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郎夜宿平頂山神廟(民間傳說)

2020-10-12 當代中外文摘


正月十五,遊鄉貨郎走到後郭家溝平頂山頂上天黑了,歇進平頂山神廟裡。

貨郎挑放在山神爺供桌前,人歇到東邊側窯裡。

剛睡下,有人進來了,貨郎認識,是高舉那邊山神廟裡的山神爺,高舉那邊山神廟山神爺給平頂山廟神爺說:「哥哥,今黑了,後郭家溝唱小戲哩,咱去看戲吧。」

廟裡山神爺說:「你去吧,我去不了了,屋裡來客了。」

高舉那邊山神廟山神爺出去了。

交過夜,高舉那邊山神廟山神爺回來了。平頂山山神廟山神爺問:「小戲唱哩啥樣?」

高舉那邊山神廟山神爺說:「小戲唱哩還可以。就是中間喔獻菜上有根長頭髮。蒸饃是褲發哩面。」

說完,高舉那邊山神廟山神爺走了。



天一亮,貨郎就擔上挑,下了後郭家溝。問村人:「你都夜黑上喔中間獻菜上有根長頭髮?」

村人說:「獻菜還在放著沒動,看看。」一看就是有根長頭髮。

貨郎又問:「獻喔蒸饃是褲發哩起面?」

蒸饃那家說:「新掰了節布,準備做褲,都剪了,就是還沒縫,蓋在發麵盆上。」

從此,人都說平頂山山神廟山神爺跟高舉那邊山神廟山神爺是兄弟倆。平頂山山神廟山神爺是哥哥,高舉那邊山神廟山神爺是弟弟。

(黎青屏2017.2.27寧交位講述.電話採錄整理,溝南編輯)

作者簡介:


黎青屏,原名劉邦項,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


汝州天工坊汝瓷廠生產的精緻工藝瓷、高質量的日用瓷、高科技含量的健康活態瓷,已形成多樣化的產品結構,全力打造天工坊高質量品牌,低價位的銷售價理念,受到業內人士和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汝瓷大師、廠長韓紅被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藝術總監馮錚傑多次在國家、省組織的業務大賽中勇奪桂冠,2018年被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通聯:韓紅135 9218 8821

相關焦點

  • 半截尾巴狼老三(民間傳說)
    私塾先生上到北邊平頂山上平頂山神廟裡求子,說:「山神爺呀,山神爺,你懶好給我個兒子吧,哪怕是個狼娃都中」。不久,私塾先生婆娘懷孕了,生下是個男娃。因為嬌慣,明明就這一個娃,也給娃取名叫老三。老三長到十來歲,私塾先生叫老三跟上他念書,老三死活不念,也壓根就不會念。叫老三去幹活鋤地,老三乃鋤背到地,往地一放,就跑到平頂山山神廟裡吃供桌上的獻菜貢品。
  • 故事:瀋陽蛇神廟的傳說
    昨天講了滿族民間故事《天地廟求子》,說的是老盛京天地廟求子非常靈的傳說,今天再講一個當地流傳的瀋陽蛇神廟的傳說。在北陵前山門後邊東側,緊貼著陵牆南邊,有一座小廟,叫蛇神廟。這蛇神廟是何人所建?建於何時呢?民間流傳這樣一個傳說。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今天村裡人有人結婚,農村結婚很是隆重,要坐轎子,吹喇叭,莊裡鄉親都去幫忙,幾乎半村的人都去看,看娘家陪送什麼東西,都要議論一番,陪送多的,很是叫人羨慕。 老奶借著喜氣,今晚就給大家講個貨郎配姻緣的故事,沈莊有個姓沈的後生,職業就是每天挑著貨郎擔,走鄉串巷,拿著貨郎不停的搖動,鐺鐺,鐺鐺,嘴裡不停的說著,哪家娘們的頭髮,不用的鐵鉤,廢棄的鐵鍋,拿來換針線了。貨郎來的來的時候,總引起村的娘們的圍觀,梳頭的,梳下的長髮,團成團,用來換針線。娘們總和沈貨郎開玩笑,貨郎給你找個媳婦吧,貨郎總搖頭,還真有熱心的娘們給他牽線,但總沒成。
  • 中國神話——馬神廟的傳說
    在河北魏縣的東南角有個村莊名叫馬神廟雲龍謹遵母命,不僅為父親修建了富麗堂皇的廟宇,還親題匾額,上寫「馬神廟」三個燙金大字。雲龍上任時,請求母親隨行。三娘卻執意留在廟內,與「馬郎」一起生活。後來,十裡八鄉的人都來上香,一問去哪兒,都說去馬神廟,久而久之,「馬神廟」便代替了村莊的原名。
  • 「衛輝民間故事」「缺德蟲」的傳說
    「缺德蟲」的傳說□蝦米生活在衛輝農村的人一般都有這樣的經歷:每當夜幕降臨還有一種民間解釋是說這嗚鳴聲是野外風的氣流吹過狹窄的孔洞(樹洞或建築物孔隙)產生的哨音……。總之對嗚鳴聲產生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去衛輝大池山鄉岀差,夜宿山村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挑山的男人——貨郎之志(36)
    如今又有了兩擔種的田(約12畝),好日子開始有了盼頭。「三十畝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多少貧苦農民一輩子的夢想呀!弟弟的個子又長高了,敦敦實實的,田裡的活幹的一點不比哥哥差。今年還在山裡打了很多的毛慄子,炒熟了裝滿了家裡的柜子,弟弟說將來挑擔子帶著路上吃,扛餓。
  • 舅舅短暫的賣貨郎生涯(小小說)
    因為舅舅,他們太熟悉了,三十年前,舅舅走村串戶,為他們服務,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萬萬沒有想到,三十年後,那個看著和大家沒有什麼不同的賣貨郎,竟然當上了我們這個擁有五百多萬人口的大市父母官——人民政府代理市長。上世紀九十年代,舅舅經歷了一段短暫的賣貨郎生涯。
  • 狗神廟的傳說
    傳說某地一個大財主有兩個兒子,老大結婚多年生兩個女兒,老二剛結婚3個月得暴病死了,老爺子不堪打擊也隨小兒子走了。這時候老二媳婦也是剛剛懷孕。沒有老公和公公婆婆的老二媳婦,就成了哥哥嫂子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他們害怕如果老二媳婦生了兒子會瓜分他們的家產。於是老大兩口子就心生一條毒計……老二媳婦成天以淚洗面,唯一支撐她活下去的是肚子裡的孩子。
  • 尋常百姓奇談,走街串巷賣貨郎,「小姐你要買胭脂嗎?」(下)
    大家好,我是路醬,賣貨郎故事的後續,來看!這真是……賣貨郎一下子跳起來對著那個人說:「你笑什麼笑,有什麼好笑的啊?你倒是說給我聽……」第二個聽字還沒有說出來,忽然想到自己擔子裡的胭脂,趕緊扭頭看,卻只見碎了一地的瓷片和星星點點的烈火一般的紅胭脂。賣貨郎心裡難受極了。哎呀這可怎麼辦……姑娘這次恐怕是用不得了,都怪那人!
  • 尋常百姓奇談,走街串巷賣貨郎,「小姐你要買胭脂嗎?」(上)
    大家好,這裡路醬,今天給大家講一個賣貨郎的故事。「深衣巷深呦,深衣巷窄啊,深衣巷人穿深衣呦……」正是江南煙雨的時節,細雨微微,賣貨郎挑著擔子慢慢地走在深衣巷,沿巷叫賣,賣些姑娘們喜歡的小玩意兒。巷子裡潮的很,有的青石板上生了滑溜溜的青苔。反正前後都不見人影,賣貨郎仔細瞧著腳下,生怕一個不小心摔了擔子。
  • 最美的故事: 太神傳說
    (湖南綏寧)境內,廟中供奉四位大神,傳說為四兄弟,按排行稱一公,二公,三公,四公。 三月初三,華洛水還未回到袁府,袁春妮焦急萬分,她們約定三月初三在什房衝相會,而今杳無音信,她讓陳媽陪她到太神廟許願,陳媽備了煮熟的全雞、餈粑、糖果、香、蠟燭、紙鈔上箭(神用的錢幣)、炮仗。
  • 劉篾匠(民間故事)
    好多年以後,民間有了這樣的傳說,那個地方是老廟地,不能住人的。還有,風水先生的兩個兒子也是篾匠。劉篾匠個子也太矮了,像個大孩子。半大孩子頂著個大腦袋,五官也分明。就是分得太明了,各幹各的。怎麼說呢,眼睛吧,左邊一個,右邊一個。
  • (民間故事)牛郎山的傳說
    牛郎山的傳說 文/史 權 話說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牛郎織女在人間幸福的生活,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發現,就派天兵天將下凡抓回織女。天兵天將強行帶走織女升天,牛郎聞訊肩擔兒女、身跨神牛在後面緊緊追趕。王母娘娘站在雲端,拔出頭上的銀簪揮手劃了一條銀河,隔斷了牛郎的追路。
  • 故事:民間故事:貨郎智鬥黑狐妖
    泰山腳下有一個叫孔勝的小夥從小就跟著他的父親乾貨郎的賣賣,時間久了也就成了一個貨郎熟手,二十歲這年,孔貨郎獨自開始了走往深山老林的村子販賣貨物。 一日,孔貨郎挑著擔子行在山中,正坐在一片陰涼處歇腳。 孔貨郎正坐在一堆枯枝燃起的篝火前,他仰起臉笑問道:"這位大叔是附近村落來歇雨的嗎?」粗壯大漢不答話,他看了一陣孔貨郎,哈哈笑道:「好美的肉味,好久沒有吃過人肉了。」 「什麼?不會是妖怪吧?」孔貨郎立刻站了起來,他害怕得急忙拿起放在旁邊的扁擔怒目問道。
  • 【民間傳說】天鵝山村神話傳奇
    老二天螺在村東找到一座名叫天螺吐厴(音yan)的小山,這座小山長得很奇特,其山形活像一個天螺向前行動,從它的頭部吐出一個厴來,這個厴就是一塊圓形的大石皮,約有二百多平方米,石厴從天螺的頭部吐出約五十丈遠,落在村中一條小河邊上,周圍無雜石,整體望去,真像一個天螺吐厴,正在大塅中的小河邊上吸水養生。石厴上覆蓋一層薄土,長著青草和灌木,四季有蜜蜂棲巢上面,熙熙攘攘,是一個快樂的生氣蓬勃的蜜蜂王國。
  • 故事:民國瀘州賣貨郎張得勝,為省錢夜宿鄉村野店,結果半夜遇險
    這當中有一種挑擔子賣各種各樣的雜貨,叫做賣貨郎,從古到今,很多地方都有。當年瀘州走各鄉鎮的挑擔子的賣貨郎也不少。因為每個地方的趕場天不一樣,有的一四七,有的二五十,總之只要這個地方鄉鎮多,場口足,人氣旺,天天都有趕場天。
  • 陽原民間傳說 | 三官一佛的傳說
    有傳說稱禹乃天庭赤腳大仙下界,足智多謀,治洪以疏導為主、築壩堵塞為輔的方法疏通河道,挖渠排水。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禹的精神感動了玉帝,玉帝派天蓬元帥下界幫禹治理洪洋江。天蓬元帥下界後變成一頭巨豬,在石匣裡用自己粗硬的嘴頭對準大山較低的地方,只輕輕一拱,山開豁口,洪水急洩,東流入海。制服了洪水,黎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後來禹繼舜位,繼續治水,後人稱禹為「禹王」。
  • 三國故事之關羽的民間傳說
    銅像於2004年5月26號奠基開工,2007年1月開始鑄造銅像,光銅就用了500噸(100萬斤),鋼鐵2000噸(400萬斤),整個銅像威武霸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關公造像。(詳情可參照運城市常平村關羽雕像)。
  • 沂蒙民間故事: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
    《庸盦筆記》(盦an)是清代人薛福成編撰的一部筆記題材的書,中間收錄了很多民間傳說故事,有一些故事就是以沂蒙山區作為背景。其中,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是比較有名的一篇,本文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故事的內容。蒙山,拔起於魯中大地,龜蒙頂是蒙山的最高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這裡山水相依,空氣清新,草木繁盛,在古代是很多動物的棲息地。其中,就有不少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