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蟪蛄郡

2020-08-10 滄海一粟247791399

蟪蛄郡

戴某,性情豪邁,不修邊幅,好讀《山海經》及《搜神記》等書。有一天大雪,他醉臥床上,看到一個宮中使者到來,對他說:「大王召見,請速前去見駕。」戴某也不問是哪位大王,就出了門。到門外,看到有僕從準備好了馬匹,就上馬跟著使者而去。

到來一個亭子,下馬稍事休息,看到亭前水波蕩漾,萬朵蓮花。他不由的驚奇的說:「嚴冬時節,怎麼會這樣?」使者說:「剛進秋天,正當如此。」戴某和使者爭辯,那人說道:「你是中華的士人,真是少見多怪,我們這離中華四萬七千多裡,名叫蟪蛄郡。以日為年,朝則春,晝則夏,晚則秋,夜則冬,無紀年書,以草木生長凋零為標準。現在荷花盛開,是我們郡的初秋,中華的午後。」戴大奇,正要仔細詢問,那使者卻一躍而起說:「只顧著和您說話,寒風到了!」戴某回頭一看,果然滿池荷花都已枯萎,亭子外卻含苞了幾朵梅花。


使者催促,二人繼續前行。到了一座城池,城門上寫著「延年」二字。男女的打扮,和中土差不多,只是脖子上都掛著一個金鎖。當時已是傍晚,就找地方住下。第二天,進殿面君。大王先是責備使者一年了才回來,然後把公主許配給了戴某。

到了後宮,見到公主綠雲,容顏靚麗,雲鬢高挽,頭上斜插一隻丹桂花,原來秋天又至矣!宮娥為駙馬更衣,設宴天香亭,酒過三巡,公主站起唱歌:「人壽幾何?對酒當歌。當歌不醉,如此粲者何?」戴某也和了一曲《天香桂子》。公主笑著說:「駙馬還以為是秋天嗎?」命宮娥捲起窗簾,外面冰天雪地。於是撤去酒席,進入寢宮。戴某催促公主上床,公主笑他道:「三十多歲的新郎,還這麼著急嗎?」戴某也笑著說:「你們這裡一日為年,春宵一度可真的值千金啊!」於是二人吹燈上床,繡衾同眠。

第二日,宮娥來報,海棠開了。大王招駙馬賜櫻桃宴,三品以上官員陪席,宴罷去河邊觀看賽龍舟,正在桂槳蘭橈,繡旗彩幟,魚龍百戲間,忽然瞥見岸邊柳葉漸漸發黃,眾人策馬回宮,已是蕭蕭秋雨。


戴某回到後宮,宮娥來報,公主誕下麟兒,隨即取名阿英,不過半月,已是翩翩少年。

又過幾天,大王駕崩,駙馬攝朝政。一日,看到公主鬢角出現了斑斑白髮。公主因為自己老了,又給戴某選了些民間女子為妾。晚上夫妻閒坐的時候,戴某問道:「我來多久了?」公主說:「六十二年了!」戴某說:「不能吧,記得我們剛結婚的時候,我要給你撓後背,你不肯,仰面躺著把後背藏起來。你又忽然跳起湊過來,大笑著說『我這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情景就像在昨天。」公主說道:「對您來說是兩個月前,所以記得這麼清楚,對我來說已經過去六十年,恍如隔世了!」

戴某感慨萬端,低頭不語,忽然起了思鄉的念頭,想和公主一起回去。公主說:「地域時光不同,你自己走吧,我不能和你一起回去了。我已經老了,不一定哪天就會離開人世,如果不嫌棄,希望再次到來。」接著嘆了一口氣說:「轉瞬就是百年,來也恐怕沒用了。」於是公主給他餞別在宜春殿,朝中大臣都來道別,阿英也哭著戀戀不捨,戴某和大家灑淚相別!

到了家裡,看到自己僵臥在床上,家人圍繞在左右,豁然而醒,家人欣喜雀躍,說:「你醉的昏迷兩個月了!」戴某因為和公主約了再見面,終日輾轉不能釋懷。

三個月後,終於夢中再次到了蟪蛄郡。朝中大臣沒有一個認識的,問起綠雲公主,回答說,已死八十年了,葬在翠螺山。問起阿英,也早已離世。於是鬱郁而回。醒來後嘆息道:「百年的富貴,不過頃刻啊!豁達的人,應該這麼看!」

(這個故事和黃梁類故事有本質區別,重在強調時光易逝,真是讓人感慨!我不由站起來,看了看窗外的翠柳,想到不久就會變成黃葉,和蟪蛄郡還有什麼區別啊!心裡有些不好受!

蟬昆蟲

水平有限,翻譯後失去了很多韻味,建議大家看看下面的原文,會有些感觸的!)

【原文】戴笠,綍齋觀察孫也。性豪邁,脫略邊幅。好讀《山海經》及《搜神》、《述異》諸書。一日大雪,醉眠午榻,見貴官賚詔至,曰:「郡君見召,速請命駕。」戴亦不問為誰,整衣而出。見門外一奴,控果下駒,執策以俟。戴即躍登鞍上,貴官導去。

至一亭,解鞍暫憩。見亭前溪水澄碧,萬朵芙蕖,嬌映水面。戴曰:「如此嚴冬,那得有此?」貴官曰:「此新秋時也!」戴叱其妄,貴官笑曰:「君中華士,真少所見而多所怪!請為君言其崖略。」戴唯唯。貴官曰:「吾郡去中華四萬七千餘裡,名曰蟪蛄郡。以日為年,朝則春,晝則夏,晚則秋,夜則冬,無紀年書,視四時草木以為侯。今芙蕖出水,吾郡之新秋,中華之午牌後也。」戴大奇,欲再詢之。貴官怒驚起曰:「與君一席話,朔風漸凜烈矣!」戴一回視,果見芙蕖盡落,亭外古梅數本,含苞吐蕊,漸作凌雪狀。貴官促行,仍跨鞍而去。

見一城,榜曰:「延年」。男女衣著,小類中華,而項上盡懸金鎖,蓋用以祈壽也。時已薄暮,就宿外館。明日,至一富殿,貴官偕戴入見。貴官先繳旨。郡君曰:「汝去夏將命去,至今春乃復命耶?」貴官謝罪。戴聞之,知昨宵一宿,已同隔歲,因就拜座下。郡君起曳之曰:「卿知孤相召之意乎?」對曰:「鯫生愚昧,未測高深,乞明諭。」郡君曰:「孤有息女,未遭良匹,慕君盛德,敬奉箕帚。」戴頓首謝。時殿角薰風微動,蓋又交夏令矣。命賜浴招涼殿清波池,進以冰綃衣、芙蓉冠,引入麗雲宮,與郡主成禮。錦天繡地,簫鳳笙鸞,瓊樓十二重,無此銷魂處也。

旋導入後宮,見郡主綠雲高綰,旁插丹桂一小枝,俯首而語曰:「秋期深矣!」宮娥即為郡馬易冠服,設宴天香亭。酒三行,郡主起,執爵為郡馬壽,歌曰:「人壽幾何?對酒當歌。當歌不醉,如此粲者何?」戴亦答以《天香桂子》之曲。郡主笑曰:「郡馬尚以為秋耶?」命宮娥捲簾,則冰箸垂簷,雪正在山茶樹上紅也。乃撒酒筳,以紅燭導入內寢。宮娥漸散去,促郡主緩裝,郡主曬曰:「三十許人作新郎,尚如此急色耶?」戴笑曰:「卿此間以日為年,則春宵一刻洵千金直也!」郡主亦笑。遂滅燭登床,繡衾同夢。

迨朝暾甫上,而宮娥竟報海棠開矣。阿監奉郡君命,召郡馬賜櫻桃宴,三品以上盡陪侍。俄見一小宮人,以五彩盤進長命縷。郡君即命駕,敕郡馬於洗馬河同觀競渡。桂槳蘭橈,繡旗彩幟,魚龍百戲,迴翔簫鼓間。瞥見河畔柳漸作黃色,旋命回駕。一路紅樓,珠簾高卷,筳前瓜果,正兒女子穿針乞巧時。停鞭笑指,聯轡徐行,一時風交集。郡君謂郡馬曰:「此真『滿城風雨近重陽』也。」急縱馬而歸。比入宮,宮娥奔告曰:「郡主誕麟兒,請郡馬赴洗紅宴。」郡君命戴入視郡主,暖爐榻上,看兒提戈取印;試啼聲,真英物也,名曰阿英。由是戴日坐宮中,弄兒調婦。不半月,阿英已行冠禮。

又數日,郡君薨,郡馬權攝朝政。

一日,見郡主面有皺紋,鬢斑斑作白色。郡主曰:「妾馬齒加長矣!請為君置妾媵。」於是廣選良家充掖庭。夜與郡主坐鴛鴦寢,話曩事。忽問曰:「予來幾日矣?」郡主曰:「六十有二年。」郡馬曰:「勿相戲。憶與卿定情時,潛以指甲搔背癢,卿匿背仰臥,於驀起而就之。卿笑曰:「儂欲保棧道,特使汝度陳倉矣。『回思此景,宛然如昨。」郡主笑曰:「此君兩月前事,故言之歷歷。以妾視之,如絳縣老人對甲子矣!」

戴嗒焉若喪,低首籌思,忽懷鄉土,因乞與郡主同歸。郡主曰:「山川既異,歲序亦殊。君請暫歸,妾不能偕也。」明日,以朝政委諸阿英,束裝作歸計。郡主餞別於宜春殿,泣曰:「妾已暮年,旦晚或填溝壑。如不以白頭見棄,願一來。」繼而曰:「轉瞬百年,來亦恐無濟耳!」阿英亦牽次泣下。戴大悲,戀戀不忍去。聞朝臣盡候送於哀蟬驛,不得已垂淚而別。

比及家,見身僵臥榻上,家人環集省視。岸然登榻,豁焉而蘇。問諸家人,曰:「君醉死兩月餘矣!」戴大呼異事。因有重來之約,輾轉不釋於杯。

後三月,復夢入其處。問郡主。曰:「死已八十餘年。今葬於翠螺山。」比問阿英。曰:「仙矣!」問舊所御妾媵輩,曰:「盡亡矣!」朝臣相見,無一識者,遂鬱郁而反。

醒而嘆曰:「百年富貴,傾刻間耳;世有達者,不當作如是觀哉!」重閱《山海經》及《搜神》、《述異》諸書,俱無其說。囑予記之,以質世之好談荒誕者。

鐸曰:仙家有縮地法,不聞縮年法也。然麻姑雙鬢,一半成霜,青牛老子,已頹然曳杖矣。壺中日月雖長,一彈指頃耳,齊彭殤之論,洵非妄作。

相關焦點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彥子
    大約有幾十個故事。內容比較新穎,比如我昨天發的《王子珍》。每個故事都用「昔有」開頭,比較少見,一般古代志怪開頭都直接說年號,主人公的名字。句道興版《搜神記》錯字很多,有些語句錯亂,看來是修訂了,但某些地方還是不確定是什麼意思。比如北鬥呵斥彥子,我懷疑前面有脫漏的地方,是不是北鬥在前面曾驅趕過彥子,而原文脫漏了呢?
  • 視頻 |「思泉語文」與「樂樂課堂」聯合製作的《古代寓言》
    這次又帶來《樂樂課堂》與《思泉語文》的《古代寓言》系列視頻,共14集。,所謂志怪小說,就是記錄神仙鬼怪內容的小說。志怪小說《搜神記》搜集了古代神異故事共400多篇,是研究我國古代民間傳說及神話不可多得的寶藏。
  • 重口味故事兩則,清代的志怪小說其實是搞笑段子呀
    前面我們講到,清代的志怪小說《子不語》其實是一本匯聚了眾多段子的有趣故事集。.誤嚐糞這一回,故事發生在江蘇常州。所以,這個故事大概是想告訴我們,在事情不明朗之前,最好不要亂做決定,以免留下某些不可挽回的損害,比如大家一起乾杯喝糞水!悔之晚矣。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故事出自清代志怪集《道聽途說》,因為較長,下面只摘錄原文開頭的一段。)【原文節選】郎中某,武林人,能憶宿世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張氏怪,妖人
    張氏怪我家鄉有個秀才張某,喜歡談論鬼怪學說,也經常讀志怪小說。某天,他聽到房梁上有人喊他相公。起初只聞其聲,後來妖物現形,有時候是個高大的男子,有時候是十一二歲的小童,還有時候是丫環的形象,全家人都能看到。有一天,張某起早讀書,妖怪也變成他的樣子來搶著讀。不但樣子完全相同,連衣服上的破洞都完全一樣。爭奪了一會兒,妖怪回到房梁上。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王良娶妻
    據說這是一個流傳於山東的民間志怪故事。看下來有一個感覺,古人的邏輯真的不是現代人能夠理解的。不過朋友們姑妄讀之,不必深究。故事開始。從前有個戲子,名叫王良,三十多歲,眉目清秀,非常英俊,長年在外跟班唱戲,難得回家一趟。
  • 古代志怪故事——黑衣太僕,布客
    窮措大(古代對讀書人的蔑稱)讀了兩行書,動不動就冒迂腐氣。假如你生在嚴相國的年代,想要拜見相國,看到牛太爺還不知道出什麼諂媚的樣子。再者說,人各有主,秀才們供奉文昌公,不過也是希望中舉得官,商人們供奉財神,是盼望財源廣進做富翁。我們這些人供牛公,和你們供孔子有什麼兩樣?」張某知道這些人無法說服,就稟報縣令,毀去了這座廟。但是信奉牛二的風氣卻不是毀廟就能杜絕的,照樣流傳天下。
  • 故事:志怪故事:鬼畫
    他非常喜歡妖魔鬼怪的故事,偶爾也讀讀佛經。某天突發奇想,立志寫一本志怪集。雖然不能以此為生,萬一流傳下去,也算不虛度一生。他開始留意民間傳說,也到些陰森恐怖的廟宇、廢墟去尋求靈感。回來後就閉門不出,徜徉在妖仙神魔的世界裡。無奈才疏學淺,不久就江郎才盡,想放棄又實在不甘心。於是更加去找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遊覽。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四則:第三個故事必須是穿越了啊
    這幾個故事都不是憑空杜撰,要麼出自古籍,要麼見於地方志。不過朋友們看個熱鬧即可,大可不必追根究底。第一個故事有一人姓劉名常,已過四旬,嗜酒如命,常常不管認不認識,便拉人喝酒,如果不喝,必勃然大怒。他一喝酒就喝得天昏地暗,醉生夢死。
  • 聊齋系列《美人皮》|改編志怪小說後的現代愛情觀:一世一雙人
    志怪小說之所以受歡迎,最重要的,自然離不開它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志怪小說大部分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但是對妖神鬼怪和情節的的大膽想像卻是滿足了人們對荒誕離奇之事的好奇心和嚮往。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志怪小說流傳至今,雖然不像詩詞歌賦一般受人尊崇,卻也在歷史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妖怪故事》:孩子,乖!否則就會被老馬猴吃掉
    於是,老馬猴吃小孩的恐怖故事,便成為了老人們手中的戒尺。 其實,不止童年世界,即使人類文明,也藉助鬼故事的力量,教化萬民,澤披萬世。 當然,我們現在稱老馬猴之類的故事為鬼故事,但是在古代,這些鬼故事,被稱為志怪故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古城夜宴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裡的一章。一個月夜,尼爾斯在海邊的沙灘上散步,鞋子踢到一個金屬小東西。撿起來後,是一枚銅錢,但鏽蝕的很厲害,幾乎看不清上面的字跡。尼爾斯就把它扔掉了。一抬頭,發現前面出現一座城池,城門守衛的士兵穿著嶄新的鎧甲,把兵器放在一邊,正聚在一起賭博。他走進城裡,大街上特別繁華。兩旁商鋪林立,街上的男男女女穿著華麗的古代衣服,在各店鋪前穿梭。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劉士範
    (這個故事比較俗套,但是開篇瘟疫橫行的描寫吸引了我。這和今年春天的情景很相似。雖然劉生很讓人欽佩,但我和作者有些觀點不同。瘟疫不是別的,會傳染,我們響應國家規定,不探視,不聚集,才是對的。不然,我們國家怎麼控制住的疫情?另外,我對吹哨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敢於擔當,早發現,早預警固然是值得讚揚的,但是發現疫情,應該逐級上報,不能在朋友圈,微信群亂發。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白馬寺,支法衡
    我摘錄的這個故事出自《冥祥記》,敘述的很簡單。由此看出,佛教漢代傳入中土。我看別的資料說,原始佛教以說「空」為主旨。傳入中土後,為了加速傳播、迎合中原文化,逐漸加入孝道,向善,等等。釋迦牟尼圓寂後,弟子們聚集一起根據回憶錄下的經文。傳到中國,又過了兩千年,摻雜的東西很多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高舜臣,錢齋郎
    (故事出自《括異志》,宋代。以前看過幾個故事,都是因為不吃牛肉,所以妖邪不敢近身。這次是因為吃牛肉,被妖怪瞧不起,反而起到了闢邪的作用。總的來說,都是勸人不要吃牛肉。這是源於古代農耕是國之根本,民之命脈。)
  • 古代志怪故事二則
    出自清.李慶辰《醉茶志怪》2 守貞小陳是河南人氏,從小雙親棄世,寄養在叔叔家,弱冠之時,叔叔替他操辦了親事,小夫妻恩愛和睦,更因為小陳遠行在即,更珍惜彼此在身邊的光陰。叔叔長年在京城做生意,身邊缺個可靠的幫手,料理了小陳的婚事後,便囑咐他來京,學一學生意經,將來也好獨當一面。小陳婚後不久,就不得不戀戀離開溫柔鄉打拼事業,這一去就是十年。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王玉英
    作者(明代馮夢龍)說:「這個故事有些不符合邏輯。女鬼王玉英既然能生孩子,為什麼又要扔掉?能抱著去,就不能抱著回來嗎?而且衣帶上預言十八年歸來,也沒實現。還有,她能用一句話就治好韓生的疾病,卻保佑不了其他的,這麼大的神通,連四十兩銀子都沒辦法。這個故事很一般,為了告訴大家掩埋屍骨功德大,所以我把它保留下來。」
  • 古代志怪故事:鞏生遇狐女
    故事出自清代《益智錄》,後面馬竹吾等三人都是作者朋友,其中一人提到了聊齋裡的《狐諧》。這個故事肯定受了聊齋影響,但的確和《狐諧》大不相同。《狐諧》裡重在描述狐女的詼諧多才,有一段寫到,某次酒宴,眾人和狐女鬥嘴,狐女說,狐字左邊是一個小犬,右邊是一個大瓜,邊說邊用手比劃左邊和右邊的人。鞏生的故事重在後面部分,表達作者淡泊的人生觀。兩個故事裡的狐女最後都一去不返。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嚴壽珠
    這個故事裡的嚴壽珠,更是有道高僧轉世。有一點不太了解,他描述的清代的名妓都比較自由。另外,王韜藉故事給當時的人講了蒸汽機大致的原理。看來,瓦特發明蒸汽機的事,他是知道的。)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易萬戶
    (我還看過一個有關愛情的故事,原文不慎誤刪找不到了。大意是說,某生和鄰居女孩青梅竹馬。但他家境貧寒,女孩的父親為了斷絕他的想法,就要了很高的聘禮。某生和女孩約定等待,然後出門做傭工。十年才攢夠錢回來。那個女孩在家和父母抗爭,一直不嫁,但在某生回來的前段時間 ,她過獨木橋的時候落水溺亡。某生悲痛萬分,也不再娶妻,繼續掙錢,發誓在女孩落水的地方修一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