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五戰離間 唐軍大敗(三)

2020-10-11 華之粟

玄甲營的無敵戰陣,踏著充滿韻律的節拍,轟隆隆地向著大食右翼猛壓過來!

李尋陽正準備跟在玄甲營的後面,發動後續進攻,突然發現敵人右翼也倏忽地分開,數千身著重甲的騎兵衝了出來。

這是怎麼回事兒?

沒聽說昭武九姓聯軍擁有重甲騎兵啊?!

重甲騎兵,可不單單是金銀堆出來的,更需要嚴格的騎士選拔、訓練和統帥!

這,都是昭武九姓諸國不可能擁有的資源!

不對,這是大食的重甲騎兵!

李尋陽清晰地記得,封常清在戰前曾經介紹過:

呼羅珊所擁有的重騎兵,其數量竟然有六千人之多!

可,這些重甲騎兵是何時到的怛羅斯城呢?

但,這些重甲騎兵又如何隱藏在敵人右翼?

由此可見,安西遠徵軍的情報系統不但出了問題,而且還出來了內鬼,否則敵人不可能知曉高仙芝的部署,更不可能設下如何有針對性的布置。

對於大食而言,其步騎都無法應對唐軍的玄甲營,只有其重甲騎兵才能堪堪與玄甲營一戰,而敵人也正是如此設計的!

號稱不敗的大食重甲騎兵,縱橫萬裡,殲敵無數,其戰鬥力不可小覷。

雖然,大食重甲騎兵的戰馬,只是在馬頭、馬腹等要害部位披掛了護具,騎兵的甲冑也並不如玄甲騎士那般完備,但黑森森的鐵盔,罩著獸形的護面,層層覆蓋的鐵葉,黑色鋒利的鑌鐵長矛,比玄甲騎士所乘的駿馬更加的高大,所有的這一切,仿佛蘊藏著無窮的力量!

同樣的鐵騎,同樣的威武,巨大的慣性與重量,足以將一堵堵厚牆撞塌。

只是,玄甲營的騎士,更加的冷峻而孤傲,更加的沉穩與漠視,猶如浸潤了大唐百年的滄桑和輝煌,即便是泰山壓頂亦不變色;

大食的鐵騎,則是狂熱兇悍,仿佛熔巖迸發,勢要融化一切阻礙!

雖然有些詫異,但久經戰陣的玄甲營,卻沒有絲毫的猶豫,很快便與對衝過來的大食鐵騎撞到了一處、激戰在一起。

馬槊揮舞,鐵矛翻飛,每一次撞擊,都會激起金屬相碰的陣陣火花,都會發出金屬摩擦爆出的刺耳銳響!

屍體墜地時,所發出的沉重悶響;

馬蹄落地時,所發出的震顫聲音;

與上述之聲混雜在一起、交織在一起,慢慢地讓人分不清究竟為何!

落地的屍體,也迅速被鐵蹄踐踏為鐵甲裹成的肉泥!

兩支鐵甲騎兵,也許在都曾在各自的戰場上,取得過輝煌的戰績,但此時此刻卻漸漸分出了高下:

玄甲營的騎士,用百年鐵血鑄就的軍紀與戰力,的確不是大食鐵騎所能比肩的,從傷亡程度上便可見一斑;

然而,大食鐵騎的數量優勢,卻讓其慢慢佔據了主動,逐步實現了對玄甲將士的絞殺。

兩股鋼鐵洪流的撞擊與混戰,產生了巨大轟鳴,讓整個戰場都為之顫抖,甚至連正在廝殺的大食精騎與唐軍步軍,也都在偷眼觀瞧,因為其勝負將部分決定戰役的勝負!

但,無論這場鐵甲騎兵搏殺勝敗怎樣,都將成為一個傳奇,都將成就又一個英雄的傳說!

早在兩支鐵甲騎兵即將碰撞之時,李尋陽便已帶領驃騎營、番漢營,以及兩千餘拔汗那輕騎,衝向了即將廝殺的鐵甲戰場。

因為,他深知,鐵甲之間的廝殺,沒有絲毫技巧可言,而玄甲營數量上的劣勢,如不及時救援,則最終會全部戰死,包括領軍的段秀實在內!

所以,他已做如下安排:

兩千餘拔汗那輕騎,從左側繞出一道弧線,去防備敵人右翼出戰的精騎;

王益、馬爽帶領番漢營,從右側繞出一道弧線,警戒敵人中軍出戰的精騎;

而自己則與王離、張老六等人指揮驃騎營,從外圍襲殺大食鐵騎。

李尋陽對當前的形勢已經瞭然:

隨著玄甲營的敗亡,安西遠徵軍已經不可能取得此役的勝利了,若能全身而退,便是蒼天有眼了!

而他現在要做的,是要儘可能地多救出一些玄甲營的將士,特別是段秀實,從而為將來玄甲營的重建,多留下一些有用的種子。

因此,出戰之前,他將王離、王益、拔汗那騎將等人叫到身旁,再三叮囑:

第一,此戰重在救援玄甲營的將士,並非進攻敵之右翼和中軍,戰前的布置作廢!

第二,對付敵人的援兵,多用箭雨,少用刀槍,不要跟敵人硬拼,儘量拖延時間,將敵人引向外圍,以便給救援玄甲營留出足夠的時間!

第三,圍獵大食鐵甲騎兵,只能用精準的騎射,必須要以敵騎的咽喉、眼睛為目標,實在射不到的話,便集中射擊戰馬的眼睛,切忌莽撞互博!

面對「阿羅氏」的簡短交代,諸將也都意識到時局之嚴峻,大家都沒有多言,立刻返回本部人馬,迅速落實布置之後,便隨李尋陽的將旗,向著未知的風險,義無反顧、毅然決然地衝鋒而去……

正如李尋陽所擔心的,敵人的計劃是周密的。

就在李尋陽率部衝出的同時,敵之中軍和右翼,竟然分別殺出各數千精騎,棄鐵甲之戰而不顧,全力奔向李尋陽部,宛如兩隻拳頭,向著李尋陽部撲面砸來。

李尋陽心中一嘆:

唉,只能盡人意、聽天命啦!

頃刻之間,拔汗那部、番漢營便分別與各自的作戰對象殺在了一處,然而孤軍奮戰加之人數上的劣勢,讓兩部人馬雖苦苦支撐,卻也難以持久。

而李尋陽則率部奮力射殺大食鐵騎,不顧一切地想要救援段時秀部。

雖然,此舉在短時間內對大食精騎的殺傷效果並不大,卻也令其手忙腳亂,不得不分出一些人馬追趕驃騎營,只是重騎對輕騎的追殺本身就不可能實現,反而給驃騎營創造了不少射殺重騎的機會。

而段時秀也利用這個機會,率領身邊的親衛們殺出了重圍。

但,大食重騎也迅速發現了問題,不再理會唐軍輕騎,轉而奮力將剩餘的玄甲營將士一一刺下馬來。

隨著三聲鳴鏑刺耳的聲響,驃騎營、番漢營、拔汗那部,均撥轉馬頭,向著之前的陣地狂奔,不斷地反身射殺跟在身後的敵人輕騎,也漸漸與敵人來開了距離。

就在段秀實與李尋陽等人返回原陣地之時,鐵甲之戰已經進入尾聲,在付出了四千餘鐵甲騎兵的代價之後,大食鐵騎最終將兩千五百餘玄甲營全殲!

逃出重圍的,只有段秀實和身邊的百餘親衛!

看著遠處滿地的鐵甲戰士,以及在殘酷戰鬥中存活下來的數十匹戰馬,段秀實心如刀絞、雙目滴血。

圖35-7疏勒軍鎮遺址


他忍不住大呼:

「是誰?是誰!」

「誰洩漏了軍情,老子要親手宰了他,為我玄甲營的弟兄們報仇!」

李尋陽心中暗自惻然,卻也知此時不是爆發的時候,便貼近段秀實輕聲道:

「別帥,為今之計,是要確保大軍安然撤退!」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李尋陽的話語,猶如當頭棒喝,讓段秀實一下子清醒過來。

本來,他也是通透之人,在安西諸將中,素以冷靜、果敢著稱。

此次,若非玄甲營遭人陷害而被全殲,他也斷不會狂怒至此。

可就在此時,大食中軍的戰鼓竟然同時擂響,密切如暴雨的鼓點,催動著敵人左、中、右三軍,幾乎同時發動了瘋狂的進攻。

沒錯,是瘋狂!

敵人沒有留下任何後背兵力,而是全軍突擊!

那是,徹底擊潰對手的追擊;

或是,欲要全殲對手的總攻!

大食鐵騎剩餘的不足兩千人馬,率先對唐軍大陣發動了氣若長虹的攻勢,身後則是近萬名大食和右翼聯軍的精騎,再後面則是大食及其聯軍的全軍突擊。

敵人真的是瘋了,如此密集的衝鋒隊形,不正好是唐軍遠程武器的攻擊標靶嗎?

難道這些天來,敵人還沒有吃夠安西遠徵軍遠程武器的苦頭嗎?

李尋陽搖了搖頭:

不對,能安排鐵騎對攻的大食人,絕對不會如此魯莽行事的!

不好,工匠營危險!

李尋陽和段秀實,互相看了對方一眼,臉色均是煞白,然後便同時向大陣之後的工匠營望去。

怎麼回事?

啥時候葛邏祿部的大旗立在了工匠營中?

壞了!

轟天雷如何落在了「六花陣」的中後部?

那裡,可是高仙芝的帥旗所在之地啊!

就在大食鐵騎衝到唐軍大陣的同時,數十枚轟天雷也落到了全無防備的「六花陣」中,無數唐軍將士陷入了火海,悽厲的慘叫之聲,令人毛骨悚然!

一連串的影像,像電影中的快鏡頭一樣,瞬間在李尋陽的腦海中閃過,他終於明白了:

安西遠徵軍敗了,而且必然是慘敗,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他——謀剌頓毗伽!

難道就是因為長子的重傷不醒,他就要怨恨高仙芝,以致於臨陣反叛?

此時此刻,猶如五雷轟頂的李尋陽,渾身發抖、手腳冰涼,突然眼前一黑,竟然從馬上摔了下去。

也不知過了多長的時間,忽然覺得一陣疼痛,李尋陽慢慢地清醒過來,耳邊滿是廝殺、慘呼之聲。

「大哥,醒醒!」

「將軍,醒醒!」

李尋陽這才發現,王離等人圍在身邊,王虎正掐著自己的人中穴位。

看著李尋陽甦醒過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王離趕緊介紹目前的形勢:

首先,葛邏祿部已然叛變,佔領了工匠營地,在發射了數十枚轟天雷襲擊「六花陣」後,便焚燒了工匠營地,押著眾多工匠向西北方向撤去;

其次,段秀實率領碩果僅存的近百玄甲營將士和不到兩千的拔汗那輕騎,剛剛奔赴「六花陣」,欲要救援高大帥,走前讓王離轉告李尋陽,望他好自為之;

最後,驃騎營、番漢營剩下的二千餘將士,都在此處等候命令。

李尋陽知道,不但是段秀實,而且幾乎大多數唐軍將士,一定都認為自己與謀剌頓毗伽串通投敵,至少也有知情不報的嫌疑。

現在,自己正所謂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即便是,自己有幸回到安西,也會面臨被治罪的風險,能夠被勒令卸甲歸田,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怎麼辦?

自己的榮辱得失不要緊,可這幫兄弟們怎麼辦?

圖35-8輜重車


無論如何,都要將他們儘可能地帶出虎口,否則如何對得起這幫跟隨自己拼殺多年、浴血奮戰的兄弟?!

李尋陽站起身來,飛身上馬,站在高坡之上,對著二千餘手下將士高聲道:

「弟兄們!」

集合在將旗之下的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偶像——「阿羅氏」。

「連續五日的廝殺,你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無愧於鐵血戰士的稱號!」

將士們的頭顱高昂著,他們的心中,對「阿羅氏」有著無限的信任。

「此役,我們敗了!但不是敗在我們自己的手中,而是敗在可恥的叛徒手中!」

將士們的眼睛溼潤了,他們不敢也不願相信,他們為之長途跋涉兩月餘、奮戰五日多的戰役,竟然失敗了,而且是敗在曾經的自己人手中!

「無論叛徒是誰,都將得到應有的懲罰!」

即便是李尋陽身後親衛隊中剩餘的十數位葛邏祿籍貫的戰士,也都緊咬牙關,將手裡的馬槊握的更緊。

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

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出賣你的朋友!

「然而,我們現在任務,是解救身後那萬餘大唐將士!」

作為安西遠徵軍中的一員,他們每個人都有這種覺悟,更何況李尋陽自成軍之始,便不斷地灌輸給他們:

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不會丟下任何一個兄弟!

「也許,我們中的許多人,包括我本人,都將葬身於此處,但安西遠徵軍不會亡!驃騎營、番漢營的大旗,還將繼續飄揚!」

王離振臂高呼:

「鐵血驃騎,天下無敵!」

驃騎營的將士們隨之吶喊:

「鐵血驃騎,天下無敵!」

王益帶頭應和:

「番漢鐵騎,無堅不摧!」

番漢營的將士們也隨即暴喝:

「番漢鐵騎,無堅不摧!」

在下屬們的呼喊聲中,李尋陽的眼睛漸漸溼潤了。

多麼好的兒郎!

多麼好的兄弟!

他從心底裡感謝大家的信任:

在此危難關頭,這些鐵血兄弟,沒有懷疑自己,也沒有變成一盤散沙,反而更加團結在自己的周圍!

沒有再說什麼,李尋陽一撥馬頭,雲馳一聲長嘶,高昂起前蹄,紅纓長槍順勢一揮,將旗隨之擺動,二千餘鐵血精騎跟在「阿羅氏」身後,向著已經搖搖欲墜的「六花陣」奔馳而去……

圖35-9鐵血驃騎


小說連載請在頭條號小說頻道搜索【絲夢大唐第一部情迷怛羅斯】

同時,想看第二部的朋友請在頭條號小說頻道搜索【絲夢大唐第二部皓首龜茲城】

相關焦點

  • 第三十五章 五戰離間 唐軍大敗(二)
    還是三個厚重的方陣,只是每個方陣之間,明顯地拉開了距離。居中的,依舊是大食軍;其左翼,還是以康國軍隊為主力,曹、何、火尋等國隊伍相混雜的軍陣;其右翼,則是以安國軍隊為主力,米、史、戊地等國隊伍相混雜的軍陣。偌大戰場,對陣雙方,悄無聲息,異常凝重。這緊張的氣氛,足以讓任何一個正常人的精神撕裂!
  • 第三十五章 五戰離間 唐軍大敗(一)
    「自貞觀十四年,我大唐滅高昌國,於西州之交河置安西都護府;到貞觀二十二年,我唐軍進駐龜茲,移置安西都護府,並在龜茲、焉耆、于闐、疏勒設立四大軍鎮,至今已有百餘年。」大笑之後的高仙芝,突然悠悠地說道。「百餘年,安西四鎮何曾安生過?戰突厥,鬥吐蕃,平叛亂,滅匪患,安西四鎮時置時罷,直至長壽元年,遣將士兩萬四千人常駐四鎮,才有我安西今日之太平!」
  • 第三十三章 三戰膠著 勝負難料(三)
    三個軍陣之中,衝出來三萬步軍,以左中右、前後各五千人的六個方陣之隊形,快速衝向列陣以待的唐軍。大食的軍隊,主要分為步兵、弓箭手、騎兵等三個兵種。而步軍之中,則包含了步兵和弓箭手。步軍與騎軍相同,也是採取十進位的組隊方法:十名兵士為一組,五組為一小隊(即:50人),兩小隊構成一個中隊(即:100人),十個中隊為一大隊(即:1000人),十個大隊組成一軍(即:10000人)!步軍的武器,主要涉及:長矛、彎刀、弓箭、盾牌等。此外,重甲步兵,配備有鎧甲;輕裝步兵和弓箭手,則無鎧甲。
  • 第三十二章 再戰平手 各有千秋(三)
    隨著無數刺耳的哨音,夜襲人馬緩緩退後重新編組,又沿著幾條已經被趟出的甬道,魚貫接近唐軍大營,然後便分為兩組:一組,將早已準備好的套索,圈住唐軍營寨院牆的木質柵欄,一起奮力拉拽,隨著接二連三的吆喝聲,這些柵欄被不斷地拉斷、崩裂,大唐的營寨出現了無數個缺口。另一組,則將火箭發射入唐軍營寨之內,引發了越來越大的火情。
  • 第三十四章 四戰膽寒 各懷退意(三)
    只是讓大食衝鋒的精銳所沒有料到的,大部分精騎與戰車猶如拳頭打在棉花上一般,眼見得唐軍之陣瞬間分出了數十道缺口,竟然讓他們通過了前面的軍陣,當然戰車也在通過之時,以兩側的長長利刃,將眾多沒有及時躲避的唐軍劈為了兩半!還沒待他們歡呼雀躍,便發現前面突然出現了眾多的武鋼車,形成了一道鐵質的城牆,正冷冰冰地等著他們的撞擊。
  • 第三十一章 初戰小勝 兵驕將傲(三)
    作為大食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由心懷信仰的宗教戰士組成的呼羅珊騎兵部隊,騎乘著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戰馬,奪取過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為大食徵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領地:唐太宗李世民之貞觀十年(即:公元636年),在耶爾穆克河谷地戰役中,他們幾乎全殲了拜佔庭帝國的精銳,俘獲了拜佔庭帝國的皇帝!
  • 第三十三章 三戰膠著 勝負難料(一)
    不過,也許是業已發現了唐軍大隊人馬的到來,亦或是自身聚集的實力尚未達到足以壓倒對方的優勢,所以大食及其聯軍並未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代表唐軍出戰的,自然是正在襲擾敵人的拔汗那騎兵。「大約在開元二十年(即:公元732年),白衣大食的軍隊在徵服極西之地的某王國之後,又妄圖向西徵服其它的王國。」「全部由輕騎組成的五萬白衣大食遠徵軍,與以重裝步兵和重裝騎兵為主、一定數量的輕裝步兵為輔的其它王國軍隊,舉行了會戰,最終白衣大食遠徵軍慘敗。」「喔,願聞其詳!」李嗣業再一次插話道。「究其原因,無外乎三點!」
  • 尉遲恭初鬥唐軍,風捲殘雲狂勝8將,僅4人生還,憑畫像嚇倒唐高祖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尉遲恭初鬥唐軍,風捲殘雲狂勝8將,僅4人生還,憑畫像嚇倒唐高祖」這樣一個標題,大家就不用猜本文要介紹的主角是誰了,這位猛人正是大唐開國名將,尉遲恭。當然,在隋唐迷熟悉的主流系列小說中,尉遲恭的登場時間是比較晚的,所以他的風頭似乎總比秦瓊等開篇主角差了一些,而且他作為劉武周的手下,一開始是與唐軍為敵的,可即便如此,依舊有日搶三關夜奪八寨的奇功,使得皂袍大將雖然戲份不多,卻也依舊耀眼。
  • 帝國雙璧(上)——高仙芝的落日
    高仙芝接到軍令後,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所以在深思熟慮後,他決定採取閃電戰,充分發揮騎兵優勢,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轉戰西域五國,舊唐書:「安西行十五日至撥換城,又十餘日至握瑟德,又十餘日至疏勒,又二十餘日至蔥嶺守捉,又行二十餘日至播密川,又二十餘日至特勒滿川」相當於轉戰了大半個新疆以及部分哈薩克斯坦疆域,之後他又分兵三路,渡過婆勒川,大戰連雲堡,斬首千餘人
  • 第三十四章 四戰膽寒 各懷退意(一)
    大食人的意圖十分明顯:第一,先以三萬步軍的進攻,試探唐軍遠程武器的威力;第二,進而通過步軍的纏戰,磨掉唐軍的銳氣,並使之疲憊;第三,以數量眾多的騎兵,圍殲或擊潰唐軍兩翼的騎兵,從而為後續進攻做好鋪墊;第四,發動突然性的精騎攻擊,直插唐軍的中軍,力爭唐軍陷入混亂;第五,全軍突擊,一舉擊潰唐軍!
  • 第三十四章 四戰膽寒 各懷退意(二)
    圖34-4曳索式拋石機(即:投石機)這,自然也是高仙芝最喜愛只是大食人實在是忽略了大唐科技之優勢,他們那些簡陋的遠程攻擊武器,哪裡是唐軍的對手!三個方陣的空隙中,突然湧出六、七千精騎,有大食的,也有昭武九姓聯軍的,甚至伴隨其衝出的,竟然還有五十餘輛散發出金色光芒的戰車,而在戰車的兩側,則裝備著寒光閃閃的長長利刃!戰車?
  • 第三十三章 三戰膠著 勝負難料(二)
    三倍於我軍!這可如何應對?不僅如此!敵人的兵力還在繼續增加呢!有啥了不起?!我軍正面的怛羅斯城,也就不到十萬人嘛,有啥可怕?!你可真是大言不慚,即便是十萬,那也是二倍於我軍吶!……帥帳裡,諸將一片竊竊私語。
  • 第三十二章 再戰平手 各有千秋(二)
    也許,是未料到唐軍之進展,竟然如此神速;也許,是並未將唐軍之戰力,真正放在眼裡;所以,賽義德可說是吃了一個不大不下的虧!但是,此人斷不是易與之輩,加之他手中尚有萬餘人的可用之兵力(其中:大食精騎至少有三四千、怛羅斯城原駐軍還有兩千餘、聯軍增援部隊應在五千以上),甚至超過了驃騎營、番漢營、選鋒營滿編時的總兵力,作為一位久經戰陣的將領,賽義德不可能沒看出這兵力上的懸殊差距,那他會採取何種策略呢?
  • 第三十六章 郡主之死 天地動容(一)
    此時此刻,大食鐵甲騎兵正在狂虐唐軍大陣,他們殺進殺出、反覆衝擊著「六花陣」。由於沒有了唐軍遠程武器的打擊,大食鐵甲騎兵也因此可以放肆地排成密集的隊形,衝擊著唐軍大陣。那些鵰翎幾乎無法對其造成致命的傷害,只有那些投槍才能讓他們嘗到死亡的滋味。
  • 3分鐘極簡《三國演義》3——王允巧施連環計(貂蟬)
    三英戰呂布 董卓聞知大將華雄被斬,便殺了袁紹的叔父袁隗以示報復,並發起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李傕、郭汜把守汜水關曹操大怒,拂袖而去,自己追擊董卓,但遇到埋伏,大敗。便問貂蟬嘆息的原因,貂蟬說自己也是擔心國事,並表明自己願為報答王允之恩而為國捐軀,王允大為感動,便和她定下了「連環計」:先將貂蟬許嫁呂布,再獻與董卓,離間他們父子。
  • 第三十一章 初戰小勝 兵驕將傲(二)
    與其同時,撒曼丁桑派往怛羅斯城南門的那隊斥候也來人稟報:怛羅斯城南門之上,已有千餘士兵列隊,可能要防備唐軍偷襲!怛羅斯城南門之內,人喊馬嘶,估計會有騎兵部隊出城,以增援城外的大食騎兵!果然如此啊!由此可見,這位大食援軍將領的確不同凡響:他竟然放棄全殲面前小部唐軍的機會,而是先行布防怛羅斯城,以免城池有失;同時,以自己的精銳騎兵前去試探唐軍的實力,再根據情況,實施反擊部署……高,實在是高!看來,自己是碰到了對手!不過,狹路相逢勇者勝!鹿死誰手,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