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軼事|從「麻丫頭針線」到「二十年前舊板橋」

2020-09-18 綠楊天



鄭板橋小時候生得又黑又瘦,臉上還有幾顆細麻子,他父親立庵先生按興化鄉下的風俗,給他起了個「麻丫頭」的小名。據說這樣一來,就可以長命百歲,「貴子」也不致引起閻王爺的惦記而被勾了魂去。

立庵先生是個品學兼優的廩生,在家先後教過幾百名生徒。他見兒子天資聰明,內心十分高興,從小悉心教導。板橋三歲時,立庵先生就教他識字;五六歲時教他讀詩背誦,四書五經都要抄寫熟記;八九歲教他作文聯對。板橋十歲時,一天散學後,立庵先生帶他去縣城西郊辦事。行不多久,他們發現不遠的石橋下,漂浮著一具女屍,有人正在打撈。立庵先生看見那是一個大約十幾歲的少女,正當豆蔻年華便不幸死掉了,心裡同情不已,他很難過的向城溝裡望了一眼,拉了兒子一下,繼續向城西走去。走著走著,他還想著剛才的事,也有心考考兒子的才識,便順口吟了一首詩:

二八女多嬌,風吹落小橋。三魂隨浪轉,七魄泛波濤。

吟畢,他讓兒子挑有什麼毛病。板橋仔細想想剛才的所見,又認真推敲了父親的詩句,說道:「您的詩裡有幾處訛誤。」

立庵先生哦了一聲,鄭重其事起來,問兒子:「哪裡不對?」

板橋抬頭反問父親:「您認識那個女子嗎?」立庵先生攤開手,說:「自然不認識了。」板橋又問:「那您怎麼知道是二八女,剛剛十六歲呢?」立庵先生停下腳步,眼睛亮亮的看著兒子,板橋接著又問:「您也沒看到她怎麼落水,怎麼憑空說她是風吹落小橋?又怎麼能說她三魂七魄隨波逐浪打轉呢?」

兒子接二連三的發問,使得立庵先生臉頰微微發熱。暗自尋思,沒想到麻丫頭也會這麼快言利語,得理不饒人。看著兒子因激動而漲紅的臉,立庵先生欣慰不已,他摸摸板橋的頭,緩聲說道:「麻丫頭啊,你也以剛才的事作首詩,好嗎?」板橋點點頭,細聲細氣又滿懷深情地吟誦道:

誰家女多嬌,何故落小橋?青絲隨浪轉,粉面泛波濤。

立庵先生聽罷,鼻子一酸,一把攬過兒子,擁在懷裡。

從此,立庵先生對板橋更是喜愛有加,除讓兒子隨館學習外,還常讓他去外祖父家,聆聽外祖父汪詡文的教導。汪詡文奇才博學,隱而不士,是個很狂放的人,但他對板橋十分疼愛,尤其是女兒病故後,他對板橋這唯一的親外孫更是關懷備至,教給他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處事為人的道理。板橋後來自稱「文學性分得外家氣居多」,就是指他的性格、氣質中有不少外祖父的影響。



大約在板橋十六歲左右,立庵先生又要他隨邑人陸震學作詞。陸震,字仲義,又字種園,他的遠祖陸容曾任明朝的外交官。陸種園雖然很窮困,但淡泊名利;厭制藝,醉心攻古文辭及行草書。他具有一種真正的隱士風度,甘於淡泊而又富於幽默感。他很喜歡喝酒,有時沒錢買酒,就把寫字的那枝大筆押在酒店賒酒來喝,等到有人請他寫字時才代他去贖回來。他還很肯幫別人的忙。立庵先生想叫板橋跟他學詞,跟他一說,他呵呵一笑,說:「我教你那麻丫頭作詞,你請我喝酒。」陸種園「詩工截句,詩餘妙絕等倫」。板橋從他學詞是很幸運的。種園先生教他先學婉約派柳永、秦觀,再讀豪放派蘇軾、辛棄疾。通過對這些不同藝術風格的領略,板橋覺得蘇軾像舞臺上的「大淨」,而秦、柳像是「小旦」,各有千秋,他倒有意使自己的詞寫的既婉麗又豪宕。

跟陸種園先生學詞之外,立庵先生還不斷督促板橋作畫習字。這時,由於年歲較大,精力不濟,立庵先生已不多收學生,而把大量心血花在板橋身上。這樣,當板橋二十歲時,已成為興化縣小有名氣的才子,此時他畫的蘭竹也已頗有功底。為了幫助父親,他還常把自己的畫拿出去賣掉,換點錢貼補家用。對兒子的心意,立庵先生怎能不知,但他的內心深處,並不希望兒子就這麼跟自己一樣,在這窮僻之地苦捱度日。他告誡板橋,要有鴻鵠之志,既然學了一肚子學問,就要用到更大的地方,成一番男兒事業。板橋聽後,點頭默記於心。

說來湊巧,這一天,興化縣府下了一道告示,說要舉行鄉試,凡讀書人都去考秀才。板橋看了告示,不由心花怒放。可轉念一想,又心涼半截。回到家裡一看,家徒四壁,連明天吃什麼都沒有著落,當下憂心忡忡,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入夜,板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乾脆起來,披衣走出門去。

月明星稀,屋子四周的叢叢青竹,在夜風裡被吹得搖搖晃晃,譁譁直響,看著看著,板橋不由得觸景生情。從襁褓時代起,每天清晨,被乳母費氏背著,穿過竹巷,到城門口去買燒餅吃。從童年到少年,日日夜夜見慣了竹林的芳姿,聽慣了竹林的低語。此刻,聽起來更是竹林的詢問,竹林的關切,「麻丫頭,難道你真的不去鄉試了嗎?」想到這裡,板橋忽然渾身發熱,血湧胸膛,他猛地轉身,飛奔到屋裡,鋪開紙張,飽蘸濃墨,奮筆疾書,畫了一幅「墨竹圖」。



剛剛畫好,老父親聽見響動,也起來了。其實,立庵先生也睡不著,他自己讀了一輩子書,也教了一輩子私塾,哪裡不知道兒子的心思?但家裡實在太窮,自己尋思了半夜也無計可施。這時,他看到板橋的這幅「墨竹圖」,靈機觸動,便對板橋說:「麻丫頭哎,你這是為考秀才的事啊?」

板橋心頭一顫,答道:「是,父親,孩兒正為此事發愁。」

立庵先生微微一笑,卻不說話,站在那裡對著「墨竹圖」細細端詳。過了一會兒,他說:「麻丫頭哎,你的畫越來越有長進了,如果能賣出去的話,一定比你從前的那些能多賣幾文錢。」接著又說道:「前幾天屠財主要我寫字給他,我沒顧上,不如明天你把這幅畫送去,換幾兩銀子回來,咱一家人也可以馬馬虎虎過幾天不挨餓的日子了。」

板橋聽了,頓時明白了父親的意思,心裡雖不願意,但又不想惹父親不高興,便含含糊糊答應一聲,推說自己累了,便上床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立庵先生連連催促去送畫,板橋還只是支吾著,見父親催急了,也犯了犟脾氣,死活不肯去,他說:「送給別人倒還罷了,送給他,我不去!」兒子一倔,立庵先生更生氣了,大聲責備道:「你麻丫頭長大了,不聽話了,送畫去給他,又不要空手乞賴人家銀子。你不去,難道要我親自送去不成?」這情形之下,板橋無奈,只好捲起畫,硬著頭皮到屠財主家去了。

誰知這一去真碰了一鼻灰!那屠財主見板橋上門來,還以為是立庵先生寫好字送來了,但一看是板橋畫的「墨竹圖」,便不屑一顧地說:「難道這也算是畫麼?斑斑點點,針頭線腦的,豈不是麻丫頭針線!這也配賣錢?」隨手把畫丟到地上。

板橋氣鼓鼓地回到家,一句話也不說,翻箱倒櫃,找出一方石料,三下兩下刻了一枚「麻丫頭針線」的印章,刻好了,舉在眼前默念了數遍,然後深深摁進印泥裡,再把那幅「墨竹圖」展開,重重的蓋在畫邊上,就把畫仔細地收了起來。

立庵先生知道畫沒賣成,自己悄悄出去,東挪西借,湊了幾個錢,拿回家,交給板橋。拉著兒子的手,老淚縱橫,說道:「麻丫頭,人活一口氣,要考,就要考中!」就這樣,鄭板橋帶著親人的囑託和賣畫不成的屈辱,含淚告別老父,踏上求取功名的道路。



這條路,鄭板橋一旦走上去,就漫延成愈二十年的長途。考取秀才的鄉試一試即中,這無疑給生活在困頓中的板橋心中燃起希望之火。雍正十年壬子秋,在汪芳藻慷慨資助下,他又到南京參加了省試,結果考取了舉人。然而這是一份遲到的功名,板橋的父親、妻子在此前相繼去世,已無法與他共享歡樂。板橋頗覺人生的悽涼悲愴。

乾隆元年,板橋二次進京,參加丙辰會試,考中二甲第八十二名進士。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歷經二十多年歲月,多少人生磨難,才成就了這樣的「正果」。板橋得意洋洋的畫了一幅《秋葵石筍圖》,並題詩云:

牡丹富貴號花王,芍藥調和宰相樣。

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

此刻,他已四十四歲了,雖然與群芳爭豔的青春時代已經逝去,但終葵在秋天不也隨著丹桂一起揚吐芳香嗎?

待宦期間,板橋在揚州羈留很久,中間也回興化住過一段日子。回到家鄉時,因為身份不同了,大家都知道他遲早要做官,於是巴結的人很多,人們紛紛把他以前為貼補家用而廉價賣掉的字畫裝裱懸掛出來,以示尊敬和炫耀,手頭沒有他墨寶的,也急得爭相上門求字索畫,一時間門庭若市,應接不暇。

那個曾經羞辱過他的屠財主也想要字畫。這天,特地辦了一桌酒,準備了板橋最愛吃的紅燒肉,恭恭敬敬地親自上門請板橋飲酒作畫。

板橋一見屠財主來請,二話不說,就朝屠財主家走去。進門自己在上首一坐,也不跟人客氣,自顧自地大吃大喝起來。吃好喝好,站起來就要走,屠財主趕緊攔住他,說明了要請板橋寫字索畫的事。板橋哈哈大笑,說道:「有,有。你隨我去取來。」說完,逕自朝家走去。屠財主還以為板橋已替他準備好了,趕忙跟上板橋。

板橋進了家門,從箱子裡翻出一卷畫,隨手交給屠財主。待打開一看,屠財主愣住了,這不正是那幅被他扔在地上的「墨竹圖」嗎。再一端詳,一枚炫目的印章,就像一團火嵌在一旁,「麻丫頭針線」五個字,顯得格外刺眼,叫他看來更是觸目驚心。

見屠財主半晌無語,板橋又取出另一方印,蓋在「麻丫頭針線」下方,定晴一看,原來是「二十年前舊板橋」七個字。屠財主憶起往事,再見此景,早已是滿面通紅,趕緊捧著《墨竹圖》跌跌撞撞回家去了。

望著屠財主遠去的背影,板橋不由得放聲大笑,一邊說道:「麻丫頭針線,哈哈,這是麻丫頭針線!」接著,一行濁淚順頰而下。淚眼朦朧中,他忽然仿佛看見父親長老的身影,一邊叫著「麻丫頭」,一邊朝他蹣跚走來,板橋大叫一聲「父親啊——」頓時淚如泉湧……


相關焦點

  • 無賴偷雞反蝕米、板橋巧審大青石
    直到四十四歲才得中進士,出任山東一些小縣的縣令,在十二年的仕途生涯中留下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晌午時分,轎子到了衙門前,卻走不動了。只聽前邊鬧哄哄亂喊亂叫,鄭板橋便吩咐落轎。轎子穩穩噹噹停在街心,他走出轎子要看個明白。原來,衙門前圍著一幫人,他們一邊高聲喊著:「迎接縣太爺,」一邊故意堵在衙門口不讓鄭板橋走。由於這街道兩旁有些小攤做生意,買賣人見勢不妙急著躲避,其中一個賣稀粥的老漢被人群一擁,粥罐不偏不斜砸在一塊七稜八角的大青石上,罐破粥流。
  • 假如賈府倒閉了,眾丫頭自謀出路,五位丫頭幸福指數排行榜
    前幾天,開了個關於《紅樓夢》的腦洞——假如晴雯是黛玉的丫頭,會如何?我寫著覺得很有意思,朋友看了說,她們看著也覺得挺有意思。所以,我就再開一個《紅樓夢》的腦洞——假如,賈府倒閉了,一眾丫頭可以自謀出路,她們的結局和幸福指數,又如何呢?
  • 母親穿兒一件舊校服二十年,臨終一屋大老闆相送
    母親穿兒一件舊校服二十年,臨終一屋大老闆相送朱家連生四個兒子,可把一家人給樂壞了。當第四個兒子出生後,向來老實巴交的父親鼓起勇氣,決定出去闖一闖。那段母親最悲傷的日子,兒子們依舊快樂,偶爾傳來有人外出打工回家的消息,哥哥背起弟弟,三兄弟手拉著手飛奔到村口,期盼著那個漸漸清晰的身影是父親。
  • 二十年前,那些被驚悚的時光
    二十年前的深圳,治安比較混亂,街頭混混兒多如牛毛,小偷搶劫好像是一種職業。戴著金首飾的大媽,買菜回家的路上就會讓人摘了耳環和項鍊,這種事情司空見慣。那時候我在寶安開了個小店,門口是公交車站,每天的站臺都像是拍電影似的,搶劫的鏡頭時不時上演。
  • 一枚舊頂針兒
    沒想到,堂堂七尺男兒竟敗在了這小小的針線上,所縫線路如蟲蟮擺沙——七扭八歪,且針距疏密不一,實在不堪入目!滿頭銀髮的老母親路過,見狀,又是搖頭又是弄笑,一手奪過我手中的活計說道:「還是我來吧!」我無奈應允。老母親戴上一副黃框老花鏡,針線立馬乖巧地在她手裡均勻地走起了直線。母親一臉祥和,頭上的幾縷銀絲在微風的撥弄下調皮輕颺,右手中指上的那枚頂針兒在夕陽的輝映下晃著銀光。
  • 陶虹,那一場二十年前的鏡花水月
    以孫家姐妹中的妹妹孫燕為主要線索,將青年到中年二十多年的情感與人生濃縮在近5萬字的篇幅裡,寫得張弛有度,隱忍克制卻又韻味悠長。小說的靈魂注入到電視劇,讓《空鏡子》顯得與眾不同。日本評論家說它是「中國電視劇的開始」。即使是在2000年前後國產電視劇佳作頻出的「黃金時代」,《空鏡子》的成功仍然是那麼耀眼。
  • 小夥回收舊車票,女子懷疑是騙子拒絕被跟蹤,女兒一聲喊幫脫困
    配圖來源網絡,圖文無關列車快到江灣市時是子夜時分,我和女兒迷迷糊糊地從臥鋪上爬起來,準備下車。這時一瘦如麻稈的男人在昏暗中鬼鬼祟祟地走過來,小聲地問道:你的車票報銷嗎?我不免有些疑惑,心想他問這個做什麼,但還是如實地回答道:不報。那把票賣給我吧!十元一張。麻稈看了一眼四周,聲音低低地說。你買用過的舊車票做什麼?想到現在騙人的太多,我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我們公出報銷,每人可報二張,現在還缺少幾張,大姐,你就幫個忙吧!
  • 她身懷異能,盜墓無數,卻隱居農村,深深隱藏二十年前的孽債
    她有通靈的本事,可尋到千年上古的墳地疙瘩。也正是這個與生俱來的本事,讓她這一生都顛沛流離,不得安生。二十年後,方圓幾百裡的盜墓人中傳誦著一個名字:鐵梨花……然而二十年後,舊債孽緣還是一段又一段地找了上來,這天,她遇到了二十年前的故人......「今天還沒開張呢?」戴禮帽的人問道。「有客人就算開張。」梨花說。「木器生意不好做呀?!」梨花拄著掃帚,轉過身,笑著說:「好做的不都讓您做了?」「說話跟二十年前一樣。」
  • 小說:二十年前的秘密
    溫悅然的每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地落在席斯年的耳朵裡。巨大的驚喜瞬間籠罩著他,席斯年竟顧不得再循循善誘,而是追問道:「後面呢?姐姐和妹妹去了哪?遇見了誰?」「我頭痛,我不要想了!痛!」溫悅然極不配合地看在牆壁上,使勁搖著頭。這讓席斯年一下子就冷靜下來了。他太著急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許姓,麻瘋
    於是,許某找道士作法,不靈,到城隍廟控訴,還是和原來一樣。許某和城裡的統帥關係很好,統帥過來探視,聽到這情況後說:「這不難!」當晚派了八名士兵,帶著火槍監視屋頂。半夜,果然看到一個怪物,四五尺長,毛色像狐狸, 沒有腳,在瓦上飛滾而來。士兵們一起開槍,怪物大叫一聲,飛滾離開。第二天早晨到處尋找,在土牆上找到七枚鉛彈。應該是有一枚打中了怪物。當晚,士兵們繼續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