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公子

2020-09-29 滄海一粟247791399

某少君

某公子是個翩翩美少年,十七歲,詩文作的很好。父親科甲出身到四川某地任縣令,公子隨行。到了一處羊腸山路,馬驚滾落山崖,魂魄隨風飄蕩,自己不能控制,瞬息到了千裡之外。

來到山東歷城某村。落地後掉到一個男人的身體裡,他大叫一聲:「摔死我了!」睜眼看到身旁圍著些婦女和孩童,都停住哭聲驚喜的說:「醒了!」接著就有兩三個老人靠近端詳說:「身子溫暖,氣息順暢,真的復活了!」全家人都歡笑起來。

一個老婦人上前輕輕拍著他說:「我兒為什麼說跌死?」公子瞪著她說:「你是什麼人?敢叫我兒子?」周圍的人都笑起來,說:「你雖然剛剛甦醒,但是應該認識母親啊?」又指著一個醜陋的中年婦女說:「這是你妻子。」指著一個孩子說:「這是你兒子,還認識嗎?」公子坐起來大聲說:「不對!不對!我是某公子,隨父親去上任,在四川某地墜馬,被風吹到這裡。」眾人說:「不要說夢話,拿鏡子你看看。」

公子對鏡自照,自己是個四十多歲的麻臉村夫。不禁大哭起來。老太太說:「我兒初醒,神志模糊,大家請先回吧!」眾人散去,公子垂頭喪氣的坐在炕上。一會兒感到飢腸轆轆,醜婦人端來一碗糠餅,粗礪礪勉強咽下,然後一言不發落淚。醜婦說:「我和婆婆守了你十多天,已經絕糧三四天了,我們都用樹皮野菜充飢。因為你大病初癒,我厚著臉皮向鄰居要了一碗餅子。已經是老大人情了,你怎麼還不知足?」公子大聲斥責,把她趕了出去。

四下打量,只見三間破屋,土炕上一床破被。爐灶也在屋子裡,屋裡的氣味汙濁不堪。回想自己錦衣玉食的生活,不由懊惱萬分,求死不得。到了晚上,醜婦帶著孩子過來睡覺,公子又大聲呼喝,老太太把她們領到別的房間。

第二天,鄰居老翁來問候說:「我和你是好友這麼多年,聽說你大病初癒,性情大變,把親人都當作仇敵。長此以往,恐怕村裡難容這樣不孝之人。你本就貧困,將來有沒人理你,到那時你該怎麼辦呢?」公子說:「您的好意我懂,但是聽我說話的聲音,是您的好友嗎?」

鄰翁說:「聲音的確不同,看來是借屍還魂。既然已經變成某人,就得承擔某人的責任啊。比方說巡撫被撤職成了衙役,就只好做衙役的事。你就算現在找到你父親,他還能認出你嗎?就算勉強收留,別人能容下你嗎?」公子沉默了好一會兒,覺得老翁說的有理,問道:「您說的是,我以後應該怎麼做呢?」鄰翁說:「把母親當母親,把兒子當兒子,趕緊想辦法生活自食其力,擔當起應做的責任養活一家人。」

公子說:「我前生除了讀書寫文章準備應試,別的什麼也不會,怎麼辦?」鄰翁說:「如果會寫文章,我去給你做宣傳,做私塾先生也是個為生的門路。」公子站起來表示感謝。

鄰居老翁把這件事到遍告鄉鄰,人們都知道這個人原先是大字不識的村夫,大病初癒忽然能識文斷字了。好奇的人都來找他聊天,公子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大家很驚訝,也很佩服,把孩子送來學習的很多。收入足以養活一家老小,還能有點結餘。公子收學生後就借住到古廟裡,不再回家。母親來探望,也說不到一起去。對妻子更是一眼都不想看。但是全家都得到溫飽,也很知足。

不久後,考中秀才。公子託去四川的人給父親捎信。父親非常驚奇,寄來路費讓公子去一趟。公子在家的時候,聰明帥氣,又是小兒子,父母很偏愛。上面的兩個哥哥有些不滿意,聽說墜馬摔死,暗暗竊喜。現在聽說弟弟要回來,很有些不高興。等見了面,發現又老又醜,父親懷疑,母親不認,兩個哥哥直接就要把他趕出去。公子例舉小時候的事,以及父母說過的,只有他知道的對話。父親相信了,很心疼他。但母親和哥哥們執意趕他走。父親沒有辦法,背後送他一千兩銀子,送回了山東。由此家道小康,但不知道後來怎麼樣了。

(以前發過兩個借屍還魂的故事,都是窮人生在富人家,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奢望幻象。這個故事比較少見。)

【原文】少君某,年十七,能詩文而未遇,翩翩美少年也。父以科甲銓得四川縣令,少君隨任。行至羊腸阪,馬逸,顛落崖下,身糜而魂出,隨風飄蕩,瞬息數千裡,求止不得。

忽墮於山東歷城縣村。落間初死男屍殼中,大叫曰:「跌死我也。」見婦與童圍繞身旁者,皆止哭曰:「蘇矣。」隨有二三父老近身細審曰:「氣暖身和,復生無疑。」一家慶幸,頻聞歡樂聲。

前撫之曰:「我兒何雲跌死,曷為我言之。」少君睜目曰:「汝何人,敢兒我?」父老笑曰:「渠雖少蘇,神尚未完。此汝母,如何不識?」又指一醜婦曰:「此汝妻。」指一村童曰:「此汝子,皆識否?」少君起坐曰:「謬甚!謬甚!我某公子,隨父蒞任。行蜀道上,墮馬被風吹至此。」父老曰:「休囈語,汝不信,可以鏡自照。」

少君對鏡,四十餘歲之麻胡也。父老粲然皆笑,老媼曰:「諒我兒初醒,神尚模糊,諸公勿擾之,俾靜養數日自然復原。」眾散去,少君擁衾垂首喪氣,無如飢腸作轆轆聲,醜婦以半規糠餅飼之,粗糲難堪,勉強吞咽,淚涔涔下。醜婦曰:「我與阿姑守君十餘日,已絕糧三四日,僅食槐皮野菜耳。以君初復需調養,忍恥向鄰人乞得此餅,亦大人情。君猶以為不足耶?」少君大聲叱之出。


目睹敗屋三椽,土炕上所擁者,破衾敗絮藍縷衣褲一堆,廚灶亦在房中,氣息穢不可耐。回思衣羅綺,食膏粱,判若天淵。怦怦懊惱,求死不得。至晚妻兒皆來就宿,少君又大叱之,聞老媼喚其婦與孫去。

次日,鄰翁來殷懃問候曰:「吾與君至交也,聞君病小痊,性情大變,親母妻子視若寇讎,恐鄉黨不能容此不孝不義之人也。將來親戚不齒,鄰裡不顧,君又貧困,何以仰事俯育,以終乃身乎?用敢奉勸。」少君泣曰:「承翁美意,請辨我語言是足下好友之音乎?」

翁曰:「人是音非,吾固知君借屍返魂也。今既為某人矣,得不為某人之事乎?譬如仕宦本督撫也,降為雜職,能不安雜職之分而從其政乎?君即舍此而就尊公,面目既非,縱憐而育之,他人必不相容。」少君思其言中理,曰:「翁所教良是。後將若何?」翁曰:「母其母子其子,仍營趁以自食其力,承此一家以了此軀而已。」


少君曰:「我前生讀書作文曾應童試,營趁之事一無所能,奈何?」翁曰:「能如是乎。請為君遊揚閭裡,以訓童蒙。亦自食其力之一道也。」少君起謝之。

翁為布告鄉黨,人素知某為傭保,目不識丁,忽聞一病而能詩文,遠近好奇之士成來共語。少君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眾皆悅服,從遊者甚眾。所得修脯以養一家,綽有餘裕。但少君自授徒後借居古廟,竟不歸家。母來談論,格格不入,妻子更不顧而問矣。然得溫飽,皆樂而安之。

未幾,赴試,旋入學為名諸生。時有客入蜀,少君作稟告乃翁。大令奇其事,寄資作札招之去。少君前生本行蘭,因其聰敏俊秀,父母偏愛之。上有兩兄,皆不得意。後聞其墮馬死,父母衰慟而兩兄竊喜。今又聞其來也皆懼。及相晤,其貌不揚,父甚狐疑,兩兄直叱為妄冒,母亦不認。少君歷舉幼時遊戲事及父母秘密之言,委曲道達。父雖垂憐,而母與兩兄決意逐之。父知必不見容,私與千金遣歸山左,家以小康。談者曰此人現在,後不知作何結局矣。

  

相關焦點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某郎中某郎中是武林人,能記住前輩子的事。他說自己前生是蘇州秀才,到了六十歲還沒有兒子,家境貧寒,教書維持生計。因為家貧,從曾祖父到父母三代人的屍骨都沒有下葬。棺材停在破屋裡,老秀才深深自責,每天夜裡都點燃一炷香祈禱,願意減自己的壽命得到百兩銀子來安葬先人。祈禱了五六年,都沒能如願。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易萬戶
    易萬戶隆慶年間,西安易萬戶帶兵駐守京城,和同鄉某官員來往密切感情很好。當時兩家的妻子都有了身孕。某次喝酒的時候,就指腹為婚,按照本鄉風俗,割下一片衣襟,分別寫上今日的誓約。後來,某官員因為觸怒皇上被貶到遠處。易萬戶也鎮守邊疆,相隔萬裡。易萬戶家生了個男孩,某官員生了個女孩,卻因為離的太遠,斷了音信。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唐某
    唐某吳縣小吏唐某,嘉定江灣鎮人,十八歲。某天,他送一個客人出城,回來後有些累,就躺下休息片刻。夢中看到兩個黑衣官差牽著一匹馬對他說:「崑山某官員請您喝酒。」唐某便上了馬,駛出嘉定北門,進了崑山南門,曲曲折折沿著城牆往前走。忽然又出現兩個人,拿著公文呵斥到:「我們是山王派來,拘捕違期的人,你不能再騎馬了。」說完把唐某揪下馬來,掏出繩子套在他脖子上,來到山王廟下稟報。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巡檢,鴨卵珍珠
    某巡檢直隸某縣令,因為勘察不周,造成一個冤獄,案件平反後,吏部要責罰他。上司認為這是小錯,很同情,但卻包庇不了。就讓他進京找吏部下屬官員商量補救的方法。他進京找到一個吏部小官。小官翻看卷宗後說:「能保住官職,但是必須重重酬謝我。」某縣令沒那麼多錢,被撤職罷官。後來再次捐官,被派到貴州黔西縣做縣令。一年後,那個小官也被下派到貴州做巡檢。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方某遇狐仙
    方某大吃一驚,不敢回應,趕緊回屋躺下。第二天早晨,看到桌子上有一封銀子,稱了稱,正好二十兩。方某大喜,把銀子寄回家。當天晚上,他在月光下,對著空中道謝。空中又傳來說話聲:「你是個忠厚的長者,我想和你做個朋友,可以嗎?」方某滿口答應,然後問對方的姓名。空中回答道:「在下姓胡,是大內庫官。」接下來的兩年,方某的生活全靠狐仙資助,平日交談非常投機,只是看不到對方的身形。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前妻,馮玠,梁瑩,歐某,庾某
    前妻浮梁城北餘某,娶妻後感情很好,但不久妻子去世了,他接著娶了同村的另一個女人。某天,餘某外出,前妻的鬼魂回來了,對著後妻罵到:「你奪走了我丈夫!」把後妻痛打一頓,家人聽到聲音趕來,鬼不見了。從此,只要餘某出門,前妻就來毆打後妻。 一日,餘某假裝外出,藏在床下。後妻躺在床上,前妻又來打她。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張氏怪,妖人
    張氏怪我家鄉有個秀才張某,喜歡談論鬼怪學說,也經常讀志怪小說。某天,他聽到房梁上有人喊他相公。起初只聞其聲,後來妖物現形,有時候是個高大的男子,有時候是十一二歲的小童,還有時候是丫環的形象,全家人都能看到。有一天,張某起早讀書,妖怪也變成他的樣子來搶著讀。不但樣子完全相同,連衣服上的破洞都完全一樣。爭奪了一會兒,妖怪回到房梁上。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彥子
    大約有幾十個故事。內容比較新穎,比如我昨天發的《王子珍》。每個故事都用「昔有」開頭,比較少見,一般古代志怪開頭都直接說年號,主人公的名字。句道興版《搜神記》錯字很多,有些語句錯亂,看來是修訂了,但某些地方還是不確定是什麼意思。比如北鬥呵斥彥子,我懷疑前面有脫漏的地方,是不是北鬥在前面曾驅趕過彥子,而原文脫漏了呢?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高舜臣,錢齋郎
    高舜臣大名府進士髙舜臣曾經說,他堂兄高某是縣裡的低級武官,當時有幾百個小卒在山裡伐樹。某天,高某進山督工,迷了路。他聽到山谷裡有奏樂的聲音,就循聲走去。看到幾十個穿戴華麗的女子,在大石頭上奏樂飲酒。坐在首位的女子請他坐下飲酒,並說:「我做你妻子可以嗎?」
  • 古代志怪故事——張孝通冤報,郭某
    張孝通和客店老闆白某有仇,就對趙某兒子說:「你父親的去向,白某應該知道。」趙某兒子報告了官府,白某被下獄,屈打成招,但是判決始終沒下。明昌初年,白某妻子進京告狀,朝廷派賈公下來查訪。賈公到民間密訪,有人告訴他一件奇異的事:張孝通和兒子趕著一匹騾子在路旁樹下休息。騾子貪吃青草跑了,張孝通兒子用鞭子打它。騾子忽然說起人話:「你殺了趙官人,還來打我!」張氏父子嚇的變了臉色。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無錫木匠,嘉魚龍珠,郭某
    郭某後珠村有個郭某,某次出門賣布回來,途中遇到一個黑衣人,好像是富貴人家的僕人。黑衣人把他邀請到一個大宅院,看門人把他領進去,只見主人穿戴整齊的坐在堂上,非常氣派。左右站著幾十個手下,有的穿長袍戴高帽子,有的短衣衫穿草鞋,都表情嚴肅。主人詢問郭某住址姓名,郭某如實回答後叩頭祈求放他走。主人說:「不用多說,這都是定數。」
  • 古代志怪故事——黑衣太僕,布客
    窮措大(古代對讀書人的蔑稱)讀了兩行書,動不動就冒迂腐氣。假如你生在嚴相國的年代,想要拜見相國,看到牛太爺還不知道出什麼諂媚的樣子。再者說,人各有主,秀才們供奉文昌公,不過也是希望中舉得官,商人們供奉財神,是盼望財源廣進做富翁。我們這些人供牛公,和你們供孔子有什麼兩樣?」張某知道這些人無法說服,就稟報縣令,毀去了這座廟。但是信奉牛二的風氣卻不是毀廟就能杜絕的,照樣流傳天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誠意伯,尚某,周氏三子
    某次,在一個古廟裡看到一個老道在桌邊讀書,他上前請教,老道士不搭理。再三懇求,道士指著他自己讀的書說:「十天你能背誦下來,我就教你,不能就趕緊離開。」這本書兩寸多厚,劉基讀了一晚就記住一半。老道驚嘆到:「你可真是個天才!」於是指點他兵法。劉基後來輔佐朱元璋,曾對皇帝推薦老道士。皇上下旨召進宮,老道士已經八十歲,但面容很年輕。
  • 故事:古代故事——某縣令與皇族決鬥,楚二鬍子捋腰帶
    某縣令與皇族決鬥某縣令是邵中丞朋友的妹夫,從小就桀驁不馴,擅長技擊,能敵十幾人。十七歲時住在京師,偶然涉足青樓,和一個皇族弟子起了衝突,約好了打架的地點和日期。到了那天,那個皇族領著十幾個人來,而某人只孤身一人。他衝入人群,把那十幾人都打翻在地,又把那皇族弟子按倒,差點打死,因此在大牢裡關了幾個月。出獄後,他開始足不出戶刻苦讀書,不到三年接連中榜。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兩世人
    這時,胡生明白了,自己的魂魄進入這個貴家公子體內,自己原來的身體應該是死了。他在貴公子家,假裝病重失憶,旁敲側擊的觀察,知道自己是附魂到了太守公子的身體上。胡生暗想:「這是我修橋的福報,但是不知我妻兒在家怎樣?」每想到這裡,不由面帶憂色。太守府的人都說:「公子病好後,好像有心事。」老爺和夫人也總問他:「我只你這麼一個兒子,我在此地做官,什麼事都好辦,你有什麼煩心事?是不是身上還不舒服?」胡生說沒有。某日,胡生問僕人:「府裡為什麼沒有書房?」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滕縣遇鬼,鬼迷,誦大悲咒
    但沒看到夫人,出來一個公子陪他們喝酒。進入酒宴,侍女歌舞曼妙,二人從沒見過。金某局促不安,盛某經常出門在外,沾染了些讀書人的習氣,他問公子:「您先父官至極品公子不回答。盛某又說:「公子一定飽讀詩書,我們趁此良宵美酒行個酒令如何?」公子還是沒回答。金某偷偷抬眼看,公子好像面有怒容,接著就離席而去。侍女們也跟著進了裡間,一個老僕人出來對他們說:「你們觸怒了公子,馬上就要有禍了。看在你們都是蘇州人,和我同鄉的份上,趕快跟我來。」金某和盛某趕緊出來,趕車跟著老僕人。走了能有三裡多地,來到一所茅屋。
  • 故事:志怪故事:鬼畫
    他非常喜歡妖魔鬼怪的故事,偶爾也讀讀佛經。某天突發奇想,立志寫一本志怪集。雖然不能以此為生,萬一流傳下去,也算不虛度一生。他開始留意民間傳說,也到些陰森恐怖的廟宇、廢墟去尋求靈感。回來後就閉門不出,徜徉在妖仙神魔的世界裡。無奈才疏學淺,不久就江郎才盡,想放棄又實在不甘心。於是更加去找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遊覽。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鍾進士
    鍾進士平湖錢孝廉,是某中丞的公子,因為會試進京。路過通州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旅店人滿,只剩後面三間閣樓,傳說裡面有狐妖,沒人敢住。錢孝廉想進去住,眾人都勸阻。他笑道:「怕什麼?我讀過青鳳傳,經常感嘆不能和狐女相遇。如果真有狐妖,我就和她同床共枕,以解旅途的寂寞。」店主人打開門後,只見裡面幾張床上都落滿了灰塵,錢孝廉的兩個僕人打掃一番,鋪被躺下。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王良娶妻
    據說這是一個流傳於山東的民間志怪故事。看下來有一個感覺,古人的邏輯真的不是現代人能夠理解的。不過朋友們姑妄讀之,不必深究。故事開始。從前有個戲子,名叫王良,三十多歲,眉目清秀,非常英俊,長年在外跟班唱戲,難得回家一趟。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蟪蛄郡
    戴某也不問是哪位大王,就出了門。到門外,看到有僕從準備好了馬匹,就上馬跟著使者而去。到來一個亭子,下馬稍事休息,看到亭前水波蕩漾,萬朵蓮花。他不由的驚奇的說:「嚴冬時節,怎麼會這樣?」使者說:「剛進秋天,正當如此。」戴某和使者爭辯,那人說道:「你是中華的士人,真是少見多怪,我們這離中華四萬七千多裡,名叫蟪蛄郡。以日為年,朝則春,晝則夏,晚則秋,夜則冬,無紀年書,以草木生長凋零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