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電影夫人(頭條號籤約作者)
夫人今天要說的,是2012年的電影《萬箭穿心》。
被稱為是「年度國產片的扛鼎之作」。
著名社會學、性學研究專家李銀河認為這是:
《雷雨》之後,(中國)最好的一個悲劇。
原著首發於2007年第5期的《北京文學》,2009年榮獲《小說月報》第13屆百花獎優秀中篇小說獎。
當時,北京電影學院謝飛教授讀了很喜歡,就把它推薦給同事王競。
後來,他作監製,王競當導演,推出了這部投資僅400萬的小成本影片。
講述一個叫李寶莉的武漢女人,強勢又善良,吃苦不討好的生命歷程。
先是搬到新家的當晚,丈夫提出要離婚,進而出軌,直到下崗後跳江自殺。
她沒有因此而消沉,反倒很堅強,用扁擔替人挑東西,靠出苦力養家。
然而10年過去,兒子在高考放榜當天的家宴上宣布,要將她逐出家門。
無論原著還是電影,看過的朋友都會認為,李寶莉毫無疑問是第一主角。
以篇幅長短和鏡頭多少來講,這樣說肯定沒錯,但只是表象。
從故事發展的內在動力而言,馬學武才是真正的主角。
換句話說,李寶莉嫁到馬家的20年,其全部遭遇無不是被馬學武「罩著」。
夫人可不是標新立異,而是有理有據,下面細細道來。
中國人常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是婚姻狀況之於男權社會最直觀的寫照!
嚴重時,廣大的婦女同胞們還要遵循三從四德的規訓。
只是從古至今,總有些女人輕易就做了「漏網之魚」!
她們懷揣擅長河東獅吼的絕技,被冠以悍婦的雅號,在男人面前趾高氣昂,好不快活!
本片中顏丙燕飾演的李寶莉,便是此類由上帝欽點的幸運兒。
開頭搬家的戲,就將其強勢兇悍,嘴不饒人的性格展露無疑。
由於房子在胡同深處,東西需一件件搬到巷子外的車上,所以工人提出得漲價。
李寶莉一頓狂發飆,好在沒有撕破臉。
搬運間歇,丈夫馬學武給大家點菸,並讓兒子小寶下樓去買點汽水。
這一幕讓李寶莉撞見了,當著外人和兒子的面,她把馬學武罵了個狗血淋頭!
最後的結論就兩字:真賤!
馬學武幾乎是被妻子扒光了給人看,內心的壓抑一點點接近承受極限。
工人們在陽臺上抽菸休息時,給馬學武上了一課,傳遞的核心意思是:
你被這麼一個娘們管著,日子過得也太窩囊了吧!
原本敏感脆弱的馬同學,也確實是受夠了「瘋婆娘」李寶莉各種的壓制。
搬家完的當天晚上,他反常地「爆發」了!
李寶莉舉著酒杯,興致高昂地想慶賀一番,可馬學武不待見她,不碰杯。
臨睡覺時,他異常嚴肅地提出要離婚,然後拿上毯子枕頭睡沙發去了。
這是影片在敘事上的第一次轉折點,長期忍受妻子管教的馬學武,終於選擇主動出擊。
他10多年憋屈壓抑的感受,在搬家過程中得到了工人們,也就是第三者的集體印證:
和李寶莉這樣無理取鬧,兇悍強勢的女人過一輩子,太不值得了。
然而,一向優越感十足的李寶莉,直到此時還尚未覺醒。
只曉得在閨蜜小景面前哭哭啼啼,絲毫意識不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有何過錯。
矛盾繼續升級,不得了,馬學武出軌了!
對象是在廠裡工會工作,跳舞時屁股很翹的周芬。
看似極不合情理的舉動,實則有其必然性。
我們不禁要問,性格懦弱的男主為何會出軌?
顯然,婚姻生活的長期壓抑,令他絲毫感受不到自己作為一個丈夫的權威!
只有「勇於」反抗,才能讓他活得不那麼窩囊。
可惜,馬學武連出軌的活,也幹得很「窩囊」!
他們被妻子以賣淫嫖娼的名義報警了,最後在廠裡當著領導面,李寶莉假裝寬容地「領走」了他。
從此,馬學武變得猶如行屍走肉一般。
話說出身貧苦農村,頂著大學生光環的他,好不容易靠自身努力當了廠裡的廠辦主任。
雖然在家裡很蔫,可在單位上還是很有朝氣,生龍活虎的,大小也是個領導不是。
現在,他因出軌又回到了解放前,只能乖乖呆車間裡。
從提出離婚到出軌,懦弱的馬學武反倒是主動的一方。
強勢的李寶莉只能被動應急,眼看著家裡接連起火,她卻沒有能力體察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一階段,隱忍已久的馬學武不再是乖乖聽話的老好人。
而是不斷出擊,體現出對妻子極為不滿,「特」男人的一面。
他做的一切,無非是想挽回一個男人最起碼的自尊,能在家裡得到他應有的地位。
雖然以出軌方式反抗實屬道德汙點,但對他來說,「教訓」李寶莉這樣霸道強勢的女人,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出軌後,馬學武家並未風平浪靜,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已退休,沒地方去的老母親「投靠」他來了。
剛經歷過離婚、出軌風波的兒媳婦李寶莉,哪裡會給她好臉色看?
從第一次在電梯裡相遇,就高冷到了極點,過分到讓人看不下去。
到家後她就把馬學武叫到房間裡,像家長教訓子女一般,措辭語氣中還不乏羞辱。
相比之前當著外人和兒子的面訓斥馬學武,這回也算是給足了面子。
但難聽刺耳的話,還是讓坐在客廳裡的小寶「奶奶」聽見了。
馬學武又被母親叫走,又是一番道德至上的訓話。
老太太知道了兒子的糗事後羞愧不已,加上兒媳婦的好臉色,只能拎著包走。
人總算找回來住下了,可馬學武的內心冰到了極點,似乎再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能將他摧毀。
基本上所有刻畫小人物命運的影片,都會或多或少反映出大時代的風貌、特徵,這部也不例外。
《萬箭穿心》從搬家開始,房子是馬學武上班的工廠分配的。
彼時商品房政策還沒全面鋪開,他們趕上了90年代初單位分房的最後一班車。
隨著劇情推進,馬學武回到車間不久,廠長就提前告訴了他即將下崗的消息。
他將和千千萬萬的國營企業工人一樣,成了下崗潮流中的第一批失業者。
此時,知曉情況後的馬學武萬念俱灰,心如死水,整個人顯得神情恍惚。
他去見了情人周芬最後一面,尤其反常的是,竟大膽表白了自己的感情。
只是他得到的回應是:馬主任是個挺好的人,但是,不太怎麼懂女人。
正如他在遺書中所言,有些事情我無法面對。
反過來講,馬學武到底為什麼會跳江自殺呢?
首先,在妻子面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相反,她三番五次不分場合地訓斥,諷刺挖苦,讓他在外人和最親近的兒子、母親面前,顏面盡失。
也就是說,他在家裡沒一點「位置」。之所以加引號,我們後面再談。
其次,因出軌在領導和同事面前丟了面子後,不僅職位下降而且下崗。
職場上的一系列變故,讓他手足無措。
最後,壓死馬學武的稻草是情人周芬。
周芬不知道那是他們最後的約會,也沒有給到他任何積極的信號,這讓他深感自己一無是處。
情感、事業、自尊三個層面的從沉重打擊,「逼著」他跳了江。
需要指出的是,馬學武敏感脆弱的性格,也是他自殺的重要原因。
馬學武自殺,是影片在敘事上的第二次轉折點。
看起來後續的故事只有李寶莉唱獨角戲了,實則不然。
死後的馬學武,才真正當起了主角。
《萬箭穿心》的英文片名,是「風水」二字的漢語拼音。
在中國的風水學說來講,萬箭穿心也叫「穿心局」。
指的是住宅開門就對著窗戶,很多條馬路跑到家門口的轉盤打轉,每條路都像箭一樣射向所住的房子,家裡的風水全給破壞了。
片中三次展示李寶莉「萬箭穿心」的家,對閨蜜小景的說法,她根本不在意。
且丈夫死後,她更發出了今後小寶和奶奶都要她罩著的誓言,直言要把日子過得萬丈光芒。
但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賣菜人家長大,不學習跟不上時代發展節奏,空有城市戶口,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年女人,又如何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呢?
馬學武簡短的遺書內容,沒有一個字提到李寶莉!這是他唯一、真正的報復。
他眼裡的妻子,缺點遠遠蓋過優點,此人根本不值一提。
最讓他耿耿於懷的是李寶莉的報警。
雖然她的愚蠢之舉暫時挽留住了家庭,但也埋下了巨大隱患,直接讓丈夫降職並失業。
加上長期的隱忍壓抑,馬學武至死也無法原諒妻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頭腦簡單的李寶莉顯露出了她兇悍之外,性格堅韌頑強的一面。
她辭了在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賣襪子的工作,做起了「扁擔」。
靠著給人挑東西的體力活賺快錢,相當於現在流行的物流。
這是個需要眼明手快,且體能過硬的苦力活。
不過,辛苦是辛苦點,可是比賣襪子賺得多。
十年光陰疾馳而過,李寶莉在風吹日曬中掙著血汗錢,她實現了自己養家餬口的諾言。
表面上看,似乎丈夫的死,並沒有給她的生活帶來多少影響,但巨大的暗流已在湧動。
李寶莉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扁擔上,家不過是她倒頭就睡,吃飯和把錢給婆婆的地方。
小寶從小和她不親,加上爸爸的死,在他眼中是媽媽之錯,兩個人變得越發陌生疏離。
李寶莉只顧賺錢養家,和兒子的交流溝通少得可憐,小寶積壓已久的心結始終沒打開。
高考榜單一放出,這位狀元郎立馬就有了發聲底氣,家宴的飯桌成了親人決裂的戰場。
馬學武的遺像放在椅子上,而吃飯的場景和當初搬家完後的慶賀宴何其相似。
李寶莉的熱情同樣無人響應,並且兒子不允許她給丈夫敬酒,因為沒有資格。
出人意料的大招是,小寶稱喝完這杯酒,他要和媽媽斷絕母子關係!
到此,我們才真正感受到了馬學武在家裡的「位置」。
所謂位置,並非他本人有多威嚴,而是他代表著傳統家庭結構中的父權與夫權。
馬學武雖死,但通過兒子精神上的繼承,性別秩序中的男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
換句話說,刀子嘴的李寶莉完全不知所謂父權、男權為何物。
卻始終自以為是,不惜讓丈夫失去尊嚴,最終被死去的丈夫借兒子之手把她逐出家門。
影片結尾處,李寶莉獨自在江邊坐了一夜。
她看到一群中學生熱鬧歡樂的場景,頓悟了自己的錯誤,可悔之晚矣。
原本該是溫暖和諧的家,帶給小寶的卻只有壓抑和痛苦。
她用扁擔挑起行李,搬出了「萬箭穿心」的家,和曾坐過10年牢的街頭混混建建走了。
也算是一種「新生」吧!
看似強勢兇悍的李寶莉,表面上是她佔據上風,在家庭事務中擁有最高的話語權。
實際上剛好相反,儘管馬學武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他的「權威」地位並沒有喪失。
有一點得挑明了說,這是傳統父權制家庭文化下,部分女性難以逃脫的宿命悲劇。
在強調男女平權,女性主義抬頭的當今社會,性別建構裡男性的權力中心在鬆動。
現實生活中,尚有許多的李寶莉蒙在鼓裡,她們不清楚:
男人不光是自己的丈夫,還意味著某種「權力」,即便非常潛在,也不可忽視其作用。
如果讓男人丟失了自尊,女人的日子能好過嗎?
除非,你不再結婚。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獨立影評人,頭條號籤約作者。寫影視,也寫娛樂圈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