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體寒怕冷的貴妃最終死在了冰冷的雪地上,這一切是因果循環、自作自受,卻也是可憐可悲。
命運的流轉要從阿箬死後說起。
阿箬死後,如懿自導自演了一出阿箬變成鬼魂來找自己的戲,加上江與彬將貴妃常用的艾草換成了苦艾,本就虧虛的貴妃心生恐懼,產生了幻象。
而如懿去鹹福宮看望生病的貴妃,意外聽見公主說到了雙喜養的蛇,如懿便將此事告訴了皇上,皇上下令審問雙喜。貴妃聽聞消息,便趕來找皇上,可惜皇上不見她。貴妃問守在門口的李玉,雙喜怎麼了?李玉只是說雙喜把該招的都招了。
貴妃本就心虛,聽了之後嚇得腿軟趴在地上不停地說著「臣妾錯了」,這就相當於貴妃承認了那些事是她做的。
貴妃被囚禁在鹹福宮,皇上也下令不再讓太醫醫治,這無異於讓她自生自滅。
貴妃被囚禁了三年,身體熬不住了。如懿去看她,告訴了她一些秘密,這些秘密都是與她被算計有關。一是貴妃吃的藥被人增加了兩味藥,看似對病情有所緩解,實際上病情越發嚴重。另一件事就是為什麼多年以來兩人都沒有子嗣,這都是因為皇后在給她們的手鐲裡面放了零陵香。
貴妃沒想到自己鞍前馬後的為皇后奔波,忠心耿耿,卻落得被人利用的下場。她悲憤交加,打落了手邊茶杯,紅著眼睛說:「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貴妃求如懿讓皇上再見自己一面,她一直爬到了門口,可是如懿沒說話。之後如懿見到皇上還是勸他去見貴妃,也好應對高斌,皇上默默地答應了。
貴妃穿著封妃時的衣裳坐在榻上等皇上,這件衣服能讓她想起當初皇上對她的寵愛,等了又等,皇上終於來了。
皇上質問貴妃:「恭順忠孝,你做到了哪樣?你在朕的背後都做了哪些事?」
貴妃說自己罪不可恕,接著她就把皇后做的一幹事全部說了出來。皇后讓蓮心嫁給王欽是為了籠絡,阿箬也是有皇后作為靠山才敢誣陷嫻妃,皇后懷疑太子死因與嫻妃詛咒有關,自己便替皇后往冷宮放蛇,重陽節冷宮起火也是皇后指使的,還有那個被放了藥的手鐲。
皇上不肯相信,說道:「皇后讓沒讓朕失望還是兩說,倒是你,是真讓朕失望。」
貴妃泫然欲泣,她看著皇上反問道:「臣妾雖然罪不可恕,可臣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日,這裡面難道就沒有您的半分緣由嗎?」
貴妃想問清楚齊太醫究竟是不是奉了皇上的命令給自己下藥,縱使沒有皇后,自己吃了那些藥也不會懷孕的。
皇上說:「朕既然寵你,又為何要對你下手呢?」
其實在藥上動手腳的並不是皇上,而是太后。一方面,太后為了防止高斌權勢過大,另一方面是因為高斌曾進言讓太后的女兒端淑公主去和親,太后懷恨於心。
在貴妃死後,太后說道:「哀家也該讓高斌嘗嘗骨肉分離的滋味了。」
貴妃在皇上轉身要走時說,此生後悔嫁入帝王家,來生願意相夫教子,過平凡的生活。皇上因此贈與她諡號「賢」,希望她來生能得償所願。人未死,卻連諡號都已想好,諷刺又悲涼。
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貴妃在死前算計了皇上一把。皇上坐的墊子粘了疥蟲屍體,宮裡有人因此染病身亡。貴妃跪伏在地上,心裡想著:「皇上,雖然您不承認用齊汝算計了臣妾,可除了您,還有誰呢?就讓臣妾也算計您一回吧。如果是您,老天會收了您去,如果不是,您就大病一場,受點苦楚,就當臣妾對不住您吧。」
第二天,貴妃死在了雪地裡,死在了她最怕的寒冬。
回憶貴妃這一生,可悲可憐。她忠心耿耿的對待皇后,卻被人利用的毀了前程,丟了性命。她這半生都在算計別人,最後因為自己的歹毒和算計走上了不歸路。她像每一個後宮嬪妃那樣對皇上滿心歡喜,然而皇上卻是一個多情又無情的人。
皇上問貴妃曾經那麼嬌柔,為何變得這樣心腸歹毒?
但他又哪裡知道後宮的戰爭,嬪妃之間的鬥爭?有欲望在,鬥爭就不會停止,縱使像海蘭和嫻妃那樣沒有野心,別人也不會坐以待斃。沒有權勢,就沒有辦法生存。
高晞月錯付了真心,信錯了人,直到彌留之際才發現真相。她什麼都沒能留下,帶著悲涼和悔恨去了另一個世界,做了一場痴夢,落下一個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