都找到了一處可以暫時皈依的所在。]大概是關於「綠竹巷」這個話題,最打動人心的一段評論。
  • 官宣:這100本網絡小說被國家圖書館收藏了!大部分都耳熟能詳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一件事也是一件網文圈裡比較重要的「大事」——國家圖書館攜手閱文集團共建網際網路信息戰略保存基地,並且收錄了共計100本網文作為第一批試點。本次被收錄的小說共有100本,其中男頻69本,女頻31本!(就不一一把書名列出來了,直接上圖)男頻69本,你看過幾本?
  • 西方人最害怕的中國人,其實是小說虛構出來的,至今還有人相信
    這樣的一個黃種人,卻是英國作家編造出來的中國人的形象,讓歐洲人從此對中國人的印象非常的不好,100多年都活在歐洲人的心中。就是到了現代,歐洲人還一直以為他存在過。但是我們回顧一下真正的歷史是什麼情況,100多年前,正是滿清政府腐敗無能,政權受到日本人操控瀕臨滅亡的時候,與小說中的&34;傅滿洲欺壓歐洲人簡直是截然相反的情況,那時候中國人受到西方人的侵略,東亞病夫就是從他們口中傳出來的。作者為什麼要這樣描述呢?
  • 從她身上看到李子柒的影子:100多年前的童話被5個國家輪流翻拍?
    海蒂和爺爺2019年的5月16日,國內上映了一部改編的童話故事,在未上映之前,就在國內颳起了討論風潮為什麼一部100多年前的小說,會被這麼多著名導演青睞?它有什麼魅力讓每一位導演都不遺餘力地投入自己對小說的理解進行翻拍?要知道,翻拍的壓力是很大的,如果很難超越前人,很容易遭遇票房的滑鐵盧。
  • 故事:老人手,病帶走,一位老人去世後,緊緊抓住孫子的手
    而且也不知道有沒有效果,但是偏偏有這麼一個故事,出現了美好的結局。那就是自己的大孫子已經二十好幾了,至今未能娶上媳婦。小夥子名叫陳喜山,長得是一表人才,也上過幾年學,也有份正經工作,掙錢也不少,唯獨有個缺陷就是手臂上有個雞蛋大小的疙瘩,而且這疙瘩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跟著長大。
  • 好文推薦|《情暖三坊七巷》:人間煙火,最撫人心
    本期好文推薦的作品:姚瓔大大的《情暖三坊七巷》,被父親強迫送到海外的男主陳雨帆學成歸來返回三坊七巷,與童年的青梅竹馬林恩馨重逢。小說由此開始,展開了一幅閩越古城民居生活的「清明上河圖」。,描述了千禧2004年前後,福州陳氏祖厝裡擁有傳統肉燕手藝的陳榮順和一群租客同居共處的市井群生相,由於各自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的差異,發生了一系列有笑有淚的真情故事。
  • 參觀麥吉麗研發工廠,揭秘高端國貨護膚品牌背後的故事
    圖1:大家乘坐大巴開始參觀打卡麥吉麗研發工廠9月23日,數十家國內主流媒體受邀來到麥吉麗光谷研發中心和宜昌工廠在麥吉麗,產品研發經過至少200—300次試驗,通過至少1年時間檢測產品100多項包括安全性、穩定性、感官、功效性等評測。
  • 洛陽發現2600多年前戎人王級大墓
    近日,一座春秋時期西北戎人的王級大墓在河南洛陽徐陽墓地被發現,進一步印證了2600多年前陸渾戎遷徙、融合的歷史,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吳業恆介紹,這座標號為M15的墓保存完好,隨葬器物主要有饕餮夔紋銅編鐘、編磬、玉璜、玉扳指等,且墓葬周圍分布有陪葬車馬坑。
  • 懷念我的爺爺(轉載一篇多年前他發表的文章)
    有一年爺爺過生日,我已經參加工作了,拎了一個蛋糕,坐巴士去看他,從市裡到縣城有100多裡路,蛋糕放在行李架上,一個急拐彎,蛋糕掉到地上,摔得好難看。爺爺看到蛋糕可開心了,這可能是他這輩子第一個生日蛋糕吧。 爺爺是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
  • 故事:三十多年前吃豬頭皮的令人流淚的故事
    前幾年《遠方的家》的記錄片,講到北大畢業生,在20多年前,在新加坡搞建築工程,各方面壓力很大,公司經濟上很困難,買新加坡市場上最便宜的>豬頭皮吃(一隻才9元)的故事。其實,我也有吃頭皮的故事,我簡單的講給大家欣賞!在沒講之前,先重溫一下我一年前講的一故事:《幾十年前我村一個天之驕子的悲慘故事》,這故事講的是我河腰村密坑大隊第二個考上重點中學虎中的藍大球先生的故事。
  • 故事:老婦得重病無藥可醫,夜裡夢見白髮老翁:快穿上那件破衣服
    多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一群村民坐在村頭大槐樹下乘涼,大伙兒你一言我一語的閒聊天,時不時發出一陣陣笑聲,場面十分熱鬧。這時,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走了過來,看樣子也就十來歲,他手裡拿著一件破衣服,向大夥乞求道:「各位爺爺奶奶,誰能幫我把這件衣服縫一下?謝謝了!」聞聽此言,大伙兒紛紛把目光投向這個小男孩。
  • 100個故事·貳|籌備16年,他在成都開了顏值逆天的理髮空間
    這是「100個故事計劃」第二個故事全文約2000字,閱讀需要3分鐘​最近看了幾個關於理髮師的段子,哭笑不得:曾幾何時,理髮師是街頭巷尾的剃頭匠,是手藝人,帶著簡單的工具,巷弄裡它只和品味心境相連這是我想傳遞的生活方式願在「發小」有你,有我,有他一邊剪髮,一邊閱讀,一邊品茶茶裡一剪光陰書中斑駁時間「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