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禁慾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
苦修者走的時候只帶了一塊布以防衣服破損,用來縫補,然後就一個人到山中搭了一間茅草屋,獨自居住起來。
不久,他發現茅屋裡有一隻老鼠,經常趁他打坐的時候來咬他的破布,弄出的響動會影響他。
苦修者早就發下誓願,要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傷害那隻老鼠。最後,無奈之中他又回到村莊,向村民要了一隻貓。
得到了貓之後,他又想:「我曾立誓不殺生,因此是不能讓這隻貓來吃老鼠的,那樣便違背了當初的誓言,招來它不過是想嚇走老鼠,還我一份清靜。
可是如果不讓貓吃老鼠的話,該讓它吃點什麼呢?總不能跟我一樣只吃一些野菜吧!」
於是苦修者又向村民要了一隻奶牛,這樣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為生了。
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苦行者又發現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隻奶牛,從而沒時間修行了。
於是他又回到村中,找到了一個流浪漢,做他的僕人,來幫他照料奶牛。
僕人來了之後,苦修者又幫著他搭了一間茅屋,僕人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後,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樣,我不是修行的人,我需要家庭,需要妻子,我要正常人的家庭生活。」
苦修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慾苦行的生活,於是......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
修行者修的是心,不是環境。一個有心的人,身處鬧市,一樣能靜心養性,修到成佛,一個心內不淨的人,即使在毫無生跡的深山,一樣無法修行,之所以有此差別,在於看不開、放不下。
這其實正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而真正可悲的是:人是絕對不愁為自己的欲望找不到藉口的。
內心有慾念,自然會被那慾念所累,從而讓自己陷入糾結和矛盾。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爭取財富,卻少有時間享受; 我們有越來越大的房子,但越來越少人住在家裡; 開發了很多新藥,卻健康不在; 有很多食物,卻無營養可言; 徵服了外面的世界,對自己內心世界一無所知; 擁有自由,但一點也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