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后妃懷孕,意味著未來的生活擁有保障。可能否保住這個孩子,就要看你的個人能力了。
富察貴人,她懷孕以後,有些過分的高調,炫耀,這種行為,能夠理解。可在後宮中,如此行事的人,最終大部分都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富察貴人小產後,太后特意前往探望,甄嬛流產太后卻並未前往,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甄嬛傳》開篇,太后建議皇上選秀,是因為子嗣不豐。可後宮之中,這些曾經的嬪妃,基本上都懷過自己的孩子,不過是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夠保住。這種情況的出現,絕對不正常,可為何沒有出頭,還不是因為在後面使手段的是皇后。
皇后,自己沒有子嗣,就無法容忍其他嬪妃擁有自己的孩子。一旦嬪妃有孕,就會被針對。富察貴人,是滿族大姓,她又是新入宮的小主中第一個擁有皇嗣的人。一旦她的孩子生下來,加封,對皇位有覬覦之心,這都是常事。
皇后看到富察貴人的囂張和炫耀,暗示安陵容香料和貓。最終富察貴人在景仁宮聚會之際小產,這件事情皇后唯一沒有預料到的便是甄嬛居然懷孕了。
當太后得知富察貴人小產後,她立刻知道這一切背後操縱的都是皇后。畢竟這些年,皇上之所以子嗣不豐,不還是皇后在背後組成了打胎小分隊。
太后前往探望富察貴人,可不僅僅是表面上關心那麼簡單。她還要去試探富察貴人,是否真的知道這個孩子究竟是如何沒的。
按理來說,太后本應該去管理後宮之事,可皇后與太后一個母族。若是皇后打胎一事和當年純元死亡真相被曝光,整個家族都沒有另一條退路,將被皇上徹底厭棄。
扶持皇后,就是扶持家族,只要太后沒死,她就絕對不會讓皇后的所作所為曝光在皇上面前。所以,這些年,太后為皇后收拾的爛攤子,絕對不少。對於富察貴人的這個孩子,太后並非不重視,後宮難得有了喜事,皇上有子嗣,一個老人,又怎麼能夠不高興。可皇后的所作所為就是在打她的臉,太后前往探望富察貴人,也有提醒皇后行事,應該收斂一下的警醒。
甄嬛的流產,這件事情,從表面上看,就是華妃的宮中有歡宜香,甄嬛體弱,這才流產。歡宜香,究竟是什麼東西,太后和皇上心知肚明。所以,面對甄嬛流產,皇宮中最大的兩位,其實是不希望這件事情鬧大。
這件事情,沒有人願意去深究,華妃宮中的歡宜香,皇上希望她永遠都會將其視為恩寵,看作一種賞賜。
甄嬛與富察貴人不同,她是漢軍旗出身,這本身從地位上,甄嬛其實就低了富察貴人一等。太后身為滿軍旗出身,她也更加偏愛滿軍旗的人。
以甄嬛的樣貌,從太后初見對她的印象,實際上就不好。她心知甄嬛與純元長相如此相似,入宮以後,皇上必定對甄嬛百般恩寵。果不其然,行宮相隨,椒房之寵,皇上都給甄嬛開了先例。這次甄嬛流產,太后是沒有必要去看望她的。
皇上面對甄嬛流產,實際上是很愧疚的。他賜予華妃歡宜香,就是杜絕華妃有子嗣。畢竟年羹堯勢力強大,華妃有了皇子後,年羹堯很難沒有任何想法。在太后看來,甄嬛這一番遭受的罪,只能夠說時運不濟。
此次流產既然與皇后沒有什麼關係,太后就無需過分的關注。最為重要的是甄嬛的運氣不好,她的小產之時,太后恰恰臥病在床,沒有過分多心力關心甄嬛的狀況。甚至甄嬛暈倒,都是浣碧找尋到偶然路過的果郡王,這才得以將甄嬛拯救出來。
太后,她也是經歷宮鬥,一步步走上來的。當年先帝在位時,最為寵愛的妃子是舒妃,若非四阿哥成為最終的贏家,她也不會成為太后。在宮中,一個后妃能夠走到太后這個位置,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在太后心中,最為重要的是,皇家的榮耀和母族的興盛。皇上皇位的穩固,是確保自己擁有富裕人生的保障。母族的興盛,是她背後最大的支持。
太后的年歲也大了,也期盼有著無數小孩子陪伴,可皇后的所作所為,究竟是為何,她也心知肚明。她期盼那拉氏可以永遠興盛不衰,而這個家族得以保障的根本就是,皇后能夠成為太后,皇后所撫養的孩子將登上皇位。這才是太后明知道皇后不對勁,心狠手辣,打胎無數,仍舊不說出去的根本原因。
去探望富察貴人,太后也是內心有所愧疚的。畢竟此事雖然不是她所為,但與她這些年的縱容有著脫不開的關係。那句「不中用了」,是期盼皇后不要再繼續做這樣的事情。
甄嬛發生整個流產的過程,是在華妃宮中。
華妃,只要年羹堯依舊手握權勢,無論她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被原諒。更何況,此事也不過是誤傷,甄嬛因歡宜香才流產,只能夠說是偶然。太后對此事也是心虛的,若非她和皇上兩人共同謀劃的歡宜香,甄嬛也不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只可惜,太后所不知道的是,甄嬛流產背後的真相,遠比想像中還要複雜。
安陵容給甄嬛所送的舒痕膠中,有著大量的麝香,這才是甄嬛流產的本質。太后也不是對甄嬛毫無情面,若非一點都沒有情誼,沈眉莊在乞求太后照拂甘露寺的甄嬛時,太后也不會同意。
總之,太后對於甄嬛和富察貴人,流產之後的反應,本質上都是從大局出發,所選擇最為適合的處理辦法。
後宮之中,最是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