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愛女兒遭兒子怨恨多年,母親臨終說真相,兒悔不當初

2020-08-10 悅讀心故事

「這個家我再也不想回來了!你們就當只養了姐姐一個人吧!」吼罷,王越就摔門而出。

重男輕女是中國式家庭的特有模式,但是在王越家裡,剛好是反過來的。

在王越有記憶以來,在這個家裡,姐姐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

她想要的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家裡或重或輕的活,爸媽都不讓她做。

有什麼新鮮好吃的東西,爸媽也總是緊著姐姐吃,與姐姐相比,自己就宛如一個奴隸。

小的時候王越總覺得是因為自己太鬧不得爸媽的喜歡,所以拼命壓抑自己的天性。

長大些王越覺得是因為自己功課不如姐姐優秀,所以拼命學習。

可是慢慢的,王越發現在這個家裡,自己就是多餘的那一個,無論怎麼努力都不會改變。

既然事實無法改變,王越也不再束縛自己,他厭倦了從小看著姐姐背影努力追趕的樣子。

從那以後,王越開始墮落的生活。

在家的時候什麼活兒都不幫父母做,只一門心思打遊戲。

在學校裡開始欺凌同學,上課故意搞亂秩序。

在社會上開始打群架,去網吧夜不歸宿。

時間一久,王越覺得什麼都無所謂了,反正他們還有一個優秀的女兒,就讓他們一家三口生活吧。

王越之前總是聽爸媽說,當年懷上姐姐的時候才二十歲,正在準備婚禮。

但是因為姐姐的到來,爸媽還把婚禮推遲了一年,等生下姐姐後才補辦的婚禮。

在生下姐姐後,一家三口生活的十分融洽。

但是隨著姐姐長大,一直和爸媽說想要個弟弟妹妹,家裡就一個孩子太孤獨了。

而國家又正好開放了二胎政策,爸媽的年紀也都還小,這便有了王越。

唯一的缺點就是王越和姐姐王柔的年齡差距有點大,相差十五歲。

以前聽的時候總覺得很感謝姐姐,但是現在聽這些話,王越反倒覺得有一種反胃的感覺。

尤其是爸媽老對王越說的那句話——如果沒有你姐姐,哪會有你啊?

墮落之後的王越越發的討厭父母和姐姐,母親做的的飯菜他會扔進垃圾桶,看到姐姐和父母一起說笑的時候會覺得發自肺腑的噁心。

王越甚至開始覺得,家裡的這三個人就不配活在世上。

他本可以擁有美好的未來,但這三個人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汙了他的人生。

因為王越對小時候的事情記憶很模糊,也不曾記得有過什麼快樂時光,對養育自己的這座城市只感到厭惡。

所以上大學選擇城市的時候,學校故意選在離家很遠的外地,假期也不回家,一年到頭能回一次家都屬罕見。

回家一趟也不在家裡住,和姐姐的關係更是持續惡化。

自從去了外地上學生活,王越只對外人講自己是孤兒,也從不和家裡人聯繫,仿佛真的世界上就只剩他一個。

本來美好和睦的家庭因為王越對姐姐和父母的怨恨,開始分崩離析。

直到母親病重,王越才重新回到家。

母親看著許久未見的兒子,眼眶蓄滿了淚水,她知道,她們做父母的偏愛女兒遭兒子怨恨多年,可事實,根本就不是那樣的。

現在她就要死了,如果不在臨終前說出真相,她死不瞑目。

「小越……」

母親拉著王越的手,老淚縱橫。

隨著母親臨終前說出真相,王越這個兒子悔不當初。

到底是什麼真相?

點擊下方「繼續閱讀」看下方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母親偏愛兒子一輩子,臨終前遺產全留給女兒,真相震驚網友
    母親偏愛兒子一輩子,臨終前遺產全留給女兒,真相震驚網友!正文:劉金鳳有兩個孩子,姐姐叫趙靈欣,弟弟叫趙佳寶。劉金鳳年紀輕輕就守了寡,一輩子也沒有再嫁,而是靠自己的雙手養大了這兩個孩子。但是街坊鄰居都知道,劉金鳳最喜歡趙佳寶,姐弟倆還小的時候,劉金鳳只要手上有一點餘錢,準是給趙佳寶買好吃的和好玩的,他姐姐只有眼饞的份兒。
  • 偏愛兒子的吳老太,心疼兒子天下第一,到頭來女兒為她養老
    (一)吳老太是民國殷實富裕人家的女兒,漂亮聰明上過學堂寫一手羊楷毛筆字,解放那年18歲的窮孩子過繼給父母當兒子落實政策大兒子去單位上班,三兒、四女進了街道五金廠,二兒、三女紮根農村結婚生孩,大女兒從未斷過寄錢日子好起來吳老太更精神,走路如風街上少不了她穩健身影,二兒子一家三口上街來看吳老太,兒子擺弄電風扇不慎被電死媳婦瘋了,吳老太將小孫女養在了身邊。
  • 重溫《知否》:父母的偏愛會害了孩子
    ,林小娘管家讓衛小娘一屍兩命,不養沒有母親的孩子,卻把有罪的人的女兒放在身邊,讓眾人如何想。墨蘭看到盛紘懲罰妹妹們,便假惺惺的說到自己是姐姐怎麼就沒看好妹妹呢?如蘭一聽到這更加想辯解了,事實的真相就是墨蘭推倒了她和明蘭,明蘭也說了,但是盛紘就是不相信她們,只相信墨蘭。
  • 母親臨終要見被拐女兒,兒子找來工友假扮,無巧不成書假姐變真姐
    要不是心裡有件事讓她牽掛著,她真的不忍心再拖累孝順的兒子和兒媳了。張老太除了兒子王坤外,其實還生了個女兒,叫王蘭,比王坤大三歲。在王蘭三歲時張老太帶她去趕集,挑個菜的功夫,女兒就被人販子抱走了,此後一直苦尋不得,王老太無比的自責,也很愧疚,想在臨死之前再見女兒一面,親口跟女兒說一聲對不起,媽媽一直沒有放棄找你。母親的臨終心願讓王坤左右為難,時間已經過了幾十年,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一個人猶如大海撈針,他如今已經56歲,又只是個月入一千多的環衛工人,無論是精力上還是物質上,都不允許他去找人。
  • 老漢癱瘓,女兒伺候,臨終前卻把50萬家產給兒子,兩年後樂壞了
    老漢癱瘓,女兒伺候,臨終前卻把50萬家產給兒子,兩年後樂壞了李老漢已經70多歲了,年輕的時候生活還不錯,雖然是出生在農村,但是為人踏實能幹,人也長得很精神,有很多漂亮的姑娘都看中了他,人們都以為他可以娶個漂亮又有錢的媳婦,誰知最後結婚的,卻是一個啞巴姑娘,讓鄉親們都大跌眼鏡,可是這李老漢卻和媳婦恩愛有加,別看媳婦是個啞巴,人很善良賢惠
  • 小說:兒子贍養母親晚年,母親卻將財產給女兒,母親的話讓兒羞愧
    最近兩天,周聰的家裡因為母親財產分配的事情,鬧得那叫一個不可開交。原來身為兒子的他一直給母親養老,母親卻把財產全給女兒,可是得知原因後,身為兒子的周聰頓時羞愧不已。事情還得慢慢說來。當時身為兒子的周聰剛給母親養老時,周聰的媳婦聽說,母親把所有的錢全部都留給了她的女兒,那臉色立刻變得比醬牛肉還要難看上幾分。
  • 母親臨終前給兒子10萬,不給女兒一分錢,女兒這樣「報復」她
    張老太的老伴走十多年了,平日老人獨自一人住在村裡老宅,他有一兒一女,兒子王大壯和媳婦在小鎮上擺攤賣水果,日子過得不錯。女兒王小珍家在附近村子,有兩個孩子,女兒女婿家裡負擔重,生活條件一般。王小珍是個孝順的女兒,雖然自己家裡不富裕,但她對老母親十分關心,每次趕集的時候都會來母親這裡一趟,不是帶魚就是帶肉。
  • 老人供女兒讀大讓傻兒子種地幹臨終前卻把30萬都給了兒
    老人有一兒一女,兒子生下來就是個傻子,女兒卻比較聰明,郭老太好不容易把女兒供著讀了大學,女兒卻開始不回家了,郭老太的兒子因為傻,娶不到好對象,最後花了兩萬塊錢,去了村裡的杏杏。兒子結婚後,郭老太也沒花錢買房,就讓傻兒子和兒媳婦住在自己的房子裡,兒子雖然傻,但長得人高馬大的,郭老太經常讓傻兒子和兒媳婦下地幹活,但每次收穫的糧食,賣了錢都不會給兒子兒媳一分。
  • 《步步驚心》:同是親生兒子,德妃為何只偏愛十四爺?真相太殘酷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德妃的親生兒子,可是很明顯,德妃更偏愛十四阿哥。因為若曦進宮的事兒,兩個人一起去跟母親求情,德妃拉著十四的手,語言裡全是寵溺,還不忘敲打四阿哥:難得你們兄弟齊心,一直這樣多好。母子在樓下碰面,陳婷甚至沒有抱一下孩子,而是對李尖尖說:我把他給你了。多年後,陳婷再婚,並且有了女兒小橙子,生活過得不錯,經濟條件好,整個人精神狀態也好。她回來找凌霄,想認回這個孩子。此時,她是心存愧疚的,為了和凌霄親近一點,她經常帶小橙子來找哥哥,各種套近乎,以至於小橙子都離不開哥哥了。
  • 《步步驚心》同是親生兒子,德妃為什麼只偏愛十四爺?真相太殘酷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德妃的親生兒子,可是很明顯,德妃更偏愛十四阿哥。因為若曦進宮的事兒,兩個人一起去跟母親求情,德妃拉著十四的手,語言裡全是寵溺,還不忘敲打四阿哥:難得你們兄弟齊心,一直這樣多好。母子在樓下碰面,陳婷甚至沒有抱一下孩子,而是對李尖尖說:我把他給你了。多年後,陳婷再婚,並且有了女兒小橙子,生活過得不錯,經濟條件好,整個人精神狀態也好。她回來找凌霄,想認回這個孩子。此時,她是心存愧疚的,為了和凌霄親近一點,她經常帶小橙子來找哥哥,各種套近乎,以至於小橙子都離不開哥哥了。
  • 小說:兩兒因沒有父親而怨恨母親,多年後得知真相,兩人怒扇自己
    即便孩子們這麼對她她還是沒有說出真相,並且一如往常地弦子孩子們。這不,前陣子才去看了孩子們。回來以後大嬸就把她那幾天發生的事情告訴我了,說來也是有意思。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劉大嬸給孩子們打電話說自己來了,沒有人來接她。不認識路的大嬸只能邊走邊問,人們看她是個渾身破洞,髒兮兮的老太太,沒幾個人搭理她。
  • 母親失蹤多年,兒子婚禮突然現身,失蹤原因讓丈夫大哭
    村裡李建國家這幾天熱熱鬧鬧的,原來是李建國兒子濤濤今天結婚娶妻了,兒子兒媳是念大學時認識的,經過了畢業季,工作分隔兩地等考驗,如今終於修成正果。在司儀的主持下濤濤給在座的長輩挨個敬酒,徑直走到李建國面前說:「爹,這麼多年您辛苦了。」李建國眼睛一熱,看著給自己敬酒的兒子兒媳,感嘆自己頭髮白了也值了。
  • 「媽你要把棺材本也賣了給弟弟,休怪我無情」女兒一席話打醒母親
    她因為這事跟母親鬧過無數次,但是沒什麼用,母親很是溺愛弟弟,母親的錢自然也都是進了她那個混蛋兒子的腰包。嘴上說得好聽是創業,可秋月知道自己的弟弟是什麼德行,哪裡是創業的料。高中都沒畢業,還創業呢?別指望他賺錢了,不賠錢就是好的。
  • 母親失蹤多年,女兒和舅媽生活,嫁入豪門時母親出現還要給她養老
    阿琴一直跟著舅媽生活,自打記事以來她便沒有見過父親和母親,舅舅曾告訴阿琴,她的父親在一場車禍中去世了。當年幼的阿琴問起自己母親的下落時,舅舅卻開始支支吾吾,倒是舅媽直接拋下一句話:你媽失蹤了,後來又改口說你媽也死了……至於母親是生是死,阿琴不得而知,直到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加,習慣了母親不在身邊的生活,舅媽取代了母親的位置時,她也就不會再問這種問題了。
  • 老母親帶包子進城看女兒,遭勢利保安阻攔,亮出身份保安悔不當初
    ,可女兒工作太忙,實在抽不出時間回家,所以就在電話裡說讓父母來城裡住一段時間。老兩口也沒怎麼去過去過女兒家,這次正好趁著孫子生日去一趟,老兩口商量著給女兒帶點什麼。最後還是母親了解閨女,說她喜歡自己做的大肉包子。老兩口在家準備了三天,陳大娘精心包裝好了大包子放在一個布袋跟老伴坐上了去城裡的汽車,可到了女兒家,女兒在上班沒有在家,老兩口想給女兒個驚喜,就又扛著包子去了女兒的公司。
  • 《知否》原著最沒有存在感的盛長棟:不得父母偏愛孩子,更懂感恩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不得父母偏愛的孩子,最渴望愛,而能治癒他的,也只有愛。孔嬤嬤曾勸誡盛紘,對於大家族的一家子兄弟姐妹,做父母的最要一碗水端平。可是對盛長棟而言,這樣的公平只是奢望。對於孩子而言,最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公平,尤其是有兄弟姐妹的家裡。父母的不公平,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心傷。
  • 《知否》原著:你明目張胆的偏愛,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底氣
    一個人,能被另一個人明目張胆地始終偏愛著,那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知否》裡的盛明蘭就有這樣的福氣,她被祖母從始至終偏愛著,厚待著。都說沒娘的孩子像根草,然而孩童時的明蘭就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如果不是祖母的庇護和厚愛,可想而知,明蘭的童年該是多麼悽慘和無助,就算不被虐待,也會是無依無靠,必定要處處看人臉色。因為有祖母的疼愛,明蘭才得以從失去母親的痛苦中慢慢走出來,雖然沒了母親,但是祖母給的愛卻足以溫暖她整個人生。
  • 同樣是親生女兒,黃蓉為何偏愛草包郭芙?郭襄出生時候就註定了
    說一家子中有個兒子最孝順,母親生病後,四處求醫不得,便請了個會針灸的婆子來瞧病,婆子瞧了之後,說老母親不妨事,只是心火,只一針灸即可。一聽這話,兒子慌了,說人心見鐵即死,如何針得?婆子說不用針心,只針肋條即可!兒子問,這肋條離人心這麼遠,為何針它心病會好?婆子微微一笑,道:「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 《知否》原著渴望被愛的盛長棟:沒有父母偏愛的孩子,更懂珍惜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不得父母偏愛的孩子,最渴望愛,而能治癒他的,也只有愛。孔嬤嬤曾勸誡盛紘,對於大家族的一家子兄弟姐妹,做父母的最要一碗水端平。可是對盛長棟而言,這樣的公平只是奢望。對於孩子而言,最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公平,尤其是有兄弟姐妹的家裡。父母的不公平,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心傷。
  • 生病後兒子不管,把20萬家產都給女婿,兒子離世,才知被騙多年
    生病後兒子不管,把20萬家產都給女婿,兒子離世,才知被騙多年我姓李,別人都叫我李老漢,活了大半輩子,別人都說我是一個可憐的老頭子,一輩子都在吃苦。女婿哭著給我打來電話,讓我趕緊去一趟縣裡的醫院,說我兒子快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