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著:背靠蒙古四十九旗的穎妃,如何跟魏嬿婉結的仇?

2020-09-21 落川公子

原著中,身後有蒙古四十九旗的穎妃,從來都不是如懿皇后的友軍。

劇中的穎妃是把原著中穎、忻二妃合併了,連姓名也合併為巴林湄若。

皇帝一口氣納了四名蒙古女子,因巴林氏出身最高貴,封為穎貴人,其餘三人常在答應不等。

巴林氏不管是從剛入宮時的貴人,還是後來晉升到嬪到妃 ,她都是領著蒙古嬪妃自成一派,從不參與皇后黨與令妃黨的鬥爭。

因這一點,皇帝甚為看重她。

實則後宮前朝都是如此,皇帝讓兩股主要勢力彼此較量牽制之餘,也會另行「看重」一股第三方勢力,三足鼎立,於皇帝就是一個「穩」字。

原著中的巴林氏對如懿皇后從未有過依附之心。

如懿頭一次懷孕,特意以「愛吃辣」來顯示所懷是個女胎,消息傳到穎貴人那裡,她的反應是「取笑」,皇后一把年紀好不容易懷個孩子,卻是個公主,有什麼用呢?

而巴林氏自己從未懷過孕,受瘋狗驚嚇、早產六公主而夭,這本是忻妃的不幸遭遇。

不僅巴林氏無孕,一眾蒙古嬪妃均未產下兒女。

皇帝把有謀害永璟重大嫌疑的令妃魏嬿婉產下的七公主交由當時還在嬪位的巴林氏撫養,按規矩,只有高位嬪妃撫養低位嬪妃的孩子,沒有這樣倒過來的。

皇帝這樣做,表明了對蒙古嬪妃的看重。

穎嬪對這個孩子,疼愛得不行,璟妧不僅是穎嬪的寶貝,一眾蒙古嬪妃都把皇帝讓穎嬪撫養七公主視作榮耀,齊心合力將璟妧圍得鐵桶一般嚴密,魏嬿婉等閒都看不到一眼。

如懿皇后自盡後,後宮最高位的令皇貴妃其他兒女都養在自己身邊,唯獨璟妧是她的意難平。

彼時穎嬪已晉升為妃,可是比起她皇貴妃,足足低了兩級。

魏嬿婉去求了皇帝,要接七公主到永壽宮住一段。

皇帝明明知道接走璟妧等於剜了穎妃的心頭肉,偏偏就是允準了魏嬿婉,還說若是璟妧住得慣,就留在魏嬿婉身邊吧。

當時的魏嬿婉太過得意於自己後宮第一人的尊榮,完全沒想到皇帝賞了她一個馬蜂窩,著急忙慌就打發宮人把不肯來的璟妧硬拖到了永壽宮。

穎妃正在寶華殿主持如懿喪禮,回鹹福宮後驚聞此事,幾欲發狂。

跌跌撞撞奔了出去,花盆底礙事,被她一腳踢開,只著白襪奔跑。此時恭貴人、恪貴人等一眾蒙古嬪妃都得到了消息,趕來慰問。

海蘭現身,願幫穎妃奪回女兒。

璟妧到了永壽宮裡,幾天都不肯吃飯,出奇的鎮靜與倔強,來來去去就是幾句「我要回鹹福宮,我要回額娘身邊。」

這邊廂,穎妃一路梨花帶雨去求見皇帝:「皇上,皇上,您救救璟妧吧。」

素性剛強的穎妃哭得幾乎噎住:「皇上,皇上,聽說璟妧倔強,回到永壽宮一直不肯進食,這可怎麼好?」

「這璟妧餓壞了身子可怎麼好啊?皇上,求您讓臣妾接璟妧回來用頓飯吧。」

皇帝無可奈何:「唉。都是倔性子,哪裡像你,更不像她親額娘。」

穎妃嘴快:「璟妧喜歡她皇額娘,這剛強脾氣像足了翊坤宮娘娘。」

這句「嘴快」的話,是海蘭教的。

生效了!

皇帝溫和道:「朕也餓了。你去帶璟妧來養心殿,陪朕用飯吧。」

穎妃領著宮人前往永壽宮之際,恰逢璟妧逃出來,邊跑邊悽厲哭喊:「額娘,救我啊!額娘!」

穎妃心都要碎了,母女倆抱頭痛哭。

之後就是穎妃和魏嬿婉的第一次火拼。

魏嬿婉罵穎妃教壞了璟妧,穎妃鄙視魏嬿婉是用齷齪手段上位的女人。

魏嬿婉命宮人杖責穎妃。

穎妃無所畏懼,冷眼打量著魏嬿婉:「我雖然是妃位,但我的背後是蒙古各部。你是皇貴妃,卻毫無根基,風雨飄搖。」她含笑逼近,「許多事,不在位分,不在兒女多少,而在前朝後宮,勢力交錯。這一點,你比不上我。」

魏嬿婉氣到發顫,再次命宮人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

宮人們面面相覷,跪下求情:「皇貴妃娘娘息怒,皇貴妃娘娘息怒。」

太后經過,將一眾人等帶往慈寧宮「調解」。

太后讓璟妧自己選額娘,璟妧拉住穎妃的手,情真意切,「皇祖母,這才是兒臣額娘。」

太后憐惜璟妧,便還讓穎妃撫養。

魏嬿婉急怒之下,爆出金句:「養娘怎如生娘親?」

猝不及防的一言,慈寧宮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太后輕輕道:「是麼?」

這一場奪女大戰,穎妃完勝。

以穎妃為首的蒙古嬪妃就此與魏嬿婉結下了仇。

關於給皇貴妃請安這項日常儀式,有兩個座位往往是空的:容妃寒香見、惇貴人汪芙芷。

一眾蒙古嬪妃當著魏嬿婉的面,偏愛拿這個取笑。

往往穎妃先發聲:「惇貴人起初還是遲來,如今索性不來了。這個脾氣,定是皇上縱出來的。」

接著禧貴人便道:「惇貴人最得皇上寵愛,就算不來皇貴妃也不會說什麼吧。」

魏嬿婉只得息事寧人,免得她們說出更難聽的話來:「惇貴人得寵未久,難免不懂規矩,以後慢慢教導吧。」

恭貴人便笑:「那也要惇貴人受皇貴妃的教才好啊。只怕她不聽勸呢。」

有所依仗,便肆無忌憚頂著這位家世飄搖的皇貴妃,誰讓你,背後沒人呢?

一眾蒙古嬪妃雖未生下一兒半女,但她們在宮中過得頗自在,只要立身正,無妄念,蒙古各部的背景足夠支撐她們的現世安穩了。

所以皇后也罷,皇貴妃也罷,她們並不需要勉強自己去依附。

有個硬氣的娘家有多重要,古今皆同理。

更妙的是,到了璟妧議婚的年紀,皇帝同穎妃商量後,便將璟妧許嫁了穎妃的母族。

自己養的女兒嫁回自己娘家,於穎妃,既是她極大的臉面,又使她對璟妧婚姻極大「放了心」。

皇家和巴林氏兩代人的聯姻,更加緊密了雙方的關係。

而這樁婚事從頭至尾,皇帝都沒有同璟妧生母魏嬿婉提過一句。

歷史上的穎貴妃巴林氏,蒙古鑲紅旗人,都統兼輕車都尉那親之女,初進宮封為常在,乾隆十三年晉貴人,十六年冊為穎嬪,二十四年冊為穎妃。

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封之為貴妃。

嘉慶年間,穎貴太妃和婉貴太妃一同居於壽康宮中,嘉慶五年(1800年)二月十九日去世,年七十。

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到底有多現實?沒錢沒權的人註定就是螻蟻,被人踐踏!
    《如懿傳》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鏡頭。魏嬿婉終於扳倒了如懿,如願坐上皇貴妃之位,她興高採烈的想要接回自己的女兒七公主璟妧。可璟妧討厭生母魏嬿婉,哭鬧起來,魏嬿婉直接掐了七公主的臉。這時穎妃趕到,她心疼地抱住璟妧,直接對魏嬿婉罵道:「即使你位同副後,我們也照樣看不慣你這種用齷齪手段上位的女人。」
  • 《如懿傳》原著——為妃當如魏嬿婉,遠大前程自謀取
    魏嬿婉作為《如懿傳》中女反一,她的人生,竟是后妃之中最成功的。雖然她生七公主時已年近三十,可之後,肚子就沒停歇過,十年六個娃,這叫什麼?恩寵不斷!身後有著蒙古四十九旗的穎妃領著一眾蒙古嬪妃不去應酬她,無甚恩寵的愉妃海蘭、婉嬪陳婉茵,也只管自己清靜度日。至於容嬪寒香見,別說根本不去給她請安了,就是魏嬿婉要改一下如懿時期的舊例,寒香見都要冷冷懟她,最好遵照翊坤宮娘娘的舊例,莫要惹惱了皇帝。新寵汪芙芷,頂著一張「青櫻臉」,已經讓魏嬿婉百般不適,偏還在背後笑話她不過是這個紫禁城的管家婆。
  • 甄嬛傳中難得三位嬪妃旗頭全副點翠,如懿傳裡的點翠卻人人都有份
    甄嬛傳中,滿頭點翠的嬪妃只有三位,到了如懿傳全體后妃皆奢華,點翠人人都有份。而到了姐妹篇《如懿傳》,成套的點翠頭面仿佛爛大街了,放眼霍建華的後宮皇后自不必說,點翠旗頭戴得最頻繁,點翠的分布面積最廣,也代表著她最引以為傲的高人一等。
  • 如懿傳:巴林.湄若如懿的最強輔助之一
    巴林·湄若,流瀲紫所著小說《後宮如懿傳》電視劇版中貫穿中、後期的主要人物之一,出身高貴、性格單純、活潑爛漫,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穎貴妃巴林氏及忻貴妃戴佳氏。原著小說中為分開的兩個角色:忻妃戴湄若(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忻貴妃戴佳氏)及穎妃巴林·豔拂(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穎貴妃巴林氏),電劇版中把兩者合併。
  • 《如懿傳》原著豫妃:三十老女入宮,一路禍害,痴蠢腦袋,該!
    但凡她能學學「身後有蒙古四十九旗」的穎妃,大可以自在度日的,畢竟她身後是蒙古最尊貴的科爾沁博爾濟吉特部。然後如懿和海蘭聽說了,一時之間,她們「並無動作」。電視劇中,厄音珠為報復如懿「陷害」,讓她父親安排殺手刺殺永璂。而原著中,是如懿帶著永璂回帳歇息,偶遇恂嬪與情郎阿諾達私會,如懿既同情他們,又要保全自身,本打算悄悄放他們私奔,但厄音珠亦撞見,高聲大叫「抓刺客」,驚動皇帝,大批侍衛趕到,逼得阿諾達挾持永璂。
  • 重看《如懿傳》,發現我們都錯怪了如懿,她才是大獲全勝
    第一次看《如懿傳》,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看慣了甄嬛那類大女主一路升級打怪,怎麼忍受得了如懿的不爭不搶。然而再次看《如懿傳》,竟有了些不同的體悟。在與帝王的婚姻圍城裡,她展現了一個女子最好的樣子。後宮更是這樣一個地方,但如懿的身邊總有一群真心真意的人。
  • 《如懿傳》原著「十年生六子」的魏嬿婉:她的爭寵,到底有多正確
    《如懿傳》裡的弘曆從未愛過魏嬿婉,卻始終寵幸她。而魏嬿婉則憑藉著弘曆這丁點的寵愛,有了最多的孩子做依仗,權傾六宮,萬人之上,可見其從不是泛泛之輩。穎妃等人,均看不上魏嬿婉的爭寵。可魏嬿婉何嘗不願意跟穎妃等人一樣,憑藉著自己顯赫的娘家,在宮裡體面地活著。可是她命不好,沒有投胎到那樣好的人家。
  • 如懿傳:為何堂堂炩皇貴妃懲罰不了小小穎妃?結果真是細及思恐
    《如懿傳》中最陰狠狡詐的人無非就是第一她用一條狗嚇死了如懿的女兒,第二害死如懿尚未出世的孩子,第三用計害死前男友凌雲徹,第四利用永琪對胡云角的愛,害了五阿哥,第五誣陷如懿與人有染,導致帝後離心......但是值得稱讚的是她的手段極其高明,每次做完壞事都能找到一個替罪羊,能夠讓自己完美的擺脫嫌疑,果真應了廣大網友的一句話「魏嬿婉是唯一一個在認真宮鬥的女人
  • 《如懿傳》原著:如果皇后是一種罪……
    背靠著伯父,懷抱著嫡子,如願登上鳳位的琅嬅,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如履薄冰。皇帝對她雖頗為敬重,幾次在太后責備時維護她,但兩人間卻少了夫妻間的一份貼心親密。這一重心思,他跟如懿提過,而且永璉薨逝後,也追封為端慧太子。但是,儲君這個位置,他可以「賜給」,卻不許人爭搶,否則為后妃則不賢,為皇子則不孝。
  • 《如懿傳》原著:錯把金玉妍當作無害小白兔,富察琅嬅跌入深淵
    《如懿傳》原著共六冊,第三冊未完,富察皇后便薨逝了。作品中,她是作為反派存在,可她這個所謂的反派,實在是冤大於錯。,嫡子永璉的病時好時壞,終至薨逝,因在冷宮外撿到一片燒了一半的紙人,高晞月疑心是如懿詛咒永璉,告訴了皇后。
  • 如懿傳:弘曆跟青櫻根本不是什麼青梅竹馬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如懿和弘曆的愛情,終是被後宮生活磨沒了。很多觀眾看到這裡,表示心痛不已。很多死忠粉則表示要去看看原著,重溫字版如懿的愛情故事。而原著《如懿傳》,跟電視劇版則有很大不同。首先呢,在原著裡皇帝跟青櫻根本不是什麼青梅竹馬。
  • 盤點《如懿傳》原著中的後宮八樁疑案,有人背鍋有人笑
    一部《如懿傳》,就是一部蒙冤洗冤錄,那些洗不清的,都成了疑案。哪怕那個時候如懿已經形同廢后,被軟禁翊坤宮,哪怕永璂因為天資平庸,不堪繼位,魏嬿婉還是不能不下這一步「精妙之棋」。當時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均亡,四阿哥出嗣,論長論賢都是永琪,而且他還有半個嫡子的身份。若來日永琪繼位,將現在形同廢后的烏拉那拉氏接出翊坤宮,尊為母后皇太后,那麼她這位令皇貴太妃將如何自處?所以魏嬿婉早就在永琪身邊布下了胡芸角。
  • 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原著蓮心,終於讀懂她的「見死不救」
    永璉死後,如懿無限哀悼,對海蘭說:「二阿哥到底還是個孩子。」如懿善良,她覺得稚子無辜,大人不管有多惡,都不該沾染到了孩子。在讀《如懿傳》原著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既然一報還一報,皇后犧牲了蓮心一生的幸福,而蓮心也害了永璉,讓皇后也嘗到了求助無門的滋味,為什麼皇后落水後,蓮心還是選擇了見死不救呢?她也跟那些嬪妃一樣,盼著皇后死嗎?
  • 《如懿傳》原著:由永珹失寵,看如懿的翻雲覆雨白蓮花手段
    差不多同時候,永琪來跟如懿匯報:「兒臣聽說四哥結交群臣,場面上的應付極大。每每李朝進獻人參,或黃玉、紅玉等各色玉石,四哥都分送群臣府中,連各府女眷也得到李朝所產的虹緞為佳禮。」如懿如此教導:「你的心思本宮都明白。只是這樣的話不必你親自去告訴你皇阿瑪,自然會有人去說。你要做的無非是讓人多添些口舌便是。
  • 《如懿傳》原著:你那無處安放的痴情
    整個後宮的嬪妃,意歡只瞧得上當時的皇貴妃如懿,她覺得只有如懿和她一樣,眼睛裡沒有欲望,是乾淨的。如果僅僅到這裡,意歡還有活路,她的餘生,可以一直抄錄皇帝的詩作,用以寄託她的愛情,而當時已是皇后的如懿一向喜歡她也憐惜她,她在後宮中安穩度日不是問題。雖說是魏嬿婉不肯放過她,巴巴來告訴她「坐胎藥」的真相,導致她同皇帝決裂,閉宮自焚。可是魏嬿婉怎麼知道告訴她「真相」就能幹掉她?還不是她把自己極端痴情的軟肋宣之於眾?
  • 如懿傳原著:如懿從未愛過凌雲徹,和海蘭反目,最後成孤家寡人
    導語:《如懿傳》,堪稱一部愛情悲劇,裡面的人困頓在宮廷內,蹉跎一生!皇帝,就是最大的悲劇製造者,如懿也好,海蘭也好,都深受其害,在閱讀這本原著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懿究竟有沒有愛過凌雲徹,如果不愛,為何因為他的死,和海蘭反目,如果愛,為何從來沒有回應過他的心意?
  • 《如懿傳》原著:為何金玉妍得不到的,魏嬿婉統統能得到?
    一部《如懿傳》,兩隻黑狠手——金玉妍、魏嬿婉。中後期開始,金玉妍走向衰敗,而她的衰敗,跟一個人的崛起息息相關,這個人是魏嬿婉。從她身陷啟祥宮的黑暗,她就記上金玉妍的仇了。金玉妍陷害皇貴妃如懿與格桑大師有私,魏嬿婉長跪養心殿前力挺皇貴妃。如懿得封皇后,金玉妍遭受穿耳之辱,魏嬿婉言辭咄咄,看似依附皇后,實則為報私仇。要說金玉妍這個人,前期是最善謀算的,但自如懿登上鳳位,她卻只會膚淺地爭鬧,是因為仗著有四個兒子,懶得再費心籌謀?後宮嬪妃更無一人與其交好。
  • 《如懿傳》原著:魏嬿婉對如懿,究竟恨從何來?
    這使魏嬿婉第一次失去皇帝歡心,以她的性子,不恨如懿是不可能的。而如懿,確實是故意的。,她長跪養心殿門口,力挺嫻皇貴妃之清白,在如懿洗冤翻身後,魏嬿婉憑這個「功勞」成功進入如懿團隊。那時候如懿的鐵盟是海蘭,知音是意歡,常來常往的夥伴是蘇綠筠。魏嬿婉雖然進了如懿團隊,但是很邊緣,依然處於被輕視的地位,但借著如懿的盛寵,她有時也能分一杯羹。隨著如懿封后,魏嬿婉也晉身為皇后團隊隊員,在打壓金玉妍的所有活動中,她從來不落人後,但在皇后團隊中,她依然邊緣。直到西湖夜,一舞驚豔。
  •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如懿傳》中的太后,爭奪過後宮權柄,也插手過朝政,但她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兩個女兒,一旦端淑柔淑兩位公主平安地在她身邊,別說朝政,連後宮那些汙糟事她都懶得理會。因此在整部作品的早中期,太后與皇帝之間彼此算計頗有嫌隙,而後期,隨著太后的放手,皇帝對太后日益尊重孝順,當年的養育之恩,加上以孝治天下的君王表率,端得是母慈子孝,和樂融融。
  • 《如懿傳》原著:她是後宮最厭惡皇帝的女人,並且滿心瞧不起皇帝
    如懿看到過她脖子掛的松石鏈子,下面墜著一顆白森森的狼牙。蒙古部落喜歡以狼牙護身,並且得是部落英雄親手打死的狼王之牙。如懿還聽到過恂嬪拉馬頭琴,《朱色烈》單曲循環,這是講述男女堅貞之情的曲子。如懿隱隱猜到幾分恂嬪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