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南方的人,不免有些嚮往雪花飄飄,冰稜閃爍的北方,但對北方所指的又很有限,只知北方代表的是寒冷和冰天雪地。而英國作家埃莉諾·羅莎蒙德·巴勒克拉夫所著《北方以北》,會告訴你哪兒是地球最北的地方,自出現人類後,鬥轉星移,那裡又發生了怎樣的變遷。
前幾年最火熱、被喻為史詩級美劇《權力的遊戲》中,最恢弘的場面就是百萬的不死人軍團,氣勢洶洶地踏在遼闊的冰雪地上,跨越北境,向著氣候宜人的內陸挺進。《權力的遊戲》中主人公史塔克家族已是國度的北境之王,而比其家族封地更遠的地方,是守護整個國度的北境長城;長城之外,繼續再往北則是一片更廣闊的嚴寒之地,是人類不能生存、誕生著不死人類的地域。
人們往往對不了解的事物充滿好奇。如果說《權力的遊戲》中北境之北是一塊神秘的地方,那麼到中世紀才被世人廣泛地知曉,生活在寒冷的北極圈內、斯堪地那維亞島上充滿暴力和殺戮的維京人,在揚帆出海走向英格蘭的剎那,則讓人更充滿了畏懼感。
埃莉諾畢業於英國劍橋,讀書期間她便對維京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更好地了解維京人的發展史,她不惜放下學業,遊遍廣袤的北方,斯堪地那維亞島、格陵蘭島,挪威、丹麥、芬蘭,維京人生活與存在過的北極圈國家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埃莉諾著迷於維京人中世紀之前敢於與全天下人爭奪財物的力量;也欽佩維京人中世紀後期毅然放棄好戰、能戰的天分,進入文明社會的智慧與開創精神。她寫下《北方以北》,想讓維京人的故事與精神流傳下來。
而維京人,最初以殺戮與血腥為人所知。中世紀以前,維京人生活在斯堪地那維亞島周圍的土地上,終年嚴寒,土地貧瘠,維京人沒有條件、也不會耕種,更沒有其他可發展的副業,只有靠掠奪他人才能維持生活。
維京人並不是一盤散沙的去劫掠。讀者如果看過《維京人傳奇》便會知道,他們勇猛無畏、聰明有計劃,知道談判和設陷阱,而一旦殺戮起來,更是以性命相搏,他們是天生的戰神,無往不勝。他們也是有組織的強盜,又是最初的海盜。因不滿足貧困之地,維京人把眼光投向海的遠處、島的另一邊,他們自做羅盤、造船出海,以勢不可擋之力量,去徵服富饒文明的英格蘭。
歷史記載最大規模的劫掠是公元793年,英格蘭林迪斯法恩島上的教堂遭到從海上突如其來的維京人的攻擊。一時間「旋風大作、閃電劈空,只見群龍如火,在天空飛騰。維京人大肆地蹂躪踐踏、燒殺掠劫,把上帝的教堂夷為廢墟。」搶劫和殺戮他人自己得以謀生,是維京人許多年生存的手段。
維京人信眾神,信暴力和血腥。世界上最殘忍的酷刑,被認為是維京人發明的「血鷹」。維京人仇恨敵人和背叛的人,「血鷹」便是用來懲罰他們仇恨之人的刑罰。
「血鷹」不僅殘酷,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藝術感的刑罰。受刑者跪著,從背後剁掉肋骨,然後同肺一起扯出,把肋骨和肺像一對翅膀一樣在後背展開,隨之人被高高吊起。受邢者的兩片肺殷紅滴血,遠遠望去,如一隻即將展翅高飛的血鷹。據說受刑前,會被灌以某種草藥,令其痛苦多天才死亡。
對於靠搶劫為生的維京人來說,必須要強悍才能在戰爭中生存下來。以後許多次,維京人往返英格蘭海岸線進行搶劫,凡經過之地,沒有軍隊可以阻擋。但維京人並不愚昧,他們明白,燒殺劫掠獲得的財富並不是長久之計,充滿血腥的生活也不能造福後代。
維京人想融入到富饒的土地和文明的生活中,於是他們開始與當地人談判,爭取有一塊肥沃的土地能讓族群安居樂業。不管怎樣,維京人脫離了嚴寒和貧瘠,不再以搶劫為生,他們渴望了解世界,甚至圖謀發展,開始向四面八方地去探險,去尋找新的機會。
中世紀後,維京人的足跡踏遍世界各個角落:北至北極內圈,南到耶路撒冷,西到格陵蘭島,東至俄羅斯。他們開始從事貿易、自然資源和國際運輸為基礎的各行各業;子孫後代與當地人通婚,一度野蠻兇狠的維京人徹底融入到文明生活中。
即使維京人曾被認為是斯堪的納威亞惡棍、毛髮濃密的異教徒,且以殘忍暴力著稱,但在英國2014年的民意調查中,仍有31%的英國人認為自己可能有過「維京祖先」,身上流著維京人的血液。
現代經濟學家有種理論,人們如果是去攫取而不是創造;如果是去掠奪而不是生產,那麼這個社會只會陷入退化。而維京人如果只知道一昧地搶劫他人,總有一天會被比自己強大的力量消滅。維京人似乎在一千年前就已經理解了這種經濟學理論,及時地改變了生存方式。
歲月流淌,維京人勇敢善戰、遠涉他方、駕船闖蕩世界的歷史,被世人演變成許許多多不可戰勝的神話,記錄在北歐的薩迦(故事)中。猶如東、西方的創世神話,北方的最北之地,也有著一個曾經戰無不勝的民族,流傳下許多兇猛、強悍且智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