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著「十年生六子」的魏嬿婉:她的爭寵,到底有多正確

2020-08-23 公子逸

文|公子逸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軍正黃旗包衣出身,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嘉慶帝生母,承恩公魏清泰之女。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先後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

這是歷史上,關於魏佳氏這個人物的真實記錄。她包衣出身,卻頗得聖眷,十年內為弘曆生了六個孩子。

《如懿傳》裡的魏嬿婉也是忙著爭寵,十年內生了六個孩子,這一點和歷史吻合。

一個女人,十年內生了六個孩子,在古代意味著什麼?

在古代,孩子就是女人的依仗,尤其是在皇宮之中,孩子幾乎是一個女人的全部。弘曆能讓魏嬿婉生六個孩子,可見魏嬿婉的恩寵是從未斷過的。

《如懿傳》裡的弘曆從未愛過魏嬿婉,卻始終寵幸她。而魏嬿婉則憑藉著弘曆這丁點的寵愛,有了最多的孩子做依仗,權傾六宮,萬人之上,可見其從不是泛泛之輩。

魏嬿婉為何爭寵?

出身包衣,無所依仗,唯有爭寵,才能在深宮中「不受欺凌」地活著。

穎妃等人,均看不上魏嬿婉的爭寵。

可魏嬿婉何嘗不願意跟穎妃等人一樣,憑藉著自己顯赫的娘家,在宮裡體面地活著。

可是她命不好,沒有投胎到那樣好的人家。她出身包衣,父親獲罪,母親極度的重男輕女。她誰也指望不上,唯一對她好的凌雲徹,也不過是冷宮裡的一個侍衛。

她攀附上弘曆之後,這唯一對她好的人,也徹底跟她斷了聯繫,並喜歡上了如懿。

至於進忠,他只是一個奴才,能幫魏嬿婉的也很有限。

外無幫手,卻內有強敵。

魏嬿婉是嘉貴妃的眼中釘,肉中刺。如果魏嬿婉不能得寵,是一個被害死了,也引不起弘曆重視的人,那麼她很可能被嘉貴妃害死。

魏嬿婉也曾經想過依附如懿,但是如懿對皇帝一片真心,又為凌雲徹抱不平,壓根看不上想要「攀高枝」的魏嬿婉。

如此艱難的生存環境,如果魏嬿婉再不爭寵,那麼她可能只有死路一條了。

魏嬿婉憑何爭寵?

卑躬屈膝地討好皇帝,心狠手辣地排除異己,十年內生了六個孩子。

魏嬿婉的低微出身決定了她是沒有多大見識的。一個沒見識,也沒過人美貌的女子,在環肥燕瘦,百花齊放的後宮,如果再不卑微一點,有手段一點,狠毒一點,那麼她又該靠什麼得到帝王的寵愛?

要靠對弘曆的一片痴心嗎?

意歡對弘曆一片痴心,最後子亡情逝,自己走向了那一片火海。

如懿也對弘曆一片痴心,生了四個孩子,死了三個,被嫌棄,被冷落,被冤枉,到最後斷髮自戕而死。

魏嬿婉曾經被凌雲徹深愛過,她知道何為情,何為真心。弘曆對她毫無真心,只是把她當奴才,當擺設,既然如此,她只是獻媚討好,為自己爭取利益,又有什麼不對。

她和弘曆,從來都不是什麼兩情相悅,他們之間,從來都是各取所需。

她要憑藉著弘曆的寵愛,萬人之上。而弘曆需要一個魏嬿婉這樣的女人討好自己,滿足自己那顆「九五至尊」的心。

弘曆不喜歡女人的忠心和真心,他只需要女人的獻媚和討好。既然如此,魏嬿婉討好獻媚,難道不是明智之舉?

至於,她心狠手辣地剷除異己。

這深宮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她若不心狠手辣,她若不拼命得寵,那麼死的就會是她。

她十年內生了六個孩子。

宮裡的女人從來都是母憑子貴。

不管弘曆多「寵愛」她,如果她沒有孩子,也不過是隨意能被丟棄的草芥。

她沒有寒香見的美麗,沒有穎妃的家世,她除了皇帝那「虛假的寵愛」,唯有多生幾個孩子,作為自己的依仗。

她不顧自己的身體多次有孕,不過是為了自己在這深宮裡的地位,孩子越多,她的底氣也就越足。

這六個孩子對魏嬿婉的意義,有多大呢?

一個永琰就徹底保住了她皇貴妃的尊榮,即使她最後和皇帝撕破了臉,只要有永琰在,弘曆就不得不投鼠忌器。

更何況,她若不得寵,永琰又憑何得到弘曆的青睞。天資聰穎如永琪,沒有如懿的保駕護航,都難以成活,難以被帝王看到,更何況是永琰。

因為魏嬿婉得寵,旁人忌憚著皇帝對她的寵愛,才不敢去害永琰。因為她是皇貴妃之尊,她的孩子,才能更好的得到帝王的重視和青睞。

深宮之中,是母憑子貴,更是子憑母貴。

如同如懿的孩子永璂,因為如懿的失寵,弘曆對他的重視也漸漸少了,反而多了失望和不滿。宮裡的人從來都是捧高踩低,永璂的日子又何嘗好過。

可惜,如懿從未有過爭寵之心,只想著自己的真心,連親生兒子的求存,都毫不在意。

反觀魏嬿婉,因為自己得寵,永琰得以好好地養在她膝下,能經常見到弘曆,宮裡的人更是不敢不精心照顧。

兩相對比,魏嬿婉的爭寵,對極了。為了自己的好日子,為了孩子的好日子,費盡心力也該去爭一爭。

魏嬿婉的「爭寵」,到底有多正確。

其一,她的爭寵,某種意義來說,是只為自己活著。

在《如懿傳》裡魏嬿婉這個大反派,反而是唯一為了自己活著的女子。

冷情如海蘭,都是在為了如懿活著。可唯獨魏嬿婉是為了自己活著的。

她為了她自己,能拋棄愛她的凌雲徹,為了她自己能放棄她的母親。她也從來不愛弘曆,但是為了她自己的好日子,卻能做到奮力爭寵。

她就是那種不為任何人,只為了自己能好好活著的自私女子。

這種只為自己活著的女子,有不好的一面,如遇到了凌雲徹這樣對她付出真心的男人,她會錯過。可一旦她遇到的是弘曆或者是像她額娘一樣對她不好的人,那麼她的這種自私,就會是一種拎得清,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魏嬿婉最後能走到皇貴妃的位置,有子有女,與她的這份「自私」是脫不了關係的。

其二,有寵有子,本就是深宮女子最根本的求存之道。

魏嬿婉才是深宮裡活得明白的女子,像如懿這種在深宮之中,求一心人的女子,才是最痴傻的。

魏嬿婉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在皇宮裡好好地活下去。她目標明確,就是要爭寵,就是要生子,就是要憑藉著弘曆的寵愛,讓自己走到萬人之上的位置。

有人會說她這種人,太精於鑽營。但皇宮裡的精於鑽營何嘗不是一種識時務。

你到了這樣的地方,只有爭寵,只有生子,才能好好活下去。既然如此,何不順勢而為。

過剛易折。

如懿骨子裡的真摯的確打動人心,可是如懿這樣的性格,太過剛硬。她始終想要跟弘曆爭個對錯,爭個真心假意。可正如海蘭所說,不管你對,還是你錯,皇帝覺得你錯,你就是錯。

海蘭看得明白,而魏嬿婉看得更明白。

真心不重要,忠心不重要,皇帝的心思才重要,爭寵有子才重要。

既然如此,不如就做爭寵的那一個,讓自己過得舒服一些。

其三,對待弘曆這種無情之人,與其真心,不如爭寵,各取所需。

魏嬿婉在被弘曆發現真面目後,曾經痛快地罵了弘曆一場:

若非你貪心戀舊,視我們如玩物,誰會願意這般心狠手辣?這些惡事,不都是你造成的。是你逼我的,是你。是了,這深宮裡疑心最重的人是你,剛愎自用是你,心胸狹隘是你,貪歡好色也是你。說我害了那麼多人,其實他們都是死於你手。

魏嬿婉攀上了弘曆,她以為她自此之後,就有了好的生活。可是,她發現弘曆從來都不是良人,他把宮裡的女人都當了擺設,當了奴才。而她魏嬿婉,是最沒依仗的那個。

魏嬿婉就像是她最愛的凌霄花,始終有一種向上的力。當她發現了弘曆的無情,後宮的險惡,她未曾傷心欲絕,也未曾心灰意冷,而是選擇了一條「順著向上爬」的路。

她沒有失敗,她成功了。

她成了弘曆的寵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她十年生了六個孩子,有了最多的依仗。

《如懿傳》裡的魏嬿婉結局悲慘,最後的幾年,更是在永壽宮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可真實的歷史裡,魏嬿婉這樣的女子,不會是太過悲慘的結局。

她含笑而死,面目如生,如同古佛。而她死之後,弘曆再未立後,甚至連皇貴妃這樣級別的嬪妃,也未曾再立。她的兒子永琰,追封她為孝儀純皇后,她的裡子面子,都全了。

《如懿傳》裡魏嬿婉這個人物的兩個借鑑意義。

愛自己。

魏嬿婉始終都是相信愛情的。可是,儘管她相信愛情,她依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

她愛凌雲徹,但是她更愛她自己。

包括她對於原生家庭的處理,她都是選擇了她自己。

她這一生只對不起一個凌雲徹。她爭過,努力過,不管勝敗,她至少是在為了自己活著。

不像如懿,這一生都是為了她和弘曆那「虛無縹緲」的情分活著。

識時務。

其實,與人相處,該低頭的時候,就低頭。這種低頭不僅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

魏嬿婉為什麼能得到聖寵?識時務。

她不會跟弘曆對著幹,她知道要討弘曆的開心。大家一起過日子,你有情,我便有情。你無情,那麼我也沒必要,要死要活,大家各取所需即可。

其實,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挺傻的。

前路不通,靠著南牆乘乘涼也不錯的。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原著——為妃當如魏嬿婉,遠大前程自謀取
    魏嬿婉作為《如懿傳》中女反一,她的人生,竟是后妃之中最成功的。雖然她生七公主時已年近三十,可之後,肚子就沒停歇過,十年六個娃,這叫什麼?恩寵不斷!她一度依附過如懿,可是人家為著她兩度拋棄凌雲徹,打心底裡瞧不上她,更有「燕窩和甜白釉」之辱,在她自己覺察到恨如懿之前,老早開始在恨了。既然無人可以依靠,恩寵是她唯一可以指望的,那麼爭寵就成了她的頭等大事,只有皇帝的眼裡有了她,時不時的會想到她,金玉妍才不敢明目張胆地害她,不得不容下她。
  • 《如懿傳》原著「以畫弘曆」為生的婉嬪:她只有一擊,贏了魏嬿婉
    原著裡,她曾經跟如懿這樣帶淚泣血地說過:人人在這深宮之中為了自己,即使情深如如懿,如意歡,亦做不到完全不圖回報。唯有婉嬪對於弘曆的愛,是完全不求回報的,她甚至不敢奢求弘曆的愛,她只要能得到弘曆的一顧,只要弘曆能多瞧她一眼,她就覺得死而無憾了。
  • 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原著:她「痛罵」弘曆的這7句話,精彩
    唯有跟弘曆一樣狠毒薄情的魏嬿婉,她要的就是要弘曆痛苦,弘曆越是痛苦,她就越是痛快。而弘曆這種人唯有經過這種痛苦,才知自己錯的有多離譜。他不痛苦一下,永遠都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什麼,他又失去了什麼。他們的牆頭馬上,他們的紅荔青櫻,他們曾經有多美好,他們的蘭因絮果就有多遺憾。魏嬿婉知道,弘曆最恨的就是她害了如懿。可魏嬿婉並不想自己承擔了這罪責,她把更大的錯推給了弘曆。因為,她一個小小的妃子如何動搖如懿的皇后之尊。
  • 《如懿傳》原著:魏嬿婉對如懿,究竟恨從何來?
    這使魏嬿婉第一次失去皇帝歡心,以她的性子,不恨如懿是不可能的。而如懿,確實是故意的。,終於在如懿被誣與格桑大師私通之時,她長跪養心殿門口,力挺嫻皇貴妃之清白,在如懿洗冤翻身後,魏嬿婉憑這個「功勞」成功進入如懿團隊。
  • 《如懿傳》原著:看最低起跑線魏嬿婉的「一命二運三本事」
    因為她的「怯弱」,太后認為她是容易掌控的。彼時端淑公主剛剛遭受再嫁之辱,為了及時探知皇帝心意,保護自己的女兒,太后接受了魏嬿婉自薦的棋子身份。太后甚至認為棋子就該是狡獪如狐,象舒妃那樣付出全部痴心的棋子,太不合格太不中用了!於是太后給了魏嬿婉一道護身符,說是因她在十阿哥喪期唱曲兒,特罰她去十阿哥靈前跪著,這才遇到了舒妃,魏嬿婉成功避過已經生疑的如懿皇后的追查。
  • 《如懿傳》原著:為何金玉妍得不到的,魏嬿婉統統能得到?
    一部《如懿傳》,兩隻黑狠手——金玉妍、魏嬿婉。但她從來就志向遠大,皇帝已經有了長子和嫡子,所以登基後的第一胎貴子,必須由她誕下。只有貴子才有資格與長子嫡子一爭儲位,只有流著一半李朝血液的皇子登基為帝,她的李朝母族才有揚眉吐氣的可能,她的世子才能重新露出笑容,那樣溫柔好看的笑容,金玉妍一輩子都忘不了。
  • 《如懿傳》原著: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
    還記不記得劇版《甄嬛傳》中有一幕,弘曆不願意娶三阿哥不要的青櫻為側福晉,當時熹貴妃勸他:「你只娶回來好吃好喝待著就是了,誰逼你跟她舉案齊眉了……額娘知道你喜歡侍候你的高氏,過幾年跟你皇阿瑪說了,也讓你放在房裡……」這個侍候皇子弘曆的高氏就是《如懿傳》裡的高晞月。
  • 《如懿傳》:魏嬿婉深埋下一顆棋子,敲定勝局
    再讀《如懿傳》,對於魏嬿婉,除了厭惡其狠毒之外,又不得不服其心計謀略,是的,謀略。在她和如懿的抵死爭鬥中,哪怕害死了皇帝曾寄予厚望的「貴不可言」的十三阿哥永璟,哪怕十二阿哥永璂資質尋常立儲渺茫,只要有永琪在,只要皇帝重視永琪,如懿就早晚有出頭之日。一旦永琪坐上那個至尊之位,如懿必定會是尊貴的母后皇太后,海蘭為聖母皇太后,而她魏嬿婉不過一個落勢太妃,案上魚肉而已。
  • 《如懿傳》原著:兩度拋棄凌雲徹的魏嬿婉,如願坐上寶馬車
    通過為海蘭和冷宮裡的如懿傳遞東西,安排她們見面,凌雲徹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雖然並不多,只夠為嬿婉妹妹換一個到純妃宮裡侍候的差事,但當時的他們還是滿心歡喜。以她當時寵妃的地位,打發人去內務府說一聲,內務府那群拜高踩低的,還不屁顛屁顛把事給辦了?如懿的拖沓,把魏嬿婉拖進了人生的至暗時刻——啟祥宮。
  • 《如懿傳》:陷害如懿,凌雲徹慘死,魏嬿婉逆天改命她後悔過嗎?
    《如懿傳》凌雲徹和魏嬿婉本是青梅竹馬。最初魏嬿婉當宮女的時候,她沒有一天不想著早早嫁給凌雲徹,但是經歷了種種折磨,她明白凌雲徹對自己是好,就像黑暗裡最微弱的一道光,根本照亮不了她的人生。在她額娘眼裡還是奴才,頂多比以前給的錢多,窟窿還是永遠填不完的。
  • 如懿傳:魏嬿婉倒臺時,如懿的經幡真的每個被害的人都有了嗎?
    魏嬿婉倒臺的那場戲中,如懿給魏嬿婉害死的每個人都製作了經幡,但是想必如懿也不一定完全知曉到底有多少人。而且劇中並沒有完全給出每個人經幡的鏡頭,那麼,在整個劇中,被魏嬿婉直接或者間接害死的人物都有哪些呢?
  • 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原著田芸角:多可笑,永琪愛她的狠毒
    只要有永琪,如懿就永遠有靠山,永遠有出頭之日。皇帝厭惡了如懿,根本算不得什麼。因為只要皇帝喜歡永琪,只要永琪一步一步走上了那個至尊之位,如懿就永遠會是尊貴的太后,而魏嬿婉不過是一個可以任人宰割的太妃。唯有永琪死,如懿才會被釜底抽薪,再無出頭之日。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我不止一次地佩服魏嬿婉的算謀和周全。不得不說,她能憑一己之力,走到萬人之上,實在有太多「可取」之處。比如田芸角這步棋。
  • 如懿傳:魏嬿婉被牽機藥賜死,臨死前說的話,讓皇上恍然大悟
    《如懿傳》這部劇改編自流瀲紫小說《後宮·如懿傳》,講述了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一生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的故事。劇中最大的反派人物應該就是魏嬿婉了吧。在皇上病危的時候,想私自傳假遺詔,讓自己的兒子上位。本以為魏嬿婉能矇混過關,但是卻被皇上發現了。
  • 如懿傳原著:如懿從未愛過凌雲徹,和海蘭反目,最後成孤家寡人
    導語:《如懿傳》,堪稱一部愛情悲劇,裡面的人困頓在宮廷內,蹉跎一生!,兩人之間存在著某種知己的情誼,但是在原著中,如懿從未愛過凌雲徹!如懿和魏嬿婉,有幾分相似,因為這點緣故,皇帝和如懿,魏嬿婉和凌雲徹,這兩對戀人的命運,開始發生顛覆性的逆轉。
  • 《如懿傳》到底有多現實?沒錢沒權的人註定就是螻蟻,被人踐踏!
    《如懿傳》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鏡頭。魏嬿婉終於扳倒了如懿,如願坐上皇貴妃之位,她興高採烈的想要接回自己的女兒七公主璟妧。可璟妧討厭生母魏嬿婉,哭鬧起來,魏嬿婉直接掐了七公主的臉。這時穎妃趕到,她心疼地抱住璟妧,直接對魏嬿婉罵道:「即使你位同副後,我們也照樣看不慣你這種用齷齪手段上位的女人。」
  • 《如懿傳》原著「最懂知恩圖報」的海蘭:有一種女子,專剋薄情郎
    因為這份恩情,海蘭用了一生的時間去回報如懿。人人都說知恩圖報,可《如懿傳》裡唯有海蘭最懂知恩圖報的意義。所謂的知恩圖報,不過是盛明蘭說的那句「若無祖母,我又有什麼可捨棄的」。可即使在那樣艱難的情況下,她依舊在照拂海蘭。在海蘭最危難的那些時刻,如懿都在。哪怕在海蘭生孩子的時候,如懿都是陪在海蘭身邊的。若沒有如懿,海蘭不會平安生下永琪。若沒有如懿,永琪會被送到阿哥所,成為大阿哥和三阿哥那樣的人。因為有如懿,永琪養在了如懿身邊。
  • 盤點《如懿傳》原著中的後宮八樁疑案,有人背鍋有人笑
    一部《如懿傳》,就是一部蒙冤洗冤錄,那些洗不清的,都成了疑案。他更沒有想到,幾年以後,這個馬鞍和兩枚銀針,會成為他和如懿皇后有私情的「罪證」。永琪剛剛咽氣,胡芸角立刻攀咬如懿,隨即「殉情」,死無對證。如懿陷入絕境,魏嬿婉再下一城。
  •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如懿傳》中的太后,爭奪過後宮權柄,也插手過朝政,但她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兩個女兒,一旦端淑柔淑兩位公主平安地在她身邊,別說朝政,連後宮那些汙糟事她都懶得理會。因此在整部作品的早中期,太后與皇帝之間彼此算計頗有嫌隙,而後期,隨著太后的放手,皇帝對太后日益尊重孝順,當年的養育之恩,加上以孝治天下的君王表率,端得是母慈子孝,和樂融融。
  • 「十年生六子」的拼命三娘衛嬿婉,為何會成為一朵惡之花?
    1若說《如懿傳》全劇最令人討厭的角色,衛嬿婉可能是很多觀眾心目中的第一。可若要說起最拼命的角色,衛嬿婉也同樣是當之無愧的NO.1。衛嬿婉最開始得寵,憑的就是一張和如懿有幾分相似的臉,以及她柔婉多情的性子。可除此之外,她幾乎沒有任何的長處。
  • 《如懿傳》原著:誰承想烏泱泱後宮,開出兩朵真蓮花
    後宮本是汙糟處,縱然是如懿有著女主光環,依然遮不住她掌心的血痕與骯髒——永璉之死、永珹失寵、豫妃失寵,樁樁都是她的算計。可是《如懿傳》裡,還真有兩朵白蓮花,不曾害過人,卻在風華正茂的三十歲年紀,棄世而去。一、為情而來,絕情而去的意歡意歡是後宮獨一無二的女子,她對皇帝只有痴情,沒有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