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水流觴不醉人
本文之後,關於《金瓶梅》中潘金蓮的解讀大概會告一段落,不過,本號依然會不定期更新對書中其他人物的解讀,敬請持續關注。
武大死後,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恩愛日子沒有持續多久,西門慶就消失不見了,而且這一消失,就是將近三個月。
三個月的時間,他忙什麼去了?
忙著娶妾嫁女去了。
西門慶的第三房妾卓丟兒死了,被潘金蓮的叉杆打到頭的那天,正是卓丟兒的發喪之日。作為清河縣的財主,西門慶身邊從來不缺兜售「生意」的閒人,以賣珠翠花鈿為名,幫西門慶完成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王婆,薛嫂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閒人」雖然出身底層,愛搬弄是非,可對當時的貴婦階層來說,至關重要,她們是貴婦們和外界聯繫的媒介,俗稱「三姑六婆」。
她們走街串巷,憑的可不僅僅只是一張嘴做生意,還有敏銳的嗅覺以及對貴人心理的精準把握。
她找到西門慶後,直接說明來意:卓丟兒死了,我想給你說一門親事,管保如你願。等到西門慶產生興趣,問孟玉樓的身份時,薛嫂只說了孟玉樓丈夫的身份,對孟玉樓的長相,年齡絲毫未提,卻緊接著說:「手裡有一分好錢。南京拔步床也有兩張,四季衣服,插不下手去,也有四五隻箱子,金鐲銀釧不消說,手裡現銀也有上千兩,好三梭布也有三二百筒。」
從本質上來說,薛嫂和王婆是一類人,她們都是做銷售的好手,深諳人性。西門慶最愛的不是肉慾,而是錢。
不過薛嫂更厲害一籌,她不是挖掘而是創造了新需求。先是點明西門慶的現狀——第三房妾卓丟兒已死;接著提出建議——需要再娶一個妾室補卓丟兒的空缺;第三步解決他的後顧之憂——新的親事包你滿意。
就這三步,絕大多數人都會想一探究竟的。
既然產生了興趣,薛嫂需要做的就是讓西門慶的興趣繼續下去,這樣才有成交的可能。
薛嫂先用孟玉樓的財產抓住西門慶的注意力,再介紹了孟玉樓的夫家人口組成情況,最後才說了孟玉樓的年齡,外貌,所掌握技能等個人情況。
看吧,這就是做銷售的精髓所在,不是我有什麼,而是你需要什麼,在意什麼,以此為突破點,把我有的變成你想要的,這就是頂級的銷售。
這一段介紹產生了巨大的效果,西門慶最終付出高於王婆十倍的價格,把孟玉樓娶到了手。
第一次看《金瓶梅》時,產生了很大的疑惑,為什麼作者會在西門慶和潘金蓮濃情蜜意的時候,安插進娶孟玉樓的情節?
現在想想,明白了西門慶為什麼娶孟玉樓,也就能明白西門慶冷落潘金蓮的原因。
如果把這兩段感情都看成是西門慶的投資,就更清晰了。他和潘金蓮之間是激情,和孟玉樓是利益,在西門慶的心中,利益總是大於激情的。
這也是潘金蓮在得知西門慶冷落她,卻轉身娶了第三房之後,如此傷心的理由。
潘金蓮很窮,甚至武大的後事還是西門慶幫襯著才辦好的,她唯一的倚仗就是西門慶的寵愛。
理解了這一點,就能理解潘金蓮嫁給西門慶後為什麼如此緊張,時刻處於爭寵的角色,她用聰明跋扈為自己建造了一個保護殼,她不斷的向西門慶索愛,也不斷的表達愛意,其實就是為了掩蓋身後一無所有的恐慌,從男人身上索取安全感。
從這一點上看,潘金蓮的性格和《清平樂》中的張妼晗很像。
潘金蓮能夠如願嫁給西門慶,要感謝一個人——武松。
打虎英雄的光芒就像時刻懸在西門慶,潘金蓮頭上的劍,以至於見到武松提前送的信都六神無主,只能按照王婆的計策,偷娶潘金蓮過門。
進了西門慶家大門的潘金蓮已經和以前不太一樣了。之前她聽到西門慶娶孟玉樓的消息時,「珠淚順著香腮流將下來」,並且對西門慶的小廝說恩斷義絕的話;如今嫁給了西門慶,她能心平氣和的和他的妻妾相處,並且時刻討好正妻吳月娘。
更不可思議的是,武大死後,潘金蓮第一次獲得了從九歲以後的自由之身,並且相當忠貞的等待西門慶將近三個月,而嫁給西門慶後,被他冷落了半個月就出軌,前後差別不能說不大。
要知道武大還活著時,她就日日站在帘子後,用言語挑逗過往的行人,「好偷漢子」的名聲就是這麼來的。
潘金蓮的心理為何轉變的如此之快?
在西門慶出現之前,她一共有2個男人,第一個是六十多歲的張大戶,第二個是三寸丁武大,只有西門慶無論從年齡還是個人條件上和她最相配。在王婆的設計之下,潘金蓮和西門慶成就好事後的表現,根本不像是個「慣犯」,更像是情竇初開的模樣。
也許,在西門慶娶孟玉樓之前,潘金蓮投入的是感情;愛情幻滅之後,她和西門慶之間更像是交易,用身體做資本換取安全和金錢。
所以,她在嫁給西門慶之後,表現的特別矛盾。一方面拼命的「攔霸」西門慶,甚至不惜答應他的變態要求,另一方面,面對西門慶到偷情,她是放任的,甚至是主動配合的。
行為如此矛盾,就是因為她和西門慶之間沒有感情了,作為貧窮且沒有嫁妝的人,她只有牢牢抓住西門慶的恩寵一條出路,否則就會淪落到和孫雪娥一樣,被冷落欺負的下場。
換個角度來說,潘金蓮的狠毒淫蕩更像是在自救。
既然談不上忠貞,西門慶在梳籠妓女李桂姐後,半個月不曾回家,潘金蓮感情上沒有了歸屬,再也受不了被冷落的滋味,很快就出軌了。
聰明的人往往懂得分析判斷形勢。潘金蓮進入西門慶家,拉攏的不是資歷最老的李嬌兒,孫雪娥,而是孟玉樓。一是因為孟玉樓資歷淺,彼此都需要同盟來抗衡吳月娘,李嬌兒這樣的老資格,二是因為孟玉樓在西門慶面前有話語權,這一點優勢在潘金蓮出軌被抓後很快就凸顯出來了。
潘金蓮的出軌對象正是孟玉樓的小廝琴童。
不過,出軌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傳遞消息的正是琴童本人。
為了安撫琴童,潘金蓮給了他幾根包金的銀簪子和一個平常佩戴的香囊。既得了色,又得了財,琴童的得意不僅表現在和其他小廝「吃酒耍錢」的行為上,還表現在言語上,言談之間「頗露機關」。
你看,性本身就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優越感,尤其是和比自己社會階層高的人發生的性關係更是值得炫耀的資本。琴童如此,西門慶也是如此,他勾引上王招宣府的林太太,舉辦宴會時,千方百計邀請她過來參加。
這場荒唐事很快就被李嬌兒,孫雪娥告到西門慶那裡,西門慶當然是勃然大怒,驅逐了琴童,打了潘金蓮。
在人物刻畫方面,《金瓶梅》比《水滸傳》進步的地方在於,裡面的人物不再是單一的,符號化的,充斥著教化意味的形象,而是立體的,多面的,有血有肉的人。
在《金瓶梅》中,你能看到潘金蓮更狠毒淫蕩,同時也更聰慧。
她把出軌轉變成西門慶的妻妾因嫉妒她受到寵愛,使出的離間之計,並在春梅和孟玉樓的幫助下,和西門慶重歸於好。
這是她的聰明之處,同時也是她徹底墮落的象徵,不再有感情,徹底被肉慾支配。
《金瓶梅》中的潘金蓮可恨也可憐,從頭至尾,她都活在混沌之中,沒有覺醒,在殺了武大之後還能歡天喜地的幻想嫁給武松,最終在喜堂之上,武大靈前,被武松掏出心臟。
一部世情小說,為什麼會塑造潘金蓮這樣的一個角色呢?充滿了原始和肉慾,一直在欲望中沉浮,被欲望所支配。現在想來,她不就是那個時代,大多數女性掙扎的縮影嗎?
也許,被看見,本身就是一場療愈。
END
☆原創不易,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