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父親去寺廟拜佛,兒子卻偷拿香火錢,了解原因男子痛哭後改邪歸正

2020-07-24 人間觀止
故事:父親去寺廟拜佛,兒子卻偷拿香火錢,了解原因男子痛哭後改邪歸正

配圖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弘揚社會正能量,感謝評贊支持!

父親去寺廟拜神, 兒子竟偷拿香火錢, 了解實情大叔痛哭後改邪歸正

張大林將身上的零錢全部掏出來數數,也只夠兒子一個星期的早飯錢了。看來,今天晚上得再出去活動活動,想辦法找點錢回來了。離家不遠處,是一片新開發的工業區,張大林先前在那裡做過保安,熟悉工業區的地形,乘天黑翻越院牆,摸進廠子裡,弄點舊電線廢鐵啥的都能換成錢。

幹這活來錢容易,可就是風險有點大。為了確保出師大捷,馬到成功,張大林每次計劃行動之前,都要事先到二郎神面前去燒炷香。

這天,就在張大林提著香裱剛走出門的時候,一回頭,忽見兒子張鵬程從後面跟上來了。張大林厲聲問道:「你不趕快上學去,跟在我屁股後面幹什麼?」

兒子張鵬程回答說:「今天星期六,不上學,我要跟爸爸一起,去看看二郎神。」就這樣,父子倆一起來到了二郎廟。

兒子張鵬程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對寺廟中的二郎神並不陌生,從《西遊記》、《寶蓮燈》系列動畫片中,他知道二郎神是一個長著三隻眼睛的天神戰將,會七十二變化,可以跟齊天大聖孫悟空打成平手。在小孩子的印象中,二郎神應該是個反面人物,他一直不明白,爸爸為什麼如此崇拜二郎神。

回來的時候,張鵬程就問自己的爸爸:「你為啥喜歡二郎神呢?」

「二郎神有個通天眼,法力無邊,誰敬了他,就能幫誰找到很多錢。有了錢,咱們才不會受窮,有了錢,你就能夠上大學,有了錢,你媽媽就會再回來……」

兒子突然插話說道:「我也敬過二郎神了,我一定也能找到很多錢的。」

從二郎廟回來,張大林就讓兒子獨自去玩耍,並交待說,沒事不要來打擾他。他是因為晚上要出去上「夜班」,所以大白天關上房門在屋裡睡覺。

吃過晚飯,張大林關掉電視,將身上剩下的那些零錢,全部拿出來,給了兒子張鵬程,說這是他下個星期的早餐費了,之後,便催促兒子趕快上床關燈睡覺,說爸爸要出門找錢去了。

兒子張鵬程捏著手裡的這些零錢看了看,突然從被窩裡捧出了一個紙盒子。他打開蓋子,「譁啦」一聲,倒出了一大堆一元的硬幣。衝張大林說道:「爸爸,晚上你不要再出去了,我幫你找到了好多錢!」

張大林望著被子上的一大堆硬幣,他嚇了一跳,連忙追問道:「兒子,你從哪裡弄來這麼多一元的硬幣?」

兒子回答說:「是二郎神送給我們的。」

「你又在撒謊了,快告訴我,你這錢到底是從哪兒弄來的?」

兒子張鵬程沒有直接回答爸爸的追問,他彎腰從床下面拿出了一塊繫著長長線繩的大磁鐵,對張大林說道:「上午去寺廟,我看見水井下面有好多一元的硬幣,乘你睡覺的時候,我就找了一塊磁鐵,將水井中的錢都吸上來了……」

張大林聽完,差點沒有嚇暈過去。

兒子所說的那個水井他是知道的,是寺廟的一處景觀,也叫金蟾旺財井。那井內有水,且清澈透明,井底還放著一個碩大的銅鑄金蟾,金蟾背上放著一個大託盤,凡是前往二郎廟敬香求財的人士,都要往水井中投入一枚硬幣,傳說這金蟾曾是二郎神的又一化身,凡硬幣擊中金蟾的託盤者,財源必旺,謀事可成。因此,張大林每次來祈禱完畢,都要向水井中的金蟾投入一枚硬幣,在他看來,這投向水井中的硬幣,應該是孝敬二郎神的香火錢,中不中託盤,關係不大,心誠則靈嘛,只要對井中的金蟾投下了這枚硬幣,就代表二郎神收到了他的心意,自己外出「找錢」時,心裡就會非常踏實。

張大林萬萬沒有想到,兒子張鵬程人小鬼大,他看到水井下面有硬幣時,想出了個歪點子,竟背著自己,在磁鐵上拴根線繩,將人們投進水井中的硬幣給打撈一空了。

弄清事情的緣由之後,張大林又氣又惱,抬手打了兒子一個耳光。厲聲罵道:「好你個小兔崽子,你找死呀你,連二郎神的香火錢,你也敢偷?」

這一巴掌扇得很重,只打得兒子眼前直冒金星,差點沒有跌倒在地上。

兒子雙眼噙滿淚花,淚水在眼圈內打著旋,可他倔強地挺起胸膛,硬是沒有哭出聲來。

張大林一見,火氣更盛了,他再次抬起巴掌,衝小鵬程吼道:「你小小年紀,學什麼不好,竟敢背著我去偷,去偷寺廟的香火錢,看我不打死你這個喪門星……」

不料,一向乖順的小鵬程,突然跟爸爸較上了勁。他抬手使勁地擦了一把眼淚,衝爸爸說道:「你憑什麼打我?你有什麼資格教訓我?你說我不學好,說我去偷,那你晚上出去幹什麼?還不是在偷人家的東西嗎,外邊有那麼多的保安,還有警察,我是怕你出去會被人抓住了,要送你去坐牢,才想到從水井中去撈那些錢的……」

張大林聞言不動了,孩子的話語,像一把鋒利的刀子一樣,狠狠刺在了張大林的心口上。他身子劇烈地顫抖了兩下,很快蹲下身來,一把將兒子攬在懷裡,淚水縱橫地說道:「爸爸混蛋,爸爸不該打鵬程……兒子,你打我吧……」張大林邊說,邊拿起孩子的手,往自己的臉上放上去。

孩子也哭了。他一邊哭,一邊用手幫爸爸擦抹臉上的淚水,說道:「爸爸,我知道偷別人東西是不對的,我明天就將這些硬幣再送還給二郎神,可請你也答應我,別再出去偷人家東西了,行嗎?我已經失去媽媽了,不想再失去爸爸。」

張大林使勁地點點頭,將孩子摟得更緊了,這一刻,他才感覺到,孩子已經長大了。

這一夜,張大林徹底失眠了,想想這些年的所作所為,他從心裡感到羞愧。因為有小偷小摸的毛病,他被工廠除名了,妻子看不起他,也離家出走了,孩子是他唯一希望啊,他不能在孩子面前抬不起頭,讓孩子也瞧不起自己的爸爸,為了孩子的未來,自己也應該痛下決心,懸崖勒馬,重新做人了。

天亮後,他與孩子一起,捧著用紙盒裝滿的那一百多枚硬幣,早早地來到了寺廟院內的天井處。趁早上沒人,準備將這些硬幣全部再倒回水井內。

來到井口,他突然發現,井底下面清晰可見有一層散落的硬幣,看起來跟昨天來投硬幣的時候還是一個樣子。孩子說,他已經用磁鐵將這些硬幣全部都給吸起來了,可這裡面怎麼會還有這麼多的硬幣呢?

當他將目光再轉向兒子時。小鵬程得意地笑了。他說,這紙盒子裡面的這些硬幣,根本就不是這裡的香火錢,而是他這大半年時間,偷偷積攢下來的早飯錢,爸爸給他的早餐標準是1.5元,可他每天早上只用了5角,留下1元,他偷偷丟進了自己的蓄錢罐。昨天,他是為了阻止爸爸晚上出去「找錢」,摔破了自己的蓄錢罐,謊稱是從寺廟水井中用磁鐵給撈起來的。

張大林聽後恍然大悟,隨後又不解地問道:「那你在家告訴我就行了,咱爺倆又何必一大早地趕到二郎廟來呢?」

此刻,兒子不笑了。他神色莊重地對爸爸說道:「你說過,二郎神有個通天眼,法力無邊,請爸爸將昨天晚上答應過我的話,再去對二郎神說一遍吧。」

張大林聽罷,連連點頭。隨後,他走進廟堂,面對二郎神,虔誠地祈禱自己的心聲:從即日起,他一定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相關焦點

  • 中國唯一不審計的單位就是寺廟
    《真實的故事》一次我去南方某著名城市開會,(這裡就不說城市的名字了)會議期間安排參觀一個著名的寺廟。一位甚至可以稱之為美男子的氣質超群的和尚,我非常好奇的問他:這麼帥氣的小夥子,為什麼出家當和尚?他的回答直率得出乎意料:因為社會太黑暗。我說什麼事讓你這麼認為?
  • 古代重金求子的傳奇故事——寶蓮寺求子香火盛
    廣西南寧府永淳縣郊外有一座廟叫寶蓮寺,寺中有一「子孫堂」,據說在這兒拜佛求子相當靈驗,所以香火很盛。福建人汪旦來到這個縣做縣令後不久,就聽人說起這座寺廟和它的靈驗之處。據說,「子孫堂」位於寺廟的後院,旁邊有許多間客房,那些來求子的婦女,必須先齋戒一番,然後住進客房過夜,房門被鎖得嚴嚴實實,她們的丈夫則留在前院,不許進入。
  • 故事:馬善人一生積德行善卻沒有兒子,得知原因後,他悔不當初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富豪馬岐山,家中財寶如山,甚是富可敵國,也經常樂善好施,為人和善,大家都叫他馬善人,但是卻因為沒有兒子的事情經常苦惱,為這事夫妻倆內心也是十分的發愁。一天夫妻二人再次去,磕頭拜佛後,祈求上天給他們一個兒子,臨走時也捐了不少的的香火錢,回來的時候夫人說:「 回去也沒事,不夫君陪我在這街上逛一逛吧。」 富豪點頭答應了。
  • 小說:少年擁有通靈體質,進寺廟清修六年,還俗那天發現了大秘密
    要不是我祖母守在身邊,並與「它們」做著殊死搏鬥,可能我根本活不到現在——直到很多年後的某一天,我才突然明白了這些神秘力量的來源。隨著我年齡的增長,祖母的身體日漸衰老,她用以保護我的力量也在慢慢減弱。終於有一天,當這股力量再次來襲,並將我囚禁到一個不知道是什麼所在的空間裡後,我的生命軌跡被扭轉了。
  • 村裡新建寺廟離奇失蹤,不久村中出現神秘銅鐘,真相出人意料
    於是全村鄉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準備好了木料,請了村裡的能工巧匠,於正月十八搭架立梁,建蓋觀音寺廟對面的觀音寺村聽到頭甸村要建蓋寺廟來壓倒自己,也準備採取相應的辦法來保住自己的風水寶地。動員了村裡的能工巧匠和聰明人,動腦筋想辦法建寺。到了正月二十九早上,太陽剛出,頭甸村的鄉民起來發現頭晚搭好的屋架梁柱不見了;?而對門觀音寺村的鄉民們早上起來,發現自己村頭的小山包上突然立起一所嶄新的寺廟。
  • 父親節,說說父親的故事
    故事一秀貌美膚白,身材修長,單純善良,大學畢業後,進了事業單位。秀的男上司,幽默風趣,風流倜儻。對於涉世未深漂亮的秀,男上司不僅指導工作,生活上也噓寒問暖。在男上司不斷的撩撥中,秀不知不覺墜入愛河,當了男上司的小三。
  • 眼睛一眯色心起,搬弄是非嘴太碎,杭州寺廟:「瘟病記」
    看古代百案 聊人性黑暗文:蕉葉夢杭州菩提寺十分有名,傳說那寺廟中常有仙人出沒,離寺五裡的地方,有一男子叫做王成,家中十分貧窮,替人幫工度日,母親趙氏是個寡婦他幼年時父親去世,趙氏失了丈夫又見兒子年幼,半憂半病竟得落了個半身不遂的症狀,凡是飲食行動都要靠人攙扶幫忙,王成照顧母親多年從未懈怠,閒下來時便給母親讀書講故事,又兩三天割一次肉給母親吃,自己則和弟弟吃些野菜根,他對弟弟也極好,常勸弟弟要做人本分孝順長輩,這王二也聽哥哥的話,做人勤快老實,十分得鄰居喜歡。
  • 深度解讀《天道》:拜佛說禪五臺山,得救之道求心安。(中篇)
    韓楚風當著守門僧人的面從自己手裡的黑色皮包裡又取出5萬元現金,從丁元英手裡拿過文件袋把錢裝進去,重新遞給守門僧人,說:「請師父再給通報一次。」守門僧人接過文件袋又單手作揖,說了聲「請施主稍候」就再次進去稟報了,過了一會兒又拿著文件袋回來交還給韓楚風,說:「師父回話,非也,非也。」多了5萬元,換回來的只是多了一個:非也。
  • 偷傳家寶賺錢後兒子回家,父親趕走兒子,兒子卻哭得一塌糊塗
    但父親不這麼認為。他只想讓兒子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因此,父子經常吵架。三天兩頭吵架,再尋不過常。一開始,鄉親們還勸下。過了很長時間,他們懶得去勸說,反正這爺倆吵幾下就會消停。然而在最近的幾天。然而,最近幾天,村民們沒有聽到爭吵。後來他們得知張三有一天天黑時逃跑了。臨走時,張三還偷了傳家寶。每當他談起這件事,他的父親總是生氣地對他的鄰居說:「有本事,這小子賺夠100萬才回家。」
  • 故事:聊齋故事:銀隔世歸原主
    但他的兒子嚴寶,從小就沒有讓他省心過,不僅不愛學習,而且整天和一些小混混吃喝嫖賭,父親的錢眼看就要被他敗光了。嚴仲因為兒子不爭氣,每天都睡不著覺,妻子已經去世多年,害怕兒子受繼母的氣,一直也沒有給自己再找一老伴。本地有一關帝廟,廟裡面的陳道士和嚴仲非常要好,陳道士一向光明磊落,深受附近村民的愛戴。他和嚴仲的關係如親兄弟一般。
  • 故事:農村寺廟裡,老人講述:那個神明顯靈了!
    可等他回家後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套路,父母為了能見他,讓他回頭,撒謊將他騙了回來。自從他進家門後,母親的手就始終沒撒開過他,生怕他再跑了。他說:那時候正是我在社團的黃金時期,哪能那麼容易放棄,所以我每天都想方設法離開,可每次都會被父母攔回來。後來,父母索性哪也不去,就這在家守著他。
  • 兒子「騙取」父親的錢
    外公這輩子最親近的人就是外婆和兩個兒子,而外婆和大舅都已先他而去,外公就把一個父親的偏愛和信任都給了二舅,所以每個月都會給一些錢給二舅,甚至到後來就直接把工資卡都給了二舅了,每個月自己只拿幾百塊錢做生活費。
  • 「成語故事」五子登科
    過了好半天,果然看到了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燕山就問他為什麼哭呀,那個人說:「我父親被人綁架了,我好不容易向親朋好友東借西湊,得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錢贖回我的父親。不然我的父親就要被壞人殺死。
  • 每日一個成語故事—五子登科
    從這以後啊,竇燕山重新開始做人,他做了好多好事呢,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竇燕山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的大雄寶殿他撿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別人丟的,那他就在寺中一直等候失主。過了好半天,果然看到了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燕山就問他為什麼哭呀,那個人說:「我父親被人綁架了,我好不容易向親朋好友東借西湊,得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錢贖回我的父親。
  • 故事:父母正在屋中吃飯,兒子慌張跑入,父親無力嘆息:別回來了
    ,兒子慌張跑入,父親無力嘆息:別回來了很久以前,有一個不知名的村莊,村中有一個姓苟的老漢。兒子偷了鄰居家的東西,苟老漢也只是替兒子賠錢了事;兒子打了別的小孩,苟老漢反還要護著。漸漸的,苟殘長大了。十三歲那年,苟殘夜裡翻進一個留守婦人家裡,搶了錢財不算,還把婦人打傷侮辱了。婦人趕到苟老漢家討公道,苟老漢夫婦把苟殘護在身後,非但沒有半點責怪,反是憐惜的撫著苟殘的頭:「他還是個孩子呀。」
  • 成語故事:五子登科
    過了好半天,果然看到了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燕山就問他為什麼哭呀,那個人說:「我父親被人綁架了,我好不容易向親朋好友東借西湊,得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錢贖回我的父親。不然我的父親就要被壞人殺死。
  • 小說:父親去世留80萬,兒子1年沒找到,孫子隨口一句話兒子痛哭
    而在鄉下的父親韋大爺也是節省慣了,並且自己也能養活自己。家裡養的雞鴨還能賺上點錢,加上兒子兒媳給的生活費。慢慢的也是攢了不少養老錢。可能韋大爺自己都沒想到,能在去世後,留下80萬這麼多。在結婚第二年,陳功的兒子也出世了,父親韋大爺聽到消息也是高興得不得了。
  • 結婚3年還是少女,醫院檢查了解原因後,婆婆怒扇兒子巴掌
    到了午飯時間,上司帶著自己跟著吳先生一起去了樓下一家很有名的中餐廳,三個人邊吃飯邊聊著項目上還有哪些要注意的細節。中途上司去了一趟廁所,周小棠就和吳先生繼續聊著。劉彩霞跟隔壁家李嬸子出門兒逛街,李嬸和她說起了自己的事:「我們家兒子不是娶了個大城市的媳婦嗎?
  • 故事:帥哥和尚過不了美人關,跟著美人走出寺廟,閃電式入洞房
    家鄉的這座寺廟,由鄉政府為創造旅遊大環境修復後,年輕的瓦匠工志遠就當了和尚。 他是我母親家族的一門遠親,當了和尚,卻從沒安寧過。 幹擾他的是一個姑娘,叫小梅。 當初小梅家跟志遠家的父母有酒桌之約,希望能成為親家。本來是一句酒話,誰知道,志遠跟小梅讀書時偏偏玩得好,互有走動,大人們再把當年的話提起,兩家就走起親來。
  • 小說:79歲父親娶21歲保姆,兒子反對,知道父親苦衷後,兒子痛哭
    我父親決定娶家裡新來的保姆,這一年,他七十歲。說實話,我並不是守舊的人,甚至說還相當開放,不就是黃昏戀,不就是二婚嗎?有大不了的?只要父親開心,我這個兒子樂見其成,可是這一次,我堅決反對。因為這保姆居心不良。保姆名字叫周麗,臨城人,三十五歲,大專學歷,人長得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