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賈元春拿錢讓賈家在清虛觀打平安醮,並讓賈珍帶著眾兄弟去行禮。王熙鳳在家無聊要去趁熱鬧,賈母聽說後也要去。結果一家子人浩浩蕩蕩開到了清虛觀。
清虛觀的張道士是榮國公的替身,從他與賈母平輩論,賈母還稱他老神仙,可知他是榮國公賈源的替身,而不是賈母丈夫賈代善替身。因著這層關係,加上此人多方鑽營,竟成了宗教名流,在上流社會頗有名望。
張道士出身賈家,算半個賈家人,與賈母等說話也比較隨便。多日不見賈寶玉,一見就張嘴說要替他保媒。
(第二十九回)那張道士道:「前日在一個人家看見一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生的倒也好個模樣兒。我想著哥兒也該尋親事了。若論這個小姐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但不知老太太怎麼樣,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請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說。」賈母道:「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張道士替賈寶玉做媒,老人家聚在一起這種家長裡短少不了。問題是他口中說的那個十五歲的小姐,無論模樣、人品、家世都仿佛薛寶釵。
最關鍵他作為半個賈家人,在全體聽眾都是賈家人,沒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竟然對女方情況一絲不露的保密,絕口不提女方是誰。這胳膊肘向外拐,可不是照顧女孩子清譽那麼簡單。真是門當戶對好人家,張道士就應該主動說是誰家的女兒,再詢問賈母的意思才是正理。
最後,結合賈家流行的金玉良姻說法,打醮清虛觀前賈元春賜節禮寶玉寶釵一樣,以及清虛觀打醮是賈元春的意思,王夫人又躲在家中沒有跟來……賈母怎麼可能想不到這幫人聯合起來在給自己設套。
所以,賈母雖然表面平靜,嘴裡的話卻非常不客氣了。
賈母道:「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賈母幾乎是勃然而怒的口風。當著張道士的面說「和尚不讓早娶」,等於一個嘴巴打了過去,就差說張道士你給老娘滾一邊去了。隨後又說哪怕窮,也不過多給幾兩銀子。也是回懟薛家,別拿幾個臭錢顯擺,我們賈家不差錢。
賈母被張道士激怒,是持續性的情緒發洩。其實早在賈元春賜節禮前後,賈母就已經憤怒了。
明知道她想將林黛玉玉許配給賈寶玉親上加親,能讓她對死去的女兒賈敏有個交代,王夫人先是找來薛家橫生枝節,現在又聯合賈元春張道士從中作梗。你讓賈母如何不氣憤。
所以,第二天賈母就不再來清虛觀了。隨後到端午節當天,賈母也出奇的沒有出席王夫人舉辦的端午節賞午宴會,分明是一系列事,令賈母出奇的憤怒。尤其當她因為賈寶玉和林黛玉鬧彆扭,無奈的哭著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後,賈母被算計後的無奈也體現出來。
幾家歡喜幾家愁,賈母因為賈元春插手而令寶黛姻緣擱淺之時,王夫人的心中是得意的。她不去清虛觀,就是因為張道士提親之事她深知,不排除也是她安排。當賈母憤怒時,估計她在家已經笑出來聲。
寶黛姻緣是王夫人的心病,她反對也不是沒道理。林黛玉確實不是合格兒媳婦人選。問題是賈母還一意孤行。
如今賈元春插手讓賈母為難,是王夫人最想看到的。只要賈母不能強做主,她就有時間轉圜。
至於薛寶釵也不是好媳婦人選不要緊,她的存在本就是狙擊林黛玉的。
事實上,寶黛姻緣確實至此無果,直到八十回前已經走進死胡同。賈母為此白了多少頭髮,奈何也毫無辦法。
文|君箋雅侃紅樓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