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雜說——「讓子彈飛一會兒」之「平安經」的「經」

2020-08-26 就三七二十一

忽然一夜之間,「平安經」成了一個熱詞。不僅有廣大網友的熱議,並且也已經引起了官媒的熱議和官方調查的啟動,大家紛紛表示,等待大瓜的出現。

瓜有沒有不知道,反正以當前黨建的形勢和作風,估計很快就會有明確的回覆。

當前網友對於這件事、這本書的態度,幾乎是一致的反面評價。當然這裡也輪不到我也沒資格為其洗地,只求提一些客觀思考問題的角度,以豐富大家對一件事物的認識。

畢竟任何觀點都因為其視角的局限,而天然具有片面性。多一個角度總是好的吧。

第一個角度,就事論事,大家對這部名為「平安經」的書,其書名很大,但其內容卻似乎極其「水」,之間的巨大反差十分「辣眼睛」。

當然,在我初看之時,確實也有幾分類似的感覺,但深入結合自己以往的閱讀體驗,不免在開始吐槽前又冷靜了一些。

其實一本書寫的「水」,實在正常。在這個商業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幾乎各行各業都充分的開放,充分的競爭。出書的門檻已經很低,正規的出版社可能為了招牌,或是官方背景會強調質量,而一般的出版社則是為了賺錢的。一個作者,只要會打字,並且願意花些小錢,甚至連自己的小學時寫的日記都可以出版出來。可見內容水不是關鍵。

而名字起的夠大,竟然敢用「經」這個字眼,似乎讓人難以接受。但其實這也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導致的。

我們一般人的認知之中,佛家裡佛言佛語才能稱為「經」,道家裡能稱作經的也無非《道德經》、《法華經》,儒家之中「四書五經」更是赫赫威風,成為數千年中國知識分子的晉身之路,清朝編修《四庫全書》,還是「經史子集」分類,「經」部排在首位。

所以大家感覺能稱作「經」的,肯定是有些分量的東西,而「平安經」中那些流水帳似的鋪排,竟然也冠上「經」字,真是「可笑不自量」,實在是可笑之極。

但是真的如此可笑嗎?其實也不盡然。我認為這個作者起這個名字對標的是佛經,而不是道家儒家的經。

何出此言?其實真的如果有網友真的讀過一些佛經的話,可能就會比較容易理解了。

首先這種鋪排的形式,和佛經之中最常見的禮讚和回向的形式是差不多的。

大家經常接觸的佛經不多,可能很多網友就看過《心經》、《金剛經》,這兩部經書之中的文本,相對來說是乾貨比較多的。

但是很多其他的佛經之中,就不全是如此了,其中很多佛經中篇幅很長,但其中真正有分量的話只有少數幾句,加入幾個小例子後,就是很大篇幅反覆的重複「南無某某佛」、「南無某某菩薩」、「某某佛娑婆訶」、「某某菩薩娑婆訶」等等,用以向佛、菩薩表示敬意等諸多意義。

大家知道,這些佛經中的佛菩薩,背景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而恰恰其弟子又眾多,所以往往一部佛經之中,稱頌佛號的文字篇幅就很長,並且和這個「平安經」的形式差不多,就是簡單直接和重複。

當然需要特別聲明的是,這裡本人對佛教並沒有什麼不尊重的意思,表面上看把佛和菩薩,同那些火車站和一二歲的名詞等同比較聯繫起來了,但是畢竟佛也曾說過,不要著相,所以不要深究。

其次就是這本「平安經」核心方法和佛經是有些一致的。

佛家講精進,還有「八萬四千法門」,即是說成佛的方式方法很多。甚至在過去的舊時代,很多人根本不認識字,也讀不了經,就靠翻來覆去重複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在任何場合下進行修持。

核心方法就是通過不斷的重複,來增強印象,把一種行為變成習慣,變成肌肉記憶,甚至成為潛意識,這就實現的了宗教傳播的目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平安經」讀上一遍,且不說發願不發願,回向不回向,念誦那數十百次的「平安」二字,還是能給人一點作用的。例如即使不會真的讓我們都事事平安,但催眠效果估計一流,睡在家裡的安全性肯定還是比出門要高一些的。

笑話歸笑話。當然了,形式雖然是這麼個形式,有其內在的一些邏輯。但完全沒有乾貨,那可就和佛經差的遠了。

第二個角度,大家都覺得作者的身份和內容的水準實在反差太大。

其實這一點,似乎也容易理解。一個嚴謹的學者,並非就不會寫出水平低的文字,內心的才華,也不見得真的就一定能反應在自己的文章中。

例如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清代人物,憑藉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而風靡全國的「紀大菸袋」,此人學富五車,名稱一時,被皇帝安排作為《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換成現代的說法,就是中宣部國家重點文化建設工程的總監製,這身份已經足夠顯示其學問水平了。

紀曉嵐如此學識之下,一生流傳下來的卻是一部描寫鬼狐精怪故事的《閱微草堂筆記》,不可謂反差不大。雖然《閱微草堂筆記》故事神異,語言練達,但與其才氣相比,實在不相稱。

一個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先不能先入為主就認為其學術水平就是假的。畢竟這些東西可不是說一個人能夠隨隨便便就能達到的,博士雖然有那些造假的明星作為先例,但從博士進步到教授,還成為博導,稍微有點教育背景的人都明白是何等的難度。

那些只是拿文憑當敲門磚的人,肯定不會走這條路的。造假就是為了省事和謀取不當的利益,如果造假的投入比利益還大,何必去造假?所以單純拿這「平安經」來否認作者的學術水平,還差那麼點意思。

其次,一個人的學術水平是不太能夠跨越專業的局限的。其實讀起網上傳播的隻言片語,推測其文章結構,不難發現此書和其本專業的法學沒有什麼關係,而像上文論述的那樣,更加接近於吸收了點佛家的路子,來隨便就一個話題,來展示下自己寫作的新套路而已。

論學術價值,可能沒有,對其自己,或許倒有那麼幾分。這也挺像一些在某一學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轉身就要對他不怎麼了解的領域的事情指手畫腳,這種情況雖然經常「貽笑大方」,但也並不罕見,其實不過也是博點額外的公眾注意力罷了。

再次,一個人的智商高低和智慧高低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能在學術上取得如此成就,自然智商不會太低,法學的學術水平畢竟不是一些表演專業,需要十分動腦子的。但是一個人智商高,不代表自身的境界就會高,相反,從網上這些隻言片語的行文之中,最多也就感受幾分「返璞歸真」的感覺。

當然或許連這麼一點感觸也還是我自己的一廂情願、自作多情而已,也並不是他真實的意思。

現在幹部的政策是提倡德才兼備,但這個德卻往往只是小德,例如不違法亂紀,清正廉潔等等,看似標準很高,其實只是私德層面,算不上高層次。而真正的大德,定義標準都很難,做到更是不容易,那也自然沒必要強求。

智慧也是如此,知識可以傳授,智商也可訓練強化,但是智慧卻真要機緣和悟性,教不來的。

最後,還有一層底線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飯不可以亂吃,話也不可以亂說,特別是這種官員身份的人,更是如此。

書要出版,是要經過編輯和審查的,此人的書中,雖然也沒啥內容。但至少一不反黨反國家,二不宣揚暴力淫邪,可以說除了「沒內容」,完全沒有觸及出版的紅線問題,甚至硬要拔高,確實能像那些拍馬屁的人說的,滿滿「正能量」啊。

第三個角度,大家對此文在當地官方受到了超乎尋常的「追捧」,實在難以理解。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屁股決定腦袋,而嘴也是腦袋的一部分。在那些所謂的研討會上,坐著的大多數是臨時拿來湊數的。而那些所謂的給出高度讚譽的專家,其實估計也根本沒有打開書來看過。

畢竟大家都很忙,每天工作生活都已經夠忙了,想讀書,時下的暢銷書估計都沒時間看,誰會去真的把自己的寶貴認知資源,浪費在這種書上。

相反,如果反正必須要開展讀書學習活動,這裡有領導送的不要錢的書,那還能省一些買書的辦公經費,何樂不為?當然這句純屬猜測,希望如此。

回過來,沒辦法,作為體制內的人,總得顧及團結和諧,所以言不由衷,言之無物的說幾句漂亮話,也就完了。

特別是中國人是非常講究禮貌的,路邊商家找小姑娘搞促銷活動,送你一包紙,一個氣球,還要感謝兩句呢,別人(還是領導)好心請你來開個會,甚至還專門給你安排發言時間(大家都懂,能發言就是地位的象徵),你好意思不說幾句好聽話嗎?

有人把這稱為「腐敗」的一種,其實也有那麼一絲過了。畢竟這種事情並不罕見,就像那個著名的爛片《逐夢演藝圈》,不也是有很多領導大咖為其站臺嗎?

沒辦法,利益所在,大家都在一個圈子裡,好意思整天互相懟嗎?懟人厲害的,一般都落不了什麼好下場。

圈子越小,越是如此。

第四個角度,大家都覺得作者的背景不正常。

還拿紀曉嵐寫神鬼故事舉例,有人說其編修《四庫全書》時閱盡天下文字,感覺自己的文章怎麼也超越不了古人,所以乾脆不寫。也有學者說這是因為當時乾隆朝大興「文字獄」,為了避禍,所以只好借鬼狐故事,來寄託一些東西,看似寫鬼,其實是寫人。

那麼作為「平安經」的作者,寫出如此文字,是否也有一些別的因素呢?

首先考量的肯定是利益因素。

作為一個相當級別的官員,雖然不知道其收入如何,有無灰色收入,但料想是不會太過困難的,也犯不著像一些網文作者那樣,拼命碼字來維持生活。

另外據一些媒體報導的,其之前有過幾十部學術專著了。而大家也都知道,當前的教育體制內,一個人想評教授等職稱,都離不開一定數量的學術著作和論文。

而「平安經」這本書明顯無論如何也和學術也靠不上邊,所以也不可能拿來評職稱,和他自己的職業發展利益掛不上鉤,所以和「學術腐敗」也沒什麼關係。不然的話,如果要拿來評職稱什麼的,這個「平安經」肯定不會用這個名字,改成「強化平安理念與穩定社會治安心理教材的創新研究」,豈不美哉?

回到最基本的書上面,看看能否帶來利益,據說此書首版印製了6000冊,標價五十多元,兩者相乘三四萬元,其實剛剛好,和一個普通人找個野雞出版社印本小書的價格差不太多。

並且這種定價策略也是符合這種出版物的定價套路的,標價即總體成本(包括買書號、編輯費用什麼的所有費用),別看和暢銷書比較也不便宜,但真是沒有包括利潤的價格。因為這種書往往也就是作者印完拉回家裡,到處見人送一送,展示個廉價人情,根本不為錢。

通過這些,也就是大概能推論,這本書自費出版的可能比較大,根本不是為了賣書賺錢。但是後面為什麼在網上能標價到近300元,那其中的邏輯就確實不太清楚了,是不是有藉機搞腐敗的問題,咱不知道,所以此處不多評論,看後續的發展吧。

這裡插一段,從個人理解來解釋一下30年寫30部學術專著的問題,首先這個數量看著很多,但其實不算多,對於一些真正的專家學者來說,只要有話題有時間,還是能寫出來的,畢竟很多號稱的學術專著,不過是東拼西湊,甚至就是編纂的書籍。

其次,大家要注意其博導的身份,讀過研的人,大家都懂得,作為學生畢業都要發論文,而要發論文的話,往往會把導師寫進作者之中。學校要求第一作者的話,導師就在第二位,不要求第一作者的話,導師往往還是第一作者。

發表專著更是如此,而法學的博士想要畢業,單純發核心期刊的論文,估計還不如編發專著簡單,所以很容易就能知道,30部專著之中想必有不少是學生寫的,其不過是署個名而已。當然作為老師,如果真的給學生選了題,指導了寫作過程,署名也實屬正常,算不得什麼。

如果排除了利益的因素,那難道此作者真的是如此純粹,就為了做好事嗎?其實也不然。

最後這裡就要嘗試說明一下,這本書在我看來最為突出的問題。

作者是個共產黨的官員,而黨員是不能有宗教信仰的,因為他們是唯物主義者,要信仰的是馬列主義。但是就從這隻言片語之中,就能看出作者的信仰並不單純。

前文也論述了其書中與佛經形式上的一些共通之處。內容上就更不多說了,其中原文「眼平安,耳平安,鼻平安,舌平安,身平安,意平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眼耳鼻舌身意」是從佛教的「六根」而來。

而客觀上的聯繫,如果沒有主觀的動機相統一,也成不了刑法上的定罪標準「主客觀要統一」。

而主觀層面,其實也有跡可循。

佛教有個名詞叫「布施」,其內涵大家也很熟悉,就是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布施大概包括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當然也有人說還有「身布施」(例如佛以身飼虎,割肉飼鷹)的。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送東西,也就是「財布施」,但是「財布施」沒有「法布施」的福報深厚。而「法布施」最簡單和最方便的,就是傳播佛法,教人為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佛教徒會湊錢印製很多小的冊子,免費發放的原因,這是很大的布施,比單純的給人東西,能得到更大的「福報」。

這裡就「小人之心」一下,這位作者寫作此書,明顯不會對其仕途和學術生涯有所助力,定價策略以及實際內容也可以看出其基本沒有靠賣書牟利的可能,而人又不可能真的完全沒有私心雜念,那所有的可能都排除了,那就只剩下這種可能,這位作者就是在做「法布施」,以勸人向善,求得雖然外人看著虛幻,但在信徒心中卻實際無比的「福報」。

至此,主觀客觀層面相互統一,雖然不敢論定其一定是佛教徒,足可以證明這位作者思想層面受到佛學影響很深。

如果是個普通人,信佛可以勸人向善,是個好事,倒也罷了。但不湊巧的是,作者作為共產黨的官員,如果卻真有這種信仰,那就算是個問題了。

當然還是只能希望只是我個人的「小人之心」吧。

最後再附加一點,看了這麼多新聞報導,我們作為普通人其實更應該慶幸。這位在相當領導崗位上的學術型官員,並沒有拿自己的學術去和手上的權力綁定,去影響司法的公正。

要知道,法學領域很多法學問題上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學術意見的,而作者本人既然已經擁有相當的學術成就,自然也會有其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其同時又作為司法機構的重要領導,如果動不動就在爭議性的問題上寫幾篇重要的研究文章,然後讓下級看到了,奉為圭臬去執行,那可就麻煩大了。

公安系統是司法系統中,涉及公民利益最直接的,很多公權力可是和公民的私權是有衝突和模糊邊界的。如果一個學術型的官員,用自己片面的學術觀點,給自己下屬的行為背書,甚至指導下屬的行為,那豈不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局面?

當然這些東西,也只是猜測,是不是真的沒有,畢竟關於深度的調查和報導也沒有出來,一切就還是「讓子彈多飛一會兒」吧。

對待這種熱點話題,冷眼旁觀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平安經不平安
    平安經不平安 剛看到關於平安>經新聞時的那種感覺猶如撲面而來了一股惡臭,燻得讓人眼暈。
  • 《平安經》倒下了,「馬屁精」還在
    一這件事的緣由我已經不用做太多介紹,一位公安廳的副廳長不知怎麼開始跨界搞起了文學創作,嘔心瀝血,寫下了一部奇書,命名曰《平安經》。這不是和尚念經的那個經,但書籍一經出版,立馬被捧到了比《道德經》還牛逼的程度。
  • 2020年命途多舛,庚子年真這麼邪乎?
    初二晚上連夜坐飛機飛回了南京,飛機上也都是緊張的氛圍,一句話不說,口罩不摘,水不喝,一直到上了自己的車為止。,為了增強其權威性,還說這《地母經》為黃帝所做,全稱《黃帝地母經》,它對於庚子年的推測是這樣的:「太歲庚子年,人民多暴卒。
  • 舒敏|新裝與「神」經
    新裝與「神」經這個七月,有兩件事在坊間醜聲遠播,一是杭州男子殺妻案,二是「火」遍神州的一部「神」經。「出生平安,滿月平安,1歲平安,2歲平安,3歲平安……」假設有人閒得無聊,在網絡上編幾個這樣的段子,照說倒也無妨;如果將這樣的段子結集岀書,難免有些浪費紙張;若這樣的書不幸竟被印成精裝,且定價接近300,就不能不令人瞠目;若這定價不菲的書,不但好賣,且還能被眾多評論家們大肆鼓吹,則必定是有貓膩。
  • 《讓子彈飛》中,充沛的「遊戲」精神
    充沛的「遊戲」精神電影《讓子彈飛》是姜文北洋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改編自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故事發生在北洋時期的一個南方小鎮,鵝城,崇山峻岭中八匹白馬拉著一輛行駛中的火車,呼嘯而過,火車裡買官上任的馬邦德以及他的夫人、
  •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諷刺電影——《讓子彈飛》
    它就是姜文導演根據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所改編的黑色幽默電影——《讓子彈飛》。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世界上本沒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他要是體面,你就讓他體面,他要是不體面,你就幫他體面俗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克」。
  • 《死人經》:一本死人經,半部無道書,過於真實的江湖!
    《死人經》,冰臨神下,5級作者。分類:武俠-武俠幻想。【簡介】一本死人經,半部無道書。斬盡千人頭,啖吞百身骨。【黃金五章】第一章,離莊。西域顧家莊園,主角顧慎今年十四歲,依然天真爛漫,沒有絲毫身處危險亂世的感覺。他的父親是一名將軍,在江湖上也頗負盛名。姐姐即將出嫁,可是近來一段時間總有騎士、刺客在莊園附近徘徊和偷襲。他被父親安排,提前送姐姐出嫁。明明事事透著詭異,可是他卻毫無察覺。
  • 讓子彈飛解析,深度好文 看完豁然開朗
    6、說說千瘡百孔的鐵門 姜文讓他的小弟打個嘆號那段戲,的確是姜文有點自戀的意思,就跟很多人解讀的一樣,他在諷刺其他的導演,他把自己比喻成槍,把自己的電影比喻成子彈,不論是子彈打斷了馬韁,還是子彈射穿了黃四郎家的鐵門,包括電影名字--讓子彈飛,都是一個意思,就是他要把這個一直束縛著人民恐懼著人民的鎖鏈鐵門打穿掉,讓人民奔向自由,得到自己的財產。
  • 為什麼「四十二章經」永遠那麼火?藏在鹿鼎記裡的職場教學…
    就比如說鹿鼎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鹿鼎記裡一部四十二章經為什麼能火到八方來搶的地步呢?你瞧現在,多少人想火得炒作、引流、吸睛、拍視頻……人四十二章經就躺那兒,甚至被各種雪藏起來,它該火還是火了。說白了,它能保平安嗎?不能。是武功秘籍嗎?不是。寫得很精彩嗎?
  • 《讓子彈飛》:南國一霸—黃麻子
    喜歡讓子彈飛一會兒的那個麻匪啊。哦…瞭然!原來是說黃麻子比張麻子還像麻匪。對,黃麻子,張四郎。可你怎麼知道他比張麻子還像麻子呢?噓…你聽!「砰、砰…」 一陣槍響。
  • 人類博物館計劃 之 42章經招聘服務業務,啟動
    後來工作了,時常為了見一個人 day trip 從北京飛出去再飛回來。我們做了這麼多事,這麼努力,不就是為了能認識優秀的人,能和他們儘量走近一些,能最終一起變得更優秀麼?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們做了無數場活動、增長營也做到了第七期、社群和公號也聚集了非常多行業裡最優秀的人,就連我自己的兩個手機都已經加滿了一萬多個好友。
  • 魂升九天,魄落九淵,生者悲苦,死人平安!唯有利益《死人經》
    《死人經》講的是復仇的故事,主角顧慎為在十三歲時,遭到了滅門,只他一人得以逃脫,為復仇成為仇家金鵬堡的奴僕。金鵬堡精兵如雨,高手如雲,是西域的一方霸主,主人公在他的面前就跟塵埃一樣。如果我們用心去讀,進入了身臨其境的意境,會感到非常的絕望。
  • 另一部《死人經》何時能搬上螢屏!
    而小編看這部小說的契機是因為另一部非常讓驚喜的武俠小說《死人經》。請允許小編給大家安利一部非常好的小說。一本死人經 半部無道書 斬盡千人頭 啖吞百身骨這就是《死人經》的簡介,就這短短20個字就已經為我們鋪開了一副詭譎多變的江湖風雲畫卷!!
  • 《讓子彈飛》裡的一段看上去很扯的對話
    毛澤東為維護人民幣獨立不惜與蘇交惡   《讓子彈飛》裡有這麼一段看上去很扯的對話。黃四郎:三天之後,一定給縣長一個驚喜張麻子:湯師爺,他是胡萬的恩人,現在又成了你的恩人。你給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湯師爺:這還用翻譯,都說了。張麻子:我讓你翻譯給我聽,什麼叫驚喜?湯師爺:不用翻譯,這就是驚喜啊。黃四郎:難道你聽不懂什麼叫驚喜?
  • 《讓子彈飛》究竟在隱喻什麼!你真的看懂這些細節了嗎?
    《讓子彈飛》中,陳坤扮演的人物叫胡萬,而電影中麻匪叫筒子和條子,堂子上都是條子筒子,你去胡個萬子電影名《讓子彈飛》,到底什麼是子彈?之後麻子說了句,讓子彈飛一會,隨後扛著替身回城。子彈沒打到黃,黃卻被打死了,可能他是想說,流言才是子彈,打死了人心中的黃四爺,流言傳播需要時間,卻說成子彈飛的時間。子彈打的是人,流言打的是人心。所以,子彈等於留言也等於留言。
  • 武動乾坤:大荒蕪經的強大之處,先後兩人憑藉這部武學衝上元門
    武動乾坤動漫,如果說青天化龍訣是林動最強的手段,那麼大荒蕪經便是林動最終的底牌!大荒蕪經霸道無比,乃是天地間排名第三神物大荒蕪碑所創造的武學,能夠通過吸收大地的生機獲取能量從而爆發出超越自身極限的戰鬥力。
  • 讓子彈飛真實結局———鵝城黃四郎死了,新版黃四郎又產生了
    讓子彈飛的結局———黃四郎帶著老三老四老五花姐他們去第六個縣上任上海浦東縣…鵝城黃四郎死了,新版黃四郎又活了!師爺臨死時候勸張麻子不要回鵝城,因為他知道,張麻子真的鬥不過黃四郎,兄弟都被收買了…黃四郎藉機重生…人性險惡,思之恐怖至極!!!
  • 《讓子彈飛》其實是一個三國時代《易經》稱為天地人三才
    李達源文《讓子彈飛》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道理,所有矛盾其實都是溝通不到位所致。《讓子彈飛》這部劇中沒有溝通,其實就是說話,往沒往心裡去先不說,聽不聽得進去也是一回事。不服就幹,管它是領導還是小兵還是老百姓?這麼看起來還不如歐美的喪屍片情節好理順,不管怎樣就是奔著生肉去的。
  • 庚子春日釋懷 宅家紀實1、2
    宅家紀實1 庚子春日釋懷寒月深閨緊閉門, 一直在看著姐弟倆表現的奶奶在叫好之餘,另類感慨: 孔融4歲讓梨,成為千古佳話,人生結局卻讓人唏噓。老子道德經有言: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導向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特別是少年時代。雖然讓梨這個行為沒錯,比較結局也不應有必然關係。
  • 古代言情小說:《胡善圍》《清沅》《嬌娘醫經》強推
    對後宮女人的告誡:不睡皇帝保平安。口頭禪:簡直不是人幹事,幹完這屆我就不幹了。然並卵,她一連幹了五屆。愛好:吃飯睡覺撩小春。小春是誰?內容標籤: 強強 情有獨鍾 重生一句話簡介:自古美人愛英雄,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三本《嬌娘醫經》作者: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