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箭穿心》:一個中年女人的肩膀,到底能夠扛起多少生活的重量

2020-11-09 文史海洋

人們印象中的武漢是什麼樣子的呢?它存在於長江之際,依附在黃鶴樓下,來來往往的是熱情開闊的人群,四方豁達的是絡繹不絕的遊客。武漢的嫂子們說話直爽清朗,爹爹們也絕不會胡攪蠻纏。這是一座聞名國內外的城市,熱情與開放,是它在祖國的標籤。

但是這都是現在的武漢,很難想像,在上個世紀末甚至是七八十年代,武漢還飽含著時代的縮影和標籤,街上有與菜販子討價還價的叫罵,也有扯皮糾纏的打架。而《萬箭穿心》這部電影正是描述的此時的武漢,男女主角操著不算標準的普通話,演繹著這齣由武漢女作家方方同名小說《萬箭穿心》改編的電影中的愛恨情仇。

生活給予她的第一次重擊,是婚姻不幸

電影開始,一陣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嘈雜聲中,女主角李寶莉登場,她是個粗魯得近乎有些愚蠢的女人,一點沒有那股子溫柔理解的性格,站在自己喬遷的新居中,為了工人臨時的加價破口大罵。人們插科打諢,嬉笑怒罵,一邊氣惱著這個根本不講道理的女人,一邊又可憐著電影的男主角馬學武——一個沉默寡言,躲在老婆背後遲遲不肯出聲的男人。

在李寶莉的面前,馬學武不知道何為男人的自尊,甚至於這段婚姻都令他感到失望與倒胃口,就像大部分底層社會的中年夫妻一般,年輕時候少得可憐的激情與愛意,全部在十年如一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和雞毛蒜皮中碾壓的渣滓都不剩。少年時期,馬學武還愛慕著年輕、潑辣、美麗的李寶莉,因此才娶了她,但是他很快就發現,自己幻想中的精神戀愛根本不會在李寶莉身上實現,李寶莉的刁蠻、霸道一步步地將馬學武的生活推入了萬劫不復的地方。在外他要受廠子裡的打壓,回家還要被李寶莉頤氣指使,曾經美麗可愛的臉龐也在生活的打磨下變得可憎起來。這段婚姻中,馬學武像是行屍走肉,他恨,他想離開;他不敢,他無可奈何。

李寶莉對於馬學武,也許是曾經有愛的。她曉得馬學武軟弱,好拿捏,偏偏他還學歷高,讀過好多書。她性格中的強勢讓她過於著急的想徵服這個男人,而李寶莉的扮演者顏丙燕也很好的將李寶莉這個角色理解的很是透徹:她的骨子裡是有一股野性在的,這樣的野性決定了李寶莉對待婚姻的態度並不平等。在這段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關係中,她扮演著獵人的角色,註定要徵服馬學武這個獵物,然後再血淋淋的掛出來告訴所有人自己的豐功偉績,以證明自己是一名出色的獵人——當然,相應的,她徵服的方式顯得直接而粗暴,或許徵服了馬學武的身體,但是卻遠遠捕獵不到他的靈魂和真心。

極強極弱的性格,早就確定了這是段糟糕的不平等關係。兩個人性格上的巨大摩擦和互相不理解,也給這場婚姻奠定了悲劇的基調。這一點在後來登場的另外一個男性角色建建身上可以得到強烈的反差和對比,李寶莉想要徵服別人,她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以最原始的撕咬方式去捕捉馬學武,而建建則是草原上的獅子王,他比李寶莉更硬,更強勢,這樣才能使得高貴的獅子心悅誠服的低頭。

而以旁觀者和李寶莉自己的角度來說,這是一段極其成功的婚姻,李寶莉在第一次感情經歷中,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過剩的對於家庭的營業和維護的精力,而忽略去將自己感受的重心放在馬學武的精神方面。所以當她憤怒的發現馬學武的出軌後,她選擇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撕開了馬學武最後一層遮羞布,讓這個本就一直以來因為婚姻生活被嘲笑的男人,再一次因為感情陷入了輿論風波中。

李寶莉的內心足夠強大,這也是她敢於當著所有人的面揭露丈夫出軌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她敢承擔那些風言風語,甚至於在這個婚姻家庭的系統中,更多時候她其實扮演的是男性的角色,操持家中大小,負責料理家事,教育孩子。而在李寶莉的強勢下,馬學武只能退居女性的角色上,他軟弱無能,卑劣虛偽,活著就是耗著一口與情人私會的氣兒在,現在李寶莉最後一點體面都不給他留,他只能悲痛無奈的投江自盡,以此結束自己荒誕的婚姻和人生。

丈夫去世了,李寶莉沒有心思悲痛,也可以說她是根本沒有時間悲痛。第一,她和馬學武早就沒有愛情可言,第二,她也固執的認為,逼死馬學武的並不是自己。她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被出軌的是她,被背叛的是她,怎麼她一個受害者,倒被冠上了殺人兇手的惡名?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她必須強打起精神面對一切,她需要拉扯自己尚未長大的兒女,也要抵擋公婆的危難刁鑽,還有來自人情世故街坊裡的閒言碎語......一切的背後都只有一個主題「生活」。

生活給予她的第二擊:親情的拋棄

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文化,中年喪夫,青春不在容顏也逝去的女人該如何在起起伏伏的社會中生活,現實的生活給予李寶莉的,是巨大的落差。從前她儘管潑辣,丈夫是廠裡的經理,雖算不上什麼大官,也是吃喝不愁,而自己又能將丈夫管教的服服帖帖。周圍投來的,都是羨慕的眼光,人人都討厭李寶莉,但是人人都想要成為李寶莉。

李寶莉有自己的驕傲,這是她不容打碎的傲骨,她甚至沒有接受朋友的接濟,而是以自己柔弱的身軀挑起了扁擔,開始做最基本的體力活。這也將她的形象從普通小市民更大的提升到了一個很獨特的境地,換做是普通人,可能這個時候要麼選擇隨著自己的負心漢丈夫一起去了,好躲避這場活著就要經歷的災難;要麼遠走他鄉,拋棄這裡烏煙瘴氣的生活和人們的非議與指指點點,開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再不濟,起碼也接受一下其他人伸出來的援手,不至於落到獨自面對這些生活壓力的境界。但是李寶莉卻沒有選擇任何捷徑,她瘦弱的骨架子承擔起了一個乃至好幾個家庭,挑上挑下的,不僅僅是沉重的貨物,還有高昂的自尊。

王爾德曾經說:「我們都生活在下水道裡,但是仍然有人夜夜仰望星空。」李寶莉就是生活在下水道裡,卻夜夜仰望星空的人,她十年如一日的做苦力,為的就是將自己的孩子供出來。這個她與前夫婚姻的結晶,甚至稱不上是愛情結果的存在,卻已經是這個中年女人全部的希望,為了孩子,她可以忍受扁擔將肩膀磨出了老繭,可以忍受自己曾經最驕傲的容貌隨著體力的透支一點點的憔悴下去。但是她必須要有一個盼頭,或者換句話說,人的生活都需要一個盼頭。沒有誰會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誰會無緣無故的恨。她前半生的盼頭是丈夫馬學武,馬學武死後,她的盼頭就是自己的兒子。

即使她根本不愛馬學武,但是血緣親情卻讓她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為了自己身上掉下來的骨血,也為了自己能夠翻盤,她必須將兒子供出來,而她也確實成功了,兒子高中狀元,上了名牌大學,眼看著,壞日子就要到頭了。

但是生活遠遠不會這樣的輕鬆,兒子查到了母親當年告密迫使父親自殺的真相,加上婆婆的挑撥,母子之間留存已久的矛盾一瞬間變得不可調和起來。在兒子的眼中,他看得到母親十年來的付出,但是他也很清楚的知道,假使父親當年沒有死,自己這十年過的日子,就會舒坦不知道多少倍。而在這樣的想法下,李寶莉的付出更像是一種賠償、一種彌補,是應該做的義務,而不是母愛與親情的體現,畢竟一個能夠將自己的丈夫逼死的殺人犯,又有什麼親情可言呢?

兒子逼迫李寶莉斬斷最後一點念想,她被迫收拾行李,離開自己已經居住了十幾年的房子。荒誕的戲劇化一幕再次上演,屋內是喜氣洋洋,是其樂融融,屋外是絕境,是山窮水盡。李寶莉怎麼也不會想到,在真真正正的獨自打拼了十年以後,自己的盼頭不僅沒有給自己帶來更好的生活,反而是將自己親手送進了萬劫不復之地。

悲哀中,朋友告訴她,之所以她會格外不幸,有如此的遭遇,全部都是因為她的那個房子有問題,在風水上,處於好幾條路交匯中心的房子叫做「萬箭穿心」,就如同這個格局的名字一樣,居住在裡面的人也會遭遇萬箭穿心般的不幸。

但是李寶莉還是沒有低頭,她告訴朋友:「這不是萬箭穿心,而是光芒萬丈。」

她的人生一直在萬箭穿心,卻沒有真正的「萬箭穿心」。因為每一次苦難都不曾真正將她擊倒。影片的最後,李寶莉踢著建建的爛麵包車,揚長而去,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但是她的不屈和驕傲,卻漸漸地凝固在了觀眾的腦海中。

生活從來不是電影,它比電影殘酷的多

事實上,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李寶莉的家庭和人生都不能算是最幸福的一個,但是也絕對不是最悲慘的一個。這個人物的一生平凡卻不平淡,她沒有經歷什麼家國覆滅這樣的大恨,也不曾經歷流浪乞討的慘痛,但是人生的悲歡離合卻一直在她身上發生。生活總是這樣,先讓她遭受苦難,再給一點希望的甜頭,又親手將這點甜頭收回,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若是普通人,也許已經瘋了痴了,但是李寶莉卻清醒倔強的活到了最後

這個角色太現實,事實上回顧電影全篇,就算是將劇本拿過來一字一句的琢磨,電影中任何一個角色所犯的錯誤,都要比李寶莉大得多。馬學武作為一個丈夫,第一沒有做到顧家的本分,第二也沒有保持對妻子的關心和忠誠,甚至於他的死,也完完全全是因為自己軟弱無能,還偏要去犯出軌的大錯。李寶莉做了什麼呢?她只是在親眼目睹丈夫和小三歡愛的時候拿起電話報了個警,這又有什麼錯呢?既然沒有錯,為什麼馬學武死後,他出軌的壓力和旁人的指點要由她來承擔?

對兒子,她更是好的沒話說。丈夫死後,為了兒子,她沒日沒夜的幹體力活,供著他讀書供著他吃喝拉撒。可是到頭來,兒子又是怎麼對她的呢?是發現她當年報警的事實後不顧十年來的母子情分與她翻臉,是決裂關係甚至不留一絲餘地的將她趕出老房子。李寶莉做錯了什麼呢?是愛孩子有罪,還是供他讀書有罪?還有亡夫的母親,她的婆婆,在兒子犯了錯之後,李寶莉選擇了繼續贍養亡夫的母親,可是婆婆卻百般刁難,心存怨懟,全然不顧之前是自己兒子出軌在先。這一切荒唐而可笑,她李寶莉除了有些刁蠻,自認為問心無愧,她比劇中的任何一個角色都善良,但是卻也比劇中的任何一個角色都悽慘。

這樣的現實主義風格在描述一部電影故事情節的時候,其實也是對於時代和小人物縮影的一種呈現,它並不是去描寫高大上的、觀眾們接觸不到的生活,更多的是去完成對於身邊事物的刻畫,是現實世界微小的縮影,故事性或許不算太強,但是對於細節的刻畫必須動人,才能真正將想要表達的主題和思想進行系統化的提升。這其實也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而電影《萬箭穿心》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李寶莉堅定、堅毅的性格躍然於銀幕,叫好之聲,不絕於耳。

相關焦點

  • 《萬箭穿心》:中年夫妻最忌諱的,就是撕下對方最後的「遮羞布」
    導言:《萬箭穿心》:中年夫妻最忌諱的,就是撕下對方最後的「遮羞布」。藝術來源於生活,王競的這部《萬箭穿心》以一個普通家庭的悲劇,將社會上許多人的婚姻狀態展現了出來。人到中年,當愛情被柴米油鹽消磨的幾近一空的時候,我們再反過來看這部作品,裡面的某幾個場景,似乎自己曾經歷過,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說實話,我並不喜歡。《萬箭穿心》講述的是一對平凡夫妻的悲劇生活,給我們以啟迪。
  • 《萬箭穿心》:婚姻是女人的修羅場,縱是萬箭穿心,也得抗住
    《萬箭穿心》就是方方的代表作,曾榮獲了第13屆百花獎優秀中篇小說獎。2012年,《萬箭穿心》被改編為同名電影,這部電影在豆瓣至今評分高達8.6分,是國產電影難得的8分以上的佳作。《萬箭穿心》的英譯名是《Feng Shui》——風水。在影片中,暗指房子的一種風水名稱,叫萬箭穿心;同時也暗指女主人公李寶莉的悲慘命運,如萬箭穿心。
  • 《萬箭穿心》:生活的所有不堪,全都因為你從來沒把自己當回事
    小說《萬箭穿心》描寫了一個居住在武漢的女子李寶莉的悽苦生活。女主人公李寶莉的生活真實的存在於我們左右,她處處隱忍,不管生活多麼刁難她,也從沒有真正為自己考慮過,在她經歷了一系列生活的苦難之後,方才明白什麼才是自己該擁有的。那麼,是什麼讓她的生活萬箭穿心一般苦不堪言呢?
  • 《萬箭穿心》:中年夫妻最大的悲劇不是出軌,而是彼此嫌棄
    又或許,是性格怯弱的馬學武在多年的生活裡,不善言辭,總是迴避問題,拒絕溝通,加劇了李寶莉對他的「瞧不上」。李寶莉橫衝直撞、說話口無遮攔的性格,讓骨子裡在乎臉面的馬學武徹底寒了心,連同夫妻生活也一同拒絕掉。例如,電影的開端,導演用了一次搬家過程的細節,就把這對中年夫妻之間極端的矛盾表達得淋漓盡致。
  • 《萬箭穿心》:不求光芒萬丈,即便萬箭穿心,生活也要繼續
    》,就是一部以90年代武漢平民生活為背景的影片。當看到寶莉一路追著他的自行車跟著他和周芬到旅館時,一牆之隔,一個在裡熱火朝天,一個在外失聲痛哭~身為女人,那種絕望和無助感同身受!馬學武可憐嗎?是的!在家庭裡的毫無存在感,在單位被女同事崇拜的成就感,強烈的衝擊讓他忘乎所以~而在得知報警毀了自己唯一引以為豪的職位和名譽的人,是和自己同一屋簷下的妻子時,想必他的內心也是徹底地絕望~然而,除了可恨可伶,馬學武更是可悲的!
  • 《萬箭穿心》|即使生活給你以萬箭穿心,你也要回擊它以萬丈光芒
    電影《萬箭穿心》,雖然小眾,但口碑蠻好,改編自武漢籍作家方方的同名中篇小說,如果看電影版,更推薦看武漢方言版。電影講述的是一個90年代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武漢故事。主角李寶莉是一個性格潑辣的武漢女人,她的丈夫馬學武是一個國企的廠辦主任,一個懦弱的男人,兩人還有個上小學的兒子,叫小寶。李寶莉為人性格潑辣強勢,常常壓得丈夫喘不過氣來。
  • 《萬箭穿心》:苦難毀滅一些人,留下生活的勇士
    當一個女人,熬過「萬箭穿心」的苦難「剽悍」,這兩個字能最直觀地形容方方筆下的武漢女人李寶莉,她模樣生得美,可性格直,嘴巴狠。在家裡飯桌上,李寶莉聊到盡興時,總是唾沫橫飛,她在電腦公司當白領的小妹十分厭煩,言辭中讓她要講衛生,李寶莉卻直接開懟:「你懂衛生?
  • 《萬箭穿心》:丈夫跳江,母子決裂,她的中年婚姻讓人窒息
    活幹完,馬學武在樓道給工人結錢,工人看不過去,對馬學武說,兄弟,我們雖然幹粗活賣力氣,可家裡老婆挺賢惠,過的比你舒服,看你也是個幹部吧,被這樣一個女人管一輩子自從搬進新家就接連遭遇變故,李寶莉閨蜜小景說這些都跟新房子的風水有關係,這個房子,恨不得七八條路扎過去,風水上叫「萬箭穿心」。
  • 豆瓣8.6分《萬箭穿心》:普通女人的一生,越努力卻離幸福越遠
    這是以點概面,可以想像平常生活當中的馬學武大概是個什麼模樣了。難怪這工人兄弟也同情起來這個時時處處「受欺負」的男人了。以為他們自己雖然是賣力氣的,卻也比馬學武被這樣一個女人管一輩子要舒服多了。馬學武經搬家工人兄弟的一提點,可能是曾經生活裡的委屈、難受一股腦兒的湧上來。想到要跟這樣一個兇悍、蠻不講理的女人過一輩子,頓時覺得人生一片灰暗。當天晚上,他就提出了離婚。對於李寶莉來說,這是震驚、難以置信的。畢竟一直以來,兩人都是這樣相處過來的。結婚生子,這又剛搬了新家,不正是生活越來越好了嗎,怎麼丈夫就突然提出離婚了呢?但,一直都是這樣,這樣就是對的嗎?
  • 《萬箭穿心》:錯配的婚姻影響有多大?
    ,講的是一個叫李寶莉的普通武漢女人,風雨飄搖的人生。寶莉的閨蜜小景說,這是因為他們的房子被七八條馬路橫穿,在風水上叫萬箭穿心,所以寶莉只要還住在這兒,註定事事不順心。現在生活剛轉好,馬上就忍不住要離婚了,馬學武的雞賊由此可見一般。寶莉想著自己年輕時候貌美如花,在眾人中挑選了農村人馬學武, 他應該感恩戴德,居然還要與自己離婚,真是天理難容。雖然嘴上這麼說,寶莉還是稍稍收斂的性子,學著討好丈夫。可是馬學武對她早已耗盡的感情,他不願與這個不顧他男人尊嚴的女人再多說什麼,他出軌了。
  • 《萬箭穿心》:女人,千萬不要活成李寶莉
    「生活就像那輛破車,雖然偶爾會熄火,但是推一推,還可以繼續走。」看完電影《萬箭穿心》,我相信沒有哪個人不會有「萬箭穿心」的痛感。電影改編自武漢女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說,講訴了武漢女人李寶莉在丈夫馬學武投江自殺後,以一己之力挑起養家的重擔。
  • 方方小說改編:《萬箭穿心》第一主角為何是馬學武?
    作者|電影夫人(頭條號籤約作者)夫人今天要說的,是2012年的電影《萬箭穿心》。被稱為是「年度國產片的扛鼎之作」。著名社會學、性學研究專家李銀河認為這是:《雷雨》之後,(中國)最好的一個悲劇。顯然,婚姻生活的長期壓抑,令他絲毫感受不到自己作為一個丈夫的權威!只有「勇於」反抗,才能讓他活得不那麼窩囊。可惜,馬學武連出軌的活,也幹得很「窩囊」!他們被妻子以賣淫嫖娼的名義報警了,最後在廠裡當著領導面,李寶莉假裝寬容地「領走」了他。
  • 《萬箭穿心》是部好電影!
    《萬箭穿心》是方方寫的中篇小說。當然,演員顏丙燕對李寶莉的這些性格特點把握得非常好,似乎顏丙燕就是李寶莉,可她不是武漢女人。方方能夠寫出這種現實題材的作品,必定是基於她對武漢人事有深刻認識,這也讓我想起同樣以武漢底層人物為創作背景的《生活秀》,它是湖北人池莉寫的一部小說,也被改編成電影。《萬箭穿心》與《生活秀》似有相同之處,但這兩部小說我都沒看過,只看過以它們改編的電影。
  • 《長安諾》之蕭承煦:那些一夜之間長大的人,到底承受了多少?
    初聽的時候,覺得沒什麼,可是聽過幾遍之後,卻發現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無論你生活得有多順遂,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我們都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少年了。曾經的紅領巾變成了領帶,曾經的校服換成了西服,我們也就慢慢失去了當初的天真,不再有當初的快樂。
  • 生活的重量
    午餐時間,都是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一邊有一句沒一句的聊七七八八的事,在一片低低的聲音裡一個高八度引起了一片側目「這個女人我見過!」,「見過誰呀?!」,有人略帶埋怨的責怪。 「這個失蹤的女的,誰發的朋友圈,就這個女的」,說話的是玉秀,大傢伙都丟下手裡的飯圍過去,看手機裡的女人,「這是機子上王姐的妹妹,你在哪看到的?」
  • 萬箭穿心:別把自己當成女漢子,你若委屈自己,誰都可以輕視你
    女主李寶莉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在生活的摸爬滾打中,她依仗潑辣能幹的性格,把自己一步步變成了女漢子。丈夫跳江後,她委屈自己十幾年,艱難地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可是,雖然她委屈了自己,但並沒有換來婆婆和兒子的理解與同情,而是一再被嫌棄、被輕視,最後被兒子趕出了家門。
  • 女人在婚姻生活中,能夠贏得人心才是真的贏
    女人在婚姻生活中,能夠贏得人心才是真的贏最近重溫了一部梅豔芳和張曼玉主演的老電影《鍾無豔》,講述的是醜女鍾無豔、狐狸精夏迎春和齊宣王之間的故事。雖然電影中的故事情節跟歷史上的有些差別,但也很形象地刻畫了這三個人的性格特點,映射了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喜寶》: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婚姻,多少女人能夠擁有幸福?
    說到勖存姿與喜寶之間,到底有沒有真愛。而電影中,這兩人真正有過親密接觸的就一個片段、幾個鏡頭。而且,含蓄得簡直就比白開水還要白開水。就是,小紐扣解開了。然後,身影朦朦朧朧、燈光綽綽約約。僅此而已,但有真愛的情侶不該是這樣啊。好像,小說中這兩人有婚姻事實的。即便,勖存姿年紀大了、有心無力。但,始終都是分床而睡?有些過分吧。
  • 《萬箭穿心》影評:你們不懂「萬箭穿心」的真正含義
    難道這個詞只是簡單的描述了一個女人的悲慘遭遇?「萬箭穿心」這個詞來源於小景的話。但你們仔細看看當時的情景:一艘船上,看著剛喪夫難受的寶莉對天問到:剛搬了新房子,日子就要好了,為什麼要投江?她無法明白,是的。這時小景說,你的房子格局萬箭穿心。將一切罪惡歸結為牽強附會的迷信。用精神鴉片安慰了寶莉。然後姐妹就此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