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許姓,麻瘋

2020-08-21 滄海一粟247791399

許姓

過去有個商人許某,在杭州做貿易,住在望仙橋下。他妻子面黃肌瘦,開始以為是得了病,吃藥後並沒見起色。晚上讓婢女坐著陪伴觀察,不一會兒,幾個婢女都低下頭睡著了。妻子睡不安寧,驚悸呼喊丈夫。許某來後,把婢女喊醒,責備說:「你們怎麼這麼愛睡覺?不是你自己生病就不認真?」

第二晚,許某親自帶著婢女陪妻子。三更時分,一陣陰風吹來,婢女打個哈欠又睡著了。床帳微微掀動,他妻子就說口乾,要水喝。許某喊醒婢女煮茶,妻子喝了一杯茶才安寧。

許某懷疑有妖物作怪,請了幾個朋友和他下棋守夜。忽然聽到屋頂上有聲音,好像用桔槔打水那樣吱嘎吱嘎響。聲音停了,屋裡起了一陣陰風。一個朋友拔出劍來揮舞,陰風似乎從門出去了。

於是,許某找道士作法,不靈,到城隍廟控訴,還是和原來一樣。許某和城裡的統帥關係很好,統帥過來探視,聽到這情況後說:「這不難!」當晚派了八名士兵,帶著火槍監視屋頂。

半夜,果然看到一個怪物,四五尺長,毛色像狐狸, 沒有腳,在瓦上飛滾而來。士兵們一起開槍,怪物大叫一聲,飛滾離開。第二天早晨到處尋找,在土牆上找到七枚鉛彈。應該是有一枚打中了怪物。當晚,士兵們繼續防守。屋頂上又來了十多隻怪物,比昨晚的小。再次開槍,怪物散開逃走,從此許家安寧了。

望仙橋和鹽公署不遠。隔天后,差人們說公署院子裡有妖怪吵嚷,找了道士驅妖。又過了幾天,公署的花園假山上發現一隻死了的怪物。沒有眼耳鼻口,也沒有尾巴和腳,腦袋尖尖的,毛像狐狸,腰間受了槍傷。好事的人把怪物扒皮烹食,不太好吃,肉有點酸,還滑溜溜的。

【原文】昔有賈人許姓,貿易於杭,僑居望仙橋下。其妻面黃消瘦,初以為負疚也,藥之勿瘳,日輕夜重。倩嫗命婢,坐以伴病。未幾,皆僕首斜身而倦。病者不寧,驚醒其夫。急呼嫗婢不應,起而喊之,則醒。曰:「爾等何愛睡若斯也?總之事不切己耳!」

  次晚,自與嫗婢同守。三更,陰風拂面,口即欠伸,急起而視,嫗婢又睡眼朦朧矣。命噓爐烹茶,見幔帳風動,而其妻咿啞吮咂,即呼口乾。婢進以茶,乃寧。夫疑有怪,乃邀友作伴,假棋守夜。急聽瓦上急卷橫來,聲如桔槔,聲止而房中陰風起矣。一友持劍起舞,覺陰風從門而出。許乃延道作法,更甚於前。控之城隍,亦復如是。日夕思何制治。

  許與城都閫最善。聞其妻病,過謁以問。許細陳之,都閫曰:「是不難。」

  晚撥兵八名,持槍守視屋上。果見一怪物,身長四五尺,毛似狐而無足,由瓦上飛滾而來。齊向放槍,只聽得大喊一聲,回滾而去。次早遍找蹤跡,在土牆垛上,得回鉛彈七丸。尚少一丸。當晚,復如前夜守之。忽見瓦上滾來者,有十餘怪,形恰短小子前。急齊放槍,回滾而散,後遂安靜。

望仙僑與鹽院公廨,相距不遠。越日傳說,院內有怪吵擾,延道醮遣。又越數日,院之花園巖中,有一死怪,頭尖而無眼耳口鼻,且無尾無足,身圓長四尺許,毛如狐貉,腰傷一槍。好事者剝皮分臠,烹而食之,味無他,酸而滑。



麻瘋

兩廣之地得麻風病的人很多,大概是因為當地太溫暖潮溼的緣故。得上這種病,後患無窮。散發的氣體就能傳染給別人,生下的孩子也都是麻風。所以官府在城外偏僻處設置一個場所安置病人,不許麻風病患者進城。

麻風女患者可以傳染給別人而自己痊癒,男患者不能。經常聽說有漂亮女子勾引男青年,住一晚後,女子的病就好了。而這男子再也找不到這個漂亮女子,隨即,豔遇的男子就眉毛脫落,皮膚出現斑疹,五官變形,治療也沒有效果。麻風女只能嫁禍外地人,對本地人不靈。所以有俗話說「少不入廣」。

但也有自愈的。我在廣西時,聽蘇廣文說,伊藤縣有個富翁,不知道怎麼染上了麻風病。擔心傳染家人,就另外蓋了房子,住在園子裡。他妻子早晚給送飯,已經五六年了。某天,趕上兒子娶媳婦,忙忙呵呵忘了送飯。富翁妻子猛的想起,就讓僕人送去一碗雞肉,僕人把雞肉放到床邊的椅子上就離開了。

送完雞肉,又忘了送飯。他妻子第二次想起,就趕緊親自送去。富翁正在床上睡覺,椅子上有一堆白色的像谷糠一樣的東西。仔細看看,原來是一堆小蟲子。她想,這一定是丈夫身體裡的蟲子聞到雞肉的氣味爬了出來,急忙用布包上,拿到院子裡燒掉。過了一個多月,富翁重新長出眉毛,病好了。

【原文】兩廣多麻瘋,以其地多卑溼,天氣過暖之故也。然染此症,貽害無窮。人襲其氣即發之;發之而生子孫,均是麻瘋。故官於城外偏僻處,設一院以收之,禁其入城。惟女瘋可賣,男瘋不能。常聞有絕色女子,勾引少年子弟,一宿之下,其瘋即過,是女之瘋即脫;少年再覓,不再見是女矣。男即眉落,醫之無益。此只可賣於外江之客,不能種於土人也。故諺有「少不入廣」之語。然亦有能自脫者。

  予在廣西時,聞蘇廣文說,伊藤縣有一富翁,麻瘋頓起,不知從何染來。恐害移子女,另於一園造屋居之。其妻子早晚送餐,已五六年矣。適於娶媳,客滿酬繁,竟忘送食。其妻忽憶夫飢,將雞一碗,命僮送去,而僮即放床邊椅上,又以客忙,忘送其飯。其妻又憶無飯,進而視之,見椅上白糠,堆積如球。此何物也?細視之,乃蟲數萬萬,其夫濃睡。心思此必夫身之蟲,聞雞氣而出,聚食此雞。急取布掩而包裹至院,用火燒之。

  不逾月而夫眉復生,肉色如舊,麻瘋即退。

相關焦點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彥子
    大約有幾十個故事。內容比較新穎,比如我昨天發的《王子珍》。每個故事都用「昔有」開頭,比較少見,一般古代志怪開頭都直接說年號,主人公的名字。句道興版《搜神記》錯字很多,有些語句錯亂,看來是修訂了,但某些地方還是不確定是什麼意思。比如北鬥呵斥彥子,我懷疑前面有脫漏的地方,是不是北鬥在前面曾驅趕過彥子,而原文脫漏了呢?
  • 古代志怪故事——黑衣太僕,布客
    眾信徒大驚,把他拽下來,說到:「你瘋了?窮措大(古代對讀書人的蔑稱)讀了兩行書,動不動就冒迂腐氣。假如你生在嚴相國的年代,想要拜見相國,看到牛太爺還不知道出什麼諂媚的樣子。再者說,人各有主,秀才們供奉文昌公,不過也是希望中舉得官,商人們供奉財神,是盼望財源廣進做富翁。我們這些人供牛公,和你們供孔子有什麼兩樣?」張某知道這些人無法說服,就稟報縣令,毀去了這座廟。
  • 視頻 |「思泉語文」與「樂樂課堂」聯合製作的《古代寓言》
    這次又帶來《樂樂課堂》與《思泉語文》的《古代寓言》系列視頻,共14集。,所謂志怪小說,就是記錄神仙鬼怪內容的小說。志怪小說《搜神記》搜集了古代神異故事共400多篇,是研究我國古代民間傳說及神話不可多得的寶藏。
  • 重口味故事兩則,清代的志怪小說其實是搞笑段子呀
    前面我們講到,清代的志怪小說《子不語》其實是一本匯聚了眾多段子的有趣故事集。.誤嚐糞這一回,故事發生在江蘇常州。所以,這個故事大概是想告訴我們,在事情不明朗之前,最好不要亂做決定,以免留下某些不可挽回的損害,比如大家一起乾杯喝糞水!悔之晚矣。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故事出自清代志怪集《道聽途說》,因為較長,下面只摘錄原文開頭的一段。)【原文節選】郎中某,武林人,能憶宿世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張氏怪,妖人
    張氏怪我家鄉有個秀才張某,喜歡談論鬼怪學說,也經常讀志怪小說。某天,他聽到房梁上有人喊他相公。起初只聞其聲,後來妖物現形,有時候是個高大的男子,有時候是十一二歲的小童,還有時候是丫環的形象,全家人都能看到。有一天,張某起早讀書,妖怪也變成他的樣子來搶著讀。不但樣子完全相同,連衣服上的破洞都完全一樣。爭奪了一會兒,妖怪回到房梁上。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光州兵馬蟲,陳秀才遊學
    只見裡面刀槍弓箭都腐朽不能使用了,房梁上掛著幾十條布,有的是麻,有的是絹。小吏說:「戰亂的時候,百姓逃到這裡,很多人在此自縊,這些布就是他們自縊的繩索。每當陰天下雨的晚上,就傳出鬼哭的聲音,非常悽慘,讓人不忍心聽。現在全州境內,只要挖土一尺,就會看到屍骨,只有官署大廳下沒有。還有一種叫兵馬蟲的怪物,一寸來高,上面是人,下面是馬,結合成一個整體。頂盔摜甲,穿戴就像騎兵,手裡還拿著武器。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王良娶妻
    據說這是一個流傳於山東的民間志怪故事。看下來有一個感覺,古人的邏輯真的不是現代人能夠理解的。不過朋友們姑妄讀之,不必深究。故事開始。從前有個戲子,名叫王良,三十多歲,眉目清秀,非常英俊,長年在外跟班唱戲,難得回家一趟。
  • 故事:志怪故事:鬼畫
    他非常喜歡妖魔鬼怪的故事,偶爾也讀讀佛經。某天突發奇想,立志寫一本志怪集。雖然不能以此為生,萬一流傳下去,也算不虛度一生。他開始留意民間傳說,也到些陰森恐怖的廟宇、廢墟去尋求靈感。回來後就閉門不出,徜徉在妖仙神魔的世界裡。無奈才疏學淺,不久就江郎才盡,想放棄又實在不甘心。於是更加去找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遊覽。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公子
    公子對鏡自照,自己是個四十多歲的麻臉村夫。不禁大哭起來。老太太說:「我兒初醒,神志模糊,大家請先回吧!」眾人散去,公子垂頭喪氣的坐在炕上。一會兒感到飢腸轆轆,醜婦人端來一碗糠餅,粗礪礪勉強咽下,然後一言不發落淚。醜婦說:「我和婆婆守了你十多天,已經絕糧三四天了,我們都用樹皮野菜充飢。因為你大病初癒,我厚著臉皮向鄰居要了一碗餅子。已經是老大人情了,你怎麼還不知足?」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四則:第三個故事必須是穿越了啊
    這幾個故事都不是憑空杜撰,要麼出自古籍,要麼見於地方志。不過朋友們看個熱鬧即可,大可不必追根究底。第一個故事有一人姓劉名常,已過四旬,嗜酒如命,常常不管認不認識,便拉人喝酒,如果不喝,必勃然大怒。他一喝酒就喝得天昏地暗,醉生夢死。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譚法師,焦練師
    新買的地非常肥沃,兄弟二人在那種麻種穀,早晨去晚上回來。時間長了,感覺不方便,就在田邊蓋了一間茅屋,在那吃住。唐代小說裡有兩個類似的故事。
  • 聊齋系列《美人皮》|改編志怪小說後的現代愛情觀:一世一雙人
    志怪小說之所以受歡迎,最重要的,自然離不開它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志怪小說大部分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但是對妖神鬼怪和情節的的大膽想像卻是滿足了人們對荒誕離奇之事的好奇心和嚮往。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志怪小說流傳至今,雖然不像詩詞歌賦一般受人尊崇,卻也在歷史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妖怪故事》:孩子,乖!否則就會被老馬猴吃掉
    於是,老馬猴吃小孩的恐怖故事,便成為了老人們手中的戒尺。 其實,不止童年世界,即使人類文明,也藉助鬼故事的力量,教化萬民,澤披萬世。 當然,我們現在稱老馬猴之類的故事為鬼故事,但是在古代,這些鬼故事,被稱為志怪故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古城夜宴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裡的一章。一個月夜,尼爾斯在海邊的沙灘上散步,鞋子踢到一個金屬小東西。撿起來後,是一枚銅錢,但鏽蝕的很厲害,幾乎看不清上面的字跡。尼爾斯就把它扔掉了。一抬頭,發現前面出現一座城池,城門守衛的士兵穿著嶄新的鎧甲,把兵器放在一邊,正聚在一起賭博。他走進城裡,大街上特別繁華。兩旁商鋪林立,街上的男男女女穿著華麗的古代衣服,在各店鋪前穿梭。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劉士範
    (這個故事比較俗套,但是開篇瘟疫橫行的描寫吸引了我。這和今年春天的情景很相似。雖然劉生很讓人欽佩,但我和作者有些觀點不同。瘟疫不是別的,會傳染,我們響應國家規定,不探視,不聚集,才是對的。不然,我們國家怎麼控制住的疫情?另外,我對吹哨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敢於擔當,早發現,早預警固然是值得讚揚的,但是發現疫情,應該逐級上報,不能在朋友圈,微信群亂發。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白馬寺,支法衡
    我摘錄的這個故事出自《冥祥記》,敘述的很簡單。由此看出,佛教漢代傳入中土。我看別的資料說,原始佛教以說「空」為主旨。傳入中土後,為了加速傳播、迎合中原文化,逐漸加入孝道,向善,等等。釋迦牟尼圓寂後,弟子們聚集一起根據回憶錄下的經文。傳到中國,又過了兩千年,摻雜的東西很多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高舜臣,錢齋郎
    (故事出自《括異志》,宋代。以前看過幾個故事,都是因為不吃牛肉,所以妖邪不敢近身。這次是因為吃牛肉,被妖怪瞧不起,反而起到了闢邪的作用。總的來說,都是勸人不要吃牛肉。這是源於古代農耕是國之根本,民之命脈。)
  • 志怪故事:一個落榜考生的復仇之路
    前天晚上忽然得了瘋病,病的很奇怪,拿把刀不刺別人,專要刺老夫!大夫也不知道是什麼病因,這可怎麼辦啊?」李倬心裡知是其中的緣故,請求道:「讓學生進去看看令郎吧。」話剛說完,「公子」在裡面笑道:「我的恩人來了。我要謝謝他應該給他這個面子,但還是不能解決我的事情,我的這個仇還是要報的。」李倬進入房間,握住「公子」的手,兩人交談了很久。
  • 古代志怪故事二則
    出自清.李慶辰《醉茶志怪》2 守貞小陳是河南人氏,從小雙親棄世,寄養在叔叔家,弱冠之時,叔叔替他操辦了親事,小夫妻恩愛和睦,更因為小陳遠行在即,更珍惜彼此在身邊的光陰。叔叔長年在京城做生意,身邊缺個可靠的幫手,料理了小陳的婚事後,便囑咐他來京,學一學生意經,將來也好獨當一面。小陳婚後不久,就不得不戀戀離開溫柔鄉打拼事業,這一去就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