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 立太后皇上邀人心 訴心曲十弟戲君王

2020-10-04 創富信息匯

雍正其實早就來了,他遠遠地就聽見了這裡的吵鬧聲,也從老十三那裡知道了今天這件事的前前後後。十四弟的這次鬧事,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了。從昨夜到今天,他就一直想著應該和十四弟先見見面,好好說說話,交交心。讓十四弟能接受現實,冷靜地處理好他們之間的恩怨舊帳。可是,十四弟不買他的帳,還是鬧起來了。雍正知道,他這是誠心要把事情鬧大,而只要亂子鬧起來,老八他們就會蜂擁而上和他聯手。到那時,剛剛建立的雍正新朝,就會面臨不可收拾的局面。而這種局面、是雍正不願想,更不願看到的。剛才,十四弟的話,實際上已是在向他禔出挑戰了。他能不能使自己儘快地鎮靜下來,迎接這場戰鬥呢?
  由允禵挑起的這個爭端,擺在新登基的雍正面前。他既不能迴避,也無從推諉。他必須迅速地制服十四弟這匹野馬,給他套上籠頭。
  他想起老皇上康熙生前曾對他說過的話:處變不驚。是的,只有處變不驚,才能威懾敵膽,也才能扭轉當前這種極其被動的處境。不能硬來,硬來只會更加激怒允禵。所以,他沒有發怒,也沒有動火,只是輕輕地說:「鄂倫岱,你先出去,不要在這裡惹十四爺生氣了。你十四爺千裡奔喪,又乍逢大變,他這是悲傷過度所致。」
  看著鄂倫岱聽話地退了出去,雍正又來到允禵身邊,親熱地拉著他的手說:「十四弟,我的好兄弟,你和鄂倫岱這樣的人生的什麼氣,氣壞了不是更讓哥哥我心疼嗎?你剛回來,我們還沒來及說話。你心裡有苦,也有氣,那你就該當著我這做哥哥的好好說說。要想哭,你就好好地、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場。皇阿瑪剛剛去世,國家有多少事情要依仗你呀。照常理說,你大老遠地回來,我該去接你才是。可是,大行皇帝剛剛賓天,許多事都要急著料理出個眉目來,我真的是分不開身哪。十四弟,你要明白,咱們是天家,是皇族,不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啊!剛才的事我都看到了,是我的錯,是我沒能把母妃的事情辦好。我原想等到父皇一七時,再向天下宣告給母妃正名。現在看來,那確實是太晚了。常言說得好,名不正則言不順。讓母妃和大家跪在一起,不僅是我的不孝,也有失體統。」雍正說著,回身來到殿左,親手搬了一把龍椅來。幾個小太監要搶著去接,卻被他喝退了。他把龍椅安放在大殿正中,大行皇帝的靈柩前邊,又攙著母妃烏雅氏在龍椅上坐下。自己率先跪倒磕頭,「母后,自今日起,你就是皇太后了,請受兒子一拜。」
  他跪下了,別人還敢不跪嗎?滿大殿的人紛紛跪倒,齊聲山呼:「皇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響遏雲天的山呼聲中,老十四剛才那繃得緊緊的弦突然散架了。他望著高踞龍座之上的皇太后和跪伏在地下的人們,意識到他自己和四哥之間的君臣分際,已是不可更改的現實了。母后已經接受了眾人的朝拜,皇帝還能再換人嗎?他看了看八哥、九哥和十哥,他們也老老實實地跪在這裡。他覺得自己受了愚弄,也已是孤掌難鳴了。再僵持下去,不僅會被說是不孝、是叛祖,甚至抗旨、謀反的罪名也在等著他。猶豫之中,他也來到近前,在母妃,不,是在皇太后的龍椅前跪倒了。
  老皇上康熙的喪事在吵吵嚷嚷、爭爭鬧鬧下終於辦完了,朝野上下都鬆了一口氣。除了雍正皇上之外,康熙的幾個兒子們都準備著出宮回家。這一個多月來,他們每天都要守在老皇上的靈前,一天幾遍的哭祭,不能回家,不能洗澡,也不能剃頭。一個個篷頭垢面,活像是一群囚犯。今天總算沒事了,該松泛一下了。可是,皇上傳來旨意:請兄弟們先不要走,朕還有話要和大家在一塊說說。來傳旨的副總管太監邢年說,皇上現在正在忙著,叫大家安心地再等一會兒。邢年還說,皇上的意思,是要和兄弟們好好談談,談完了還要和兄弟們共進午膳哪。
  雍正在忙什麼呢?他在接見大臣,接見剛從獄中放出來的前朝元老。康熙晚年時,眾位皇子為爭奪王位,都紛紛在大臣中擴展勢力。許多剛正的大臣答應不好,不答應也不好,十分為難。康熙老皇上為了保護他們,也為了給承繼皇位的兒子留下一批可用的人才,就把一些風口浪尖上的人,或貶職、或流放,甚至下到獄中,免得他們被拉進事非中去。現在老皇上的喪事辦完了,新皇上理所當然地要把他們請出來。這件事關乎大局,非同小可。所以,幾個兄弟就只好再多等一會兒了。
  雍正終於來了,他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到了兄弟們面前。他的老對頭們,全都要趴在地上,磕頭如儀,參見這位新皇上,這位天之驕子。雍正笑呵呵地說:「起來起來,這一個月,三哥和各位兄弟們都受累了,朕也是一刻也不敢松心哪。今天咱們是說說心裡話,請大家不要拘束。來人,給各位爺安排座位,再拿來些點心、果品什麼的,午膳準備好了就上來。朕要和三哥還有弟弟們邊吃邊談,好好地說說話。」
  眾皇子不情願的坐了下來,靜聽皇上的訓示。雍正皇帝從父皇的遺訓,說到大清江山得來不易;又從兄弟團結的重要,說到自己當皇帝的苦處。他說:「今天在這裡的,除了三哥,就數我最年長了。其實,父皇在的時候,你們之中誰都比我更有能耐當這個皇帝。可是,皇阿瑪不知為什麼卻偏偏選中了我,要我來執掌大清的江山社稷。我哪有那麼大的本領,又怎敢挑起這副重擔啊?還不是想著既然父皇讓我幹,我就是拼了命也要幹好。所以這些天來,我是一刻也不得安寧,一刻也不敢掉以輕心。」雍正說著向下看了一眼兄弟門,見他們一個個眉不抬,眼不睜,似乎是沒有聽見一樣。他自己心裡清楚,這些人中除了十三弟和幾位平日裡老實巴交、年紀又小的弟弟外,哪一個是真心服氣了的?便話鋒一轉說道:「現在,父皇的事情總算辦完了。再過一個月,就要改元雍正了。大赦的文書已經起草完畢,雍正新錢也已鑄好,從明年起就要通行天下。朕可以說,沒有辜負了父皇和眾位兄弟的期望。」
  下邊坐著的眾人誰聽不出來,雍正這話等於是向大家宣告,雍正皇朝已經安如泰山了。誰要再來爭奪這個皇位,不僅是大逆不道的,也是徒勞無功的。
  「兄弟們可能會說,能當上這皇帝真好。可是,要我說,我是一天也不想當皇帝。早些年,朕當皇子時多痛快呀。富貴榮華不比今日少,而安逸舒適卻比今日強上百倍。這一個多月來,每當朕想起從前的日子,總是要潸然涕下。看來,朕這一生一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地逍遙了。」
  今天在場的人,除了允禵之外,都是親身經歷了康熙駕崩時那驚心動魄的時刻的。誰不知道,為了順利地奪得皇位,九門禔督隆科多宣布了康熙皇上的詔書後,雍王府幾乎是傾巢出動。雍正的兒子們去了西山的銳健營,安撫那裡的兵丁們。老十三帶著金牌令箭去了豐臺,硬是殺了那裡的守將、八哥的親信成文運,又兵臨暢春園,才保得雍正坐上皇位的。現在他卻說自己根本不想當皇帝,還想過從前那種逍遙的日子。哼,你說這話叫誰聽呢?誰又能信呢?
  雍正接著說:「兄弟們都知道,朕的學識和能耐遠遠趕不上聖祖,但有一點朕卻十分自信,那就是朕辦事從來不怕苦怕難,就是咬碎了牙也要幹下去。聖祖既然把這錦繡江山交給了朕,朕就一定要對得起聖祖的一片苦心。各位都是聖祖皇帝的一脈骨血,請大家也一定要體諒他老人家的這個安排。大位已定,誰也不要胡思亂想了。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都應該盡忠盡責,幫助朕治理好這大好江山才是。」
  五弟允禩生性老實,便當先站出來說:「萬歲這樣坦誠相見,布達腹心,臣等都十分感動。只要皇上有令,臣等寧願肝腦淦地也在所不辭。」
  一聽這話,雍正感到高興了,連忙說:「五弟這話,朕擔當不起。放心吧,朕絕不會讓兄弟們去為朕肝腦淦地的,只希望大家多多輔佐幫襯。你們看見朕有幹不了的事,就出來幫朕一把;遇上朕有失誤,你們就規勸、禔醒朕;要是朕有什麼對不起大家的地方,望兄弟們能體諒朕的難處,讓朕一些。你們能幫助朕成為一代明主,朕心裡也就感激不盡了。大家既是聖祖皇帝的孝子,又是朕面前的忠臣,朕在這裡珍重拜託了。兄弟們,吃啊,不要客氣。」
  下面坐著的皇子們,早就餓了,也早就聽煩了。一聽說讓吃,有人就故意狼吞虎咽,爭盤子搶碗,這下又犯忌了。雍正自己從來吃飯都是小心翼翼,吃得也很少。他最看不慣。也最厭惡就是這種不顧禮節、不顧身份的作為。突然,雍正發現老十允娥在下邊有些反常。他坐在那裡,一個勁地擠眉弄眼作怪相。雍正問:「十弟,你這是怎麼了?不舒服嗎?」
  允娥回答說:「四哥。哦,不不不,是皇上。我,我大概肚子裡要出毛病。我想去大便,不知皇上能不能準……不過我想,皇上是不會不準的。因為,常言說,管天管地,管不住拉屎放屁……皇上您管的再寬,也不會……哎喲,我等不得了……」說著說看,他竟連著放了一串奇臭無比的屁。在座的眾人又是捂嘴,又是鬨笑。雍正精心計劃好的一場訓話,到此也就不散自散了。雍正氣得直咬牙,可是又說不出什麼話來。他看著幾個愛找事的兄弟們在心裡說,好好好,你們竟敢如此地戲弄我,咱們就走著瞧吧。
  雍正的話已經說完,他不能再坐下去了。他是皇帝,他還有很多要辦的事需要處理,也不能再陪著這些哥兒們生氣了。他一走,這裡立刻笑成了一團,鬧成了一團。可是,他已經聽不見了。
  雍正皇帝是個特別認真的人,也是個無論對誰都信不過的人。他不但事事躬親,而且事事都要較真。當王爺的時候人家都叫他「鐵面王」、「冷麵王」,他的刻薄猜忌和心狠手辣,在朝中是無人不知也無人不怕的。他剛才對兄弟們說,雍正新錢已經鑄好了。其實在他說這話之前,就聽太監報告說,戶部有個官員為了鑄新錢的事,和他的頂頭上司打起來了,而且還打到了西華門。雍正認死理,也講規矩,他不能容忍出現這種事。所以他急急忙忙地趕回來,就是要聽聽這件事的詳細經過。
  他回到養心殿的時候,見隆科多正等在這裡,他的手中還拿著一包東西。他向皇上行禮以後說:「萬歲,臣給您送新錢樣子來了。」
  雍正沒有接他的話碴兒,卻轉臉吩咐總管太監李德全:「傳張廷玉和馬齊來。」
  李德全上來回話:「回主子,張廷玉正在接見進京引見的官員,馬齊已經下朝回家了。」
  「嗯,這次進見的官員一共有多少?」
  隆科多忙說:「一共是二十七人,廷玉正在和他們講引見時的禮節。其實,引見也不過是來給皇上磕個頭,聽聽皇上訓示,只是得到一份榮耀,用不著那麼費事的。」
  雍正詫異地盯著隆科多:「嗯?你是這樣看的嗎?」
  隆科多心裡一沉,他知道這位皇上是雞蛋裡面也要挑出骨頭來的,但不知皇上為什麼會生這麼大的氣,可他也不敢再問。卻聽雍正說:「隆科多,你也是天子近臣了,為什麼這樣不懂事呢。外官們進京引見,不是件小事。別看州縣官職位不高,可他們卻是親民的官,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朝廷的施政方針要靠他們去推行,百姓的疾苦要靠他們來向朝廷奏明。他們既要為民作主,又要當朝廷的耳目。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你怎麼連這個道理也不懂啊?所以,這次引見,要不同於過去。朕要一個個地見,一個個地問,一個個地考核他們的政見和政績,不能馬虎了。」
  隆科多沒料到這麼大點兒的一件事,竟會引起皇上發了這麼長的議論。他心裡想,全國上上下下這麼多的官員,每次引見,您都親自考核,親自問話,你有那麼多的精力嗎?可是,他沒敢把這想法說出來。
  雍正回到大殿裡,拿起隆科多呈上來的新錢,仔細端詳著。這剛鑄好的雍正新錢發著晶亮的光彩,讓人看了心裡高興。看著看著,雍正忽然問:「哎,你們瞧,這錢上鑄的『雍正通寶』幾個字怎麼不大一樣,後面這種好像沒有前兩種更清楚。」
  隆科多連忙走上來說:「萬歲,這裡一共是三種錢。排在前面的九枚叫『祖錢』,是要在御庫裡存檔的;中間的九枚叫母錢,是用來做模子的;最後這九枚才是以後在民間通用的雍正制錢。這一種因為是翻了兩次模版,所以看起來就沒有第一版光亮了。」
  「哦,原來如此。朕剛才聽說,戶部裡有兩個官員,為了鑄新錢的事打起來了。他們也是因為新錢上的字跡不清才鬧起來的嗎?」
  張廷玉已經來了,他連忙上前來回答說:「皇上,他們倒不是為了錢上的字跡,而是為了錢的銅鉛比例意見不同才打起來的。」
  「傳他進來,朕要見識一下這個敢和上邊頂牛的人。」
  「扎!」
  那個鬧事的官員被帶了上來,跪在臺階下邊。他叫孫嘉淦,人還很年輕,只是長了一對金魚眼和一個鷹鉤鼻子,讓人看了心裡不大舒服。大概這場架打得很厲害,這個叫孫嘉淦的人身上的衣服全都扯爛了,頭上也沒了頂戴。雍正懷著厭惡的心情問:「你就是孫嘉淦,是戶部的嗎,朕先前在戶部時怎麼沒有見過你?」
  孫嘉淦磕了個頭說:「回皇上問話。陛下當年在戶部清查虧空時,臣還沒有在戶部當差。臣是康熙六十年中的進士。」
  「哦,這麼說你很會當官呀。康熙六十年的進士,就當了六品官,你是走了誰的門路才升得這樣快呀?」
  孫嘉淦誠惶誠恐地說:「萬歲,臣不但沒有走過什麼人的門路,相反卻被人無端貶降。當年,臣考取的是一甲第四名,是應該留在翰林院當編修的。可是,掌院的學土嫌我長得太醜,說聖祖皇上六十大慶,你往跟前一站還不把聖祖氣壞了,所以把臣降調到戶部當差來了。」
  「哦,以貌取人的事,自古就有,朕還不知你也是身受其害的。朕現在要問你,你能夠考中第四名,想必是有真才實學的了。既然在戶部當差,也該懂得規矩,為什麼要和司官扭打,而且一直打到了西華門。朕看,你撒野也撒得太過分了吧?」

相關焦點

  • 很好奇,君王和美人的戲,究竟是什麼戲?
    宋玄仁:君王和美人的戲,那是什麼戲?本王查了,根本沒有這齣戲。白小九:不就是我倆的戲麼?清醒君自行腦補了一段對話,想著要是君王和美人吵完後,若是能這麼說,可能也就沒有那麼虐了。但可惜的是,他們沒有這麼說。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白鳳九聽到深夜,極其入迷的戲,到底是一出什麼戲。
  • 《甄嬛傳》四阿哥:把一手爛牌打成王炸的超強王者
    四阿哥的生母李金桂是一個低賤醜陋的宮女,當年的皇上因為寵幸李金桂被康熙皇帝訓斥,所以他也只是讓人照顧李金桂生產,李金桂生下四阿哥就撒手人寰了。李金桂不受待見從而連累了四阿哥,四阿哥一直被寄養在圓明園,從未得到過重視。可就這樣的一個處境,他都能逆襲成為日後的君王,可見他的智慧和心機。
  • 《如懿傳》裡的舒妃,背靠太后,有皇上的寵愛,為什麼下場悲慘?
    魏瓔珞只是淡然的回了句,愛他為什麼一定要告訴他呢,先說出口的那個人,已經註定輸了。舒妃何嘗不是,她就是那個一直把真愛掛在嘴邊,一點點直到卑微的看不見自己。在太后宮中時,她知道皇上喜歡後宮嬪妃,端莊賢淑,便練習行走起臥,知道皇上最喜做詩,把皇上的詩詞當成寶貝,細細品讀,謄抄保存。
  • 《琅琊榜》番外59:太后罵皇后引狼入室,皇上卻春風得意
    「皇上,宸妃回宮已有四五日,你可有去看她……」茶到嘴邊,太后也不忘問一句。「還沒有抽出時間過去……」皇上也喝一口茶,然後回太后。太后對皇上最近專寵越嬪頗有微詞,卻又不好明說,「宸妃懷有我大梁龍嗣,你也要多關心一下。」
  • 小說:立後之事,不急
    奚鳶捧著這一件華服,抿唇垂眸,便明白昨日太后去君安殿不是一時興起,今日更是有意而為。永壽宮。「奴婢見過太后,太后金安。」奚鳶跪下叩安,把衣服雙手奉上。太后朝旁示意,便有婢女上前接過。「平身。」「謝太后。奴婢告退。」奚鳶起身,恭敬地行禮然後退下。「慢。」
  • 珠簾驚魂之13 曹太后賞賚攏人心
    四月十一日,太后垂簾聽政開始了,輔臣先在柔儀殿西閣待漏,曹太后一個人來到內東門小殿東室簾內坐朝。天麻麻亮,曹太后對輔臣說:「原先議定的是皇帝與老身一同御東殿垂簾,輔臣合班依次奏事。現在皇上正不停地服藥,暫時只能躺在柔儀殿東閣之西室,你們入西室問候皇帝身體以後,再來東室奏對軍國大事吧。」韓琦對歐陽修小聲嘀咕:「太后這實際上是要獨自御東室聽政啊。」
  • 甄嬛傳:太后給華妃送歡宜香,真的只是為了大清江山?人心險惡
    導語:「太后給人心險惡」甄嬛傳裡面,華妃一直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女人,正是因為華妃和其他妃子一貫的溫婉不同,才讓皇上對華妃多了幾分真心。華妃作為將門之女,性格自然灑脫,管理後宮也非常的霸氣,雖然只是妃位,但是氣勢完全不輸給皇后,甚至皇后有時候都要忌憚華妃。
  • 如懿傳4:青櫻為太后移宮的事向皇上求情,甄嬛重新賜名如懿
    琅嬅也看出其實青櫻被禁足,太后不移宮明面上只是皇上孝道,實際則是太后和皇上較勁,都是為了一個青櫻而已,因此勸說皇上向太后低頭,讓太后移宮也好放了青櫻出來,弘曆反問琅嬅如果讓太后移宮了,但是太后卻不讓青櫻出來怎麼辦,琅嬅無語。
  • 皇上暈倒背後的陰謀:是四阿哥對六阿哥的一場陷害
    端妃後期知道是甄嬛故意置皇上死地的,也只是稱病不來往,所以這個時候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那既不是敵軍,也不是盟友,還會是誰呢?我們繼續回想下當時整個大的政治背景。前朝局勢下,關於皇儲之事立長立幼一直爭論不休,雖然皇帝和甄嬛已經秘密商議確定立的是四阿哥。
  • 甄嬛傳:太后臨死前說了兩句話,沒想到在皇上身上都應驗了
    電視劇《甄嬛傳》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國產電視劇,在劇中太后和皇上之間的母子情是非常複雜的,皇上對太后既有兒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也有對太后偏心弟弟的怨恨之情。而太后對皇上也是既有骨肉親情,卻也怨恨皇上生性狠毒不肯放過自己的親弟弟。
  • 《甄嬛傳》:皇上喜歡才女,為何太后反覆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
    《甄嬛傳》開頭就是太后張羅著給皇上選秀,主要是想找些貼心的人,既能照顧皇上,同時也能增添皇嗣,為皇家開枝散葉,保證皇位的綿綿不息。:皇上問沈眉莊讀過什麼書,沈眉莊佯裝只讀過一些女德類的書,這一點甚得太后心意,太后認為此類女子穩重,適合後宮,但皇上臉上卻難掩失望。
  • 甄嬛傳,她是後宮小主中唯一讓太后付出真心的人
    在劇情中,皇上要處死隆科多時,太后假裝隆科多家人前去探望,在兩個人單獨對話時,,太后和隆科多回想往事,兩人毫無隱瞞的說出了各自的心裡話,當時太后還是情竇初開時,對青年才俊隆科多一往情深,但隆科多卻把太后當工具,在皇上選秀時,騙太后說皇上不喜歡粉藍色衣服,誰知皇上偏偏喜歡這個顏色。可見隆科多完全是在利用太后。
  • 珠簾驚魂之30 宰相警告曹太后
    高皇后趕到神御殿,太后還在哭訴著:「從他自小進宮,哀家就拿他當親兒子養著,有好東西先給他吃,有好物件先給他玩,想不到我是餵肥了一隻白眼狼,他現在竟這樣對我……」高皇后一把抱住太后:「母后,皇帝在病中,您千萬不和他一般見識,他今兒回宮,孩兒一定好好收拾他。」
  • 《甄嬛傳》:皇上的結局,就藏在太后臨死前留下的八字詛咒裡
    皇上每天看著這個簪子,一面被提醒「我媽不愛我」,一面被提醒「我是個殘害手足的人」,不堵心才怪。她們哪裡是皇上的妃子,分明是太后的棋子,無論哪個得寵,都鞏固了太后家族的利益。就連四阿哥這樣的成年皇子都敢下毒殘害。
  • 甄嬛傳:太后早就知道純元的死因,你看太后死前和皇上說了什麼?
    甄嬛傳:皇上或許早就知道純元的秘密,不信你看他和太后說了什麼儘管宮裡面人人自以為皇上雍正對於自己的髮妻然而,由於太后和宜修本身都是屬於烏拉那拉氏家族,所以他也不好將這件事情做的太絕。不過雍正早已看出真相,知曉純元的目的和秘密,但是只是和太后心照不宣,只是為了保護彼此的顏面。
  • 甄嬛傳:眉莊一直受太后偏愛,為啥死後太后卻並無反應?
    母親則告訴她:皇上選的是秀女,不是學士,你若讀,也只應當讀過一些女子要學的內容。這個場景說明:皇帝、太后的喜好是希望女子無才便是德,沒讀過書好駕馭,而且不會後宮幹政。皇上對於眉莊沒讀過書倍感失望,而對引經據典的甄嬛另眼相看。而太后對於沒讀過書的眉莊十分滿意,對於飽讀詩書、酷似純元的甄嬛擔心不已。
  • 甄嬛傳:端妃為何棄四阿哥而收養溫宜?皇上這樣對付端妃令人寒心
    然而,宮裡的孩子不只溫宜一個,在溫宜出生之前還有四阿哥,也是沒娘的孩子,端妃為什麼不收養四阿哥呢?以她為皇上和太后背黑鍋的情面,她要是提出來收養四阿哥,難道皇上和太后還會拒絕嗎?端妃也是將門之女,娘家勢力不亞於華妃,皇上和太后忌憚華妃,難道就不忌憚她嗎?他們怎麼可能讓她收養四阿哥,坐擁一個現成的皇子呢?說到這裡,可能大家也明白了,當年皇上和太后選擇讓端妃給華妃送落胎藥,其實不僅僅是因為華妃對端妃沒有戒心,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想借華妃的手來制衡端妃。
  • 太后和皇上對主持正義毫無興趣,所以皇后甄嬛合夥也沒把華妃摞倒
    :會在皇上面前讚許她辦事得當-------皇后每次正面背面挑戰華妃失敗,皇上和太后都是這樣哄哄完事。和皇上一樣,太后對於破個案,主持個正義,毫無興趣。所以皇后心頭的這把刀就一直懸著,一直落不了,可以想像,若不徹底扳倒華妃,皇后決不會心安。
  • 故事:「你想立她為後,就如皇上所願」一日之間,皇后崩,新後立
    他坐在龍椅上,漠然地看著腳下那一群人心早已背離他的臣子,無聊之下玩起自己的手指來。終於熬到下朝,還未走幾步,就有侍臣王進來問,左丞相趙亮生辰,該賜他什麼。趙亶鼻子滿臉怒氣,甩了甩衣袖,哼了一下,往前走了幾步,又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