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阿箬的思維方式,決定了她的遭遇和最終的命運

2020-08-27 杜飛魚的生活筆記

.1.

這幾天重看《如懿傳》,看到皇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後位和兒子的太子之位,把貼身宮女蓮心嫁給了皇帝身邊的貼身大太監、大內副總管王欽。

宮女配太監,眾所周知,這是件悲苦的事情。況且蓮心對這樁婚事是打心眼裡抗拒的,但人輕言微,身為奴婢,哪敢反抗呢?所以結果可想而知。

對於這樁婚事,後宮嬪妃們大都替蓮心惋惜,一眾宮女都感慨她的可憐。但同為宮女的阿箬,卻表現得大不相同。

在蓮心還未出嫁之時,阿箬陪著嫻妃,在御花園碰到獨自躲起來哭泣的蓮心,嫻妃還未開口問話,阿箬便急不可耐地奚落起蓮心來。明知蓮心正在為婚事悲傷不已,她卻明面上恭喜蓮心婚事,實則直戳人痛處。連嫻妃都忍不住責備阿箬這樣不地道。

蓮心出嫁那天晚上,從王欽住處傳出兩聲悽慘的呼叫聲。第二天大家對此事議論紛紛,在貴妃就此事詢問嫻妃時,阿箬搶先就要回答,幸虧嫻妃給她擋了下來。

面對嫻妃的責備,阿箬仍然沒當回事。

在蓮心追出來歸還嫻妃落在皇后那裡的手帕時,阿箬逮著機會又當著眾人的面刻薄,給蓮心難堪,說蓮心嫁給王欽這個太監,少了生兒育女的苦楚。

連嫻妃都生氣地說道:「阿箬,你再要這樣放肆,本宮就要好好地罰你了!」,然而讓蓮心沒想到的是,自己刻薄蓮心的一番話正好被貴妃聽到,貴妃以「出言不遜,嘲笑宮人,無視中宮,冒犯祖宗」為由,當場處罰了蓮心,不僅讓她挨了幾個耳光,還罰她在石板地上跪了六個時辰。

哪怕就這樣,阿箬從頭到尾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會怎樣去看問題和處理問題。

阿箬覺著自己是嫻妃的陪嫁大宮女,自認為在宮女中就要高人一等。甚至仗著自己有幾分姿色,加之自己的父親在工作中辦事得力,受到皇上嘉獎,她覺得憑什麼自己要低人一等呢?所以哪怕皇后倡導節儉,她也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向皇上暗送秋波,想要飛上高枝,為嬪為妃。

奚落蓮心算什麼?於她而言,那是蓮心命不好,活該受罪。

就算嫻妃一再提醒她要謹言慎行,但她卻越來越霸道跋扈,最後被貴妃狠狠地處罰了一頓。面對她的被罰,嫻妃並沒有為自己的這個貼身宮女過多維護,在阿箬受罰向嫻妃求情時,嫻妃對她說:「自己的過錯,自己擔著。」


而同為嫻妃貼身宮女的惢心,與阿箬的表現便大相逕庭,處處謹小慎微,時時留心細緻,設身處地對蓮心的婚事同情不已「好好的一個姑娘家,可惜了」,從頭到尾沒有說過蓮心一句壞話,反而還替蓮心鳴不平,批評那些說說三道四的嬪妃「當面給人道喜,背地裡卻說別人的笑話」

也許是惢心比阿箬善良,但其根本原因,是兩個人的思維方式迥然不同,導致個人遭遇和命運的不同。以至於到後來,阿箬把自己所受的一切委屈,都怪罪到如懿身上,黑化後背主求榮投靠皇后,最後卻沒落得個好下場。

3、

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理方式,而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會決定這個事情的走向,不同的走向,則必然導致不同的結局。

有一個故事,一隻駱駝在沙漠裡行走,一塊玻璃碎片把他的腳掌硌傷了一下,本來他可以選擇不理會這點小事,繼續往前走,偏偏這駱駝大動肝火,覺得這碎玻璃實在礙事,抬腳把玻璃碎片狠狠地踢了出去,這用力的一踢,一下子把小傷痕裂變成了大傷口。

血跡的腥味引來了禿鷲,兇狠的狼和黑壓壓的食人蟻,活活把這頭駱駝逼上了死路。駱駝在臨時之前,追悔不已:我為什麼要跟一片碎玻璃過不去呢?


英國著名的女首相柴契爾夫人曾經講過一段話: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為,

注意你的言辭和行為,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決定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你的命運。

你的想法,是你思維方式的體現,它決定了你的言辭和行為,決定你的習慣和性格,最終決定了你的命運。

4、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當然不是,它是可以得到提升的。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會隨著知識面,交際的範圍等的變化而變化。

知識的提升會擴展一個人的認知,提升一個人的眼界。而閱歷和交際的拓展,則會使你對人對事從多角度出發去考慮,不至於鑽了牛角尖。

曾經有一幅廣為流傳的漫畫,不讀書的人蹲在牆角,只看得到牆角的小草,讀了一些書的人,頭已經探向牆外的世界,讀更多書的人,已經站到了半空中,而學識淵博學富五車的人則已經穿過了層層迷霧,得以見到雲霧之上燦爛的陽光和雲霞。


不斷深入的學習,會讓你的認知隨著知識的充盈而不斷得以提升。

跳出那口困住你的井,你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大地和風景。

這個時候,你的思維方式才能得以改變,你的處事方式才能得以改變,你的人生才有可能得以改變。


相關焦點

  • 《如懿傳》:阿箬為什麼認為皇上對她有意思?一起來西瓜視頻看看
    》如懿身邊一個叫惢心,一個叫阿箬。整天想著改變命運,一心想做皇上的妃子。因為如懿是皇上心愛的女人,會經常過來找如懿,而阿箬又是如懿的貼身丫鬟,按現在的說法,阿箬是如懿的得力助手會時常伴隨在身邊。一來二去在這個大紫禁城裡是阿箬看見只有帥氣英俊的皇上。
  • 《如懿傳》屈辱中死去的阿箬:她自命不凡,卻難逃賣主求榮的卑賤
    阿箬是如懿的陪嫁侍女,從小和如懿一起長大,如懿待她如親姐妹一般。如果她能一直誠心陪伴如懿,如懿定會為她尋個如意郎君,後半生足以幸福安樂。可惜的是,她是個拎不清的,最終落得個慘死的下場。如懿賞給她和惢心的衣服,她全部佔為己有。惢心性格好,也不跟她計較,但如懿看在眼裡。再加上,她平時行事不如惢心穩重,在如懿得勢時又十分傲慢,言語刻薄,所以如懿更加信任惢心。
  • 《如懿傳》:為什麼阿箬的下場那麼慘,卻不值得同情?是她自找的
    《如懿傳》中的阿箬,這個人物有多可憐,就有多可恨。她的下場是註定的。一心想著攀高枝,可卻忘了背叛的下場很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阿箬。如懿大概沒有想到阿箬會背叛她。阿箬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她會背叛如懿。阿箬背叛如懿,早有苗頭。阿箬想爬得更高。她覺得她自己當了主子,還能幫如懿,而如懿壓著她,不讓她往上爬。於是,她藉助了外力。阿箬雖為奴婢,但她心高氣傲,她是看不上其他奴婢的。
  • 《如懿傳》因為阿箬身死,高貴妃畏懼致病,雙喜放蛇敗露被抓
    《如懿傳》因為阿箬身死,高貴妃畏懼致病,雙喜放蛇敗露被抓文 | 毒舌劇情社繼續來說《如懿傳》,上一篇文章說道阿箬因為被高貴妃要挾,如果不自己承包罪責,就要連累自己的兩個兄弟,最後阿箬被關進冷宮,最後高貴妃還派人處死了她。
  • 如懿傳:一片素心唯護主,到底渾如一場空。
    素練,出自流瀲紫所著小說《後宮·如懿傳》及電視劇《如懿傳》中的杜撰人物,劇版由閔春曉飾演。於是尚在潛邸時,素練便獻計琅嬅,賜給如懿和高晞月一人一個手鐲,而手鐲裡放了避孕藥物,長期戴在手上會令女子不孕。琅嬅如願在二人前生下兒女,地位更加穩固。入宮後素練更是為了富察氏一族的榮耀和皇后之位的穩固殫精竭慮,她暗中為琅嬅掃清障礙,卻不讓她知曉,一來因為琅嬅心慈手軟,二來避免皇后背上惡名。素練家有病重老母,金玉妍多次相助,得素練感激。
  • 如懿傳和甄嬛傳同為流瀲紫的大作,為什麼如懿傳不如甄嬛傳叫好
    最不討觀眾緣的地方吧:女主的性格:我相信如懿處理事情的方式是大部分人無法感到共鳴的主要原因。如懿可以為了別人搞一石三鳥之類的計劃,到了自己頭上就是各种放棄各種忍讓,到了絕境才知道反撲;和後期復仇的甄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如懿傳》:全劇心機頗深卻愚蠢的琅嬅,她的慘死毀於3個嬪妃
    文章/楠希(原創文章,抄襲必究)01、在《如懿傳》劇中,我覺得最愚蠢的後宮女人就是富察皇后琅嬅,她雖然出身高貴,但最終還是因為生病被人算計落水而慘死。提到琅嬅,是身份高貴的皇后。但令玫嬪沒想到的是,皇后一心看重自己的兒子,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所以她容不下其她嬪妃的孩子。所以,琅嬅是藉助慧貴妃和阿箬,來間接剷除掉玫嬪未出生的孩子,真的是太狠了。04、後宮嬪妃被琅嬅算計的,除了玫嬪、慧貴妃、如懿以外,還有儀貴人、阿箬、穎貴妃等人。
  • 女人的失敗記實錄——如懿傳,憑什麼這個女人活出了好命
    可它的姐妹篇《如懿傳》,就不是那麼順遂了,它幾乎是一部女人們的失敗記實錄,你不爭不搶就要受欺負,你爭你搶最後還會失敗。好一點的恩寵不在,甚至自己和家族都保不住。但即使整部都是悲劇,也總有一抹暖色,讓我們看到一點溫暖,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部劇中,因為活得通透,命最好的女人。
  • 《如懿傳》中的慧貴妃,終其一生,不過「算計」二字
    《如懿傳》中,體寒怕冷的貴妃最終死在了冰冷的雪地上,這一切是因果循環、自作自受,卻也是可憐可悲。阿箬死後,如懿自導自演了一出阿箬變成鬼魂來找自己的戲,加上江與彬將貴妃常用的艾草換成了苦艾,本就虧虛的貴妃心生恐懼,產生了幻象。而如懿去鹹福宮看望生病的貴妃,意外聽見公主說到了雙喜養的蛇,如懿便將此事告訴了皇上,皇上下令審問雙喜。貴妃聽聞消息,便趕來找皇上,可惜皇上不見她。貴妃問守在門口的李玉,雙喜怎麼了?李玉只是說雙喜把該招的都招了。
  • 《如懿傳》:如懿愛得最深,為何最終卻草草收場
    《如懿傳》是根據流瀲紫的小說改編而來的。它講述的是風華正茂的弘曆正式登基,定年號為乾隆。與此同時,自幼與弘曆青梅竹馬相知相親的側福晉如懿也隨駕入宮冊封嫻妃。如懿升為皇后後,看似一切美好,但是在坎坷荊棘之路上,成熟老練的帝王已經和人生舊愛貌合神離,最終如懿心灰意冷,與世長辭,沒有留下一丁點信息。
  • 《如懿傳》裡,如懿為什麼會選擇容佩作貼身宮女?
    《如懿傳》裡,惢心與江與彬喜結連理,離開皇宮,過平凡的日子。而如懿貼身宮女的位置是空的,如懿要什麼樣的宮女沒有,為何一眼相中了容佩?二來不會像阿箬一樣,倚仗自己的阿瑪受皇上器重,而拎不清自己的地位,最後在嘉貴妃的挑唆下,背叛了如懿,有這樣的前車之鑑,容佩的身世可就簡單些。
  • 《如懿傳》那個「斷腿的」蕊心:憑這三點贏得後半生幸福
    這句話最適合形容如懿和蕊心主僕的」閨蜜「情誼。蕊心是在潛底內務府隨便分給如懿的婢女,她雖然身份卑微,但是活得通透,長年的宮中生活讓她早已看清宮中的心計。《如懿傳》這部宮鬥中,處處透著心機和算計,爭寵成了後宮所有奮鬥的目標,但贏的人很少。
  • 《如懿傳》中的如意是怎樣的一個人
    ,對如懿付出過真心嗎?她可以有情飲水飽,可是她身邊的奴才呢?縱觀《如懿傳》原著,如懿時不時地頂撞皇帝,她願意豁出去自己的地位,甚至於豁出去自己的性命。可跟著她的奴才們,要怎麼辦?她可曾為這些人想過。 阿玉諷刺蓮心,被惠妃罰跪。 大雨傾盆,阿禹慘不忍睹。 她對此負責。 不過,作為阿儀的如意大師真的不該想到什麼辦法?
  • 《如懿傳》凌雲徹真的愛上了如懿,這份愛也害慘了如懿!
    凌雲徹和如懿的相見是在冷宮。一開始凌雲徹只覺得如懿和進了冷宮的人不一樣。進了冷宮的人,大都心灰意冷,只有如懿想著出去。那時的凌雲徹,滿心都是衛燕婉。第一次,衛燕婉和他分手,他喝的爛醉如泥。一個是棄妃,一個是失戀的男人。如懿安慰他,他是不屑的,但那些話,他都聽進去了。如懿和凌雲徹的感情是從救命開始的。冷宮中如懿被害,每一次都是凌雲徹救的她。豁出性命那般去救,早已和上面的命令沒有關係。
  • 如懿傳:她這一生都是為了她那苦命的孩兒!
    出身蘇州,擅彈月琴,後因先帝喜好而改學琵琶乾隆登基後第一個新納後宮小如懿兩歲,康熙五十九年生早於雍正八年被如懿母家買下並送進宮中,如懿亦因此被眾人認為安插新人,實為太后安插以牛膝草烏湯令陸沐萍難以有孕因而被皇帝以鴆酒賜死,但實為皇帝指使為金玉妍、高晞月與阿箬等人所害而生下鬼珠,於服下鴆藥前向如
  • ​《如懿傳》:嫻妃並非心慈手軟之人,賜給阿箬的刑法,是真狠
    大家都知道嫻妃,也就是如懿,從小到大跟四阿哥弘曆青梅竹馬,而後被選入王府當側福晉,而後四阿哥登基,封如懿為嫻妃,但好景不長,如懿就被人陷害殘害皇嗣,用硃砂害死了儀嬪和玫嬪的皇子。背叛如懿其實是阿箬賣主求榮,仗著自己是如懿的陪嫁丫環,氣焰十分囂張,準確的說就是被自己給作死的,嘴巴還把不住門,說話刻薄,比如嘲諷蓮心嫁給太監,還說惢心就是個賤胚子等等,這些都讓如懿十分不滿。
  • 如懿傳:兩個原因暴露,海蘭是最適合做皇后的女人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海蘭和如懿姐妹情深,倆人在宮中相互扶持,相互尊重,共同度過了風風雨雨。海蘭被很多人評價為如懿的小跟班,但是海蘭遠比如懿更合適做皇后。為啥這麼說呢?下面,就聽小編細細道來。二、因為五阿哥的原因,皇帝又尊重她。
  • 《如懿傳》和《甄嬛傳》的差距在哪裡?
    皇上帶華妃騎馬,起碼包容華妃的小性子,給她送滿宮獨一份的香料,用的任何東西都能和皇后平分秋色,甚至比皇后的還尊貴。管理後宮的權力也給她,重用她的家人。宜搜過慣了苦日子,四大爺給她一點甜她就感動的不得了。何況一開始在純元沒來的時候他們是真甜,四大爺對她是真的好。結果……如懿為什麼看上了渣龍我一直沒想明白。
  • 《如懿傳》:富察皇后的悲劇,不在皇帝,而在她太在乎這一點
    不管在《延禧攻略》還是《如懿傳》,富察皇后始終都是個悲劇人物。雖然《如懿傳》裡的富察皇后多了一些手段和計較,活得沒那麼憋屈,可她依然沒能活出自由和自我。她悲劇的一生,只因為皇后這個位置。但是她必須要有大家的氣度和風範,要在表面上讓所有人都認為她持身公正、溫良賢惠,可實際上她看到弘曆對如懿的偏愛,怎麼可能不嫉妒呢?
  • 《如懿傳》裡的陳婉茵 一個無寵小透明卻笑到了最後
    《如懿傳》裡有一個小透明的妃子。她就是陳婉茵。沒有出挑的容貌。才華也比不上如懿和意歡。她不會爭寵。又沒有子嗣。連皇帝都覺得是個沒什麼情趣的女子。可就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女子。在拜高踩低,爾虞我詐的宮中,也沒見有誰欺負過她。躲過殘酷的宮鬥,成為乾隆身邊最後一個女人。享年92歲才去世,比乾隆還長壽3年。可以說是人生的大贏家。她是怎麼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