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盧俊義是梁山泊二把手。而且他剛上梁山不久,就得到了這個位置。那盧俊義憑啥得到這個位置呢?真是因為他生擒了「殺死晁蓋的犯罪嫌疑人」史文恭麼?這麼想,就把問題看簡單了。
但凡某個單位提拔領導,都要從三方面考慮:資歷、能力、背景。梁山泊也不例外。
論資歷,盧俊義肯定不行,他上山時梁山好漢已經很多了,80%都比他資格老;論能力,盧俊義有,而且他靠活捉史文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不過這個功勞是宋江給他的,當時那種情況下,秦明、林衝這些能力稍微差不多的,也能做到。
資歷和能力都有疑問,我們就要看背景了(這也是宋江為什麼要把功勞送給盧俊義的原因)。
盧俊義能坐上第二把交椅,主要是因為他的出身背景。他什麼出身呢?書中交待得明白:「河北三絕,第一長者」,有名的大財主,在士紳地主階層中,有很大的影響力。
這就是宋江想方設法賺盧俊義上山的根本原因,他看中的不僅是盧俊義這個人,還是他代表的士紳地主階層,這個當時中國最有勢力的階層。
宋江想靠拉攏盧俊義來團結這個階層。
那宋江為何要拉攏士紳地主階層呢?是為未來做準備。我們可以說,是宋江自己的未來,也可以說是梁山集團的未來。
作為一個有戰略眼光的人,宋江早看清了,蝸居狹小的梁山泊,絕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那未來在哪裡呢?無外乎有三種可能。第一,保持現狀;第二,造反;第三,招安。
三者之中,保持現狀是等死,最下策;造反,成功機率很小,在梁山他們可以依靠地利打贏來圍剿的官軍;但一出了梁山,以一隅抗一國,他們還能贏麼?失敗機率很大,基本等於找死;唯有招安,最有前途,是上策。
但接受招安也得有策略,想讓朝廷給個好待遇,那就必須證明自己有價值,必須提高自己的身價。
宋江從三個方面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提高自己的身價。
第一,證明自己有實力,打敗來圍剿的官軍。梁山泊有地利有人才,這個很容易就實現了。
第二,拋出「忠」的概念,向主流價值觀靠攏。
所以,宋江才會在晁蓋死後,把原先的「聚義堂」改名為「忠義堂」,把「忠」字作為梁山新階段的價值觀。有了這個「忠」字,就可以在適當時間,名正言順、就坡下驢地接受招安,為趙官家賣命。
第三,就是擴大梁山的影響力。
梁山現有好漢們的成分,以草寇山賊、落難軍官為主,代表的是小農民小商販,最多是小地主的階級。當時最有實力的士紳地主階層不支持梁山,看周邊祝家莊、曾頭市對梁上的態度我們就懂了。
所以宋江要搞來盧俊義,來擴大自己和梁山的影響力。他還要把盧俊義安在第二把交椅上,來告訴士紳地主階級,我是很看重你們滴,你們要不要也支持我一下?有錢大家一起賺,怎麼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