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哪吒,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是1979年《哪吒鬧海》中為救一方百姓,決定犧牲自己的李哪吒?
是2019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丸?
是童年經典《哪吒傳奇》中我們的英雄小哪吒?
還是《王者榮耀》中「千裡奔襲送人頭」的三太子?
其實在這些作品中,哪吒都是十分正面的角色,雖然有些頑皮,但絕對不討人厭。
哪吒形象自古就有,到了明代,許仲琳寫了《封神演義》,使其形象更加完整。但如果你讀過《封神演義》,那一定會發現哪吒的人生觀絕對是人若犯我,我必殺之。
原著中哪吒一出場就攪亂海水,巡海夜叉探查,直接被哪吒打死,緊接著他又擊殺了前來質問的敖丙。之後還和師傅太乙真人一起欺負死了石磯娘娘。
說其頑劣成性,一點兒也不為過。
有一部作品還就真較為還原了《封神演義》中哪吒的這種性格,正是2001年TVB版的《封神榜》。
尤其是當主題曲「暴君君 率眾妖害人人間積怨何容忍 全因 這世魔道行 蒼天恨」一響起來,兒時的感覺馬上就來了。
《封神演義》到了香港影人手裡可謂風格大變。其中加入了大量搞笑的娛樂元素,讓人不禁聯想起同樣是TVB拍的《西遊記》。
劇情分為《愛子情深》和《忠義乾坤》兩部。在2001年首播時就創下收視佳績。
雖然這版對原著劇情的改動非常大,但全劇開篇便具有深深地宿命感。
李靖為取鹿茸替帝乙治病,失手射死了火德星君,致使火德星君投胎轉世為李靖第三子哪吒,父子倆水火不容。
帝乙彌留之際,又夢見哪吒滅商殺紂,就命李靖處死哪吒,李靖為報帝乙之恩,便把哪吒放逐到兇險非常的飛虎澗自生自滅。
很多人說陳浩民演的這版哪吒太不孝。
很不喜歡他的桀驁不馴,覺得他對自己的娘親太過分了。可當你在幼時就被遺棄在荒山野嶺,無父無母天生天養活到十八歲,知道了原來當年父母遺棄自己只是因為大王的一句話。
你就會明白哪吒的恨從哪裡來的。
他只是個孩子,可他經歷了太多太多,最終像個成人一樣,還了那五百錢,剔骨還父、削肉還母,他只不過是不想虧欠別人。
他高傲,所以他不肯認錯,也覺得自己不曾有錯,覺得自己做的理所當然,這就是哪吒。
《封神演義》原著裡關於哪吒身世描寫只有幾回,而該劇則把哪吒放在了第一主角的位置上,並豐富了原著中殷夫人的形象。
石榴姐苑瓊丹的演技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最深的無疑是十娘教子和她的死亡。
殷十娘無論是作為妻子還是母親都無可挑剔,就算是經歷了那麼多,她依然把李家當朋友和親人願意為他們赴湯蹈火。
但是她完全沒有想過一個變心的男人可以有多不顧舊情,所以就算最後李靖洗白了,大多數觀眾也無法接受。
而之前那個任性妄為的哪吒在重生後雖仍有戾氣,但為了十娘他開始和這個世界和解,從此與孝義為伴,與慈悲為朋。
可縱然蓮花復生,哪吒那還是哪吒嗎。
本劇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溫碧霞飾演的蘇妲己,這版絕對是最聰明最有野心且最悲情的妲己。
只因一個預言就被認為是紅顏禍水,進宮後說好姐妹互相幫助的蘇凝香,在她被打入冷宮後卻從未看過她,當然還有愛人的拋棄。
她從善良、對愛痴狂再到由愛生恨,一步一步走向黑化。性格和角色的巨大變化都需要高超的演技來支撐,溫碧霞都做到了。
那一抹香肩也造就了經典。
可以說全劇講述的不只是周伐紂的故事,更是關於哪吒成長的故事,而每一次成長都需以疼痛作為代價。
第一次是自殺,然後是失去十娘,最後是失去蓮花。他一直不理解「千金難買一回頭」的含義,可當他真正明白後,一切都回不去了。
中國古代神話能稱得上傳奇的大概只有兩個人物,
一是猴子,一是哪吒。
一隻靈明石猴踏凌霄碎南門齊天狂傲,一位戾氣少年削筋肉斷肋骨獨守陳塘。
但稱得上悲劇的,約莫也只有這兩個。
一個五行山下壓五百年 揭了封印 戴上金箍無悲無喜拜佛西天 喚孫悟空
一個削肉還母剔骨還父 塑了蓮身 站上火輪無怨無恨 封神南門 號三太子
這塵世最擅長的事,大抵就是抹殺疏狂者的落拓,磨平豪縱者的傲骨,斬滅叛世者的孤妄。
是不是長大了,總會有那麼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