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金瓶梅》三女子之潘金蓮

2020-10-21 水鄉醉客


命運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是緊密相隨的,有命無運者一生坎坷,貧困落魄,生存艱難;而有運無命者則順風順水,富貴相伴,然而卻無法享受,病痛常相隨,活命不長;唯有命運雙濟之人才能長享人世間的榮華富貴。有些人命很好,但運不行,而也有人命不好,但運卻極佳。

且看潘金蓮之命運,此女出生尚可,父親是清河縣城南門外的一個裁縫,生活應該不成問題,而且父母給了她一付好身體,出落出亭亭玉立,清麗可愛,這就是她的命,她的最基本的硬體。有了這個條件,潘金蓮完全可以有立身之本了。

然而,這只是人生立足的一部分,因為生活靠的是命與運的密切相配。

潘金蓮的命還好,但其運卻是不行。

九歲時,父親早逝,生存之依賴沒有了,她的母親無力養活她,於是便賣給王招宣家做使喚丫頭,其實,這也並非壞事,說不定還能改變一個女人的命運。因為這王招宣可是清河縣的官宦人家,有權有勢,而且還金玉滿堂。

潘金蓮在王府生活了四年,這四年裡她在王招宣府上從一個小丫頭慢慢地出落成一個如花少女了,學會了吹拉彈唱,還認識了幾個字,這在那個時代已經是非常不一般了,她的命運在向著好的方向運轉。也許再過幾年她的生命的燦爛時光就要來臨了,然而,她的運又在轉,王招宣死了,她又被她母親轉賣給了張大戶。

關於潘金蓮的娘,潘金蓮大概對她沒有多少感情,因為這個女人除了賣女兒,其他的沒有做什麼更好的事。

這張大戶是個軟男人,他的財富大概也是繼承的,是一個靠祖宗吃飯的幸運兒,他沒有男子漢的剛強性格,怕老婆怕到了極點,在當時,似他這般的有錢人家,三房四妾完全正常,然而他卻連娶個小妾的權力也沒有,特別是他的老婆沒有生養,究竟是誰的原因,他連試試的機會也沒有。

金蓮進張大戶家是張大戶和他老婆的一種妥協,意思是三房四妾麼連想也別想了,給你買兩個丫頭,讓你得些感宮快樂和精神的愉悅,潘金蓮完全是以丫頭的身份在張府存在的,連通房丫頭的資格也沒有。即使混上一個侍妾的位置,大概也沒有多大的意思,因為張家的這個男人太沒有趣味,連最基本的男子風格也沒有。所以潘金蓮在張大戶家實在沒有機會。

假如她能守身如玉,那倒也罷了,待瓜熟蒂落,到時尋個男人嫁了也是常事。但是,潘金蓮卻走了一條最不堪的路,與主人偷情,在三房四妾的年代裡,她成了一個沒有任何名份和保障的小三,連性也無法滿足。


張大戶是潘金蓮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潘金蓮走向淪落的一個節點。

潘金蓮嫁給武大,是張大戶的傑作,目的還是想佔她的便宜,使她進一步淪落。

羊肉餵進了口嘴,鮮花插入狗屎,潘金蓮嫁武大的真實寫照,金蓮之怨婦身份從此而來。

潘金蓮對武大沒有感情,嫁給武大是她心頭的痛:

想當初,姻緣錯配,奴把你當男兒漢看覷。不是奴自己誇獎,他烏鴉怎配鸞鳳對!奴真金子埋在土裡,他是塊高號銅,怎與俺金色比!他本是塊頑石,有甚福抱著我羊脂玉體!好似糞土上長出靈芝。奈何,隨他怎樣,到底奴心不美。聽知:奴是塊金磚,怎比泥土基!

這就是潘金蓮對自己和武大這段婚姻的認知。

武松是潘金蓮生命中的一個顧客,卻喚醒了她心靈深處的對真正的男人的渴望,也為西門慶的出場打下了基礎,潘金蓮的出軌是遲早的事。

西門慶的出場是潘金蓮命運的又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遇見西門慶,正如一隻飛蛾在黑暗的夜裡尋見了一堆燃燒的火,她不顧一切地撲了上去,那怕是烈火焚身,她也義無反顧了,因為她的生命中積累了太多的能量,有不甘,有怨恨,當然還有欲望和愛情。

西門慶與潘金蓮的初相識具有戲劇性,這恰恰就是不是冤家不聚頭的最好詮釋。雖然這個相遇帶有浪漫色彩,然而接下來就是一場並不美好戲,導演是王婆,而主演只有一個,那就是西門慶,而王婆既是導演又充當了配角,只有潘金蓮才是觀眾。

西門慶是個有財有勢的浪蕩公子,家中已有妻妾,他的行為就是劫色,他與王婆設下了一個局,就是為了套住潘金蓮。

雖然潘金蓮是被動就範,然而西門慶的出現似乎就是她所等待的。

乾柴烈火般的相似,燃燒的必然是潘金蓮,西門慶是潘金蓮的性和欲的開拓者,從此開始,潘金蓮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她可以為他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因為他是給了她明媚陽光的男人。

潘金蓮殺夫已是瘋狂,只是為了西門慶,為了他,她甘願冒生命的風險。

潘金蓮嫁進西門府,才是她真正淪落的開始。《水滸傳》裡的潘金蓮直到被殺都沒有淪落,她的所作所為深得同情。然而自從她嫁進西門府,她才真正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淫蕩之婦。

潘金蓮的欲望並不高,她只不過是想獨自擁有一個愛她而且她愛的男人,長相守,白頭老。然而在那個女人地位極低賤的年代,她的這個願望卻是成為奢侈,她冒著生命之險,衝破婚姻的牢籠,卻是又跨進了另一座牢房。她低調地進入西門府,那裡已經有吳月娘,李嬌兒,孟玉樓,孫雪娥四房妻妾在虎視她,她被稱作五娘,然後又有了六娘李瓶兒。

金蓮的資本是漂亮,還有那雙穿著紅繡鞋的「三寸金蓮」。進入西門府,她才知道,她的資本不足於籠住西門慶這個花心的男人。

還有一個讓她更覺自卑的原因是,她既沒有吳月娘那樣的明媒正娶的光榮自豪,又沒有孟玉樓,李瓶兒的陪嫁資本,這決定了她在西門府的地位等級。

潘金蓮的性格變化是從嫁給西門慶開始的,她的漂亮,她的聰明,她的失落,她的無奈,所有的這一切都決定了她只能成為一個心理陰暗的怨婦。

因為潘金蓮很快便發現,她所嫁的男人並沒有初識時那麼頂天立地,而且更主要的是她不得不委屈求全,與眾多的女人共同去分享一個男人 ,這在她的心中是那樣的不忍,由嫉生怨,因怨生恨,因恨而變。潘金蓮的人生觀,婚姻觀陡然一轉,她終於明白了以色事人,色衰愛馳的道理,接下來便是不擇手段地以各種手段去爭奪這個男人的愛,其實只是像乞丐一樣地去討得那個男人的一夜光顧。

在她之前,西門慶已有四房妻妾,明媒正娶的吳月娘吳家中的標杆;剛剛進門的孟三兒給西門慶帶來了一大筆財富;李嬌兒掌握著財政大權;孫雪娥管理著食堂。初來乍到的潘金蓮沒有一個知心的人,只是靠西門慶寵著。

很快地,那個甜言蜜語的男人漸漸地又移情別戀了,特別讓她不爽的是,這個男人什么女人都要,是勾欄裡的常客。

她已經認清了西門官人的真面目,太多的無奈,無窮的哀嘆!

為了討好西門慶,她忍氣吞聲,甚至幫自己的男人偷情,喜歡聽男人講與別人作愛的感受,她以近乎變態的心理去滿足自己那強烈的欲望。

潘金蓮在西門府中沒有點滴的進步,反而變得愚蠢變態,一個自認為勝過男兒漢的女人在情慾和性慾的支配下,完完全全地淪落為一個縱情縱慾的淫蕩女人。

一朵開在汙泥濁水中的金蓮,她終沒有質本潔來還潔去,她終於被黑暗吞沒了。

相關焦點

  • 解讀《金瓶梅》三女子之李瓶兒
    而且,她們的前任丈夫都死得冤屈,武大死於潘金蓮的身體暴力,而花子虛則死於李瓶兒的軟暴力,情感冷遇。整部《金瓶梅》中沒有純高尚的英雄人物,連武松也是墮落的,他在殺潘金蓮時用的手段極其卑鄙齷齪,完全沒有英雄豪氣。儘管李瓶兒相比潘金蓮來似乎少了許多的惡毒,多了幾絲人情味,但是縱觀全書,精細解讀,李瓶兒依然是一個不可原諒的罪惡之人,她嫁進西門府後的大氣,賢惠只是遮醜布,掩蓋不了她毒蛇的原型。
  • 武大郎死後,從守身如玉到婚後出軌,潘金蓮經歷了什麼?
    潘金蓮的解讀大概會告一段落,不過,本號依然會不定期更新對書中其他人物的解讀,敬請持續關注。 就這三步,絕大多數人都會想一探究竟的。 既然產生了興趣,薛嫂需要做的就是讓西門慶的興趣繼續下去,這樣才有成交的可能。 薛嫂先用孟玉樓的財產抓住西門慶的注意力,再介紹了孟玉樓的夫家人口組成情況,最後才說了孟玉樓的年齡,外貌,所掌握技能等個人情況。
  • 《金瓶梅》《廢都》:男人為什麼喜歡女人的腳?背後有什麼玄機
    《金瓶梅》男主西門慶、《廢都》男主莊之蝶,二人看似毫無交集,但在蘭陵笑笑生、賈平凹的手下,二人不約而同都有了共同的嗜好,對于欣賞女人的魅力,二人心有靈犀與眾不同。那麼,西門慶、莊之蝶看中了女人哪一點?在這二位大咖眼裡,最喜歡「把玩」欣賞女人的腳。
  • 因演潘金蓮走紅,一嫁1米侏儒男,二嫁2米巨人,為博眼球犧牲大
    因演潘金蓮走紅,一嫁1米侏儒男,二嫁2米巨人,為博眼球犧牲大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雲意。纖腰嫋娜,拘束著燕懶鶯慵。擅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 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你可以不看,但不能不了解。」
    提起《金瓶梅》,估計很多人都會是迷之微笑,像隔著窗戶紙,偷窺見不得人的醜事。其實,大部分的人壓根就沒讀過《金瓶梅》,那些羞恥,一部分來自電影電視放大的色情薰陶,另一部分則是人云亦云罷了。那麼,金瓶梅裡到底講了什麼呢?
  • 聊齋傳說金瓶梅
    聊齋傳說金瓶梅作者: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潘姓人家和李姓人家是街道鄰居,而其兩家並排的對面是一戶武姓人家;潘姓人家和李姓人家於一天黎明同時生下一女,而武姓人家早在十年前就生下了一個兒子。潘姓人家的獨一千金的名字就叫「潘金蓮」,李姓人家的獨一千金的名字就叫「李瓶兒」,武姓人家的獨一公子的名字就叫「武大郎」。
  • 金蓮的愛情
    面對武松時,金蓮是更主動的一方;而面對西門慶,她卻成了蜜蜂的目標。王婆口中的潘驢鄧小閒,西門慶就算不是樣樣滿分,綜合實力也相去不遠。正因為西門慶確實有令女子戀慕之處,所以才能迅速替代武松在金蓮心中原來的位置,成為金蓮從此心心念念的唯一一人。
  • 我們錯怪西門慶潘金蓮了,沒有貪心的王婆,他們都還在安分過日子
    水滸傳是一部很優秀很經典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塑造了無數的經典角色,比如宋江武松高俅西門慶潘金蓮等等,尤其是西門慶潘金蓮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在人們的眼中,他們倆就是對婚姻不忠的一對狗男女。然而歷史學家卻告訴我們,也許我們都錯怪西門慶潘金蓮了,因為歷史上的西門慶是陽穀縣一位很勤奮的商人
  • 《金瓶梅》的主人公之一「潘金蓮」電視劇與原著孰真孰假?
    《金瓶梅》的主要人物:《金瓶梅》全書一百回,根據不完全統計,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八百五十多個,僅西門慶家的男女奴婢就有四十多人。本章摘要敘述書中的主要人物潘金蓮,而這個人一直飽受爭議,今天就帶大家看一下《金瓶梅》中關於她的介紹。書中的人懸起了一面鑑古警今的鏡子,對讀者了解千古奇書《金瓶梅》有切實的幫助。
  • 閒談《金瓶梅》三女子
    《金瓶梅》是一部奇書,內容豐富多彩,可謂寫盡人間百態,今特以書中所寫的三對柴米夫妻作例,來欣賞作者在人物刻劃上的匠心獨運。這三對夫妻有幾個共同點,第一是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人物,生活並不富裕;其二是他們之間都與西門慶有關係;其三,這三個女人都可以被稱作淫蕩婦女。但是,細細分析,這三對夫妻卻各有特點,特別是三個女人在做西門慶情婦之時對自己丈夫的表現是各不相同的。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人稱「三寸丁,谷樹皮」,而潘金蓮卻是臉襯桃花,眉彎新月,足足的一個大美女。
  • 戰疫記書之三:金瓶梅
    我喜歡金瓶梅這本書可是我又不喜歡它甚至厭惡它,讀它時每次都會問,人性,或者中國人的人性,何以如此之壞?!你真覺得人性是看不見的深淵,你無法去面對。西門慶有多壞,我在港片上見過,也在日常生活中見過。港片中的黑社會,大傻那樣的,就是無理由的欺侮弱小。他在你頭上要撒尿,他要當著眾人面朝你臉上吐唾沫。他把你的人性縮編到最小,讓你豪無反抗的意志。這種人,我在舊時的鄉村生活中不止一次遇到過。
  • 《金瓶梅》:西門慶是用哪幾招拿下潘金蓮的,你都知道嗎?
    我們來一 一解讀一下,我想像中的潘安應該是「一見楊過誤終身」這樣。「潘」----顏值。文中的潘指潘安——潘安是我國四大美男之首,為顏值代表。帥到什麼地步呢?據《世說新語》所載,潘安每次外出,都會有很多女性(上到九十九,下到小朋友)向他車中投擲水果,直到將車裝滿。
  • 為什麼我看《金瓶梅》會有一種絕望的感覺?
    我6年級第一次在中科院圖書館(位於北京中關村)讀《金瓶梅》;我對面坐著個貌似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研究四庫全書(那種出入有保安護送的研究員沒啥好絕望的,首先金瓶梅脫胎於水滸其中一個小章節,通過讓武松殺錯人流放展開,再到
  • 《金瓶梅》資深婚介王婆之戀愛寶典
    在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和《金瓶梅》中,有一個兼具智慧與狠毒的女人,她就是武大郎家隔壁鄰居「王婆」,堪稱世界頂級「紅娘」。王婆出身市井之中,以開茶樓為生,生活貧苦,但是生活經歷複雜,見多識廣,尤通精通男女之道。
  • 《金瓶梅》第十回:義士充配孟州道,妻妾玩賞芙蓉亭
    此前毒殺親夫武大尚有王婆教唆,此次金蓮自作主張讓西門慶多使錢結果武松,可見潘金蓮出師了啊,其之心狠可見一斑。果然,西門慶差心腹僕人來旺兒,送給知縣一副金銀酒器,五十兩銀子,上下典吏也使了許多錢,只要休輕判了武松。
  • 《瓶中梅》——一個收藏男人的奇女子
    宋金蓮就跟來旺說你既然幫我報了仇,我必須以身相許,來旺就央求吳月娘說我想結婚,有一個女子會做針指,弄回家裡來,我們就可以兩口子終生為西門府當牛做馬了。吳月娘花了五兩銀子把宋金蓮買了來,然後安排她們兩個住在一起成了親。但是宋金蓮這名字跟家裡五娘潘金蓮重名,這比撞衫還尷尬,於是吳月娘就做主給宋金蓮改了個名字,叫宋慧蓮。
  • 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丨你可以選擇不看,但是請你不要誤解。
    開篇說&34;,表明《金瓶梅》寫的是北宋末年政和年間的故事。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書名是由小說中三個女主人公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各取一字合成的。頓時被潘氏的美貌驚為天人,於是他買通茶館女老闆王婆,設計勾引了潘金蓮,並指使王婆與金蓮聯合毒死親夫武大郎。於是將潘金蓮娶進西門府為妾,排行五娘。
  • 金蓮:有顏傾倒眾生,無錢寸步難行
    奴床後還有四箱櫃蟒衣玉帶,帽頂絛環,都是值錢珍寶之物,亦發大官人替我收去,放在大官人那裡,奴用時來取。(十四回)婦人因指道:「奴這床後茶葉箱內,還藏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蠟、兩罐子水銀、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來,替我賣了銀子,湊著你蓋房子使。你若不嫌奴醜陋,到家好歹對大娘說,奴情願與娘們做個姊妹,隨問把我做第幾個也罷。親親,奴舍不的你。」
  • 趣點金瓶梅 第四回 潘金蓮出軌變暗娼 小流氓訛錢變挑事
    又是王婆,花言巧語逼著二人長期往來,分明就把金蓮當作不收錢的暗門子,什麼「早叫你早來,晚叫你晚來」,鴇兒養妓女都沒這樣訓得極,身是她賣,錢是王婆收。 那一通威逼利誘,跟X照受害人有什麼區別。只是被拿住了一個把柄,就滑入地獄。潘金蓮落陷阱的心理其實也一樣,她絕不是怕武大如何,不過是面子問題。怕武大拿住她的短處,她端不起樣子來。西門慶如何還在其次,才初見面,她怎麼也不會就一見鍾情啊。
  • 《金瓶梅》中唯一兩處鮮有人敢涉足寫出來的東西!
    《金瓶梅》第62和65回中的潘道士和黃真人做法事的描寫,真是有些到現在做高功還在沿用。然,很難或者不能翻譯成現代話和完整的高功科儀去寫出來,只能略做大概。古人對著信手拈來的道教科儀描寫真不誇張。「笑笑生」作為讀書人,躊躇滿志,但是迫於某些原因,政治啦等等因素吧,去寫這本書,其實裡面譏諷是根本,其他角度解讀那是後人想的。……記得有人告訴我,某次碰見一農村年齡長者,不認識字,但是,他們做的法事步驟,這位老者都知道下一步是什麼。書中所寫這兩回中的法事科儀,那真的精彩、詳實、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