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日本沉沒》:末日永不消逝,來臨時人類將何去何從

2020-11-05 西域鷹眼

「世界末日」這個說法似乎一直都在,一到一些關鍵年份就會被提出來將人們嚇唬一番。而從地理學上來講,日本列島自古以來就有「地震列島」之稱,日本人一直以來從幼稚園就接受防震教育,日本的災難文學也有了盛行的土壤。


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用9年時間,在1973年完成了科幻小說《日本沉沒》,出版後不到一年,狂銷近400萬冊,加印100餘次,被稱為「戰後日本第一暢銷書」,他還憑藉這本小說獲得第2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和第5屆星雲獎。他更是與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稱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

《日本沉沒》自出版以來還數次被改編成電影,每每都奪得票房冠軍。並且深深影響了劉慈欣,他說:「我看《日本沉沒》後很震驚,一部科幻作品竟然能把一個民族深處最敏感、脆弱的對未來的恐懼感體現出來,我就想寫一部中國的《日本沉沒》。」那麼這本書為什麼會這麼大魔力呢?

這本小說可以說是日本硬科幻小說的扛鼎之作,將文學幻想和地質學科普知識進行完美「聯姻」。可能之前很多人只知道同名影片,對原著小說不甚了解。這本小說是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末期所完成的,整個社會急劇變化,在這樣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作品中所體現的「災難文化」有其產生的根源和價值。


《日本沉沒》中的主題與時下日本大眾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相契合,給大眾以強烈的震撼,日本大眾自然會選擇這本「災難性」的科幻小說,這也是為什麼暢銷的原因之一。雖然這是本科幻小說,但在字裡行間可以看到當時日本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情趣,反映出了他們的心聲和審美走向。

可以說,《日本沉沒》的成功是應運而生,也得益於但是日本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電子、原子動力、IT等領域的發展崛起,而科技與科幻小說是比翼雙飛的。

在小說開頭作者的描寫就預示著災難的來臨,東京缺水,酷熱異常,中暑、發病、死亡等現象出現,更令人恐慌的是南方一個無名小島竟然「無緣無故就突然下沉了」,「下沉的速度和戰前潛水艇注水下潛的速度一樣」。後來又有伊豆地震、天城山火山噴發等,這一切預示著日本列島行將沉沒,從地球上永遠消失。

末日即將到來,日本之人不會平靜如水,民族存亡,乃至整個人類的生存問題尖銳地擺在了人們面前。雖然這樣的境況可能很多很多年以後才會出現,也可能不會出現,但是小說作者在科學的基礎上,通過翔實的動力地質學、海洋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等科學依據來展示了自然的變遷,從而通過自然的危機來影響了人類的危機。


在災難來臨時,人類社會的動蕩和危機充分顯示,嗅覺如狼狗一樣的資本家開始發自然災害財,男人們疲於奔命,女人們露出紫色的頹唐。而政府的政客們也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日本首相、K黨領袖、M黨領袖、第三在野黨領袖等人心中都打著自己的算盤。

而自然條件的巨變不但是在日本,「大陸漂移說」在《日本沉沒》一書中又一次實現,日本列島沉沒後自然對世界上的其他勢力也有極大影響,華盛頓、莫斯科、北京、巴黎、倫敦等關注的是:「日本沉沒後,遠東和世界形勢特別是軍事形勢將發生什麼變化?東南亞會發生什麼變動?地震和海嘯對亞洲大陸東部,對朝鮮半島、蘇聯沿海州、中國大陸的黃海、東海沿岸、臺灣等地又將產生多大影響呢?」


在日本沉沒的同時,各個國家也開始了行動,地球上的世界似乎正在向複雜化、多角化、多機會變化。書中塑造了地質學博士田所的形象,他六十二歲,終生未娶,因為他選擇了地球作為自己的情人,他周邊名山大川、陸地海洋,最後還是一往情深地愛上了日本列島。當情人病入膏肓的時候,他用盡一切辦法進行科學研究,甚至為之而死。

書中雖然像田所這樣的人很少,但是所表現出的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有的憂患意識和民族危機感一點不弱。本來就是島國環境,日本國民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民族危機感,已經滲透到了日本民眾的血液和骨髓中去了。

試想一下,假設日本遭遇海上封鎖,經濟命脈被切斷,糧食進口受限,南北極冰層融化,地震和火山爆發等諸如此類問題一旦發生,日本民族必定難逃此劫。而這樣的場景恰恰在《日本沉沒》這部作品中得到了逼真的顯現,在日本引起一片轟動,日本民眾為是否不久的將來日本將迎來所謂的末日而憂心忡忡,從而引發了日本民族對自身未來命運的優患心理和深度思考。


而表現這種憂患意識的災難文學,就要有關於災難場景的刻畫和描寫。作品中地震、海嘯、火山噴發等自然災難交織在一起呈現在讀者面前,瞬息間充斥著山崩地裂和殘垣斷壁的恐懼,瀰漫著生靈塗炭和哀鴻遍野的慘烈。作者雖以第三者的身份展開敘述,文字看似平和,但隱藏文字之下的卻是血與淚的交融、愛與恨的糾結。

在《日本沉沒》這本小說中的「災難文化」不管是自然災害的描寫,還有在大難之中美好的愛情、珍貴的親情以及無私的愛國之情,彰顯著美好人性光輝。《日本沉沒》在突出場景描寫的同時,撇卻傳統災害小說對災害場景的簡單勾勒,而是採取情景描寫與心理刻畫相契合,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所以,《日本沉沒》中雖然分析著日本的「災難文化」,其實是對日本人「危機意識」的真實解讀,也是對自我生存空間的思考。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日本大眾的內心狀態,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相關焦點

  • 《日本沉沒2020》湯淺政明新作「好久沒有看過真實的災難片了」
    在1973年小松左京的小說《日本沉沒》轟動日本,出版之後就在日本賣了400萬本,是日本國民級的科幻大作。獲得「 第27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與「第5回星雲賞」。我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也毫不掩飾日本科幻文學對自己創作的影響,《三體》就深受《日本沉沒》啟發。
  • 東京奧運會那一年,他為何預言日本沉沒?
    1973年,適逢關東大震災發生50周年之際,一部名為《日本沉沒》的小說出現在圖書市場。儘管這部小說乃是當時並不受社會主流喜愛的科幻小說,但這個書名無疑牽動了日本人敏感的神經。初版只印了3萬冊的小說瞬間售空,多次加印後銷量達到空前的385萬冊。
  • 日本超級IP再次翻拍,震撼人心的毀滅視角,人類如此脆弱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部關於日本沉沒的電影。出自日本鬼才導演 湯淺政明 的最新動畫作品——《日本沉沒2020》。《日本沉沒》,但其實只是借用了「日本沉沒」的概念,故事與原著完全不同。這部動畫劇集改編自經典科幻小說《日本沉沒》,原著作者
  • 日本科幻巨製演繹未來宇宙戰疫
    歷時10年創作超長「太空歌劇」  《天冥之標》的作者小川一水1975年出生於日本岐阜縣,21歲時的出道創作即獲集英社主辦的JUMP小說紀實作品大獎,後以現用筆名創作科幻作品,先後以長篇《第六大陸》《從克洛洛伊峰到木星特洛伊》和短篇《漂流男》《阿里斯瑪王珍愛的魔物》等四度摘得星雲獎。
  • 經典災難片《日本沉沒》後,日本人將去哪裡生存?其實早有打算
    日本經典災難片《日本沉沒》也是一部科幻電影,由於討論的是未來,電影採用大膽預設,小心論證的原則,闡述了日本沉沒的可能性,有沒有辦法避免災難?並且討論了災難如果發生,日本人將去哪裡?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科幻小說《日本沉沒》,電影拍攝花費了20億日元,是近年來少有的一部花費巨資拍攝的科幻電影。
  • 「鬼才監督」又一次跌落神壇,《日本沉沒2020》究竟差在哪裡?
    為什麼《日本沉沒2020》會變成這樣呢…… 嚴肅且真實 作為連續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和「日本科幻星雲獎」的經典科幻小說,小松左京所著的《日本沉沒》同樣有著多部改編作品,樋口真嗣更是在2006年擔任了同名電影的導演一職。
  • 差強人意的《日本沉沒2020》,消耗過度的天才湯淺政明
    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毫不掩飾日本科幻文學對自己創作的影響——大劉自己說,《△ 小松左京的小說《日本沉沒》(1973)作為享譽全球的科幻經典,《日本沉沒》當然是影像化的好題材,它曾經在1973科幻作家小松左京著,出版之後就在日本賣了400萬本,是日本國民級的科幻大作。
  • 日本沉沒2020
    網飛出品的日本災難動畫《日本沉沒2020》,今天,全集上線。該劇由湯淺政明指導,是小松左京的科幻小說《日本沉沒》首次動畫化。小說曾在1973年和2006年兩度電影化。2007年《日本沉沒》曾引進內地,是彼時罕見的在內地公映的日本電影,但票房只有17萬人民幣。2020年,延續著和平日常的日本突然發生了「大地震」。住在東京都內極為普通的家庭——「武藤家」的「步和剛姐弟」,在大混亂中,一家四口開始從東京逃出,但逐漸沉沒的日本列島,毫不留情地將他們逼入絕境。
  • 小說:永不消逝
    然而,永不消逝項目的成功嘗試,還是為小瑩的這場痴心妄想打開了一扇窗,她看到有耀目的光從那扇窗子裡照進來,甚至能看到媽媽的笑臉出現在那片光芒裡,那麼溫暖。她衝小瑩招了招手,就像回家時她總會做的那個歡快的手勢一樣。經歷了手機來電事件之後,小瑩不再滿足於只是能聽到她的聲音,卻看不到她的人。小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她給S公司永不消逝項目組發了一封電郵,把想法告訴了他們。
  • 我們的科幻盛夏,就在這21本小說裡
    擊敗史蒂芬·金和喬治·R.R馬丁軌跡獎、坎貝爾獎、世界奇幻小說獎、英國科幻小說協會獎、《衛報》最佳科幻小說獎、日本星雲賞得主橫掃13家媒體年度選書 7年拿下16個國際科幻獎項如果你想知道科幻小說在未來十年會是什麼樣,看它就知道了。
  • 假如日本真的沉沒了,哪些國家最有可能接納難民
    日本沉沒,這個話題雖然有些科幻味道濃厚了,但是還是時不時被提起,梵君覺得最擔憂的應該是日本的政府和國民。《日本沉沒》這部電影是由日本TBS電視臺、東寶映畫聯合製作發行的150分鐘驚悚災難影片。該片由樋口真嗣導演,加藤正人編劇,草彅剛、柴崎幸、等主演,於2006年7月15日在日本上映。
  • 《和諧》:日本的《三體》,大浩劫後醫療支配下人類該何去何從?
    三體近期《三體》在日本早川書房(出版社)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第十次的加印,這本洽談了3年之餘的科幻小說終於漂洋過海在日本和讀者見了面90年代第一代科幻家相繼離世的&34;,並在21世紀,和伊藤計劃的處女作《虐殺器官》一起,被譽為日本科幻復興的裡程碑。
  • X戰警日本版:這是覺醒下的末日預言
    明明是一本科幻小說,卻讓大家讀得冷汗直流,緊張到不敢呼吸。直到全部讀完,才長舒了一口氣。這是一個超能力者,或者說是「怪物」的故事。25年前,一群孩子的體內被檢測出現了人手形狀的特殊臟器。科學家認為,「天賦者」可能是人類的進化型,從他們入手或許可以找到全人類進化的方法!
  • 人類的末日,全地球的天堂:全球進化
    全球進化流光評級:★★★★★(必看)小說分類:科幻、末日流作者而人類,也在烏龜的賽跑中快了別人半拍,成為了地球生命的佼佼者。 可現在——更加偉大的「第二紀」卻再次降臨。 光速進化中,人類在最短的時間內從食物鏈的王座上被一把拽下地球生命,迎來了第二次絢麗的爆炸。真正的末日,不再是無腦的喪屍和荒涼的大地,而是——人類的末日,全地球的天堂!
  • 六本已完結但依舊是經典的無女主小說,最後一本直接封神
    今天給大家推薦六本已完結但依舊是經典的無女主小說,最後一本直接封神!1、《歸向》核動力戰列艦關鍵詞:科幻,310萬字簡介:這是一個前代文明和名為神靈星辰生命同黃昏後的世代。  人類努力重建第二代文明,淘汰曾經的思想,不,其實是替代。
  • 一篇文章,5分鐘帶你看完,中國最牛的第一科幻小說《三體》
    一篇文章,5分鐘帶你看完,中國最牛的第一科幻小說《三體》推上神壇的《三體》有多少科學與BUG,最大BUG又是什麼?但實際上,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思考,就會發現劉慈欣所說"超級災難",並不是沒有道理,也不是完全因為寫科幻入戲太深。畢竟人類越是發達,越是會產生一些可能一旦失控,自己就無法駕馭的東西,日新月異的變化,難保哪天就會翻車,所以劉慈欣預言的"超級災難"不無可能。這的確是對人類的一種警醒,在發展的路上,也要時刻關注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推薦5本科幻小說,每一本都是口碑神作
    評價無限流的開山之作,作者不走老套的科幻小說路線,而是採用了用電影來鋪設情節,使情節更加的充滿變數。作為一個十分熱誠的無限恐怖迷,個人覺得無限恐怖很精彩,書中人物的執著與堅毅,選擇與犧牲還有時不時的搞笑都很具有感染力,總的來說是一本熱血經典有創意的好小說。
  • 5本從頭到尾都很精彩的科幻小說,全程無尿點,科幻迷不容錯過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從頭到尾都很精彩的科幻小說,全程無尿點,科幻迷不容錯過!科幻類型的巨作,可以說是科幻文學中一部不可或缺的裡程碑式的小說!不想當將軍的小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唐龍便完美詮釋了這一點,從新兵訓練營,再到兵權在握的大元帥……劇情很是給力!作為一名新讀者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這部作品,但就作為老書蟲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忘記它。
  • 《三體》日本大火,中國科幻逐步走向世界
    2019年7月4日,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成名作品《三體》日文版正式在日本公開發售。據相關消息,這部由光吉櫻、灣仔以及大森望所翻譯,日本最大出版社早川書房出版售價高達2052日元的科幻巨著,並沒有因為其較高的定價而使日本科幻迷們望而卻步,在發行當天《三體》便登上了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銷量榜第一。到7月8日,早川書房相關負責人透露該書將進行第6—8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