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人的視角讀《外婆的道歉信》這本書,只會讓你得出刻薄的評價

2020-08-24 閱歷讀書

讀《外婆的道歉信》這本書,你一定要至少堅持讀完前4個章節。

這是國外小說的常見寫作套路,開篇不做任何鋪墊,就把各種人物嗖嗖地扔在你的眼前,一片嘈雜喧囂的場景,讓你一頭霧水。

這有點像電影手法,當你覺得腦子不夠使、甚至想要放棄時,節奏急轉直下,才開始慢悠悠地為你解剖劇情。

在這本書的第4章末尾,你會很容易發現這個分割節點,那就是:剛出場沒多久外婆去世了。

當早晨的陽光灑進元病房時,愛莎在外婆的懷抱中醒來,但外婆卻永遠留在了密阿瑪斯。

即便如此,這本小說被豆瓣20000+網友打出8.0高分的同時,依然收穫了一沓吐槽短評:「混亂、看不懂或看不進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巴克曼《外婆的道歉信》


1、不眠大陸的7個王國與現實世界的關聯

最多的槽點,就是這個「密阿瑪斯」到底是個什麼鬼?


網友吐槽1:童話場景串聯模糊不清


還有所屬的「不眠大陸」,以及一堆「雲獸、蟻象、憾馬、獅子、巨魔、騎士、狼心、暗影、雪天使、海天使和捕夢人」等,幾乎貫穿了全書。

這些元素作為本書的主線和門檻,把不少讀者整的暈頭轉向。要是不弄明白,這個故事就真的讀不下去。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畫了一張圖。


「不眠大陸」的組成體系


不眠大陸,是小說中外婆構建的虛擬童話世界,包含7個不同的王國。類似於美劇《權力的遊戲》中設計的「維斯特洛大陸」和「七大王國」。

不眠大陸的入口是外婆的陽臺門,需要在接近睡著時才能開啟,因為這個大陸就是靠想像力建立的。

唯一的進入方法是騎著雲獸飛過,經過一片狼心和怪獸居住的幽暗深林,才能到達第1個王國「密阿瑪斯」,這是外婆和愛莎最喜歡的地方,因為它代表「愛」。

其他的王國,也都有各自的使命。第2個王國「密瑞瓦斯」,代表「夢」,負責守護夢想;第3個王國「密普洛瑞斯」,代表「悲」,負責存儲哀傷;第四個王國「密莫瓦斯」,代表「舞」,誕生音樂和舞蹈;第五個王國「密奧達卡斯」,代表「敢」,是勇氣的故鄉;第六個王國「密巴塔洛斯」,代表「戰鬥」,抵抗可怕的暗影。

愛莎是一個7歲小女孩,在密阿瑪斯被封為騎士,外婆每天晚上都帶著她去那裡,給她講各個王國發生的故事,哄她入睡。

外婆去世前,讓愛莎在現實世界中繼續完成尋寶探險,讓她把道歉信分別交給9個鄰居。他們在外婆的故事裡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他們和外婆之間也有著諸多連結。


公寓住戶分布圖

試圖摧毀大陸的「暗影」是發生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守衛著城堡的「狼心和嗚嘶」是一樓的怪物鄰居和一條大狗,身負詛咒的「海天使」則是在海嘯中失去兩個孩子的三樓鄰居「穿黑裙的女人」,等等——這也是這部小說的現實背景。

外婆在信中除了為自己日常的瘋狂行為向他們道歉外,還請他們繼續守護愛莎。而最後一封道歉信,則是給愛莎的:「『包』歉,我不得不死去。『包』歉,我死了。『包』歉,我老了。」


外婆給愛莎的最後一封道歉信


愛莎的冒險之旅,讓她慢慢明白了外婆所做的一切,也讓所有人都獲得了和解。

她終於到達了之前並不知道的第7個隱藏王國「密帕多內斯」(外婆只為她講過6個王國),它代表「原諒」,是整個童話世界的最終歸宿。

當故事塵埃落定,愛莎從7歲到了8歲。外婆用內心的餘溫,把勇敢、追夢以及原諒的精神,和著濃濃的愛,都傳給了她。生日那一刻,脫離外婆羽翼的愛莎,長大了。

正像外婆最初給愛莎講這些似乎沒有背景、互不關聯的故事時,愛莎一度認為講故事的人腦袋有毛病。直到這時,她才明白,它們是一個整體。或許,所有的好故事,都是如此。


「原諒」,是整個童話世界的最終歸宿


2、擁有典型「北歐文學」調性的融合創作結構

還有人提出疑問,在一本現實主義小說中,童話和科幻內容幾乎佔據半幅篇章,是不是太多了?

網友吐槽2:屬於科幻、兒童文學或現實主義?

是的,我也有同感。但當我了解到這本書的作者弗雷德裡克·巴克曼是哪裡人時,我就理解了。

巴克曼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他有著典型的北歐作家的風格和調性:寡淡中融著情感,冰冷中透著溫暖,生硬中夾著思考。

瑞典,斯德哥爾摩,全景圖

北歐,一般是指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五國,及其附屬群島的統稱。它地處北溫帶和北寒帶交界處,受到北極氣團和北大西洋暖流的交替影響,年溫差很大。

一方水土一方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養成了「融冷熱與一體」的性格,人們追求著舒適的界限和恰當的寧靜,在感性和理性之間尋找著一種平衡,所以北歐是全球幸福感最強和自殺率同時最高的地區。

基於地域環境和人文特徵,這裡誕生了特有的「北歐文學流派」。


「北歐」五國地理位置圖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最高級別的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機構就是瑞典文學院,多數院士都能直接閱讀英、法、德、西及北歐原著。

或多或少受益於本地優勢,至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北歐作家,就多達15位,可見北歐文學界的地位多麼不凡。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代表作《挑戰的手套》, 挪威。


1909年,西爾瑪·拉格洛夫,代表作《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瑞典 。


1916年,魏爾納·海頓斯坦姆,代表作《朝聖年代》, 瑞典。


1917年,卡爾·耶勒魯普,代表作《磨坊血案》, 丹麥;亨瑞克·彭託皮丹,代表作《天國》, 丹麥。


1920年,克努特·漢姆生,代表作《大地的成長》 ,挪威。


1928年,西格裡德·溫塞特,代表作《新娘—主人—十字架》 ,挪威。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代表作《荒原和愛情》, 瑞典。


1939年,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代表作《少女西麗亞》, 芬蘭。


1944年,約翰內斯·威廉·揚森,代表作《漫長的旅行》 ,丹麥。


1951年,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代表作《大盜巴拉巴》, 瑞典。


1955年,赫爾多爾·奇裡揚·拉克司內斯,代表作《冰島之鐘》 ,冰島。


1974年,埃溫特·詹森,代表作《烏洛夫的故事》 瑞典;哈裡·埃德蒙·馬丁遜,代表作《露珠裡的世界》, 瑞典。


2011年,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代表作《17首詩》,瑞典。


瑞典文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機構


生於1981年的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2012年發表的處女作《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令他一舉成名,他代表了新一代的北歐文學。未來,這位年輕的「80後」,說不定可以衝擊諾貝爾文學獎。

要知道,他還是一位「父親」。作為他在2013年發表的第二部小說,《外婆的道歉信》延續著原有的北歐創作思維結構,也融合了他的現實身份:

披著兒童和科幻文學的外衣,長著現實治癒系的內核,常態與新鮮交替而行。

巴克曼在書中借外婆之手編織的幻境,始終呼應著現實,有著縝密的邏輯性。一半真實,一半童話,如同一杯冰水碰上一杯沸水,會瞬間激發出炸裂的效果,隨後又化成剛好能喝的溫水。


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3、用孩子的視角,你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由於整個故事完全是以七歲小女孩愛莎的口吻講述的,這也讓不少成年讀者感到不適,開始挑起裡頭的「常識性錯誤「來。


網友吐槽3:邏輯不通,常識性錯誤


尤其是,「愛莎餵嗚嘶吃巧克力」這件事,引發最多的質疑。

因為巧克力是由可可豆加工而成的,含有可可鹼和咖啡因,會影響中樞神經和心臟,造成中毒。人類可以通過新陳代謝消解可可鹼,但是狗的消化系統沒有這種功能。

不過,據懂行的網友考究,書中提到的這款「代姆巧克力」,是一種牛奶巧克力,可可鹼含量並不高。另外嗚嘶是個頭很大的狗,它的耐受性比普通小狗高一些,所以才會沒事。


小說中提到的「代姆巧克力」

退一萬步說,從愛莎的角度,她或許並不知道這個科學知識。在她的意識中,只想把自己最愛的東西,悄悄分享給唯一的好朋友和守護者,這不正是一種童真的天性嗎?

設想一下,如果去掉現實部分,把外婆和愛莎的夢境當成一個獨立故事,這本小說搖身一變,就能被放進童話類別的書架上。

擁有科學的態度是好事,但不能用錯了地方。正如給孩子讀《安徒生童話》或《伊索寓言》時,會摳著書中的每一個細節不放嗎?

如果成年人總是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世界,那樣得出的評價和結論一定是刻薄的。


成年人的視角


有人說「我不是小孩子了,不想再花時間留給這樣的文學」,可是這本書的趣味就在於此。

我們要用孩子或老人的眼光去讀,生死輪迴,初生與將死之人,才是生命最真實的狀態。

而成年人,往往需要由孩子來教育。就像在路邊看到垃圾桶翻倒或老人跌倒時,能主動去扶的,多是「不懂事」的孩子吧。

愛莎帶著外婆的遺願,一步步揭開整棟樓裡每個人的過去,解開了他們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疙瘩,讓他們都獲得了新生。

小小的愛莎,用稚嫩的話語,笨拙的行動,給大人們上了一堂課:」不用小看你的孩子,他們沒有你想的幼稚。」

孩子不同的視角

最後,套用一句書中的話:「如果有人懷疑《外婆的道歉信》不是本好書,那他應該去檢查下腦子。」

開個玩笑,放心,檢查結果一定是正常的。只是,有時太正常了,就少了很多趣味。有時過於清醒和認真,你就真的輸了。

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不要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看待豆瓣的評分,也不要總怕作者套路你賺取你的眼淚。但凡一本被世人推舉出的書,都是有可取價值的,每個人都不傻。

沒有入戲,怎麼有感。

在讀一本書前,不妨,清空你的內心雜念,放下你的驕傲身段,隨著作者的筆觸,真正進入其中,才可能找到書中隱藏的寶藏。

就像愛莎一樣,騎著雲獸,握著寶劍,伴著嗚嘶和狼心,在不眠大陸中勇敢穿梭,終會發現:瘋狂外婆所說的瘋話,原來是個最好的故事。


外婆講的,通常會是個好故事

相關焦點

  • 《外婆的道歉信》:你給我的愛,無法忘卻
    最近讀了一本外國小說《外婆的道歉信》,有兩個問題引發我的思考。一是即使你愛了你的外婆很多很多年,你能說你完全了解她嗎?二是永遠記住親人教會我們的東西,是不是最好的懷念方式呢?作者弗雷德裡克·巴克曼從一個七歲小女孩的視角去觀察和感受這個世界,帶領讀者深入孩子和成年人的內心。瑞典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的《外婆的道歉信》,魅力有多大呢?在美國上市僅僅一個月,就有近千條評論,好評率超過80%,評分達到4.2(總分5)。版權售出40國,遍布歐美幾乎每家書店。本書出版後,持續霸佔《紐約時報》暢銷榜50周。在看過這本書後,你就會明白如此成功的原因。
  • 《外婆的道歉信》:做自己的超級英雄,才能完成最難的成長冒險
    《外婆的道歉信》就刻畫了這樣一個「超級英雄」的奶奶,她用獨特的方式教會自己的孫女愛莎如何與這個格格不入的世界和解,並完成自我的成長之路。《外婆的道歉信》是瑞典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的首部治癒溫情系小說,在2016年掀起全球閱讀狂潮,暢銷40國,自上市以來連續霸佔《紐約時報》暢銷榜50周。
  • 這才是真正的治癒系!巴克曼三部曲!你讀懂了嗎?
    如果我說完他的小說之後,你很有興趣,可以自行百度。巴克曼三部曲的小說分別是《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外婆的道歉信》、《清單人生》。至於為什麼首推他的書,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可以讓不太喜歡讀書或者是剛開始想要認認真真讀完一本書的人能夠提起興趣。
  • 如何評價《卑鄙的聖人》這本書
    一部按照史料來編寫的歷史類小說《卑鄙的聖人》 卑鄙,聖人,這兩個詞語是相互矛盾的,用這兩個詞語來形容一個人一般來說是不恰當的,但是後邊加上曹操這兩個字的時候,人們卻往往不會立馬反駁,因為這個人在歷史上最出名的一個標籤是「治世之能臣,亂石之奸雄」 這與本書的書名有異曲同工之處。
  • 亦舒:踏入婚姻前,請你一定讀讀這本書
    未婚的姑娘,踏入婚姻前,我勸你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畢竟結婚前,我們誰不是美麗妖嬈的《阿修羅》。我們也曾是如吳珉珉一樣的青春少女,美麗,慧黠,純真。某一天,梁永燊們說:「當心我欺侮你,你此刻已盡失鋒芒。」注意了!這不是一句玩笑。如果我們此時,依然還沉浸在小主婦的溫暖自嗨裡。那麼就別怪有一天,這句話會一語成箴。要知道再如花的美眷,也難抵似水流年。
  • 這幾本書,你一定要看
    今天我想給你們推薦幾本值得一讀的書。1小王子「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如果你想要馴服一個人,就要冒著掉眼淚的危險。」《小王子》是一本非常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雖然這本書是一本兒童文學小說,但是這本書有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喜歡這本書的人遠遠不只兒童。小說用兒童的視角描繪了大人世界裡的現實與矛盾,在閱讀的時候,你會有種回到孩童時期,看著現在的自己的感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不斷改變。從幼稚到成熟,其實就是一場放棄的過程。我們放棄了對於世界的好奇與憧憬,開始追求利益和意義。
  • 「瘋狂的外星人」為什麼會模仿人類?這本書可以給你答案
    猴子看到研究人員取食時,就像從鏡子中看到自己抓取物體一樣,這就是我看到的你如同我自己。他通過另一個研究團隊得出結論的:他們先用氣味激發情感的共識,為實驗對象展示表達類似感情面孔的圖片,然後監測在兩種不同的條件下,大腦是否激活了同樣的區域,最後他們找到了相同的體素,也就是核磁共振圖像上相同的位置,這些位置既在自然刺激條件(比如聞到臭雞蛋的氣味)引發情感時興奮,也在實驗主體看到,或「讀到」別人表達同樣的情感,即「噁心」時變得興奮。
  • 年輕時,我們可能讀不懂《白夜行》
    第一次讀《白夜行》時,我還年輕。當時的我從未聽說過東野圭吾,讀這本書完全是出於好奇。網上關於《白夜行》的評價近乎清一色的好評,稱它是"東野圭吾迷心中的無冕之王"。書的簡介無一例外都會提及男女主人公之間"無望卻堅守的悽涼愛情",而女主角雪穗那段內心剖白——"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
  • 才高八鬥 白說 不同的視角看問題
    《白說》這本書,一般人如果看到這本書名,不會有多大的興趣。因為名字不夠吸引人,沒有標題黨的嫌疑,也許很多人瀏覽一下就順利飄過了。 這個名字很普通,很多人也許會起這樣的名字,也許看不上這樣的名字,不能夠吸引讀者,寫這也就沒有意義了。
  • 讀了這本書,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有趣——致我內心的白月光
    我在讀大學時喜歡看電子書,剛開始喜歡讀網絡小說,像那種霸道總裁愛上我的類型,讀了幾本發現大部分都是一個套路。後來「轉戰」讀歷史小說,剛接觸的是《流血的仕途》,讀完後就覺得自己找到了新天地,原來歷史性小說可以這麼有趣。
  • 洗滌心靈的名著《小王子》|教你學會愛,一本適合成人看的童話書
    一本書如果能引起對人生及人性的思考,那麼我認為它就是一本好書.《小王子》於我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初讀似平淡,再讀淚滿面。作者以孩童的視角,來批判成人的盲目,教條,並提出哲學性的思考,以及對真善美的謳歌。這也是一部關於尋愛,如何愛的作品。
  • 《月亮與六便士》|若你只讀到了理想和現實,一定是你沒有讀懂它
    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你初讀它的時候或許會有一種看不下去的狀態,而且年紀越小這種讀不下去的感覺越甚,可偏偏在你不想繼續讀的時候總能看到很多人在大力推薦它,而且它本身也總是讓你有如鯁在喉的感覺,似乎你不讀完就不舒服似的,於是你總是在讀和不讀之間拉扯。這本書有一個最被普遍接受的主題理解: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大家普遍認為書名「月亮與六便士」中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世俗的生活。
  • 這三本書讀一讀,好好活著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有笑容也有淚水…2020年,再一次讀完《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和《活著》這三本書,都有淚點,感觸頗深。《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 失去了田曉霞,讀留下的日記的時候,淚流滿面《穆斯林的葬禮》 ,韓新月離世的愁苦與傷感,話別的無奈與惋惜,你只能含淚閱讀。新月的葬禮,讀來心碎。
  • 送你一顆讀心術膠囊,用閱讀讀懂人生
    就拿我自己來說,上了這麼多年學,也陸陸續續讀了一些書,卻收穫甚少,只知道自己讀過這本書,卻又想不起書裡具體講了什麼。之前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我明白了,原來我從來都只是看書,而不是閱讀,因為我從來沒有找到「每本書封面之下的那套骨架」。
  • 書評《殺死一隻知更鳥》,從一個八歲女孩的視角看世界
    以一個八歲小女孩的視角,描寫了1935年前後美國南方小村鎮發生的故事。這是一本美國中小學必讀書。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的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會有贏的時候。」這是八歲的小女孩斯庫特問身為律師的爸爸阿迪克斯為什麼要打一場必輸的官司時她爸爸的回答。全書在用一種小女孩懵懵懂懂的目光看著世界,她看到了真實的世界,但理解的是自己的意思。
  • 讀了《活著》這本書,我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別去讀它
    這是一本僅僅是書名就能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活著》用罕見的第一人稱寫法,講述了書中主角福貴悲慘的一生。出身地主世家的福貴是個讓人厭惡的敗家子,傾家蕩產後迅速浪子回頭,想用雙手彌補自己年輕時犯下的過錯。扛起鋤頭的福貴只希望一家平安,但命運顯然要讓他歷盡各種苦難和不幸,哪怕他再努力,家人也一個個先後去世,最後只有一頭老牛陪伴他的晚年......
  • 外婆的硬幣
    外婆住在附近的小鎮上,離我家有五英裡遠。我受傷後,外婆每天一大早就趕過來看我,直到傍晚才回她自己家,從未中斷過。外婆決不能接受我瘸著腿走路或者用一隻腳走路的想法,也絕不允許別人說這樣的喪氣話。她總是用她乾枯的手撫摩著我的額頭說:&34;那時候,外婆每天都會鼓勵我,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哄我活動那隻傷腳。
  • 《外婆往事》
    她出生於宣統二年,民國十五年嫁到南昌,一生中生育了多胎,成人的只有我母親一個。究其原因,固然有舊中國醫療水平低下的因素,但外婆在某些方面的木訥也是原因之一。曾生一男胎,月子裡放在外婆身邊睡覺,不幸的是第二天早上發現男嬰被窒息致死。可能是這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外公很不待見外婆,經常是呼來喝去。我小時候曾站在外婆身邊「助仗」,阻止外公:「不許罵人!要講文明禮貌!」
  • 被苛待的孤女,終於懂得了外婆沉甸甸的愛
    一說到舅舅的養育之恩,小春便焉了下來,是啊,要是沒有舅舅家的收留,她也可能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這錢,不管情不情願,她都得出,她心下一沉,冷冷地回道:「要多少?」外婆也壓低了聲音,但態度依舊強硬:「1萬!」小春再次惱了:「1萬?你以為掙錢就跟大風颳樹葉一樣容易嗎?我也二十五了!總要存點錢給自己結婚用吧?
  • 《「飛」常冒險》用全新視角普及科學知識
    作為國內目前抗疫題材領域屈指可數的新創劇目,《「飛」常冒險》以全新形式講述了主人公陸小飛在夢境中發生的抗疫奇遇,以兒童的視角該劇融入了許多抗疫過程中所傳遞出的感人瞬間,穿插了原創舞蹈和原創音樂,故事情節豐富、人物性格鮮明,劇情跌宕起伏、表演扣人心弦,既對兒童心靈成長、成人親子交流具有教育意義,又彰顯了兒童劇輕鬆活潑的特色,動容之處令人情不自禁、潸然淚下,極富觀賞性和藝術性。演員出色的表演及震撼的舞臺效果,博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也獲得了文藝專家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