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嬿婉作為《如懿傳》中女反一,她的人生,竟是后妃之中最成功的。雖然她生七公主時已年近三十,可之後,肚子就沒停歇過,十年六個娃,這叫什麼?恩寵不斷!
她沒有可以依靠的家族,沒有鐵盟姐妹,也沒有皇帝的真心,她唯有爭寵,一個接一個生下自己的孩子,孩子才是她的依靠,她的未來。
宮中沒有幾個人瞧得上魏嬿婉,哪怕她踩下了如懿,以皇貴妃之尊登頂後宮,奉承著她的,除了晉嬪(劇中晉嬪和慶嬪合併),就是幾個低等的答應常在。
身後有著蒙古四十九旗的穎妃領著一眾蒙古嬪妃不去應酬她,無甚恩寵的愉妃海蘭、婉嬪陳婉茵,也只管自己清靜度日。
至於容嬪寒香見,別說根本不去給她請安了,就是魏嬿婉要改一下如懿時期的舊例,寒香見都要冷冷懟她,最好遵照翊坤宮娘娘的舊例,莫要惹惱了皇帝。
新寵汪芙芷,頂著一張「青櫻臉」,已經讓魏嬿婉百般不適,偏還在背後笑話她不過是這個紫禁城的管家婆。
原著中將如懿之死和她死後魏嬿婉的十年皇貴妃生涯分為「無處話悽涼」上下兩章,這十年,魏嬿婉摸不著君心,又得罪了太后,當真是悽涼。
可那又如何?到底是她的永琰,出人頭地。
而皇帝也沒有更好的兒子了!
在她還是四執庫的小宮女時,她的心願不過是多存些銀子去賄賂管事姑姑,調個好些的差使,最好能到得寵的娘娘宮裡。
在她幹著花房苦役時,她盤算的是怎樣得到凌雲徹的原諒和憐惜,能為她去求一求嫻貴妃娘娘,只要娘娘肯說句話,自己就能翻身了。
還未得嫻貴妃之惠,先受了嫻貴妃之累,因眉眼間同如懿的幾分相似,惹厭了富察皇后,於是嘉妃把她帶去啟祥宮「調教」。
從小宮女到皇貴妃這三十幾年,啟祥宮的這段日子是她最辛酸最黑暗的,沒有人能幫她,她只能靠自己。
愛情?多麼奢侈的玩意兒,她只想要好好活著,而不是飽受虐待之苦後,無聲無息消失在這紅牆之內。
她用自己作注,與進忠達成協議——進忠助她接近皇帝,她若能從此攀上龍恩,保進忠一世富貴;若未能如願,則自願與進忠結為對食。
還好這一局她贏了。
她拋棄了凌雲徹,在她陷於水火的時候,愛情救不了她,除了自救,別無他法。
魏嬿婉從未愛過皇帝,皇帝也從未愛過她,幾十年起起落落,她的恩寵,卻從未絕過。
魏嬿婉憑藉著皇帝的這點寵愛,成為後宮生育最多的妃子,只有孩子才是依仗,權傾六宮、萬人之上的榮耀,如懿皇后擁有過的,她都搶過來了。
如果可以,魏嬿婉何嘗不想出身大族,端莊高雅地安享娘娘的尊榮,可是她的娘家如此破敗,她的額娘教育她要做一個「扶弟魔」,她無人可以指望。
她一度依附過如懿,可是人家為著她兩度拋棄凌雲徹,打心底裡瞧不上她,更有「燕窩和甜白釉」之辱,在她自己覺察到恨如懿之前,老早開始在恨了。
既然無人可以依靠,恩寵是她唯一可以指望的,那麼爭寵就成了她的頭等大事,只有皇帝的眼裡有了她,時不時的會想到她,金玉妍才不敢明目張胆地害她,不得不容下她。
那時候,金玉妍是她最恨的人,於是她老鼠鑽玉瓶驚死了九阿哥,馬鞍藏針致殘了八阿哥,甚至在金玉妍失寵之後,還利用她的「富貴兒」,害死了皇后的五公主和忻妃的六公主。
看著金玉妍被皇帝怒罵腳踹,魏嬿婉心裡說不出的痛快,終於大仇得報。
金玉妍之後,是如懿。
這個鳳座之上的女人,任自己百般討好,只是輕視自己;
明知自己那麼想要個孩子,卻不告訴自己「坐胎藥」的真相,一轉身卻告訴了舒妃;
「鹿血酒事件」演變下來,皇后佔儘先機,自己卻替皇帝背鍋,成為六宮的笑話。
最最可恨的,凌雲徹竟然為了她改變心意!
皇帝面前,魏嬿婉卑躬屈膝柔順迎合,而她的雙手早已沾滿鮮血,正因如此,她與凌雲徹的「年少真情」猶顯珍貴,可她的珍貴,因為如懿而失去。
如果說早先她還是潛伏的敵人,那麼從她裝病趕去木蘭圍場,成功復寵開始,她就成了如懿皇后明面上的對手。
對於這個皇后,她太了解,身為後宮之主,追求的卻是與皇帝兩心相知,這樣的皇后,註定弱雞。
對於皇帝,魏嬿婉更了解,受生母之累,年少時不得先帝重視,如今君臨天下、富有四海,骨子裡的剛愎自用簡直滿滿地寫在臉上。
皇后剛強,事事都要與皇帝爭個對錯,不肯臣服。
正好,讓她魏嬿婉來順服稱臣,皇后沒有的好處,她全有。
皇帝從來沒有愛過魏嬿婉,可他確實喜歡去永壽宮,那裡有貼心的奉承,凡俗的溫暖,令他身心松泛。
在他眼裡,魏嬿婉那麼地溫順怯弱,以至於「魏母謀害十三阿哥事件」出來後,皇帝縱然懷疑魏嬿婉,到底沒下狠心,實在是這個女人平日裡怯生生的,連只螞蟻都不敢踩死。
利用「救世子」攀上和敬公主,是魏嬿婉很得意的一步棋。
她要復寵,和敬公主要利用她給如懿製造麻煩。
和敬公主在皇帝面前提到她這位令娘娘,更提到了孝賢皇后當年蒙受的冤屈,瞬間戳中皇帝軟肋,完全消除了對魏嬿婉的疑心。
此消彼長,魏嬿婉趁勢而起,在七公主之後接連生下四子一女,到達人生巔峰,而如懿步步後退,直至自盡於翊坤宮。
雖然到最終所有的真相都被揭破,皇帝能做的,也不過是賜一碗「牽機」,而魏嬿婉的罪名甚至不能公開,皇帝還要做出悲傷的樣子,給她隆重的喪禮。
因為她的兒子永琰已經成材。
縱然皇帝曾經對嫡子永璉、永琮、永璂寄予厚望,縱然永琪才是皇帝最出色的兒子,可如今六十五歲的老皇帝最好的兒子只有永琰了!
他再痛恨魏嬿婉,也不能不給她死後哀榮,不能不讓她的兒子繼承帝位。
子憑母貴,母憑子貴,從來都是相輔相成。
魏嬿婉是這部作品中最惹人痛恨的人物,電視劇播出時,演員的微博幾乎被沉溺劇情的觀眾惡罵到淪陷。
可是魏嬿婉的爭寵有錯嗎?爭寵不是後宮嬪妃的生存之道嗎?
追求真心真情的意歡和如懿,絕望自戕。
對母族世子真心真情的金玉妍,謀算一世,逃不過被棄。
魏嬿婉從來都知道皇帝不是她的良人,她對皇帝從來沒有真心,而有過真心的凌雲徹和親生母親她也捨得出去,她只愛她自己。
但唯有她好好愛了自己保住了自己,她的兒女才能被保護,她的兒女成長成材,又能成為她強有力的依靠。
皇權之下的後宮女人,本就卑若草芥,魏嬿婉勝在識實務,有時候低下頭不是屈服,而是放過自己。
冷硬、尖銳、倔強,從來都不是侍君之道,情深不壽,強極則辱。
後宮的正確打開方式——爭寵、生育、固寵、再生育……有寵有子,本就是深宮女子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永琰冊封太子之日,深恨她的皇帝追封她為孝儀皇后。
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全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