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著:如果皇后是一種罪……

2020-09-05 落川公子

富察琅嬅臨死前,她的夫君、她一生的依靠,沒有拉著她的手依依惜別,更沒有在她耳邊說「來生再為夫婦」云云,她的皇帝夫君羅列了她一樁樁罪孽,這其中,有她做過的,也有她被冤的……

一個皇后含恨含冤、滿面淚痕地逝去,著實辛酸,可若富察琅嬅知道,自己屍骨未寒,皇帝已經心中愧悔,並從此開啟五十餘年的追念模式,她的心中,可會好受一些?

雖然在改編過的電視劇裡,富察琅嬅並不是弘曆想要的福晉,但從延續了劇版《甄嬛傳》的原著來講,富察琅嬅是弘曆第一併且唯一的福晉人選。

而青櫻是三阿哥弘時不要的人,在熹貴妃勸說之下,弘曆才勉強收下。為了「獎勵」他聽話,當時熹貴妃還答應了給他高氏這個「福利」,這個高氏就是高晞月

琅嬅出身富察大族,端莊大氣,恭順夫君,兒女雙全,算是一位無可挑剔的福晉了。

背靠著伯父,懷抱著嫡子,如願登上鳳位的琅嬅,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如履薄冰。

皇帝對她雖頗為敬重,幾次在太后責備時維護她,但兩人間卻少了夫妻間的一份貼心親密。

她一直都知道自己是福晉,是皇后,卻不是愛人,所以她才會早早就送出那樣一對鐲子,防患於未然,就如同多年以後她的女兒和敬公主向皇帝進言「……不過是為防寵妃僭越……」

皇帝對富察皇后從敬重到冷漠疏遠,再到猜忌厭惡,大致為如下幾個原因:

一、他知道了鐲子的秘密;

二、高晞月臨死前揭發,以硃砂謀害皇嗣並栽贓嫻妃,是皇后指使;

三、冷宮放火,意圖燒死如懿;

四、因不忿哲憫皇貴妃先生下長子,趁她二度有孕,飲食上做手腳,一屍兩命害死了她。

五、皇帝認為造成永璉早夭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富察皇后太過逼緊年幼體弱的永璉讀書,而皇后如此逼緊,不過是覬覦太子之位。

關於立永璉為太子,這本是皇帝的心意,他自己生母卑微,自小不受重視,因此極盼望自己尊貴的嫡子能繼位。

這一重心思,他跟如懿提過,而且永璉薨逝後,也追封為端慧太子。

但是,儲君這個位置,他可以「賜給」,卻不許人爭搶,否則為后妃則不賢,為皇子則不孝。

富察皇后臨死之際,對鐲子之事認了,對冷宮放火之事也認了,那是為了恨如懿詛咒永璉致死,為子報仇。

但對害死哲憫皇貴妃和以硃砂謀害皇嗣並嫁禍嫻妃之事堅決不認,並以她最重視的富察族的福祉起誓,然皇帝對她的誓言嗤之以鼻。

富察琅嬅怨憤而逝。

真的屍有餘溫,皇帝就悔上心頭——自己是不是錯冤了她?

在這種情緒支配之下,富察皇后就升級為一座神衹——溫良恭順、節儉克己、御下寬厚,教導兒女出色。後半生的皇帝似乎完全不記得自己曾責怪富察皇后對永璉過於嚴厲,意在儲位。

因為在嫡母喪禮上不夠哀痛,皇帝接連斥罵兩位皇子,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自此失歡於皇帝。

繼後如懿,是皇帝不顧太后反對,執意扶上後位的女人,也是他自潛邸時「青櫻弘曆年少情深」的女人,可是一個活的皇后能好過死去的皇后嗎?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皇帝寫的詩,表明了故劍情深,可故劍在時,也沒見他有多少情分。

如懿不如琅嬅恭順;

如懿不如琅嬅節儉;

如懿御下太過嚴苛;

如懿的永璂平庸,不如琅嬅將永璉教導得聰慧出色。

太后曾對福珈說過,那拉皇后在貴妃、皇貴妃時期,皇帝待她到底親厚多了。

其實有一件事,如懿一直沒搞清楚——帝後夫妻,她首先是臣,然後才是妻。

她以為他們是「年少情深」的伴侶,是皇帝要她到這無人之巔陪伴他的孤獨,她卻不知道,在皇帝矯情地嘆息孤獨的同時,他最享受的就是這種君臨天下、無人比肩的孤獨的權威。

而如懿,傻到要去挑戰他的權威,卻被皇帝的權威一再踐踏。

她對眼前的男人絕瞭望,她要去尋找「去了的青櫻弘曆」,她成全了自己。

自私的女人啊!

她最親愛的姐妹半世傷心!

她忠心的宮人淪為宮中的浮萍!

她僅剩的兒子成為皇帝的棄子!

她卻成全了自己!

有人居然讚賞她的「初心」!

有人居然覺得她值得,因為皇帝對她愧悔於心並且終生念念不忘!

呸!

這樣的「愧悔於心並且終生念念不忘」,不覺得太熟悉又太廉價嗎?

電視劇中,太上皇死去之時,緊緊捏著的那個匣子裡,裝的是繡著青色櫻花紅色荔枝的絲帕,而原著中皇帝還在寢宮裡修了一座「梅塢」。

惺惺作態給自己看麼?

當然,還是有人從這廉價的愧悔中得到了紅利——小宮女汪芙芷,因眉眼神似當年的青櫻,被海蘭尋來「偶遇」皇帝,用來打擊魏嬿婉。

小宮女一步登天,成為皇帝晚年最寵愛的妃子,並在老皇帝六十五歲時,為他生下最後一個孩子——得盡寵溺的十公主。

有福之人,坐等撿漏。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如懿傳》中的太后,爭奪過後宮權柄,也插手過朝政,但她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兩個女兒,一旦端淑柔淑兩位公主平安地在她身邊,別說朝政,連後宮那些汙糟事她都懶得理會。因此在整部作品的早中期,太后與皇帝之間彼此算計頗有嫌隙,而後期,隨著太后的放手,皇帝對太后日益尊重孝順,當年的養育之恩,加上以孝治天下的君王表率,端得是母慈子孝,和樂融融。
  • 《如懿傳》看了原著才知道,宮女蓮心為何會背叛皇后琅嬅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面慈心毒的皇后富察·琅嬅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將身邊的宮女蓮心指婚給大太監王欽,誰料這個王公公是一個十足的變態狂,每夜都殘忍地折磨著蓮心,令她生不如死。電視劇中蓮心在向如懿哭訴的時候,她說了這樣的話:「王欽他簡直不是人,他是禽獸,他豈止打我,他還咬我,拿針扎我,百般羞辱我,我實在活不下去了。」
  • 如懿傳原著:如懿從未愛過凌雲徹,和海蘭反目,最後成孤家寡人
    導語:《如懿傳》,堪稱一部愛情悲劇,裡面的人困頓在宮廷內,蹉跎一生!皇帝,就是最大的悲劇製造者,如懿也好,海蘭也好,都深受其害,在閱讀這本原著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懿究竟有沒有愛過凌雲徹,如果不愛,為何因為他的死,和海蘭反目,如果愛,為何從來沒有回應過他的心意?
  • 《如懿傳》原著:一個合格的皇后,為何淪落為背鍋俠?
    無論原著還是劇中,富察琅嬅都是反派,但她這個灰色地帶小反派,臨死卻背了N口大黑鍋,簡直稱得上悲憤而亡。為了一己私慾,主子不肯體恤奴才的痛苦,那奴才的忠心,當然煙消雲散。隔著一道冷宮門,如懿與海蘭細細謀劃;海蘭提醒純妃,皇后特意「精養」永璋,意在養廢;海蘭慫恿純妃,做一床輕薄的蘆花被替換掉永璉的被子,只要永璉受寒生病,皇后憂心自己的兒子,就沒有精力來針對純妃的兒子了;金玉妍和海蘭,都曾似無意地在蓮心面前提起過蘆花致喘
  • 《如懿傳》原著:由永珹失寵,看如懿的翻雲覆雨白蓮花手段
    除了帶著如懿與嫡子永璂,便是永珹作陪。九月間,又是永珹隨皇帝謁永陵、昭陵、福陵。眼看熱至沸點,如懿皇后預備潑冰水了。也罷,借花獻佛,添一添你今夜的喜氣吧。」金玉妍送這個項圈來,名為孝敬如懿皇后,實則是來炫耀她擁有皇后沒有的好東西。這件事的後果如何,自有李玉來回稟。
  • 《如懿傳》原著:皇帝自詡的情意,洗白了記憶,天真了歲月
    富察皇后人生的最後幾年並不好過,接連斷送了兩個兒子,衰敗的身子再無孕育的可能,曾經被踩到塵埃裡的如懿再度崛起,高晞月離世後皇帝對她的疏離和猜疑《如懿傳》原著中提到,晚年的老皇帝常常長時間枯坐於長春宮,由妻弟傅恆和女兒璟瑟陪著,一同追憶富察皇后在世時的點點滴滴。
  • 《如懿傳》原著——為妃當如魏嬿婉,遠大前程自謀取
    魏嬿婉作為《如懿傳》中女反一,她的人生,竟是后妃之中最成功的。雖然她生七公主時已年近三十,可之後,肚子就沒停歇過,十年六個娃,這叫什麼?恩寵不斷!在她幹著花房苦役時,她盤算的是怎樣得到凌雲徹的原諒和憐惜,能為她去求一求嫻貴妃娘娘,只要娘娘肯說句話,自己就能翻身了。還未得嫻貴妃之惠,先受了嫻貴妃之累,因眉眼間同如懿的幾分相似,惹厭了富察皇后,於是嘉妃把她帶去啟祥宮「調教」。
  • 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原著蓮心,終於讀懂她的「見死不救」
    可惜唯有皇后不知道。她竟然把這樣一個對自己仇恨的人放在了親生兒子身邊。何其糊塗。永璉死後,如懿無限哀悼,對海蘭說:「二阿哥到底還是個孩子。」如懿善良,她覺得稚子無辜,大人不管有多惡,都不該沾染到了孩子。
  • 《如懿傳》原著:魏嬿婉對如懿,究竟恨從何來?
    只是如懿尚未有所動作,魏嬿婉已經掉入啟祥宮的黑暗,遭受沒完沒了的虐打。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之際,夜夜跪當人肉燭臺、滾燙燭淚滴痛手心之際,自己都看不到的心底深處,有沒有一絲隱隱恨意:你既答應了幫我,為何丟我在這魔窟?
  • 如懿傳:如懿既不適合做妃子,更不適合做皇后
    《如懿傳》中的如懿,不喜榮華權貴,不喜後位恩寵。一心想著當初的那個少年郎,一心想著心上人的好。但,那個少年郎早已變了。如懿還是沒有變,還是在原地,還是原來的心地。由此,如懿變成了一個失敗的皇后,一個失敗的女人,一段失敗的婚姻。如懿宅心仁厚,大家出身,不屑於爭鬥。不屑於同後宮女人勾心鬥角,不屑於耍陰謀手段。如懿既不適合做妃子,更不適合做皇后。
  • 《如懿傳》原著:看最低起跑線魏嬿婉的「一命二運三本事」
    命不好的人,如果運氣不錯,如果聰明到能抓住每次迎面而來的運氣,這就叫本事,有運氣有本事的人,她的終點線,一定遠遠高於自己的起跑線。太后甚至認為棋子就該是狡獪如狐,象舒妃那樣付出全部痴心的棋子,太不合格太不中用了!於是太后給了魏嬿婉一道護身符,說是因她在十阿哥喪期唱曲兒,特罰她去十阿哥靈前跪著,這才遇到了舒妃,魏嬿婉成功避過已經生疑的如懿皇后的追查。之後也是太后安排「因病回宮」的魏嬿婉前往木蘭圍場,以「昆豔」復寵。
  • 《如懿傳》原著:為何金玉妍得不到的,魏嬿婉統統能得到?
    一部《如懿傳》,兩隻黑狠手——金玉妍、魏嬿婉。只有貴子才有資格與長子嫡子一爭儲位,只有流著一半李朝血液的皇子登基為帝,她的李朝母族才有揚眉吐氣的可能,她的世子才能重新露出笑容,那樣溫柔好看的笑容,金玉妍一輩子都忘不了。
  • 《如懿傳》如懿從未在意過位分,皇后之位是弘曆把她推上去的
    《如懿傳》如懿從未在意過位分,皇后之位是弘曆把她推上去的如懿和弘曆註定是一對悲劇。在一開始的時候如懿本有機會成為弘曆的正妻的,在選擇嫡福晉之時,弘曆鍾情於她,即便甄嬛不喜歡弘曆也不在意,即便違抗母親的命令也執意要給如懿嫡福晉之位。可惜如懿的姑母犯了錯牽連了她,一個罪婦的侄女怎堪成為未來母儀天下之人呢?如懿的嫡福晉之位就此斷送,不過她並不在乎這些虛名。
  • 除了甄嬛傳宜修皇后,寶詠琴最像如懿傳裡的誰
    我倒還真想起一個角色,就是《如懿傳》裡的如懿本人。嫻妃黑化之後,看她復仇很爽;如懿應該更貼近歷史,真實的她,活得就是這般無奈。其實後宮裡的女性,有幾個能夠活得自在的?《延禧攻略》裡不少角色,更像是現代人穿越回去;而《如懿傳》,更是道出了幾分中年夫妻的苦澀。
  • 如懿傳:弘曆跟青櫻根本不是什麼青梅竹馬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如懿和弘曆的愛情,終是被後宮生活磨沒了。很多觀眾看到這裡,表示心痛不已。很多死忠粉則表示要去看看原著,重溫字版如懿的愛情故事。而原著《如懿傳》,跟電視劇版則有很大不同。首先呢,在原著裡皇帝跟青櫻根本不是什麼青梅竹馬。
  • 《如懿傳》原著: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
    拋開劇中改編出來的「選福晉」情節,原著中,弘曆最初喜歡的人是高晞月。高晞月極美,原著中在老皇帝的喪儀上,通過青櫻的眼,對高晞月有過描述:晞月微微咬一咬唇:「我希望自己永遠都能明白。」還記不記得劇版《甄嬛傳》中有一幕,弘曆不願意娶三阿哥不要的青櫻為側福晉,當時熹貴妃勸他:「你只娶回來好吃好喝待著就是了,誰逼你跟她舉案齊眉了……額娘知道你喜歡侍候你的高氏,過幾年跟你皇阿瑪說了,也讓你放在房裡……」這個侍候皇子弘曆的高氏就是《如懿傳》裡的高晞月。
  • 《如懿傳》:如懿的一生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如果說《甄嬛傳》是在談「愛戀」,那麼《如懿傳》是在談「婚姻」。《如懿傳》的整體格調是灰暗的,如懿的一生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她沒有甄嬛那麼幸福的出身(我們先不談高貴與否),家道中落,雖是貴門嫡女,朝中無權貴,家族的所有榮耀都依賴於一朝國母的皇后姑母,在姑母去了後,這一點更為明顯。
  • 《如懿傳》原著中16位主兒容貌描寫,富察皇后不算太美,海蘭驚人
    《如懿傳》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人,有豔麗如玉妍,有清冷如意歡,有和婉如綠筠,亦有嫵媚如厄音珠。僅觀其貌,皇帝豔福不淺。1、寒香見寒香見是寒部第一美人。其容貌在原著中雖然描寫不多,但從眾人反應即可篤定,女子必是只應天上有。
  • 盤點《如懿傳》原著中的後宮八樁疑案,有人背鍋有人笑
    一部《如懿傳》,就是一部蒙冤洗冤錄,那些洗不清的,都成了疑案。給富察諸瑛的飲食搭配固然出自她的手筆,以硃砂謀害玫嬪怡嬪的龍胎,也是她的高招 ,直接導致了如懿冤入冷宮三年,加之蛇毒火攻寒涼飲食。這件事只被揭破了一半,如懿獲釋,阿箬「貓刑」。疑影指向高晞月和富察皇后。高晞月臨死前向皇帝揭發一切受富察皇后指使,於她來說並非誣告,而是她一切行事都是素心來「指導」,她只認為素心是皇后的貼身侍女,並不知道素心早成了金玉妍的人。
  • 《如懿傳》:富察皇后的悲劇,不在皇帝,而在她太在乎這一點
    不管在《延禧攻略》還是《如懿傳》,富察皇后始終都是個悲劇人物。雖然《如懿傳》裡的富察皇后多了一些手段和計較,活得沒那麼憋屈,可她依然沒能活出自由和自我。她悲劇的一生,只因為皇后這個位置。>《如懿傳》裡的富察皇后雖然壞,但是她活得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