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赤焰逆案梁帝真的錯了嗎?祁王為何甘願服毒自盡

2020-08-29 小序說影視

琅琊榜中,赤焰逆案貫穿整部劇的始終。從最開始的赤焰軍被害,到後面梅長蘇扶保靖王上位,重審赤焰一案。可以說整個赤焰逆案,就是劇中眾人的一個心結。

那麼,在整個赤焰逆案中,大梁皇帝蕭選的立場真的錯了嗎?祁王又為何甘願飲毒酒自盡呢?難道真如祁王服毒前所說的「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嗎?

回顧整個案發過程,發生很大一部分起於梁帝的疑心,這才讓謝玉和夏江有可乘之機。二人令一李姓書生偽造信件,誣告主帥林燮謀反,祁王為背後主謀,意欲逼宮篡位。導致最終赤焰七萬忠魂冤死梅嶺,祁王滿門被滅。

赤焰慘案真的慘,很多人都認為梁帝在這次案件中,應該負主要責任。小序也認為負主要責任,梁帝逃不掉。

但請注意看,文中開頭,小序對赤焰慘案定性為「赤焰逆案」,認為梁帝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梁帝心裡苦,卻不能說。

為什麼說梁帝心裡苦呢?劇中對赤焰軍和祁王的鏡頭並不多,但是從隻言片語中我們不難發現,祁王在位時,金陵朝局中已經形成了黨爭之勢。

一方是以祁王為首的祁王黨,朝中眾懇直大臣依附,赤焰軍主帥林燮為其舅舅,勢力空前無兩,已經有了制衡朝堂,把控軍方的實力;

另一方是以大梁皇帝蕭選為首,佔有帝王的名份大義,乃是正統,但是實力卻不是祁王對手。

在這樣的君弱臣強的局面上,梁帝很難保證皇位不被動搖,難保祁王沒有謀反篡位之心,一旦祁王逼宮造反,梁帝將很難招架。

即便祁王真的沒有逼宮造反的野心,但是皇帝也絕不能容忍臣屬影響其推行國政。國政關係到國計民生,而祁王恰恰是這一點犯了粱帝最大的忌諱,對梁帝的國政之策指指點點。

就連皇帝蕭選和林殊對質時也說:「祁王在朝,籠絡人心;在府,清談狂論;連大臣們的奏本也言必稱祁王之意。」但是林殊並沒有反駁,顯然是選擇了默認梁帝的說法。

由此可見,祁王對朝堂的控制已經達到了什麼程度,梁帝當時對朝堂的管制,已經受到了祁王的鉗制。

所以梁帝要恢復對朝堂的管制,就必須滅掉祁王黨羽,結束這個不受他掌控的兩黨之爭,穩定朝堂社稷。

夏江、謝玉謀劃的赤焰之案,正好為梁帝提供了一個殺人的藉口,為了保住大梁江山,梁帝也只能虎毒食子,起了狠毒之心。

而祁王呢?既然沒有逼供篡位的野心,為何又甘願飲鴆毒發把命亡呢?

因為祁王是一代賢王。臨死之前,祁王終於意識到他和梁帝的關係,首先他們是君臣,其次才是父子。他的作為,已經嚴重阻礙了梁帝推行國政,超出了君臣的範疇,所以他必須死,方能不辱沒皇家威嚴。都說帝王家中無親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祁王雖須死,但是死得不甘,所以才有臨死前的那句「子不知父,父不知子」的遺憾。他雖博了個一代賢王的名聲,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子,更不是一個合格的臣子。若他要反,梁帝將拿他沒有辦法。

所以,這也是為何梁帝狠心誅滅祁王和林氏滿門,卻不動相關人等的原因。梁帝雖然心腸狠毒,也不失為一代明君。

你們認為呢?歡迎關注點讚哦!

相關焦點

  • 《琅琊榜》梁帝真的是信錯人,才冤枉祁王和赤焰軍謀反嗎?
    電視劇《琅琊榜》中,梅長蘇在江湖蟄伏了十二年,終於回到帝都金陵,殫精竭慮扶持靖王上位,將朝堂六部重新洗牌。這一切部署籌謀,都是為了了卻心願,給赤焰一案有關的人平反。但是他卻死鴨子嘴硬,說自己是錯信夏江,才冤枉了祁王和赤焰軍。梁帝真的是信錯人,才導致今天這幅局面嗎?
  • 琅琊榜:梁帝的後宮,五對母子不同性格背景導致的不同結局
    《琅琊榜》中梁帝共有九個兒子,著重寫的是其中三個,譽王,而已經故去,在回憶中佔比最多的是祁王。側面出場幾次的是寧王。赤焰逆案爆發後,靖王在東海徵戰逃過這一浩劫,他內心深信祁王和林殊,相信赤焰軍絕不會謀反。因為他個性耿直性情倔強,與林氏一族交好,所以被皇帝厭惡,軍功無人可及,卻不被重視。後在化名「梅長蘇」的林殊的扶持下,登上太子寶座。
  • 《琅琊榜》中祁王蕭景禹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賢能
    按劇情的引導演化,意思是說祁王優秀到讓梁帝覺得無法控制,在梁帝的猜忌和夏江謝玉的陷害下造成赤焰冤案,被賜死,生母宸妃林樂瑤自盡,祁王府和赤焰統帥林燮府滿門抄斬。另外皇帝曾經因滑族協助謀反做了皇帝,自己兒子反對自己,另外赤焰軍還只認林家祁王。祁王跟林家是很要好的。祁王已和林府同聲出氣!想想也自然是一派。懸鏡司是夏江當老大,不受任何人幹涉,想查誰就查誰。任何人沒有理由絕對服從調查。這也是皇帝唯一一個屬於自己的勢力。而祁王還想動皇帝唯一的勢力。這是梁王痛下殺手的理由之一。
  • 從《琅琊榜》「赤焰軍案」說南宋嶽飛平反
    前幾年古裝電視劇《琅琊榜》獲得不凡的迴響,劇中以梁朝赤焰軍冤案作為貫穿劇情的主線,主角梅長蘇跟男二號靖王都是為了替12年前的赤焰軍「謀反案」平反而奮鬥。所謂」平反」就是以官方名義昭告天下承認當初朝廷判決「判錯了」,還給當事人名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嶽飛,宋孝宗趙昚繼位後曾以宋高宗的名義替冤死的嶽飛平反。
  • 琅琊榜:璇璣公主有多神秘?當年赤焰舊案謎影重重,她是幕後兇手
    ,生下了蕭景桓;而赤焰舊案則是動搖了大梁的國之根基,梅嶺之戰經此一役,赤焰軍全軍覆滅,主帥林燮戰死,祁王蕭景禹被毒酒賜死,宸妃娘娘林樂瑤和晉陽長公主皆自盡身亡,廟堂內外和江湖之間都失去了民心。璇璣公主即便是因為異族排外被清算,她在餘下的時間裡聯合夏江和謝玉,一手炮製赤焰舊案,將祁王蕭景禹、赤焰軍主帥林燮為核心的強大聯盟連根拔起
  • 《琅琊榜》中的祁王被梁帝賜死,其實他就是該殺,確實該死
    電視劇《琅琊榜》中,梁帝給我們的感覺一直都是陰狠殘忍,因為他連自己的親生兒子祁王都要殺,虎毒還不食子呢,可他卻忍心殺害對自己一直很忠心的兒子,實在是讓觀眾覺得太狠心太惡毒了,可我卻想在這兒替梁帝說幾句公道話,因為我覺得,祁王就是該殺,確實該死!
  • 琅琊榜:為何祁王必須死,是情商低?還是人心叵測
    在電視劇《琅琊榜》中,祁王蕭景禹雖然只有寥寥幾個鏡頭,但是他卻是全劇的中心。一代賢王故而,在赤焰一案爆發之時,梁帝毫不猶豫地將這一位自己曾經看的皇長子關入大牢,賜以毒酒。第二個原因,就是來源於祁王近乎完美的身世了。
  • 琅琊榜:梁帝滅赤焰軍和林家錯了嗎,從外戚幹政的角度解讀帝王心
    林燮是祁王親舅舅,若祁王繼位,林燮幹政的可能性有多大?林殊若和霓凰成親,南北兩境大軍聯合,全國無其他武力可抗衡,梁家的天下不就被圍堵在當中了嗎?這樣肉眼可見的危局,梁帝怎能坐視不管?如果林殊和霓凰結婚,兩家人一個北境守護,一個南境守護, 朝中還有言候這樣的智力超群者幫忙,那不就是等於南北兩個王國,把他梁家王朝裹挾在中間嗎?南境有10萬兵馬,而赤焰軍則是全國最強軍團。他梁帝或者繼承人,拿什麼和這兩家抗爭?
  • 《琅琊榜》:赤焰一案的操盤者有幾人?誰才是梅長蘇最該恨的
    整部《琅琊榜》的一切劇情,論及源頭都可追溯至「赤焰軍」一案。因為赤焰軍的冤屈需要昭雪,梅長蘇才回到了金陵,因為祁王、林燮等人帶來的的巨大影響,才有了其後琅琊閣、言侯、紀王爺等人的屢次助攻……林燮成了亂臣,祁王成了賊子,謝玉則成了護國柱石一品軍侯。
  • 《琅琊榜》皇帝為什麼不信任林燮,卻相信夏江呢?
    可隨著林燮手中的權勢越來越大,他更是在朝廷上與祁王走得過近,梁帝開始懷疑,猜忌,害怕有一天林燮聯合祁王架空自己手中的權力,他將被謀朝篡位。更在得知,祁王想要廢除懸鏡司後,上書梁帝,謀劃了赤焰逆案。在涉及到他自身利益的懸鏡司被觸動,加之璇璣公主在他耳旁的溫柔體貼的言語中,他毫不留情的出手了,甚至絲毫不為自己的所為內疚。夏江之所以得到梁帝的信任,與赤焰案一案有著密切聯繫。對於梁帝來說,林燮是自己最大的麻煩,夏江則是解決這個麻煩的最好人物,是他一道奏本,狀告赤焰軍謀逆,給了梁帝一個最為合理又公正的理由,將林燮與祁王一同處理。
  • 琅琊榜中,赤焰軍被滅完全就是林帥作死​,衛崢終於說出了實情
    琅琊榜中,由林帥執掌的赤焰軍是大梁的一支精兵,而林帥是祁王的舅舅,雙方一直都走得很近,這就不由得讓人猜測,赤焰軍是否會造反?很多觀眾都說赤焰慘案完全起於皇帝的疑心,其實赤焰軍被滅完全就是林帥作死,衛崢獲救後說的這句話信息量太大。
  • 《琅琊榜》曾經盛極一時的赤焰軍林燮,為什麼一定會被梁王處理?
    文/紫依再刷《琅琊榜》的時候,我也慢慢發現曾經盛極一時的赤焰軍4.隱形繼承者:祁王蕭景禹如果只有一個林帥,梁帝或許能說服自己的疑心。畢竟舉兵謀逆需要名正言順,林燮自己當王,哪怕再強的軍功,也難封天下悠悠之口。但,還有個祁王蕭景禹。
  • 琅琊榜:從超然地位到一敗塗地,夏江只用了一句話,他錯了嗎?
    ,這位爺的理政思想和梁帝不同,認為懸鏡司這種凌駕於律法之上的機構是不應該存在的,雖說梁帝暫時沒有同意祁王的建議,但夏江認為自己肯定活的比梁帝長,你梁帝沒了,我不是任由祁王宰割?指導思想的第一次實踐「聖賢從沒有選過自己死」第一次成為指導思想,這時的祁王在朝堂聲勢日隆,林燮在軍隊一言九鼎,梁帝已經感受到了威脅,作為好基友的夏江敏銳的感受到了梁帝的不安。
  • 琅琊榜:梅長蘇身中火寒之毒,真的武功盡失嗎?3個細節暗藏隱情
    哪怕是他甘願成為靖王蕭景琰身邊的陰詭謀士,手握江湖第一大幫派江左盟的強大兵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自身卻手無縛雞之力。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細細想一想,梅長蘇當年可是叱吒風雲的赤焰軍少帥林殊。
  • 為什麼說刪去聶真戲份,是劇版《琅琊榜》改編過程中最大的敗筆?
    可這樣一位身子孱弱但智計無雙的人物,卻在劇版《琅琊榜》中刪減得毫無存在感。,便是梁帝猜疑祁王,猜忌林帥。原著中關於聶真的描寫雖然不多,但是聶真的存在卻充分闡釋了這份猜疑、猜忌的癥結,也合理解釋了以祁王的智慧、林帥的才能,為何無法化解這份猜疑、猜忌。非不能也,乃不為也!
  • 《琅琊榜》九安山叛亂,誰注意梁帝的反應,他是真的相信靖王嗎?
    《琅琊榜》九安山叛亂,誰注意梁帝的反應,他是真的相信靖王嗎?說起《琅琊榜》來,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誰呢,應該就是哪幾位主演吧,但是有個人也不能忽略,要不是他,也不會有赤焰舊案,不會讓梅長蘇出現在金陵城,攪了個天翻地覆,那就是大梁的決策者梁帝,梁帝一生多疑,不允許有任何人威脅他的地位,自己的親兒子也不行,赤焰舊案是這個皇帝一生的汙點。
  • 琅琊榜:赤焰舊案的真相是什麼?這是許多人的「狂歡」
    而回程途中,謝玉於梅嶺造了赤焰慘案,夏江在京城呼應,坐實了林燮勾結大渝謀反的案子。這件其實並不複雜的冤案為何能輕易完成?朝堂和民間沒有疑問嗎?赤焰軍剛剛戰勝了大渝,目擊者眾多,沒人去大渝調查麼?大渝為何沒有漏出一點消息,這不是可以貶低梁帝的威望麼?
  • 《琅琊榜》中靖王冒死也要救衛崢,在梅長蘇被提審時為何卻很冷靜
    霽月清風 琅琊榜首,誰記昔年 策馬風流。十載倏忽過 幾回魂夢舊遊。又多少冤魂織就 那緩帶輕裘。一部《琅琊榜》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一聲蘇哥哥引得萬千少女流淚。梅長蘇本是赤焰主帥林燮的兒子,林殊。當年梅林慘案,七萬冤魂屍沉梅嶺,林家之仇血海滔天。
  • 琅琊榜:譽王聰慧英武,為何沒發現梅長蘇扶持靖王呢?其多虧梁王
    《琅琊榜》中,三王奪嫡,好不精彩,誰都沒想到梅長蘇扶持的竟然是靖王,就連聰明的譽王也被狠狠擺了一道,難怪他如此恨梅長蘇。其實譽王是所有皇子中最聰明的一個,但為何連他都被蒙在鼓裡,沒有發現梅長蘇的真實意圖呢?
  • 《琅琊榜》赤焰軍事件宸妃都自殺了,為什麼靜妃能全身而退呢?
    《琅琊榜》中的靜妃,溫婉如水又極其富有智慧。在赤焰一案發生後,她低調不語的在後宮中帶著靖王生活,後來更是成為梅長蘇為赤焰翻案宮中的最大助力。當年赤焰一案,波及甚廣,林家滿門皆滅,祁王更是死於獄中。靜妃與林家的關係密切,為何宸妃都自殺了,她卻能夠全身而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