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積蓄買的學區房,值得嗎

2020-09-03 臨沂姑娘光芒萬丈

回程的路上,老張坐在副駕駛上,自言自語,「不能等了,再等下去真買不起了。」

— 這是全民故事計劃的第505個故事 —

2017的夏天,天熱得透不過氣來。老張突然給我打電話:「哥們,有空嗎?」

我說:「正在上班,咋了?」

「偷偷溜出來一下,幫我看套房子。」很快,他就把定位發給了我,「天熱,速來。」

我和老張曾在同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他做行政,我做營銷。後來,他嫌行政工資低,辭職創業,在市實驗中學旁邊租了一間三室兩廳,開了一家無資質的「黑」培訓機構,這幾年也賺了一些錢,就開始了買房之路。

回想起來,老張的第一套房,買得特別順利,只考慮自住,無須顧忌太多其他因素。那時,他手頭應該比較寬裕,想買第二套房,而且是要買「學區房」,可謂顧慮重重。

車剛到懷穎小區,他就迎了上來。後面還跟著一位一看是同行的中年大姐,很胖,用略不耐煩的語氣說:「裡面沒停車位,車停外面。」

我又沿路開了很遠,總算是找到一個每小時收費五元的停車場,等我快步走回來的時候,大姐已經有點不高興了,說:「天這麼熱,我們趕快去看吧,房東都等著急了。」

這個小區,我是來過的,是個老舊小區,房齡至少30年,停車難,物業差,小區內到處貼滿了小廣告,無人清理,垃圾成堆,道路高低不平,陰涼處積水嚴重,房屋質量堪憂,裡面住著大量的老年人,到處一片衰敗的景象。

只不過,老張也不傻,這是全市最好的小學和中學的「雙學區房」。

說到「學區房」,是近幾年才興起的。2010年以後,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房子已不是閉著眼睛買就能升值,需要考慮地段。保值、增值成為人們在意的核心。很快,人們發現,「市中心」、「學區房」是房子保值增值的關鍵。

因此,類似於懷穎這樣的小區逐漸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價格持續走高。在2014年,懷穎小區的二手房均價還不足4000元/㎡,2017年已飆升至8000元/㎡,還一房難求。

老張在這種形勢下慌了神,儘管他的孩子才一歲,他就想好了買套學區房。

我們倆上了六樓,也是這棟樓的頂樓,一梯兩戶,門對門,走道裡擺放著很多雜物,四樓一戶人家的門口還擺放了兩個碗,一個碗裡放了一個饅頭,另一個碗裡放了一碗清水,一雙筷子平放在碗上面。看著像是祭祀用的。

「大晚上走著過,還怪嚇人的。」我脫口而出。

中介大姐有些不屑地冷哼一聲,「年紀輕輕的,膽恁小。」

走進了房間,我有些傻眼了,屋內什麼陳設也沒有,房頂因常年漏雨,滲出一大片深色印記,地磚也鬆動了,走上去吱吱呀呀地響。

我和老張轉悠一圈就出來了,大姐在後面攆著問怎麼樣,老張只禮貌地回說「考慮考慮」。

出了小區,我倆站在大街上,熱辣辣的太陽曬著人發暈。這次看房,又以失敗告終。

我還是建議老張不要著急,等孩子長大了再說。老張斬釘截鐵地反駁了我的建議。

「不能等,再等就買不起了!」

老張轉身又看了看那棟樓,「房子如果再好那麼一點,我一準就買了。被忽悠了,這房子連住人都是問題,買了租不出去,除了將來小孩上學外,只能等著拆遷。拿幾十萬買個學位,代價有點大。這幾天我們再轉轉吧?」

我只好點點頭,就當是做下功課。

接下來的幾天,那個中介大姐又帶我們看了幾套房。基本上都是老舊小區,只有一個在建的小區,到了發現售房部只有一個置業顧問,據說工程已停了很久,有爛尾的風險。儘管置業顧問承諾得很好,但我還是勸老張放棄。

那段時間,我們都聽說了實驗小學要搬到新區的消息。在向中介落實這件事時,大姐說,「傳言傳得也不是一兩年了,新區發展慢,連一個交房的小區都沒有,到處是一片工地,連基礎的配套也缺失,學校搬過去,誰上?」

中介大姐的話,堅定了老張在懷穎小區周邊買房的決心。無奈的是,手上有著多處房源的大姐帶我們看了很多套,沒有一套合適的,要麼太貴,要麼太舊。再加之天氣太熱,老張漸漸冷靜下來,就作罷了,想等過段時間再說。

秋天來的時候,臨河推出了一個新小區,離實驗小學和實驗中學不遠,售房部承諾可以上這兩個學校。我聽到消息,建議老張還是給教育局打個電話諮詢一下。

教育局給予的的回覆:在未交房之前,小區如何劃片無法定論,就近原則,但每年會有略微變動,具體政策會在每年的六七月份下發。

既然沒有定論,我本想勸老張再理智一些,老張卻聽不進去,還極力地說服我,「置業顧問已做出了百分百的承諾,他們還在售房部大廳擺了蓋章的承諾函,將來一準能上。」

其實,他是在說服他自己。

我們都知道,這種所謂的「承諾函」,不過是房產公司的一種宣傳手段。

不久,老張就交了一萬塊錢排號。

開盤那天,微信選房,人山人海的,買房的人坐在一個大棚裡,大棚的最前端放了一個超大螢光屏,屏幕上顯示著待選和已選的房源。

準業主們一人拿一個手機,手機裡下載了選房的軟體,焦急地等待開盤。

因為是同行,我被開發商保安攔在了大棚外,想混進去都難,只好讓老張獨自前行。

約莫半個小時,老張從裡面出來了。我一看他垂頭喪氣的樣子,就覺得不對勁。

「房子推出來幾秒就被搶完了。另外也太貴了,買不起,均價都在一萬二。」

回程的路上,老張坐在副駕駛上,自言自語,「不能等了,再等下去真買不起了。」

沒過兩天,老張又給我打電話,讓我幫他去看房。但我那天剛好出差,就沒去。

等我出差回來,他說他已經買下來了。

老張買的房在楓竹苑小區,房子相對新一些,多層。位置離實驗小學和實驗中學隔兩條路,仍在片區中。西側是Y市的第三人民醫院,南側是一個比較大規模的菜市場。老張這次買的是頂樓,價格比懷穎小區的要便宜一些。

楓林苑周邊的房價在8000元/㎡左右,他買的6500元/㎡。120平,總價78萬,加上稅費和交給二手房中介的服務費,剛好80萬整。

老張在電話裡興奮得不得了,一直說自己這段時間的房子沒白看,苦也沒白受。

我隨口問他:「眼下這套房子準備怎麼辦?」

他說:「先租出去吧!」這倒也是一種辦法。

不久,我就看見老張在朋友圈陸續發出的租房信息,租金1200元/月。

自此,我以為老張買房的事就此落幕,老張也算是得償所願,我也替他感到高興。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跟我抱怨起這套房子,說:「怎麼回事啊,租都租不出去。120平米的三室兩廳,市中心,1200元/月沒人租。連1000元/月問的也很少。」

我說:「既然這樣,房租可以再降一降。」

約莫又過了一個月,老張終於以900元的月租將房子租了出去。

此後的半年,我們每次見面,提到那套房子,老張都露出一副滿意的表情。

之後的日子,就是等待。

直到2018年夏天,實驗小學外遷新區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批前公示」在政府網站正式公布:「實驗小學外遷」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消息一出,瞬間炸開了鍋。

老張也無心顧及培訓班了,直接開車來到我們的售房部,拉著我在辦公室絮絮叨叨說了很久。因為擔心這套「學區房」砸在自己手裡,他說話時有些語無倫次,像熱鍋上的螞蟻。

我倒了杯水,讓他先冷靜一下。

他抽著煙說:「冷靜不了。你是不知道,我這套房子是借錢買的。我開培訓班沒掙啥錢,剛剛起步。收的那一點生源,剛剛裹住房租和老師的工資。我本想以後會越來越好,可沒想到,投資一套房子還掉進去了。這可怎麼辦?」

其實我早就看明白,老張買「學區房」更多的是為了投資,只是從來沒有說破。

我問他,「你借了多少?」

他抬起頭,猶豫了一下,說:「20萬。」

「那套房子總共80萬,首付30%也就24萬,你借了20萬,自己手上當時就只有4萬塊?膽子真大!」 老張聽著,只是一個勁地撓頭。

說完,我又覺得自己有點馬後炮。頓了頓,說:「你也別憂心,越是遇到事的時候,越應該冷靜。你這兩年一直在辦培訓班,教育局應該認識一些人,先去真真切切打聽一下,實驗小學到底什麼時候搬,小孩還能不能趕上?」

他有些如夢初醒。當著我的面,立馬給他的熟人打了一個電話。得到的答覆是:一定搬,學校建設周期,從規劃到建成,最多兩年可以投入使用。市政府為了加快新區的開發進度,依靠名校拉動人氣,搬遷勢在必行了。

「既然如此,現在只有一條路。」

老張死死地盯著我。

我說:「賣!」

「都知道實驗小學要搬,誰還會買呢?」

我給他捋了捋其中的門道,搬遷至少還有兩年,這兩年間還有上學的學生。有人聽說學校要搬,房價肯定要降,二手房都想撿漏,這個時候,肯定會有人抱著撿漏的心理買房。

「如果不想賠太多,儘快轉手賣了。」

他想了想,說:「好。」

第二天,老張就把那套房子掛了出去。

單價是:6700元/㎡。

掛了一個月,沒有任何動靜。

後來,價格下降到了6500元/㎡,開始有了問詢者,但購買慾望強的客戶很少。

老張有點坐不住,6500元/㎡就已經賠錢了。

轉眼間,到了秋天,房子還沒有賣出去。

老張慌了。

冬天的時候,房子終於賣出去了。

房子以6300元/㎡最終成交。賣給了在三院上班的一對外來醫生夫婦,夫妻倆的孩子在外地,不需要學區,看重的是離醫院近。

成交手續辦完的那天晚上,老張拉著我去喝酒,喝多了,說了一大堆罵人的髒話。

也是那天,我才知道,為了那套學區房,老張和老婆還辦了個離婚。

兩人原本想假離婚,可是銀行審批沒通過,最終又辦了個真離婚。加之那段時間,老張無心經營培訓班,學員少得可憐。降價賣掉的那套房子,少說賠了五萬塊。

老張邊喝邊罵自己愚蠢。

讓我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老張又動了在新區買實驗小學學區房的念頭。

我知道後,狠狠地吵了他一頓。他卻覺得格外委屈,跟我開始了訴苦。

不知道他那天是不是又喝了酒,老張說他上的是城中村的村辦小學,小學升初中的時候,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全市最好的中學。

進中學後,老張才知道什麼叫差距。

從名校小學考進去的學生,繪畫、舞蹈、鋼琴等等,多才多藝,一個比一個優秀。就連以前學習好的優勢,在他們面前也蕩然無存,「混到這個年紀,才知道起跑線有多重要。」

我不大想聽這些,一個人有了執念,外人怎麼勸都勸不動。我找事由急匆匆掛了電話。

2019年的年初,老張又借了些錢,在新區購買了一套90平米的小戶型,單價8500元/㎡,開發商承諾是「實驗小學新校區學區房」。

我們都明白,這個承諾不一定得到政府的認可。老張卻心懷僥倖地說:「大不了以後維權,都套進來了,有希望總比沒希望強。」

讓老張暫時鬆口氣的是,培訓班經過幾年的經營,生源越來越多,尤其是午休班人員爆滿。但午休班的利潤微薄,就像學生食堂一樣,在他這裡吃飯,睡會覺,想寫作業的話,有一到兩名老師進行輔導,賺個薄利。

好在午休的人多了,轉化為正式上補習班的人也就多了,漸漸地,規模就上去了。

半年時間,我聽說老張的補習班淨利潤達到15萬左右,天天忙得不亦樂乎。

不料的是,到了2019年的下半年,教育局下發了嚴查黑培訓機構的文件鋪天蓋地,當地的各大公眾號也在轉發。每逢檢查,老張就得關門歇業,檢查組一走再開門營業。

這種情況下,老張還會接到學生家長因學生成績沒上去,或吃不好等各種因素的投訴,主管機構似乎是盯住他一樣,經常去暗訪,都臨近寒假了,本應大規模招生的時候,只收到寥寥幾個學生,並且還有學生家長要求退費。

為了不影響生源,老張開始找各種關係辦理營業執照。終於在春節前把正規執照辦了下來。沒想到疫情爆發,業務又擱置了好幾個月。

許久未聯繫的我們,在5月又聯繫了一次。

老張說他現在常一個人喝悶酒,培訓班不開了,在家閒了半年多,借的那幾十萬,債主催要,他把手中的積蓄加借了一些網絡貸款,還了債。現在,兩套房子的房貸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問我:「有兼職或者其他出路嗎?」

我想了想,半晌說不出來話。

過了一會,他說:「如果我當初不買學區房的話,也許現在的生活不會這麼窘迫。你說,我的那套學區房是不是買的不值啊?」

我不想這個時候在他的傷口上撒鹽。

沉默了許久,我用地產圈銷售常說的一句話安慰他,「房子,買了就值。」

來源:全民故事計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兮兮陳,房產銷售

編輯 | 蒲末釋

全民故事計劃正在尋找每一個有故事的人

講出你在乎的故事,投遞給

tougao@quanmingushi.com

相關焦點

  • 小說:為女兒上學,我與妻子花200萬買學區房,房子到手卻後悔了
    景宣東是強子朋友給介紹的客戶,他想在新安區購置一套學區房。這倆月強子一直寸步不離地跟著,就為了拿下這單。車子剛停定,強子立即從車裡鑽下來,笑著衝秦驍招手。那笑裡是大功告成的得意。景宣東看上的房子在隆鑫小區,三居室,價值200萬。200萬的房子,不論對強子還是平安房產,都不是一筆小業務。所以,景宣東進平安房產,受到了貴賓級待遇。
  • 學區房裡的酒席
    洪剛是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目前在一家國企上班,今天晚上他收到了姐夫的邀請,要去市區的一處學區房裡參加一次酒席。這處學區房是他姐夫買的,空間很小,聽姐姐說好像就60平方米左右,首付了20萬,姐姐為此還向父親借了幾萬塊錢,剩下的是姐夫存了幾年的工資。
  • 故事:為女兒上學,我和妻子投兩百萬買學區房,房子到手卻後悔了
    之前夫妻倆已討論過,等學區房的事情落實,寧欣便申請調到管理部門,收入雖不及現在,但會輕鬆許多。那學區房,肯定也是掏空了他們的積蓄吧。」強子附和,「誰說不是,我都有些恐婚了。」景宣東兩口子還算有些能耐的,至少能買到稱心的學區房。他女兒上學是不發愁了。」但這話說的,還是早了些。
  • 口述|媽媽,求求你,我不要學區房,只要你和爸爸別假離婚
    以我們當時的經濟能力和限購,根本買不了學區房,歡歡上的是一所打工子弟學校。 可這件事情之後,我和梁鴻幾乎同時意識到:一定要買好學區的房子,要讓孩子們在相對好的環境裡,站在比我們更高的起點上。 我們吃了那麼多苦,不就是為了她們生活得更好嗎?
  • 說學區房要涼的,還是太年輕
    有人預測,學區房的末日要來了。 甚至分析道:北京的學區房都廢掉了,全國的學區房還有未來嗎? 說實在的,這種論調確實大快人心,廢掉學區房,房價崩塌,泡沫破裂,重新洗牌,想想都令人激動。 激動完抽根煙冷靜想一想,這不對啊!
  • 齊齊哈爾一居民:當學區房買的,現在孩子吃飯都成問題……
    一名居民告訴記者,這棟樓三天兩頭就停電,電閘也老化了,也不知道該找誰解決,買這裡的樓是當做學區房買的
  • 故事:"兒媳,花70萬買你娘家的一套學區房" "媽,我哥要76萬"
    兒媳娘家分了2套房子,正好在學校旁邊,兒媳想買娘家學區房,娘家的做法讓這位兒媳心寒,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去年年初,我娘家要拆遷,按照我們家住宅面積可以分3套房子 ,而這三套房子正好都在重點小學附近,也就成了學區房。
  • 教育部最嚴招生令:學區房有沒有用,村上春樹知道
    北京家長有句話,「買房不知上地難,看盡學區也枉然」。因為上地東裡小區,雖然是個老破小,而且就在五環以外,但因為對口北京上地實驗小學,所以房價一度飆到15w1平。在北京西城區文昌胡同裡曾出現過40w一平的天價學區房。
  • 故事:「好心借給小叔子196萬學區房,卻被霸佔不還!太寒心」
    我看到小叔子猶豫著不說話,還是媳婦先開了口:「嫂子啊,我們....想借下你家的學區房,孩子馬上升初中,我們也是實在沒啥門路了。」雖然我知道可能不是什麼好事,但是這個請求讓我還是懵了會。我同意說想想,再給答覆。夫妻倆走了沒多久,婆婆的電話就來了,大概意思就是替他們當說客。「夫妻倆都不容易,你要是有什麼困難,他們肯定也會幫你的......」
  • 父母為弟弟買房子,弟弟卻一毛不拔,這樣的弟弟值得擁有房子嗎?
    3芳雅的意思很明確,買房子可以,但是她希望我爸媽能夠一起還貸款,等孩子上學以後,她也是可以上班掙錢的。思來想去,爸媽決定買房子,不能耽擱孫子上學,最終買了個三室一廳的學區房,首付20萬,每月還兩千多,還十年。後來,弟弟沒有幫忙還貸,芳雅也沒有上班,房貸的事全落在了年邁的爸媽身上。
  • 故事:為了給兒子一套學區房,親生父母和養父母爭奪送出去的女兒
    但方姨還是向媒體曝光了事情的後續發展,她覺得曉蓉的品德值得大家學習,社會需要這種正能量。曉蓉打開門前隱約聽見女人提到了什麼「兒子」和「學區房」,還說什麼「送的房子你們不要就給我好了」。而父親就說「曉蓉已經拒絕了,咱們不能出爾反爾」之類的話。當時曉蓉沒有多想,就逕自拿鑰匙開了門。老劉一聽到開門的聲響,看到是曉蓉回來了,那一瞬間老劉跟女人都有點尷尬,都不說話了。
  • 故事:"女兒,你外甥念書,你弟要借用下你的學區房" "媽,不借"
    一邊是弟弟的頹廢,一邊是我努力打工,靠著自己的努力,從一個基層職員,經過八年努力, 成了一個部門主管,我利用自己的存款於2009年在城北買了一套學區房婚後我們搬到小凱婚前買的房居住了,而我那套學區房出租,租金用來還房貸。婚後沒多久我生下了女兒,本來我想讓母親幫忙照顧女兒,可母親卻拒絕了,好在婆婆和我一起把女兒照顧我一歲,我便去上班了。結婚這麼多年來,公婆不僅對我,對我娘家人挺好,但我沒想到我爸媽居然得寸進尺,對我提出了過分要求。
  • 故事:傾訴|婆婆說孫子是她的命根子,卻不願把學區房過戶,供孩子上學
    因為李坤是獨生子,所以我媽對彩禮和婚房都沒提過多要求,她說反正婆家就李坤一個孩子,老人的以後還不都是我們的,何必現在為這些鬧得不愉快。再說,公婆的房子是學區房,將來孩子上學不用再花錢費力氣,住在一起也不錯。
  • 小說:小姑兒子落戶,婆婆私送兒媳學區房給她,房地產:您沒資格
    小姑兒子落戶,婆婆私送兒媳學區房給她,房地產:您沒資格 。我叫張霞,今年二十八歲。在一次相親上,認識了我的丈夫王大明。他比我大五歲,名字雖然不好聽,但性格溫柔體貼。很快,我和他就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他對我非常不錯,有時候我都覺得自己被他照顧的像個小公主。不過,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就被一個人給打破了。
  • 小說:半價買學區房我以為撿到寶,鄰居怪異眼神我察覺房子有問題
    作者:本Fish1「姐,我給你說,你能以這樣的價格買到二環邊上的學區房俗話不是說,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嗎?正好你急著買,人家那頭急著賣,你們這不是天賜良緣嗎……」房產銷售唾沫橫飛口若懸河,意識到自己用錯了成語,不由得尷尬地笑了笑。葉秋予根本無暇理會這些,心裡暗自盤算著這房子裝得不錯,可以直接拎包入住,裝修費可省了好大一筆。葉秋予的丈夫曲恆是外科醫生,在市裡最好的醫院上班。雖然不缺錢,但作為全職太太的葉秋予在經濟上一向精打細算。
  • 《三十而已》:學區房、名利場、拼爹媽......一切為了孩子教育
    2.三觀超正好家教當孩子面對癲癇發作的同學而驚慌的時候,顧佳的做法同樣也值得讓人稱讚。輔導孩子寫作業到情緒失控,擠破腦袋進好學校,為了學區房四處奔波……這幾乎是每個媽媽都遭遇過的「戰爭」。從幼兒園入學,到幼升小、小升初、初中高中, 每一次孩子升學都是一場硬仗,也是父母們之間物力財力乃至雙商的博弈。
  • 小說:為給小舅子結婚嶽母要走我的學區房,我們一家三口住雜物間
    這可是為朵朵上學買的學區房!」「是陸凱跟人家姑娘吹牛,說這房子是咱媽給他買的婚房。」雖然難以啟齒,但事已至此,陸招弟也只能狠下心來,「女方要求在房產證上加上姑娘的名字。」「我說呢,這哪是看上你弟弟啊,明明就是看上咱這房子了。」許哲飛冷笑,「現在這姑娘,臉皮可真夠厚的。」「大飛哥,這房子反正也只是付了首付。不如,不如就過給他們?」陸招弟小心翼翼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