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渴望什麼,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願望。——《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在電影《何以為家》中,單親媽媽拉希爾一邊工作一邊把自己的孩子藏在衛生間,在工作間隙時偷偷地去給孩子餵奶,這一幕讓我永遠無法忘記,她的眼神透露出來的無助和絕望是我們永遠無法體會的。小說《女傭的故事》彷佛有電影《何以為家》 的即視感,作者樸實的文字,卻字字透露出同樣作為單親媽媽的那種無助和絕望,這兩部作品都是是反映社會底層殘酷與艱辛的現實生活。
《女傭的故事》是一本非虛構回憶錄小說,作者史蒂芬妮·蘭德回憶了自己在遭受家庭精神暴力下毅然成為一名單親媽媽,為了讓女兒能有個更好的家,她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清潔公司安排的滿滿的,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的用著,做的是社會最底層最辛苦的女傭工作,儘管所花時間超乎所長,依然還要靠政府救濟金、教育補貼金等七項補貼才能勉強生存下來。
如果說女兒是她生存下來的動力,那麼她的理想成為一名作家則是她生活以外的希望之光。史蒂芬妮在小說最後用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話:當你渴望什麼,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願望。
生活不會辜負一直用心付出的人,愛與希望是永恆的力量。史蒂芬妮用努力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想,成為了本書《女傭的故事》作者,這一切都源於她是一名單親媽媽,這也是本故事的開始,這是一個用理想把現實照亮的故事。
史蒂芬妮小時候生活在一個中資產階級家庭裡,雖然不是很富裕,但生活依然過的充實和快樂。小時候,她就能依靠幫助家裡打掃房間獲得報酬,同時還被媽媽當著眾人的面誇獎,這讓史蒂芬妮有了更大的動力,並且承包了家裡更多房間的家務活。從小就熱愛勞動、有責任感,甚至在成年之後生活窘迫的時候能靠清潔這一所長維持生存,這大概就是命運的安排吧。
她從小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並且她已經收到米拉蘇蒙大拿大學的通知書,正準備前往讀寫作課程。因為經濟原因,她延遲了上學的日期,為了早點能去學習她同時做著幾份工。
她遇到了初戀傑米,他也在為自己的一段旅行努力著,或許是因為同樣的目標,他們相識不到四個月便同居了。當傑米準備出發要去旅行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如果選擇生娃那麼就要放棄自己的理想,可是那是她這麼多年的追求啊。
人生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當傑米知道史蒂芬妮懷孕的消息,不是高興和激動,而是勸她打掉孩子,並且憤怒的說他不會負擔任何撫養費。史蒂芬妮很失落和傷心,這一刻她才明白愛情沒了。她可以選擇打掉繼續去上學,去實現自己的作家夢,可是史蒂芬妮卻撕掉錄取通知書,選擇了成為單親媽媽。
事實證明,這一選擇並不理智,接踵而來的是她無力承擔的一切,孩子的撫養權爭奪、高昂的生活費和房租費、教育與醫療費用,工作和孩子之間無法平衡的時間差,一個人寂寞時無人幫助的絕望,親生父母的拋棄等等,幾度崩潰的邊緣,唯有女兒是她前進的動力。
為母則剛,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女性本為弱,史蒂芬妮獨自帶著7個月大的嬰兒讓她成為了「稅金包袱」,依賴政府的各種補助得以生存。她儘管保持著超高強度的工作,是十幾個僱主的清潔女工,卻依然活的很糟糕。貧窮就像爛泥塘一樣抓住她的雙腳不放,死死困住她。她身心俱疲好在還能書寫,在網絡上用文字撫慰自己,因為她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
生活沒有壓垮她,只要她還願意跪著清理馬桶,她深夜依然保持學習,她把自己卑微的生活故事以及對僱主生活的觀察投稿到雜誌以及網絡上,最終得到生活的回應,拿到了心儀大學的資助金,她終於可以帶著女兒去嚮往已久的米拉蘇。
夢想照進現實,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說《女傭的故事》英文名《Maid》,作者史蒂芬妮·蘭德,作品最初發布在VOX專欄中,一經出版便被《紐約時報》《福布斯》《魅力》《華盛頓郵報》《時代》等知名雜誌選為年度最佳圖書、最受矚目新書、最受期待圖書,而且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選為2019年個人夏季書單。
這是一本樸實而有溫度的小說,作者即是書中的主人公史蒂芬妮·蘭德,這大概是一位最特別的作家,她沒有像其他作家那樣光鮮的履歷,她的真實身份是一名清潔工,還是社會救助對象。作者依靠自己的雙手保障了女兒穩定的生活,同時實現了作者的理想,但她依然沒有停止為底層人發聲的腳步,她用文字的力量鼓舞那些掙扎在社會的邊緣人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本小說已被Neflix購下影視版權,這個故事也將以影視的形式與讀者見面,最普通的故事往往有最感人的一面,因為他們用真情觸動著讀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