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的慧貴妃,終其一生,不過「算計」二字

2020-08-19 東扯葫蘆西扯瓢呀

《如懿傳》中,體寒怕冷的貴妃最終死在了冰冷的雪地上,這一切是因果循環、自作自受,卻也是可憐可悲。


命運的流轉要從阿箬死後說起。

阿箬死後,如懿自導自演了一出阿箬變成鬼魂來找自己的戲,加上江與彬將貴妃常用的艾草換成了苦艾,本就虧虛的貴妃心生恐懼,產生了幻象。

而如懿去鹹福宮看望生病的貴妃,意外聽見公主說到了雙喜養的蛇,如懿便將此事告訴了皇上,皇上下令審問雙喜。貴妃聽聞消息,便趕來找皇上,可惜皇上不見她。貴妃問守在門口的李玉,雙喜怎麼了?李玉只是說雙喜把該招的都招了。

貴妃本就心虛,聽了之後嚇得腿軟趴在地上不停地說著「臣妾錯了」,這就相當於貴妃承認了那些事是她做的。


貴妃被囚禁在鹹福宮,皇上也下令不再讓太醫醫治,這無異於讓她自生自滅。

貴妃被囚禁了三年,身體熬不住了。如懿去看她,告訴了她一些秘密,這些秘密都是與她被算計有關。一是貴妃吃的藥被人增加了兩味藥,看似對病情有所緩解,實際上病情越發嚴重。另一件事就是為什麼多年以來兩人都沒有子嗣,這都是因為皇后在給她們的手鐲裡面放了零陵香。

貴妃沒想到自己鞍前馬後的為皇后奔波,忠心耿耿,卻落得被人利用的下場。她悲憤交加,打落了手邊茶杯,紅著眼睛說:「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貴妃求如懿讓皇上再見自己一面,她一直爬到了門口,可是如懿沒說話。之後如懿見到皇上還是勸他去見貴妃,也好應對高斌,皇上默默地答應了。


貴妃穿著封妃時的衣裳坐在榻上等皇上,這件衣服能讓她想起當初皇上對她的寵愛,等了又等,皇上終於來了。

皇上質問貴妃:「恭順忠孝,你做到了哪樣?你在朕的背後都做了哪些事?」

貴妃說自己罪不可恕,接著她就把皇后做的一幹事全部說了出來。皇后讓蓮心嫁給王欽是為了籠絡,阿箬也是有皇后作為靠山才敢誣陷嫻妃,皇后懷疑太子死因與嫻妃詛咒有關,自己便替皇后往冷宮放蛇,重陽節冷宮起火也是皇后指使的,還有那個被放了藥的手鐲。

皇上不肯相信,說道:「皇后讓沒讓朕失望還是兩說,倒是你,是真讓朕失望。」

貴妃泫然欲泣,她看著皇上反問道:「臣妾雖然罪不可恕,可臣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日,這裡面難道就沒有您的半分緣由嗎?」

貴妃想問清楚齊太醫究竟是不是奉了皇上的命令給自己下藥,縱使沒有皇后,自己吃了那些藥也不會懷孕的。

皇上說:「朕既然寵你,又為何要對你下手呢?」

其實在藥上動手腳的並不是皇上,而是太后。一方面,太后為了防止高斌權勢過大,另一方面是因為高斌曾進言讓太后的女兒端淑公主去和親,太后懷恨於心。

在貴妃死後,太后說道:「哀家也該讓高斌嘗嘗骨肉分離的滋味了。」

貴妃在皇上轉身要走時說,此生後悔嫁入帝王家,來生願意相夫教子,過平凡的生活。皇上因此贈與她諡號「賢」,希望她來生能得償所願。人未死,卻連諡號都已想好,諷刺又悲涼。

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貴妃在死前算計了皇上一把。皇上坐的墊子粘了疥蟲屍體,宮裡有人因此染病身亡。貴妃跪伏在地上,心裡想著:「皇上,雖然您不承認用齊汝算計了臣妾,可除了您,還有誰呢?就讓臣妾也算計您一回吧。如果是您,老天會收了您去,如果不是,您就大病一場,受點苦楚,就當臣妾對不住您吧。」


第二天,貴妃死在了雪地裡,死在了她最怕的寒冬。

回憶貴妃這一生,可悲可憐。她忠心耿耿的對待皇后,卻被人利用的毀了前程,丟了性命。她這半生都在算計別人,最後因為自己的歹毒和算計走上了不歸路。她像每一個後宮嬪妃那樣對皇上滿心歡喜,然而皇上卻是一個多情又無情的人。

皇上問貴妃曾經那麼嬌柔,為何變得這樣心腸歹毒?


但他又哪裡知道後宮的戰爭,嬪妃之間的鬥爭?有欲望在,鬥爭就不會停止,縱使像海蘭和嫻妃那樣沒有野心,別人也不會坐以待斃。沒有權勢,就沒有辦法生存。

高晞月錯付了真心,信錯了人,直到彌留之際才發現真相。她什麼都沒能留下,帶著悲涼和悔恨去了另一個世界,做了一場痴夢,落下一個悲慘的結局。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全劇心機頗深卻愚蠢的琅嬅,她的慘死毀於3個嬪妃
    03、第2個被琅嬅算計的嬪妃是高晞月,被皇帝封為慧貴妃,是一個不懂得忍氣吞聲的女子,性格特別囂張跋扈。慧貴人一直看不慣如懿,也一直不放過皇帝寵愛的嬪妃,是一個嫉妒心非常強的女人。皇后琅嬅就是徹底了解了慧貴人的性格,所以才會利用她對付如懿和其她嬪妃。皇后表面上看,對付慧貴妃手段確實挺高明,但其實她還是失算了,小瞧了慧貴人的膽量與心機,也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吧!第3個被琅嬅算計的嬪妃是白蕊姬,被皇帝封為玫嬪,她雖然出身卑微,但性格卻是非常豪爽、樂觀、自信。
  • 《如懿傳》中的金玉妍:窮盡一生的力氣來算計,只為一個微笑
    《如懿傳》中,金玉妍是城府極深、機關算盡的嘉貴妃,卻也是一個情根深種的普通女子。金玉妍自從見過玉氏王爺的微笑,便再也難以忘懷,她說自己從未看過那麼好看的笑容。因為這個笑,她進了大清的皇宮,因為這個笑,她用盡了計謀,拼命的往上爬。也正因為那個刻在腦海裡的微笑,金玉妍賠上了自己的一生。
  • 《如懿傳》原著:春風得意的富察琅嬅,一生輸於「太在意」
    富察琅嬅的一生,輸在了「太在意」三個字。慧貴妃是忠心的皇后黨,性子浮燥,位份又高出如懿一截,用她去打壓如懿和如懿一派的海蘭正好。富察皇后使用慧貴妃這個工具很順手,但滿宮都知道慧貴妃是皇后的人,那麼慧貴妃幹的事自然是皇后授意。一個皇帝,對於皇后指使自己的寵妃打擊另一個更寵的妃子,會有什麼想法?
  • 《如懿傳》:高貴妃的一生太過諷刺,到最後都不知道甄嬛想害死她
    《如懿傳》裡可憐的人太多了。但吉吉覺得最可憐的是貴妃高氏。一生最怕寒冷,偏偏死在雪地裡。一生想做賢良之人,做卻做盡了壞事。她的一生都充滿了諷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高貴妃。貴妃是風光的。除了皇后,她的位分是最高的,而且在青櫻之上。貴妃是開心的,她終於比過了她。但她不知,在皇上的心裡,她比不過她。她當初能嫁給弘曆,只是順帶而已。這一切,一開始就很諷刺。你看,皇上給她的封號慧。甄嬛看著那些封號,唯獨到她那裡說了一句:高氏哪裡慧了。她確實不夠聰慧,也不夠賢惠。甚至,帶著點天真。所以,她 的下場才那般可悲。
  • 如懿傳:海蘭冒著誅九族的大罪害死二_阿哥,為的是什麼?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海蘭無依無靠,卻冒著誅九族的大罪害死二阿哥為的是什麼?慧貴妃雖然寵冠六宮無人能及,但是這些年以來她最大的敵人一直都是如懿,即便是如懿進入冷宮之後,她依然不肯放過如懿。有一天慧貴妃講清了她害如如懿進冷宮的真相。
  • 《如懿傳》金玉妍悲情落幕的根本原因:痴愛一生,終為棋子
    金玉妍巧妙的利用了如懿的侍女阿箬魯莽愚蠢卻又心比天高的個性,將阿箬從雨中罰跪的困境中救出,離間阿箬與如懿本就有隔閡的主僕關係,從而為她所用,讓阿箬將用硃砂陷害玫嬪誕下死胎一事嫁禍給如懿,迫使如懿被打進冷宮,挑唆皇后與貴妃加深對如懿的不滿,在冷宮裡放了一把火,險些要了如懿的性命。
  •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如懿傳》中的太后,爭奪過後宮權柄,也插手過朝政,但她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兩個女兒,一旦端淑柔淑兩位公主平安地在她身邊,別說朝政,連後宮那些汙糟事她都懶得理會。因此在整部作品的早中期,太后與皇帝之間彼此算計頗有嫌隙,而後期,隨著太后的放手,皇帝對太后日益尊重孝順,當年的養育之恩,加上以孝治天下的君王表率,端得是母慈子孝,和樂融融。
  • 《如懿傳》原著「最強助攻」海蘭:她的一生,都在回報姐姐的恩情
    後宮中,多少精於算計的女子都敗給了一個「情」字。 海蘭被稱為《如懿傳》中最強助攻,是實至名歸的。 有人問,如果說當初的海蘭不爭寵,是因為知道自己在皇上心中沒有分量,後來,她生下了皇帝最寵愛的阿哥永琪,難道她也心甘情願居於人後,絲毫不為權勢所動嗎?
  • 三十而已:顧佳放在《如懿傳》中,算不算可憐女人
    今天就來扒拉一下有意思的劇情,把顧佳這個人物放到《如懿傳》中來當小主,她能混到什麼地步呢?高貴妃一生不會算計,只會當棋子為皇后所用。她是包衣出身,一進宮依附的人就是皇后。出身程度讓她無法做到像華妃那樣靠自己,二次出身,只能依附旁人。可對於依附旁人的群體來說,她一來就是貴妃的位置,又高於普通人之上,這就造成了高晞月從一開始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 甄嬛一番話就註定了如懿的結局
    烏拉那拉·如懿(周迅 飾) 與弘曆有青梅竹馬之戀,並稱青櫻紅荔於雍正廢后之後在潛邸中逐漸失勢乾隆繼位後,太后賜名「如懿」,取其美好安靜之意乾隆讚許其慧心蘭性,原欲以慧為其徽號入宮後屢遭高晞月、富察·琅嬅與金玉妍等人的算計與打壓遭高晞月、富察·琅嬅與金玉妍等人以
  • 《如懿傳》——哪怕是個「妖孽」,她也是極愛的……
    還是她穿上哪身樂伎的衣裳彈起琵琶來最勾魂……」慧貴妃高晞月尤其不忿,論彈琵琶,她若自稱第二,誰敢位居第一?,既比不上嘉貴人的鮮妍明媚之姿,也沒有慧貴妃的霧籠楊柳之態。性子也不好,幾次頂撞寵冠六宮的慧貴妃,當著她面兒偏去感嘆「歲月匆匆」,還嘲笑貴妃不過是「包衣奴才出身」,雖挨了一頓耳光,慧貴妃到底也不敢把事情鬧大了。
  • 盤點《如懿傳》中十五位主兒結局:4被冤,3自盡,3位頤養天年
    二阿哥、七阿哥相繼去世,女兒即將遠嫁,皇帝疑心。自己落入水中無人相救,最終悲痛欲絕,在皇帝的冤枉中離世。封妃之時,被發現算計皇上,雖然被封為豫妃,但被禁足在自己宮中。在前往木蘭圍場之時,被衛嬿婉利用陷害,指證如懿與凌雲徹有私。在如懿被證清白後,被關入慎刑司,不死不能出。
  • 《如懿傳》原著「最懂知恩圖報」的海蘭:有一種女子,專剋薄情郎
    是如懿見海蘭可憐,給海蘭爭來了一個格格的名分,才讓海蘭在府邸之間,有了一容身之處。因為這份恩情,海蘭用了一生的時間去回報如懿。人人都說知恩圖報,可《如懿傳》裡唯有海蘭最懂知恩圖報的意義。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海蘭對如懿那麼好。不過是她窺探出了這深宮之中,唯有如懿對她是真心的而已。而她這一生要做的不過是「知恩圖報」罷了。
  • 如懿:終其一生,蘭因絮果,曾經的少年郎,曾經的牆頭馬上皆是空
    如果說《甄嬛傳》是硃砂痣了,那《如懿傳》就是白月光。前者是一部讓觀眾叫好的宮鬥巔峰,那後者就是賺足了觀眾眼淚的婚姻現實。如懿與福晉和平相處,不似其他的女人在弘曆面前做小伏低。後來宜修皇后去世,烏拉那拉氏家族的光環暗淡,成為了如懿一生的枷鎖,但她的夫君,那個即將君臨天下的男人對她說:你放心。如懿明白,他會真心護著自己。如懿入宮成了嫻妃之後,不爭不搶,敬重皇后。但她知道,深宮不似潛邸,危機重重。她求了太后庇佑,改名為如懿,希望情深義重,兩心相許。
  • 如懿傳「死得不明不白」的貴妃:兩淮鹽運使之女,究竟得罪了誰?
    一輩子過得稀裡糊塗、害著從沒有害過自己的人,臨終前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得罪了誰,最後死得不明不白,《如懿傳》裡活得最不值當的人,當屬貴妃高晞月莫屬。在《如懿傳》原著裡,有一段描述晞月身體情況的話,看得人心驚膽寒:「小主這樣想便是了。為什麼貴妃一入冬就那麼怕冷,夏天又易出虛汗,面色淡白,身倦乏力,氣少懶言,煩躁易怒,胸肋疼痛如刺,月事也紊亂不調,每每月事至,則絞痛不已。皆因淤血不去,新血難安,血不歸經而發。
  • 《如懿傳》中17位主兒家世排行(上):低出身的五位貴妃如何逆襲
    《如懿傳》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主兒,或者嫵媚傾城,或者清新自然。或者榮寵不斷,或者孤苦終生。但是無論其得寵與否,她都不是為自己一個人在奮鬥。她的背後有她的家人和家族,再不濟就像小琵琶精一樣,身後是她的主子。他們的一生,總歸不是自己的。如富察皇后一般,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富察一族不說,最後連女兒也保不住,要走向和親的道路。但是家世又是他們最初的依仗,保她們一入宮就身居高位,不必受人欺凌。
  • 《如懿傳》原著:如果皇后是一種罪……
    而青櫻是三阿哥弘時不要的人,在熹貴妃勸說之下,弘曆才勉強收下。為了「獎勵」他聽話,當時熹貴妃還答應了給他高氏這個「福利」,這個高氏就是高晞月。琅嬅出身富察大族,端莊大氣,恭順夫君,兒女雙全,算是一位無可挑剔的福晉了。
  • 如何看待《如懿傳》中的愉妃?
    海蘭父母重男輕女、哥哥把她賣進宮,原生家庭虐待;成為王府的繡女後,誤被醉酒的渣渣龍折辱,導致她對男女之情產生心理陰影;成為宮中嬪妃,又因無家世少寵愛被欺凌她是在苦難中掙扎過來的女子。二是因為當年的心理陰影太大,她對皇帝始終很抗拒。三是因為她沒有家族責任,孑然一生,想咋過咋過。3.她和如懿被渣龍折辱後,是側福晉青櫻, 也就是後來的如懿懇求王爺給她一個名分。入宮之後,海蘭住進貴妃宮殿。
  • 如懿傳:她這一生都是為了她那苦命的孩兒!
    出身蘇州,擅彈月琴,後因先帝喜好而改學琵琶乾隆登基後第一個新納後宮小如懿兩歲,康熙五十九年生早於雍正八年被如懿母家買下並送進宮中,如懿亦因此被眾人認為安插新人,實為太后安插以牛膝草烏湯令陸沐萍難以有孕因而被皇帝以鴆酒賜死,但實為皇帝指使為金玉妍、高晞月與阿箬等人所害而生下鬼珠,於服下鴆藥前向如
  • 如懿傳:嘉貴妃的憋屈你不懂
    在《如懿傳》這部劇中,後宮三千佳麗,我最喜歡囂張的嘉貴妃,為什麼呢?因為她真實,也肯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去努力,心機手段非常厲害,對付她眼中的敵人毫不手下留情。而且她最擅長的就是假手於人,自己想做的事讓別人去做,她自己摘得乾乾淨淨,實屬宮鬥中的王者,但嘉貴妃最後結局悽慘,觀眾們都看得非常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