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從來沒有選過自己死,他們只會叫別人死」,莫名覺得夏江這句話很有道理,他用一生總結了這句話,也用一生在踐行這句話。作為大梁朝最受皇帝信任,凌駕法律之上的「特務機構」一把手,夏江是怎樣從超然物外「作」成鋃鐺入獄的?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三十多年前,梁帝蕭選還只是一個沒有資格參與奪嫡的落魄皇子,身邊的「白富美」林樂瑤喜歡的是言闕這樣的人物。那時候的梁帝估計沒有「迎娶白富美,當上CEO,走上人生巔峰」的遠大理想。幸運的是,梁帝身邊有言闕、林燮這樣的青年才俊,雖然林燮還只是如歐陽遲般一個小小的巡防營領導,但最終蕭選還是奪得寶位。
如果說言闕、林燮是一文一武兩大得力臂助,夏江更像是梁帝的好基友,他在這場奪嫡之戰中的功勞不知,但不管是錦衣衛還是東廠、西廠,特務機構的負責人必須是皇帝最親近的人之一。
夏江深知,想要鞏固自己的權勢,只需要也必須要做好一點,就是將自己全部「奉獻」給梁帝,雖說林燮和梁帝互相娶了對方的妹妹,並且赤焰軍戰功赫赫,但夏江是皇帝「身邊人」,林燮畢竟只能是外臣。
直到真正的「內臣」出現,夏江才感受到了威脅,這位「內臣」就是祁王,這位爺的理政思想和梁帝不同,認為懸鏡司這種凌駕於律法之上的機構是不應該存在的,雖說梁帝暫時沒有同意祁王的建議,但夏江認為自己肯定活的比梁帝長,你梁帝沒了,我不是任由祁王宰割?
「聖賢從沒有選過自己死」第一次成為指導思想,這時的祁王在朝堂聲勢日隆,林燮在軍隊一言九鼎,梁帝已經感受到了威脅,作為好基友的夏江敏銳的感受到了梁帝的不安。
一個是你親兒子,一個是你妹夫兼小舅子,以前你不願意,我夏江這種身邊人也不敢動呀,現在不一樣,皇帝有了打擊的意願,剩下的就我來安排吧。
一個貫穿《琅琊榜》始終的赤焰軍案發生了,憑藉掀翻了祁王和林燮,夏江的地位更加穩固,懸鏡司首尊位同一品軍侯。
這時的夏江深受皇帝信任,因為他表現出來的只有對皇帝的忠心,忠心就夠了。
十二年後,梅長蘇在京城攪弄風雲,「豬隊友」謝玉徹底把自己玩廢了,察覺到問題的夏江及時趕回了京城,幾句話就救下了謝玉的性命。
但靖王的異軍突起讓夏江更加惶恐,祁王上位只是要我的權,你靖王這大水牛的性子還不得要我的命?
不得不說,夏江的手段還是高謝玉幾個量級的,衛崢這枚棋子不僅可以直接摧毀了林殊,靖王這種死腦筋也會乖乖的「自掘墳墓」,無奈林殊畢竟是主角光環加持,將自己、紀王和靜妃化作棋子,成功的穩定了局面。
而夏江利用赤焰舊案做局,無疑是觸了皇帝逆鱗,雖說當初赤焰案皇帝是默許了,但這種影響光輝形象的事情,皇帝早就想切割了,你夏江作為皇帝的「小棉襖」,但也不能大夏天給皇帝穿呀。
在這之前,夏江對皇帝表現的仍然是忠心。
自己成為了「棄子」,對皇帝的忠心已經完全沒有了作用,得不到的那就毀滅了吧。
夏江深知梁帝的淺薄,不甘於就此失敗的夏江立即「組織力量」,準備更大的一場戰役——三月春獵。
結果是很明顯的,處於下風局哪兒那麼容易逆風翻盤。
但「喪家之犬」般的夏江再次踐行了「聖賢從來沒有選過自己死,他們只會勸別人死」的思想。滑族已故領導璇璣公主也算是一代梟雄,本來給「紅顏知己」夏江留下的部分人馬是幫自己復國的,但夏江顯然沒有講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直到這最後一搏才排上用場。
夏江背水一戰親自指認梅長蘇的真實身份,如果失敗,璇璣公主的人馬就大鬧京城,算是為復國出一次力吧。
估計夏江是怕自己下去見到璇璣公主後不好交代吧,夏江的計謀的確很有殺傷力,火寒毒引出了赤焰舊案仍然是梁帝的逆鱗,但不可錯殺的思想終究是敗給了靖王的不畏生死。
至此,夏江在「不選擇自己死」的指導思想下走完了一生。
穩坐懸鏡司首尊之位,因為他對梁帝的「忠心」;滑族無處不在的隱秘力量,因為她對璇璣公主的「愛情」,但他真的忠心、真的忠於愛情嗎?
對皇帝忠心只是鞏固權利背後的表象,不然哪有聯合譽王的謀反;對璇璣公主何曾有過「愛情」,這麼多年時間,滑族力量只是自己的工具,雖然不制止,但又什麼時候組織過復國行動?
夏江的所有行為只是為了自己,只是「聖賢從來沒有選過自己死,他們只勸別人死」徹底實踐,人不為己誠然無可厚非,但「為己」入了魔,終將天誅地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