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 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

2020-08-29 川頁書齋

世人褒貶,因時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樣變化多端。我的眼珠不過忽大忽小,而人間的評說卻在顛倒黑白......《我是貓》

《我是貓》,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一篇長篇小說。書裡帶有幽默的語言,代入感極強,卻極具有時代的諷刺性,和文人墨客的酸性味道。

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家裡養的一隻貓作為書中的主角,更為有意思的是從貓的觀察視角,用貓的思想講述了當時社會人們的行為意識,並闡述出自己的觀點傳達給讀者。

而作者當時的背景及家庭情況又和書中主角苦沙彌的境遇如出一轍。這本書仿佛是作者與自己內心的對話。

這兩個身份分別是:一個是真實的自我書中的苦沙彌,一個是超越現實的超越自我的評判家書中的那隻貓。

一個真我與一個本我的自然對話,也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矛盾結合體。對社會的看不慣,對自己的不認可,對環境的無能為力,可在骨子裡又潛藏著一股叛逆,一個超我的存在,不停地自己與自己在內心中做鬥爭,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真實狀態。

夏目漱石是本日人很受歡迎的作家,那就去看看1984年到2007年日本發行千元紙鈔吧,他的頭像被印在上面了呦!

日本當代作家村上春樹說:

「如果從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近代文學作家中投票選十位」國民作家」,那麼夏目漱石無疑位居其首。

夏目漱石原名為夏目金之助,夏目漱石這個筆名出自中國的古成語「枕石漱流。」即睡則枕石,洗則枕流的隱居生活。

據說戰國時期,有個叫孫子荊的大臣,年齡不大就想告老隱居,就對國王武子說,想過「枕石漱流」的生活,不知怎麼卻口誤為「枕流漱石」了。國王一聽馬上反問道:「河流可以當床睡、石子可以用來漱口的嗎?」孫子荊反應非常敏捷,馬上答道「枕著河流是為了洗淨耳朵,用石子漱口,是為了將牙齒磨練得更加堅硬」。最後大臣孫子荊隱退成功與否不得而知。但後人都將「枕石漱流」或是「枕流漱石」比喻為隱居生活。

夏目金之助得筆名「漱石」,便是由此而來。

夏目漱石

1、

夏目漱石出生於1867年,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1893年,大學畢業的他在校長的推薦下順利進入東京高等師範任教。兩年後辭職到四國島松山市中學任教,次年轉入九州島熊本市第五高等學校任英語教師。此後便一直擔任教職到33歲。

1905年,38歲時在(杜鵑)雜誌發表短篇小說《我是貓》,備受好評,應讀者要求而一再連載。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創作的力量,此後10年是他創作的高峰期。

從夏目漱石的出生一直到《我是貓》的完結,他經歷了整個明治維新時期。所以在《我是貓》的這篇小說裡可以讀出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的狀態,即日本經歷的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發生的變化,積極吸取國外的科學技術等。夏目漱石在這期間就被派去英國學習英語。雖然他的任務是學習語言,但是他對英國的文學更感興趣及熱愛,也在此期間學到了很多關於文學的知識。

1853年四艘黑色的戰艦停靠在江戶灣口,這就是著名的「黑船事件」。1867年孝明天皇突然去世,睦仁繼承天皇之位,慶應四年改元為「明治」,從此日本明治維新開始,直到19世紀90年代基本結束。

明治維新期間日本一改之前的封建落後,在發展資本主義的大道上一路狂奔,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長。在之後的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皆取得了勝利,兩場勝利極大的鼓舞了日本本土的士氣。

在這期間日本的資本主義對日本人的思想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經濟的迅速增加,使實業家的地位不斷增高,同時文人的地位變得越來越低。而在這本書中,夏目漱石便講了一個關於實業家金田家族想讓苦沙彌的學生寒月當女婿的一個現代諷刺故事。

1984年到2007年日本發行千元紙鈔

2、

要爬就要爬到頂端才行,不然,在下面做事,就得到處做些無迎或陪人喝酒,真蠢。

要想發財,也必須應用三角學呢!去義理、去人情、去廉恥......《我是貓》

書中實業家金田家想讓苦沙彌的學生寒月當女婿,這也是整書中最完整的故事。

苦沙彌的學生寒月生得一表人才,學識很棒,是理學學士。於是被苦沙彌的鄰居金田家看中,想讓寒月當女婿,金田夫人就來到了苦沙彌家,希望從苦沙彌那裡得到一些寒月的消息。

但是苦沙彌的心裡對實業家很不屑,覺得有錢人都非常的俗氣,根本不想幫助金田家去撮合這樁婚事,導致金田夫人沒有得到那種高高在上的禮遇,因為金田夫人在苦沙彌家遭到了冷遇,心裡便憤憤不平,並對苦沙彌進行報復,找了一些學生去罵苦沙彌,用壘球砸他家院子,不停地騷擾他們家,當然,這樁婚事最終也沒成。

藉此書中的貓說:「要想發財,也必須應用三角學呢!去義理、去人情、去廉恥......」

所表現出來的是當時社會那種金錢主義至上,缺少道德、缺少倫理、嚴重的個人主義。

作者用苦沙彌的行為表現出來,然後又用貓咪的思想表達出來,諷刺至極。

3、

魯迅先生說:

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像豐富、文詞精美見稱。早年所登在俳諧雜誌《子規》上的《哥兒》、《我是貓》諸篇,輕快灑脫,富於機智,是明治文壇上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

在魯迅的《狂人日記》等文章也能看到諷刺的味道,但是比夏目漱石表達更加直接一些,語氣更加堅定。

夏目漱石的《我是貓》更多的是一些辛辣的諷刺,基本上都是由這隻貓來闡述,在這本書將要第九章裡,有段這樣的話:「說不定社會全都是由狂人構成的。狂人聚在一起舌槍唇劍、抓作一團、互相謾罵、你爭我奪。而其整體做為一個集團又如細胞一樣忽而分裂忽而膨脹、忽而膨脹忽而分裂,如此生生不息——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社會。其中約略通情達理、明辨是非的傢伙反而礙手礙腳,因而建造一個叫瘋人院的東西,把他們關進裡面不許出來。這麼著,關進瘋人院的是普通人,院外上躥下跳的反倒是瘋子。或許,瘋子孤身一人之時無論如何都是瘋子,而若化為集團有了勢力,就成了健全人。大瘋子濫用財力和威力驅使眾多小瘋子為非作歹,卻被稱為正人君子——這樣的例子絕不為少。何是何非茫無頭緒。」

作者把對社會的不滿,環境的不滿通過一隻貓來表達出了,而這隻貓用它旁觀者的獨特思想寫出了對當時明治維新時期的一種批判,因為資本主義使整個日本民生經濟兩極分化,也是因為貧富的差距讓人性與道德上出現了淪喪,凸顯出了一部分人為了財富而顯露出的人性劣根。

結語:夏目漱石《我是貓》前兩部分讀起來很有意思,通過這隻貓偷看苦沙彌的日記把故事展現出來,而偷看完的同時這隻貓會從它的角度去評論人類的思想與行為。

後半部分,大都是通過故事的主要人物的對話來詮釋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而這隻貓變成了一個看客,它像是一個畫面的播放員,引導讀者去思考、感受、評論。

這隻貓從來到苦沙彌家到偷喝了啤酒醉死在水缸裡,這隻貓一直沒有名字,它既是真實的存在,也是作者心裡的理想人格,當作者想表達最純粹想法的時候,理想人格就會浮現出來,當故事結束的時候,理想人格便悄然離去。

這本書像是一場作者借用貓與自己內心的一場思想對話,通過貓與社會現象的間接對話,批判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的功利、利己主義,和一種在心裡嚮往美好的訴求。

相關焦點

  • 張侍郎:他愛的人求而不得;愛他的人窮追不捨
    符玉盞說:此琴雖好,可我卻不是它的有緣人。意思很明顯:你雖然很優秀,可你不是我的菜!他愛的人,求而不得愛他的人,窮追不捨他的感情 ,晃晃悠悠的無處安放結語:網劇《浮世雙嬌傳》本文系作者授權百家號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甄嬛傳》怪不得甄嬛那麼怕貓,看她經歷過什麼事?
    導語:《甄嬛傳》中有一個很奇怪的道具——貓。甄嬛與貓似乎有著不解之緣。第一次入宮殿選,太后就曾用貓試探甄嬛是否「端莊穩重。」而宜修也知道甄嬛「怕貓」,所以,曾借貓來警告甄嬛:「不要看它溫順就覺得它不會傷人,畢竟是畜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改變心性。」
  • 井上荒野:不能回來的貓
    不能回來的貓(日本)井上荒野她要去日本的東京出公差他們把貓帶到了家中。因為害怕,小貓很快就跑開然後躲起來了。這個時候,門鈴響了。來的是他們的鄰居。鄰居到他們家裡找自己跑丟的小貓。鄰居的到來讓這對即將分開的夫妻倍感尷尬和不快。但是,也正是因為鄰居的到來,他們之間的情感和那些細微的感覺也似乎重新回來了。電話鈴響了,來電話的是一個男人。他就是她要離開他的理由——那個她的婚外戀情人。
  • 靈異事件——貓為什麼不能接近死人
    在大多數的影視恐怖片或是鬼片當中,貓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中國,在中國風水中,貓是禁忌,據說,貓能陰氣重,貓眼也能夠看到靈魂。民間有種說法說貓不能接近死人,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貓不能接近死人,貓在中國為什麼是禁忌?!
  • 《束繩師》第六十章,一人一貓的故事
    只是老人說這貓救了他九次性命,讓我非常好奇,於是問道:「能跟我說說嗎?」老人微笑著點了點頭,給我說了一個故事。「對了,我求你辦件事,我死之後,是不指望他們能拿棺材來裝我,能有張破蓆子就不錯了。」知道這是黑貓捨不得自己,他很是苦澀地笑了笑,說:「小黑,我也不想死呀,但是……咳咳咳……」他咳得眼淚水都流了出來,胸腔似乎要炸裂,他再也說不下去了,眼皮越來越沉重,他一點兒不想睡覺,但是已經由不得他了。
  • 故事:一隻不能做「狗肉湯」的貓
    我頭靠著白色的牆壁,水龍頭的水滴滴答答掉在地上,濺溼了我的左腳。我蜷縮成一團,尋一處安逸的睡處。我是一隻狗,我的祖祖輩輩都是狗。我有點餓了,起來吃點狗糧再說吧。男主人總是讓我多吃狗糧,他說吃了快快長高,他撫摸我的頭,還會捋捋我的小耳朵,可是,我一點也不喜歡吃狗糧。我有一個好朋友喜歡。這是我的第三任主人了,我已經記不清前兩任的模樣。過去的日子我只學會了握手, 換手,坐下,趴下。我差點成了流浪狗。
  • 你看不懂的《我是貓》
    書中通過貓的眼睛看待周圍的人,極盡諷刺之能事。貓的男主人叫做苦沙彌,他是一個有胃病,脾氣暴躁的教師。他讀過幾本書,附庸風雅,內心極度喜歡錢,但又看不起做生意的實業家。在他心裡,自己有文化,應該「站著或躺著就能把錢給掙了」,對於踏踏實實做事賺錢的人,他是看不上的。他有胃病,卻喜歡狂吃各種東西,經常用胃病要挾家人,又同時不聽醫囑,亂吃東西,狂打自己的臉。
  • 《我rua的貓竟然是校草》《4小時寵物醫院》《心頭好》
    我rua的貓竟然是校草作者:葡萄藤下的貓市一中的校草邵衡出車禍後,發現自己竟然魂穿到了一隻小奶貓的身上,可憐、弱小又無助但特別能吃,為了能活著穿回去繼承他的億萬家產,邵衡不得不開始了靠賣萌討奶喝的日子。擁有特殊rua貓技能的苗苗撿了只沒睜眼的奶貓,後來奶貓天天躺平求她rua,rua著rua著,苗苗發現自家的貓竟然是她暗戀了許久的校草邵衡。
  • 夏目漱石:我是貓(二章)
    本來,我那主人的本領就比不過人家,可是他偏偏對什麼都喜歡弄一手。他時而寫俳句往《杜鵑》雜誌上投稿,時而給《明星》雜誌寫「新體詩」,時而寫錯誤百出的英文,還學過「謠曲」,而且有一陣子,吱吱嘎嘎地拉過提琴。遺憾的是,沒有一樣搞出點名堂來。不過,別看他是個老胃病,一旦搞起這些名堂來,卻認真極了。他在茅房裡唱「謠曲」,結果前鄰後舍給他起了個諢名叫「茅廁先生」,他卻滿不在乎,還是大唱其「吾乃平忠盛是也」。
  • 反派當主人公,福爾摩斯變工具人,這部硬核推理番一定不能錯過
    TV動畫《憂國的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期,由於工業革命的大爆發,這時的世界正處於混亂和快速發展之中,而英國則穩健的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 然而,和社會的進步以及技術的發展相反的是,英國從古至今都存在著根深蒂固的階級等級制度,整個國家被不足人口3%的貴族們所統治。貴族們理所應當的享受著一切特權,勞動者階級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會在哪裡,人們一出生就會被這種階級制度所限制,並且沒有改變的可能。
  • 《斛珠夫人》:蕭如瑟筆下九州,一念執著一念痴,終是人間求不得
    佛理有言: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盛。」前四者是表象,是俗常,是天理昭彰,是無論此人混沌還是通達,遇見了就難保內心平和無恙;後四者是裡子,是超然,是因果循環,是天底下越聰明的人兒,越琢磨越不能看破此中玄妙。後四者中,又常以「求不得」最苦,何為求不得?
  • 小說:他一輩子,都求而不得
    「你,你明知道這些事情是我爸做的,但是你對了林若彤卻——」「你沒有資格提她!」聽到「林若彤」三個字,葉念深周身的冷意又增加了幾分。白希希下意識地掙扎,雙手想要捉住些什麼,卻什麼都捉不住。葉念深看著她的眼神裡面就好像住了一個惡魔,她想到林若彤,一時之間,倒有些同情她了。
  • 朝花夕拾之我的貓和狗
    小的時候,老鼠猖獗,家家戶戶都養貓。窗戶上會專門開一個小口兒,不上玻璃,訂上一塊布,我們稱它為:貓道眼兒,專供貓大人自由出入,現在沒有這樣的了。我剛幾歲的時候,家裡養著一隻大狸貓,它挑人,晚上一排腦袋,它挨個看,挨個嗅,它喜歡三哥,找到他,鑽進三哥的被窩,別人叫不去。
  • 《我撿了只重生的貓》:人重生為貓,寫小說、懂生活,主人躺贏
    《我撿了只重生的貓【簡介】餘秋好心救了一隻尋死的貓,黑貓反手一抓,炸毛跳到馬路上開口大罵:「莫挨老子!擋我死者,死!」「你……會說話?」「你……能聽懂?」寒風蕭瑟,貓目瞪人口呆,車子飛速撞來。這是一人一貓精彩而溫暖的故事。已有千訂完本書,新書保證好好寫完。無系統,單女主,不狗血曖昧,求收藏求訂閱!
  • 隔壁來只貓
    這兩天隔壁來了一隻貓,但是隔壁在搞裝修,也沒人管,不知道這隻貓是誰帶進來的。剛來的那天,在門口喵喵叫,兒子出去抱了一下,餵了一小塊狗糧。家裡旺財看見了,情緒十分激動,喘著粗氣跑過來跑過去,口裡還不停地哼哼。到了晚上,那貓從隔壁的窗臺,串過我們家窗臺。開始也沒人注意,隨後貓咪喵喵叫起來,雖然叫聲很微弱,還是足夠能聽得到。頭一晚上沒有理它,第二天又來了。
  • 舍離 | 謎爵劇本殺測評
    劇本殺測評 | 舍離 玩家參數劇本推理分析優點:舍離身為體驗本,本身推理難度不是很高;推理重點也會因為每一幕所不同,每個人挨個全盤一遍;因為普遍情況下是一個人帶領著大家拿著線索一個一個人的去盤;但是這個劇本中設計的是讓大家一幕重點盤一個人。
  • 無盡火域番外:陀舍古帝千年成形,萬年聚靈
    「老傢伙,你也不用試探我了,不動點真格的話,人你今天是帶不走的。」  「這一次是我摩訶古族認栽了,不過我古族之人,絕不能留在這裡。」摩訶玉一揮繡袍,一道黑白靈光便是橫向掃過!  話落,鋪天蓋地的火焰紛紛凝聚在陀舍古帝身後,絢麗火焰繚繞著陀舍古帝周身,仿佛火焰之中的帝王一般,融成了一道絢麗火浪,火浪緩緩敞開,橫向撲天,那般場景,堪為震撼!
  • 井陘:貓和狗耕地的傳說
    《貓和狗耕地》,是山村暑天消夏,月夜星空下,天氣悶熱,老人坐在青石板上,一邊用蒲扇給兒孫驅趕蚊蟲,一邊講述故事,通俗,上口,易記,動聽,傳頌了好幾代人。從樸實的傳說中,感受到井陘人懲惡揚善,追求真、善、美的美好願望。
  • 昨天半夜,被一隻貓嚇醒
    由於是在半夢半醒之間,起初以為是做夢,但沒過一會兒,門又劇烈的響起來,而且竟然傳來開門的聲音……難道我臨睡前忘記鎖門了?這個念頭一出,瞬間被嚇醒。聽著門「吱吱嘎嘎」的打開的聲音,我仿佛感覺到黑暗中,一個陌生人正在向我的床頭悄悄靠近。恐懼無以言表,而我的手邊,只有軟軟的夏涼被和枕頭。我橫是不能拿著被和枕頭去捂一個入室陌生者的頭吧?這也太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