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認識了一部電影,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它「再樂觀的大心臟,看完它也會抑鬱」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綠裡奇蹟》
綠裡指的是冷山監獄裡一英裡長的綠地,連接著生前的喧嚷和死後的沉寂,綠裡的盡頭是迎接死刑犯的電椅
行刑前科菲與獄警曾有過短暫的對話。當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
「I am tired of all thepain I feel and hear in the world every day.」(我已厭倦每日於人間聽聞的所有疾苦)
似乎這部電影和聖經一樣,當初的神的兒子被吊死在十字架的時候,人民謾罵,他的使徒在哭泣。當科菲被執行死刑的時候,周圍的人謾罵,而獄警卻在哭泣。
世間如果真的有奇蹟,那也是存在人們的心中,在影片中,科菲有著神一般的力量,他拯救了被尿毒症困擾的保羅,利用自己的力量讓被踩死的小老鼠復活,治癒被保羅被腦腫瘤困擾的夫人。
夫人送給了他一條項鍊,說她在夢裡看到科菲在黑夜裡遊蕩,她自己同樣也是。
夫人將自己親身佩戴的項鍊贈送給了科菲,並告訴他名字叫做「聖克里斯多福」。
在聖經中,聖克里斯多福曾經背著上帝過河,不過他感覺上帝非常沉重,就很好奇的問。
上帝回答他說:我背負著世間所有的苦難。
最終,他離開了,「黑天使」隻身來到人間,眼裡常含淚水。善良、愚蠢、狹隘、同情、自私、無助......他預知到了一切,同時極力挽救一切,最終卻還是帶著失望——只能逃離。
綠裡奇蹟也許就是:我尊重生的意義,因而我選擇死亡。我看透了太多的人間浮華,我不想因人間微不足道的痛苦放棄我的純良,因而我迫不得已選擇逃避。
無論在什麼時候,人們都會有選擇,有時候是直面人性的選擇,《美麗人生》中,父親為了孩子,著滑稽的步伐從容赴死。《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裡昂直面死亡,將生的機會給了小女孩.....
也許,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這麼驚心動魄,與生死相關的選擇,但每一個小選擇,直接構成我們的人生,是聽從內心,還是委屈求全,這個沒有中間地帶的。也許這還是深刻的到直面自己人性的時刻。
記得聖經中所說,你們要走窄門的路,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所以,堅定自己的選擇,儘管你的堅持可能少有人支持,或者大部分覺得你不行,正如影片中大部分是謾罵,少部分人是哭泣同情與不舍。最後走向榮光之路的也許,只有你能品嘗,人生的道路,真的只有一次。
最後用《死亡詩社》一句話共勉:
Carpe,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boys, 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CARPE..。聽見了嗎?CARPE... CARPE DIEM 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的生命超越凡俗。
我是考拉,一個走在自我成長路上的人,永不放棄,我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