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這部經典小說,被無數次翻拍成影視作品,最經典的無疑是六小齡童那版,但是在芸芸「西遊軍團」之中,有一部很不走尋常路的「奇葩劇」——那就是,《西遊記後傳》!
以前不覺得,現在重新看這部劇,差點被那無限抽搐的武打動作畫面笑死,以及不斷重複和閃回的劇情,還有時不時晃動的鏡頭,看著我都暈了。不過看到後面居然慢慢習慣了本劇無處不可『鬼畜』的特色:出門也好,打架也好,騰雲也好,說話也好,處處可以鬼畜,保證你看到的時候會發出「這也能鬼畜?」的感嘆呢。
鬼畜在當時令這部劇飽受爭議,也是影響這部劇的評分低的原因(豆瓣7.4),但不能因為鬼畜這個原因而掩蓋這部劇最出色的地方,這部劇的劇本可以被稱為神劇本了!《西遊記後傳》跟外面的這些清純而不做作的改編作品都不一樣,它僅僅是保留了「取經四人組」的角色,其他所有的故事,都完完全全是原創的!具體是怎麼個原創法,請來看劇情簡介感受下。
「唐僧師徒一行取到真經後,順利地回到了長安,本是天地間為之歡喜之事。哪知三百年後,佛祖圓寂之時,天地突生異變。魔教教頭無天突然降臨到現場,佔領要地靈山,自封為「無天佛祖」。且告知眾妖:33年後,如來會藉助轉世靈童回歸,集齊17顆舍利子,再次重返三界。
該劇的存在彌補了劇版《西遊記》中的漏洞,揭開了劇版《西遊記》中的諸多未解之謎。如鎮元子的身份地位、金翅大鵬雕跟佛祖的關係、以及混世四猴的前世今生,此外還有佛教、道教間的關係、三界與神魔間的對立,該劇都通過詳實的研究給混沌不清的神話體系做了註解。當然這些元素的加入並非是編劇們的腦洞大開,而是通過對佛教、道教的研究,在遵循西遊記神話體系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增添。
不僅如此,作者的很多設定都頗為新穎,會一切都顛覆你對傳統西遊的想像,譬如悟空是最後一顆舍利子,他也不再是戰無不勝的孫悟空,記得小時候當時猴哥死的時候哭慘了,猴哥並不是無敵的,他也是會死的,他也是會被打的吐血的。唐僧不再是柔弱囉嗦的和尚,而是帥氣的高僧,武力值也爆表了。比如「入地府救悟空」,誰能知道一直需要被保護的唐僧有一天居然能說出這句話啊!
總之這一切都顛覆你對傳統西遊的想像,就連佛祖都有了自己的戀情,這也是劇中唯一的感情線,而且是一場三角戀!關於佛祖靈兒的戀情,還開啟了我們大家站cp的歷史,白蓮花和碧遊仙子你會站誰?碧遊仙子的扮演者叫涓子,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上錯花轎嫁對郎》超美的昌平公主也是她哦!
電視劇裡的佛祖靈兒,就他本身來說,他具有人性,如果可以選擇,我相信他不會選擇拋棄情愛。但是他也有佛性,佛家的愛是愛眾生,他愛過的兩個女子也是眾生,所以他仍然要為了他們犧牲自己。就像大話西遊,至尊寶要救紫霞就必須變成孫悟空,而變成孫悟空之後就不能再愛紫霞,因為他的佛性要讓他愛眾生。
好的作品,反派也自有其魅力,作為本劇反派大 BOSS 的無天,一身黑衣一頭秀髮,自信放肆,其實非常英俊。這個造型深入人心,導致趙又廷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造型出來,好多人表示怎麼看怎麼像無天?
就無天而言他也沒有絕對的壞與好,他本是溫柔慈悲的緊那羅,佛界護法,卻成為魔王。他不認為自己是邪,他說如來才是邪輩。他稱如來那一套是「假慈悲的虛偽」,說佛道眾仙「食人間煙火卻高高在上,不為世事,不明情理,盡都是一些無能之輩。」他稱三藏為「少有的誠心的人「,「非常非常地欣賞」,說悟空是「介乎邪正之間的人」。甚至他對三藏和悟空有友好的一面。
該劇還巧妙的在神魔三界的設定中,加入了懸疑元素,全局的劇情撲朔迷離,一環扣一環的尋蹤探秘,一場接一場的破解詭計。讓劇中孫悟空學會了推理、假豬八戒變成了臥底,而最後孫悟空更是通過抽絲剝繭瓦解了妖邪的詭計。
當然這些巧妙設計要歸功於編劇錢雁秋,就是《神探狄仁傑》的編劇,豆瓣評分8.3。所以呢,《西遊記後傳》裡有一點推理的影子也不奇怪了!最後說一句,這部劇的曲子作曲都好牛逼,片尾曲毛阿敏的《相思》那句「最難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主題曲劉歡的《我欲成仙》最後那句「讓自己對得起美麗寓言,天降我在天地之間,總該有故事讓後人看。」看劇的時候,我都會聽的感動到差點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