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原著蓮心,終於讀懂她的「見死不救」

2020-08-24 公子逸

文|公子逸

蓮心飄飄忽忽地走著,走到廊下,撿起了那個布偶。她如著了魔一樣,拆開針腳很鬆的布偶,看到裡頭的蘆花。

呵,是蘆花。

蘆花飄絮飛起,落到了房裡。

蓮心輕輕地哼著曲子,又慢慢地縫上布偶的缺口。


是蓮心,害死了永璉。

永璉有喘症,太醫千叮嚀萬囑咐,一定不能沾染蘆花等容易導致呼吸不暢之物。

嘉嬪把這些話,旁推側擊地告訴過蓮心,因為她知道蓮心,恨透了皇后。

海蘭也明目張胆地把這樣的話說給蓮心聽,因為她也知道蓮心不會放過皇后。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蓮心恨透了皇后,對皇后充滿了怨懟。可惜唯有皇后不知道。她竟然把這樣一個對自己仇恨的人放在了親生兒子身邊。

何其糊塗。

永璉死後,如懿無限哀悼,對海蘭說:「二阿哥到底還是個孩子。」

如懿善良,她覺得稚子無辜,大人不管有多惡,都不該沾染到了孩子。

那麼,蓮心害死永璉,算是狠毒嗎?

那時候的蓮心,是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當她知道皇后就是為了永璉,把她嫁給了王欽。當她知道蘆花可以害死永璉,當她日日夜夜不敢合眼,即使王欽死了,她都無法走出那樣的噩夢時,她是瘋魔的。

她害永璉,就如同著了魔一樣,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

她為什麼會如此?

因為她被王欽折磨的太狠了,已經出離了「正常」的範疇。

她害了永璉,哼著歌,慢慢地走在長街上,她對永璉這個無辜的稚子沒有同情,有的只是「大仇得報」的快樂。


如懿覺得永璉可憐。

可是海蘭卻說:「可惜,有這樣的額娘,想保兒子長命百歲也難。」

如懿問海蘭,是不是海蘭做的。

海蘭答:

不是,我從沒踏進過二阿哥房裡,想做也做不到。姐姐,這世上作惡的人太多了,她們都會有報應的。姐姐,別可憐那些自作孽的人。

在海蘭看來,皇后是自作孽,害了蓮心,而蓮心又把這報復給了永璉。

一報還一報,公平的很。

在讀《如懿傳》原著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既然一報還一報,皇后犧牲了蓮心一生的幸福,而蓮心也害了永璉,讓皇后也嘗到了求助無門的滋味,為什麼皇后落水後,蓮心還是選擇了見死不救呢?

她也跟那些嬪妃一樣,盼著皇后死嗎?

她不是盼著皇后死,她是過不了心裡的那道坎。

原著裡這樣寫道:

蓮心默默無言,想起皇后落水那一刻,她分明是看見的,也生了要救她的念頭。可不知怎麼,那一步無論如何也跨不出去。可如今看她垂死,也有些不忍。若言報復,她蓮心手上也早沾了鮮血,將本不能活命的永璉早些送上了路,對皇后亦是如此。或許,她作下的孽,也只有拿這條殘命來還了。


蓮心,想過要救皇后。

可她無論如何也跨不出去。因為拋開了仇恨,還有傷痛。她磨滅得了仇恨,卻磨滅不了那些傷痛。

蓮心和王欽新婚當夜,廡房裡傳來的慘叫,聽過的人,沒有人能忘記。

蓮心作為當事人,她所經歷的苦楚,是旁人難以想像的。

如懿曾經看到過蓮心身上的傷:

她的手肘以上不易露出的地方,或青或紫,伴著十豎排深深的牙印,像是有深仇大恨一般,那些牙印直咬到血肉裡,帶著深褐色的血痂。尚未痊癒的地方,又有新的咬傷。幾乎沒有一片皮膚是完好的。

而這些傷不過是冰山一角,王欽用盡了手段折磨她,咬她,用針扎她。

身體的折磨,精神的恐懼,日復一日,終究入了血肉,也入了骨髓,形成了隱傷,再也揮之不去了。

即使王欽死了,可只要那傷痛在的一日,蓮心就永遠無法做到對皇后善良。

她害永璉,是恨透了皇后。她見死不救,是因為踏出那一步,她對不起她自己受的那些苦楚。


人被傷的太狠了,過了極限,是永不能痊癒的。

不管是人的身體,還是人的精神都有一個極限。

只要不過那個極限,一些傷痛會隨著時間,隨著經歷,隨著大仇得報,慢慢消退。可一旦那些傷痛,過了那個極限,即使用盡了手段,用夠了時間去愈療,也會留下後遺症。

王欽對蓮心的折磨,已經完全超出了蓮心的認知和承受能力。那些傷痛,永難祛除。

再加上皇后對這件事絲毫沒有懺悔,還怪蓮心不得用,排擠她,厭棄她。

痛上加傷,那隱痛便又加上了仇恨。

害了永璉,去了仇恨,可那隱痛,哪怕皇后死了,也會追隨蓮心一生。

海蘭說,一報還一報。

可有時候,這公平是難以衡量的。蓮心所受的折磨,和永璉與皇后的兩條人命,孰重孰輕?

報應這件事,只能分先後,很難論輕重。

沒有皇后的因,就絕不會有永璉和皇后的果。

永遠記住,小惡釀大禍的道理。

如果皇后知道,自己的小惡,會釀成大禍,她還會如此對待蓮心嗎?

不會。

她能如此對待蓮心,不過是覺得自己拿住了蓮心的七寸。蓮心的家人都在她手裡,她篤定了蓮心不敢把她怎麼樣。她還篤定了,這件事對蓮心的影響是極小的,不過是嫁錯了人。因為小,她不覺得自己做了大惡。她覺得這僅僅是一件小事。

可她絲毫不以為意的這件事,毀了她和她孩子的一生。

有些惡,你看來是小事,於別人卻是「折磨一生」的大事。我們常說善良,而這善良的一種,則是能由己及人。

劉備教育劉嬋,勿以惡小而為之,大概也是參透了這小惡釀大禍的道理。

蓮心的「不善良」,有錯嗎?

稚子無辜,永璉沒有做錯任何事,他是無辜的受害者。

可蓮心又何嘗不無辜。她一心為了皇后,卻被皇后逼著嫁給了王欽,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

唯一不無辜的就是皇后。

一個人的惡念一起,那些受害的人,就不得不在這惡念裡糾纏。一個作惡的人,妄圖受害的人,恩怨分明,以德報怨,如何可能。

你待別人善,別人未必待你善。

可你若是待別人惡,那麼別人如何傷害你,你便也無話可說。

《如懿傳》我反覆讀了兩遍,從始至終不覺得琅嬅可憐。因為她所得的所有報應,大多是她一手造成的。

尤其是對蓮心。

她從未給予過這個陪伴自己多年,盡心盡力的丫鬟,一絲絲情分,甚至是一絲絲可憐。

她不可憐人,人亦不會可憐她。

你的鋒芒裡,一定要有善良。

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

我曾經很喜歡這句話。可讀了蓮心,讀了琅嬅,我發現一個人的鋒芒裡,一定要有善良。

你想更上一層樓沒錯,你想要獲得賢名沒錯,你想要為自己的兒子打算也沒錯。

但是,你的這些鋒芒裡,要存有最底線的善良。至少那些沒害過你,甚至是你最身邊的人,你該對她們存有善良。

因為,你若對自己的身邊人都能涼薄,那麼身邊人對你的涼薄,就會是最根本的。

琅嬅對於永璉何其小心。

純嬪曾經直言:

只是皇后小心,二阿哥的一應穿戴所用都是親自縫製的。飲食起居更是密不透風。

皇后是後宮之主,永璉是嫡子,即使嘉嬪有算謀,如懿有寵愛,皇帝有懷疑,只要皇后的內部不出問題,長春宮便如鐵桶一般,無人能撼動。

若是琅嬅,在為己的同時,能顧及一下身邊人,絕不會是如此下場。

是一報還一報,更是一人惡念起,眾人皆作惡,於是這深宮之中,再無「手上無血」之人。

而蓮心不過是,滄海一粟。

相關焦點

  • 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原著田芸角:多可笑,永琪愛她的狠毒
    唯有永琪死,如懿才會被釜底抽薪,再無出頭之日。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我不止一次地佩服魏嬿婉的算謀和周全。不得不說,她能憑一己之力,走到萬人之上,實在有太多「可取」之處。比如田芸角這步棋。而這一個連環套,就套住了如懿最寶貝的兩個孩子。如懿生了孩子之後,原本該打賞為她接生的田姥姥。但是,她不僅沒有大賞,反而扣了田姥姥一半的銀錢。田姥姥的女兒田芸角急需錢財治病,田姥姥對如懿便生了不滿之心。魏嬿婉順勢拉攏田姥姥,害了如懿的永璟。
  • 《如懿傳》看了原著才知道,宮女蓮心為何會背叛皇后琅嬅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面慈心毒的皇后富察·琅嬅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將身邊的宮女蓮心指婚給大太監王欽,誰料這個王公公是一個十足的變態狂,每夜都殘忍地折磨著蓮心,令她生不如死。,可見她真的是無法忍受這樣沒日沒夜受折辱的生活,還好如懿經過湖邊的時候順利地救下了她。
  • 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原著:她「痛罵」弘曆的這7句話,精彩
    弘曆跟如懿的對決,次次敗的都是如懿,如懿傷心欲絕,痛苦非常,直至最後的自戕,她都是帶著遺憾的。而弘曆照樣新人不斷,對如懿充滿了怨和恨,甚至於連如懿的兒子十二阿哥都不想多見。弘曆熬鷹之人,終於被鷹啄了眼。如懿目睹過很多次弘曆的痛苦,每一次,如懿就比他更痛苦。即使知道這個男人不堪託付,但是依舊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都是跟這個人相關的。
  • 《如懿傳》原著「全書最糊塗的人」琅嬅:她的人生,敗於兩個丫環
    即使琅嬅惡毒善妒如宜修,弘曆依舊會給她皇后的尊榮,不會廢棄了她。當時,弘曆懷疑是琅嬅害了如懿,害了宮裡的孩子,害了永璜的生母。可為什麼琅嬅偏偏兩個兒子俱喪,而她自己也含冤而死呢?因為她太糊塗了。我反覆讀了兩遍《如懿傳》才下筆寫琅嬅,實覺她是本書最糊塗的人,一手王炸的好牌,全部死於兩個丫鬟之手。
  • 《如懿傳》中的如意是怎樣的一個人
    如意最看重的是皇上的情義,她在乎的是宮規。 不管是誰,即使她對她特別好,如果她違反了皇宮的規則,她也不會保護每個人。八年後,我讀了的原著。 我真的覺得如意的是一個太固執太愛的人。 除非她一生清白,否則她不會保護任何犯了錯誤的人。 。」這樣的主子,只辦自己認為對的事。 她對自己很嚴格,把她的要求應用於奴隸。
  • 《如懿傳》原著:一個合格的皇后,為何淪落為背鍋俠?
    無論原著還是劇中,富察琅嬅都是反派,但她這個灰色地帶小反派,臨死卻背了N口大黑鍋,簡直稱得上悲憤而亡。,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王欽垂涎她已久,為了籠絡王欽,及時探知皇帝心意,富察皇后不顧蓮心哭求,將她配給了王欽。
  • 《如懿傳》原著:錯把金玉妍當作無害小白兔,富察琅嬅跌入深淵
    《如懿傳》原著共六冊,第三冊未完,富察皇后便薨逝了。作品中,她是作為反派存在,可她這個所謂的反派,實在是冤大於錯。皇后喪子,傷心欲絕,驚聞是如懿咒死了永璉,惡向膽邊生,遂命高晞月身邊善弄蛇的太監雙喜,上演了一場冷宮蛇禍。若非凌雲徹相救,如懿惢心主僕必死無疑了。
  • 《如懿傳》原著:他記恩,也記仇,別扯什麼以德報怨的鬼話
    據惢心跟如懿講,她同江與彬自幼相識,後來家鄉鬧饑荒,各自跑散了,惢心入了王府為婢,江與彬憑著家傳的醫術進宮做了太醫。惢心和他在宮中遇見也是近幾年的事情。這段話說明了惢心同江與彬有少時情誼,重逢後升華為男女情意。說這個話的時候,惢心已經跟著如懿入了冷宮。
  • 《如懿傳》原著「恨透了丈夫」的茂倩:女子的厲害,不要在外頭
    茂倩是皇帝的御前宮女,她是完全了解皇帝的多疑和狠辣的。她更知道,一旦凌雲徹和如懿的「私情」坐實,凌雲徹必死無疑。而她作為那個告發者,也絕對得不到什麼好的下場。可是她寧願捨去自己,也不願意放過凌雲徹。她和凌雲徹是夫妻,何仇何怨,竟然至此。時隔八年,站在一個妻子的角度,再讀《如懿傳》,突覺茂倩的可憐。如懿被茂倩冤枉了之後,絲毫不怨恨茂倩,因為她理解茂倩:今日茂倩對臣妾雖然多有指責,但臣妾不怪她。
  • 如懿傳:一片素心唯護主,到底渾如一場空。
    素練,出自流瀲紫所著小說《後宮·如懿傳》及電視劇《如懿傳》中的杜撰人物,劇版由閔春曉飾演。於是尚在潛邸時,素練便獻計琅嬅,賜給如懿和高晞月一人一個手鐲,而手鐲裡放了避孕藥物,長期戴在手上會令女子不孕。琅嬅如願在二人前生下兒女,地位更加穩固。入宮後素練更是為了富察氏一族的榮耀和皇后之位的穩固殫精竭慮,她暗中為琅嬅掃清障礙,卻不讓她知曉,一來因為琅嬅心慈手軟,二來避免皇后背上惡名。素練家有病重老母,金玉妍多次相助,得素練感激。
  • 《如懿傳》:為什麼阿箬的下場那麼慘,卻不值得同情?是她自找的
    《如懿傳》中的阿箬,這個人物有多可憐,就有多可恨。她的下場是註定的。一心想著攀高枝,可卻忘了背叛的下場很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阿箬。如懿大概沒有想到阿箬會背叛她。阿箬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她會背叛如懿。阿箬背叛如懿,早有苗頭。阿箬想爬得更高。她覺得她自己當了主子,還能幫如懿,而如懿壓著她,不讓她往上爬。於是,她藉助了外力。阿箬雖為奴婢,但她心高氣傲,她是看不上其他奴婢的。
  • 解讀《如懿傳》二阿哥永璉之死,四個女人合夥害了這個可憐的孩子
    《如懿傳》中二阿哥永璉是皇帝嫡子,自生下來就背負著繼承大統的責任,他要習文習武,不得有半刻放鬆,富察皇后對他的要求極其高,把永璉當儲君來培養。永璉達不到富察琅嬅的要求,就罰他到風口罰站,最後把胎裡帶的哮症給牽出來了,需要好生養著。
  • 《如懿傳》琅嬅:同樣是富察皇后,她比《延禧攻略》容音差在哪?
    這也是琅嬅在後來,基本上沒有刻意地去針對過嬪妃,但唯獨在如懿的事情上,永遠過不去,就像一根刺一樣,扎在了心上。為了探聽皇上心意,不顧及蓮心的一生幸福,要把蓮心嫁給太監王欽,還把責任推到如懿撫育大阿哥身上。即使皇后心有愧疚,覺得有損「陰德」,但她仍然選擇這麼做,毀了蓮心。後來蓮心幾次求救,她都視而不見。當蓮心與如懿聯手自救後,為了堵住蓮心的嘴,扣住了她在宮外的弟妹。為了提防如懿,初次便給了如懿和晞月含有零陵香的手鐲。六年過去了,府中兒女雙全的只有她。
  • 《如懿傳》:阿箬的思維方式,決定了她的遭遇和最終的命運
    這幾天重看《如懿傳》,看到皇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後位和兒子的太子之位,把貼身宮女蓮心嫁給了皇帝身邊的貼身大太監、大內副總管王欽。宮女配太監,眾所周知,這是件悲苦的事情。況且蓮心對這樁婚事是打心眼裡抗拒的,但人輕言微,身為奴婢,哪敢反抗呢?所以結果可想而知。對於這樁婚事,後宮嬪妃們大都替蓮心惋惜,一眾宮女都感慨她的可憐。
  • 《如懿傳》原著:春風得意的富察琅嬅,一生輸於「太在意」
    只是原著未過半,琅嬅已下線。將宮女配給沒根的太監,本就有違人倫,而蓮心在王欽處遭受凌辱虐待,她的主子娘娘卻拿出一副「君子遠庖廚」的模樣,只要她看不見聽不到,她就「不知道」蓮心受的苦。「不體恤下人」是富察皇后給自己貼的標籤,皇帝當然不喜歡這個標籤。
  • 《如懿傳》:魏嬿婉深埋下一顆棋子,敲定勝局
    再讀《如懿傳》,對於魏嬿婉,除了厭惡其狠毒之外,又不得不服其心計謀略,是的,謀略。在她和如懿的抵死爭鬥中,哪怕害死了皇帝曾寄予厚望的「貴不可言」的十三阿哥永璟,哪怕十二阿哥永璂資質尋常立儲渺茫,只要有永琪在,只要皇帝重視永琪,如懿就早晚有出頭之日。一旦永琪坐上那個至尊之位,如懿必定會是尊貴的母后皇太后,海蘭為聖母皇太后,而她魏嬿婉不過一個落勢太妃,案上魚肉而已。
  • 如懿傳原著:如懿從未愛過凌雲徹,和海蘭反目,最後成孤家寡人
    導語:《如懿傳》,堪稱一部愛情悲劇,裡面的人困頓在宮廷內,蹉跎一生!皇帝,就是最大的悲劇製造者,如懿也好,海蘭也好,都深受其害,在閱讀這本原著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懿究竟有沒有愛過凌雲徹,如果不愛,為何因為他的死,和海蘭反目,如果愛,為何從來沒有回應過他的心意?
  • 如懿傳原著:富察琅嬅為何一敗塗地?太后一語道破
    (高貴妃)金玉妍等人,高氏溫柔,如懿身份高貴且風雅純真,兩人很快獲寵,琅嬅非常害怕兩位寵妾在她之前生下子嗣,但卻無可奈何,倒是金玉妍雖然貌美,但其本身就是異族之人,且剛到王府時位份低下舉步維艱,無需忌憚。
  • 《如懿傳》原著:魏嬿婉對如懿,究竟恨從何來?
    這使魏嬿婉第一次失去皇帝歡心,以她的性子,不恨如懿是不可能的。而如懿,確實是故意的。,她長跪養心殿門口,力挺嫻皇貴妃之清白,在如懿洗冤翻身後,魏嬿婉憑這個「功勞」成功進入如懿團隊。那時候如懿的鐵盟是海蘭,知音是意歡,常來常往的夥伴是蘇綠筠。魏嬿婉雖然進了如懿團隊,但是很邊緣,依然處於被輕視的地位,但借著如懿的盛寵,她有時也能分一杯羹。隨著如懿封后,魏嬿婉也晉身為皇后團隊隊員,在打壓金玉妍的所有活動中,她從來不落人後,但在皇后團隊中,她依然邊緣。直到西湖夜,一舞驚豔。
  • 《如懿傳》原著:由永珹失寵,看如懿的翻雲覆雨白蓮花手段
    其實同樣的疑心,如懿也有過,她問過凌雲徹「救駕」之事。如懿說得十分坦然:「凌大人能再度回宮,憑的是木蘭圍場勇救皇上的忠心。只是與其三人分享功勞,不如凌大人獨佔其功,如此豈非沒有升官之喜?」凌雲徹眼中有一片清明的懂得:「微臣如何敢獨佔其功,那日木蘭圍場之事,明明是五阿哥冒險救父,擋在皇上身前,功勞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