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6《萬箭穿心》:悲劇的背後,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2020-08-27 阿童木媽媽

《萬箭穿心》於2012年上映,根據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電影一經上映包攬了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等獎項。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甚至評價它是《雷雨》之後最好的悲劇。

電影主要講述故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武漢,本地姑娘李寶莉漂亮潑辣,每天對鄉下出身、大學畢業的丈夫馬學武頤指氣使,口不擇言。她強勢和不當的心態,早就埋下了家庭悲劇的種子,最終導致丈夫自殺,獨自一人承擔家庭的重擔,撫養孩子長大。然而就在高考過後,由於兒子內心一直認為父親的死是母親造成的,竟然將她趕出了家門,李寶莉心碎一地也只能離開。

劇情敢於碰觸現實題材,又把握住了當代的社會心理。上空霧氣籠罩,地上格子樓矗立,奠定了整部影片壓抑的背景。人物身上卻有著真性情,流露出千姿百態的人性。妻子、丈夫、孩子這三個角色扭曲的性格都發人深醒。

李寶莉:暴躁、強勢、堅強,可悲的是沒有及早靜下來思考人生


李寶莉是城市裡賣菜人的女兒,性格高傲好強,性格中還有善良和中國傳統女性的任勞任怨,對家中的大小事務一手掌控。她看不起鄉下來的馬學武,對他毫無尊重,動輒就當著外人呵斥他。

李寶莉經常對馬學武呵斥打壓的心理原因有兩個:

1、雖然是城市人,但她是賣菜家庭出身學歷低,自我價值感低.她要用不停打壓馬學武的方式來找到心理平衡。

2、夫妻生活方面,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與滋養容易發脾氣,爭吵與打架也是兩性生活不和諧外化的象徵。


東野圭吾在《白夜行》裡說:曾經擁有的東西被奪走,並不代表就會回到原來沒有那種東西的時候。對方包容你是因為他看見了你的脆弱,但即便如此,人的忍耐也是有限的,不要因為對方愛你而肆無忌憚。

李寶莉在婚姻和親子關係當中,沒有能力用最舒服的方式表達愛和索取愛。說話太難聽不分場合,孩子嚇得躲在馬學武懷裡,目睹過太多次這種場面。晚上馬學武沉默不語,寶莉嘟囔嫌丈夫小氣。她說話難聽、動作粗魯,但沒有惡意同時以為對方能理解她的本心。

婚姻中的愛情,很可能隨著雙方的經濟實力和社會階級此消彼長,而扁擔甚至消失殆盡。李寶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她的閨蜜卻很清楚,所以當她聽到舉報者是李寶莉的時候,閨蜜的反應沒有那麼驚慌,因為她知道:在那個節骨眼上是李寶莉依賴馬學武,一旦馬學武發現真相,李寶莉一無所有。


李寶莉最大的失敗就是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幹體力活,賺辛苦錢上,把照料、教育兒子的事全都交給婆婆和學校老師,對兒子缺乏陪伴和關心,導致最後眾叛親離孤苦收場。

一個女人的價值,不止是男人的妻子,孩子的媽媽,還包括自己的美貌、事業、個性、認知、心理素質、才華和情商等。倘若李寶莉學一門技術亦或堅持去做銷售市場,多讀書,不斷地思考和應用變成智慧,有效的管理好個人時間,及時進化自己愛的方式,尊重善待老人,能體貼丈夫並包容彼此那些瑣細的感受,跟孩子除了關心作業有更多情感的交流,保持容貌和氣質,口袋充足的銀子。

體面的社會地位、階層及帶來的社會認同感,家庭親密關係獨立共贏會發生令人驚喜的化學反應。家庭中處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與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份接受,就多一分溫暖,家就更像一個家。

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療。放下自己的坐標體系,嘗試著進入對方的坐標體系,這是抵達婚姻幸福的唯一途徑。

馬學武:懦弱 、老實、孝順,遺憾的是不善表達到精神需求


馬學武出身農村,母親是初中老師,來城市一路打拼在工廠當個小領導。一家人搬進新房後,性格懦弱的馬學武終於對強勢的妻子提出離婚,出軌後被抓最後在成了工廠第一批下崗人員後,馬學武在絕望中跳江自殺。

其真正原因有兩點:

1、一貫的行為模式,遇到無法面對的事情,採用逃避的防禦模式,自殺也是一種逃避。

2、選擇自殺這種方式也是對李寶莉的報復與懲罰。

馬學武在夫妻關係中遇事向外求,僵化,不調整,沒辦法面對現實時,選擇逃避:他離婚,自殺。將自己不滿足的部分變成了幻想並投射到周芬身上。

夫妻關係就像是跳雙人舞,在長年的不斷的互動中,兩人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模式。沒有覺察到生活讓他們兩個已經無法彼此欣賞,也無法溝通,關係裡沒有對錯,兩個「好人」在一起不一定就會幸福。


美國作家萊茵曾說過:存在等於被感知。我的感受被你感知到,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是這般存在著。簡單來說,一個人的存在感來自於他的感受被他人看到或者感受到。

現實生活中兩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有可能貌似在用最可怕的方式互相傷害,其實這也是一種溝通。糟糕的溝通,總比沒有好。比起馬學武的冷暴力,與建建互罵式的溝通其實最能夠讓李寶莉感受真誠。

怨恨最能吞噬一個人的理智。報復是把雙刃劍,傷人傷己。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兩個人的關係越深,就不容易審美疲勞。

李寶莉完全可以換種處理方法,找馬學武開誠布公地談一次,你要是真想跟別人走,我也不攔你,你是過錯方又有穩定工作,孩子和房子都歸我,你淨身出戶。你要是還想一起過,就徹底洗心革面,過去的事不再提了,我也會努力改掉暴躁的脾氣。

小寶:偏執、無情、敏感, 無奈的是遺傳父母病態的人格


他恨媽媽,理解爸爸,認同爸爸。他更像是爸爸的延伸,也是即將開始了一種重複,但最後李寶莉的醒悟與放手,也許能使小寶能活出不一樣的命運。

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一個人的現實人機關係,是他內在的客體關係向外投射的結果。」

從一些鏡頭看得出小寶從小被媽媽:控制,擺布,被當成是維繫他們夫妻關係的工具:

1、飯桌上為了緩和夫妻關係,李寶莉讓小寶一次晚睡,很明顯是媽媽控制下,特意等爸爸回來,勸爸爸不要生氣了。

2、搬家時,小寶與爸爸收拾東西很愉快.輕鬆,被媽媽打破,小寶不開心。

3、小寶考上大學,知道了爸爸的死因,堅決與媽媽斷絕關係。

父母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進入社會、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模板。小寶也是愛媽媽的,但他在父母之間的糾纏中,選擇了站在父親這一邊,他就像馬學武附體一樣,陰魂不散,冷漠的對待李寶莉,這個冷漠是對父親的忠誠,也是對母親的懲罰。

李寶莉在河邊坐了一宿,像是所有的心理成長都濃縮在了這一夜,其實她對自己的救贖從馬學武自殺後就已經開始了,十年的扁擔充滿了艱辛,一般女人承受不了這種艱辛,她卻扛了下來,她在艱辛中有些木訥,這樣就可以忘記那些痛苦,身體上的疲勞和生活的艱辛,總比心理上的苦痛好挨一些。

當她幫孩子們拍照時,她才發現兒子小寶從來沒有如此開心的笑過,她醒悟了:愛,不是你付出了多少,而是你的付出是不是對方所需要的.是不是對方能接受的方式。

李寶莉最後的那一笑,是悲劇中有絕望,也有希望,她決定放手,也放過自己,離開那個萬箭穿心的房子,這座讓自己痛苦不已的命運的房子。

法國思想家蒙田說:生活本身既不是禍、也不是福;它是福禍的容器,就看你自己把它變成什麼。

生命所有的綻放,都發生在意識覺醒之後。

相關焦點

  • 《怦然心動》:當自我意識覺醒時,是勇往直前還是轉身離開?
    在豆瓣有123萬觀眾評分的情況下,仍然有9.1分的亮眼成績,由此可見這部電影的影響力及好口碑。電影說的是女孩朱麗及男孩布萊斯之間的事情,講述了從開始男生對女生存有偏見,到女生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從而影響男生,令其突破觀念束縛,擁有獨立思考能力,並最終與女生相互和解的故事。
  • 《萬箭穿心》:以上世紀90年代為背景,反思婚姻、親子、婆媳關係
    《萬箭穿心》是2012年上映的國產電影,該電影根據武漢籍著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豆瓣評分8.6婚姻:自我優越感的膨脹與自卑抗衡,最終兩敗俱傷影片的開頭,我們看到李寶莉儼然一潑婦形象,嘴巴犀利、尖酸刻薄,對老公馬學武呵斥,跟搬家的工人討價還價絕不留情。
  •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許多人惋惜金府少爺金燕西與平民女子冷清秋之間的愛情悲劇,我卻看到了一個在封建愛情之殤下,新女性如何一步步實現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出走」。 清秋被總理府的七公子金燕西一見鍾情,在金家少爺展開瘋狂的追求後與之相戀——結婚——分手,這樣一個宛若清泉的女子雖遭遇了「齊大非偶」的悲劇,但是我們仍能從她身上看到性格堅韌、獨立自省、追求自由平等的現代女性意識的覺醒。她的命運不只是她個人的命運,還是那個時代所有受封建思想、渴望衝破枷鎖的女性的縮影。
  • 豆瓣評分8.6《麥琪的禮物》:純潔真摯的愛情
    《麥琪的禮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創作的世界著名短篇小說,獲得豆瓣評分8.6分。講述的是一對生活貧窮的夫妻黛拉和吉姆,用各自最值錢的東西去為對方換來了聖誕節禮物,而對方卻用不上了的故事。黛拉把自己美麗的長髮剪掉賣了,為丈夫買了表鏈;吉姆把自己的金表賣了,為妻子買了梳子。
  • 從女性獨立意識覺醒,淺析《面紗》背後的生活隱喻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於1925年出版的一部中長篇小說,以「面紗」為題,向讀者展示了面紗背後的生活真諦。這部小說的故事背景是中國,講述了女主人公凱蒂跌宕起伏的半生。凱蒂由於愛慕虛榮,在家族的壓力逼迫下,不得已下嫁給了細菌專家瓦爾特。
  • 《萬箭穿心》:婚姻是女人的修羅場,縱是萬箭穿心,也得抗住
    《萬箭穿心》就是方方的代表作,曾榮獲了第13屆百花獎優秀中篇小說獎。2012年,《萬箭穿心》被改編為同名電影,這部電影在豆瓣至今評分高達8.6分,是國產電影難得的8分以上的佳作。《萬箭穿心》的英譯名是《Feng Shui》——風水。在影片中,暗指房子的一種風水名稱,叫萬箭穿心;同時也暗指女主人公李寶莉的悲慘命運,如萬箭穿心。
  • 《怦然心動》:從朱莉身上看女性意識的覺醒
    這部電影雖然劇情簡單且小眾,但是卻與蘊含著對家庭教育、個人成長、愛與被愛等問題的思考,畫面清新,故事暖人,自2010年上映以來,廣受好評,豆瓣評分更高達9.1分。所以我將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朱莉身上女性意識覺醒的體現。什麼是女性意識?女性意識,是女性在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通常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社會強加給自己的性別特質及責任會進行思考、辨析,有選擇地接受。
  • 豆瓣評分9.4的科幻小說《摘星》,思考3種意識的前生今世
    書的封面,圖片來自豆瓣科幻小說成功的標誌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塑造的具有真實感的未來試想一下會不會有這樣一個地方,原子構成了晶體,又為他們提供了適宜生存的環境呢,並且讓它們意識覺醒,只是現階段人類無法感知微觀物質的這種意識交流。星際文明是有意識的微觀物質這種設定十分地巧妙和神秘,畢竟夸克-膠體等離子體和反物質都是人類的猜測,含量極少難以觀測。微觀物質的未知性,更為它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 32《傲慢與偏見》丨自我意識,很大程度就是生命強度的代名詞
    傲慢與偏見 Pride & Prejudice (2005) 豆瓣評分來自於她的自我意識和生命強度。她不會為了攀龍附鳳而犧牲尊嚴委曲求全,金錢和地位不是衡量幸福婚姻的全部。自我意識和生命強度這種東西是可以拋開財富地位等等的外在條件來展現和散發出來的,在於這個人本身。
  • 《萬箭穿心》:做成熟父母,拒絕用「過山車式育兒」
    豆瓣評分8.6的《萬箭穿心》,是根據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影片自2012年上映後,不僅在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以四項提名大放異彩,而且還在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上把「優秀故事片」的大獎收入囊中,這部上映8年的作品,時至今日都被無數人稱為當年最好的華語片。
  • 《重啟》12集注水嚴重,豆瓣狂掉0.5分,高開低走?
    《重啟之極海聽雷》算得上是「盜筆」系列最良心的改編了,不僅演員選角到位,特效做的逼真,前期的劇情和節奏都很緊湊,收穫無數好評,巔峰時直接在豆瓣拿下8.6的高評分,遠遠把《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甩在身後。  就當大家都以為「盜筆」這個IP得以翻身時,沒想到《重啟》給觀眾潑了一盆冷水——第12集播出後全網一片罵聲,東南亞情節注水也太嚴重了。
  • 豆瓣8.6分《萬箭穿心》:普通女人的一生,越努力卻離幸福越遠
    《萬箭穿心》該片根據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普通武漢女人李寶莉艱難而又坎坷的人生故事。寶莉的好友小景(趙倩飾)把一切厄運歸結於新房的風水不好,稱之「萬箭穿心」,但個性倔強的李寶莉不願妥協,決意撐起這個家。
  • 豆瓣8.6《82年生的金智英》丨在不公不義的路上,四次尋找"自我"
    即使這樣,她依然也沒有放棄,在對女性不友善的氛圍下,在不公不義的路上,從懵懂到努力,從後知後覺到主動發聲,經歷了四次女性意識的抗爭。孩提時,懵懂女性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懵懂的女性意識的種子,敢於帶著批判性意識和自信的種子,已經在這不公平的土壤裡慢慢覺醒。
  • 《萬箭穿心》:不求光芒萬丈,即便萬箭穿心,生活也要繼續
    過於真實的人物,充滿煙火氣的場景,一個悲劇的故事~一時間,竟有些心塞,一幅幅畫面不停地在腦海裡回閃,卻不知從何說起~這才是他悲劇的根由:身為廠辦主任,賺錢不算少,房子也是自己單位分的,卻始終擺脫不掉一介書生的懦弱和顏面!面對妻子的蠻橫無理毫無反駁之力,好不容易提出了離婚,卻因為出軌丟了職位失了顏面再不敢提,甚至連自己老娘被妻子不容都不敢說話,如此,下崗對他無疑就是致命的最後一擊了!
  • 《重啟之極海聽雷》第一季結局評分跌到7.6三叔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重啟之極海聽雷》重開播的豆瓣評分8.6到現在的7.6並且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這背後身為編劇監製的三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盜墓筆記》改編的影視劇一直都是只有熱度而沒有好口碑,隔壁的《鬼吹燈》那可是口碑、熱度都是碾壓《盜墓筆記》的存在,兩個相同題材都深受觀眾喜愛的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怎麼差別這麼多?看完《重啟之極海聽雷》也許你就會有答案了。
  • 《了不起的蓋茨比》:幻想破滅的背後,隱含著對人生真諦的理解
    7.9的評分。相較於它的小說原版,我更喜歡電影的表達方式,大開大合,場面宏大,直接將小說背後的時代展現在我們面前。,我相信,這才是它歷久彌新的原因:爵士樂和宴會都是「爵士時代」釋放自我的載體,卻諷刺了人們物質欲望盛行而精神世界空虛自我矛盾悲劇的故事結局,透露著生活的本質,求而不得,才是真相;但在我們看透了世事的真相後,依然有正面面對的勇氣,才是人生的真諦
  • 發展獨立自我,女性如何在個體意識和社會環境影響中尋找平衡
    不管是《理智與情感》還是《冰雪奇緣》,它們都用相同的故事形式討論著相同的主題: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和自我成長。女性自我獨立之路總是充滿了曲折和艱辛,除了要擺脫外部環境的束縛和影響,還要在中其中尋找到真正的自我,並且實現自我的追求。1.
  • 《覺醒》:搞錯了性、愛情與婚姻的順序,人生將會以悲劇結尾
    但縱觀全文,艾德娜所謂的「覺醒」之路,本質上是經歷了一個「拋棄婚姻——追求愛情——沉溺情慾」畸形的逆向過程,這也導致了她最終的悲劇命運。01 拋棄婚姻艾德娜的丈夫彭先生堪稱一位成功男士,一個理想丈夫。彭先生對家庭成員都很友善,他關愛兩個孩子。
  • 《我的隱藏人生》:女性在家庭中自我覺醒,實現自我價值永不言棄
    我將從三個方面去分析她的這種變化;接下來我要談的是在婚後另一個尤莉迪絲的覺醒,在不同的夢想中受到丈夫一次又一次的阻攔時,她又是如何在實現自我之路上掙扎與永不妥協;然後再進一步分析作者筆下尤莉迪絲的覺醒將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深思和啟示。
  • 張愛玲《霸王別姬》:從虞姬自盡的背後,看女性意識的4個維度
    女性意識是女性自我覺醒的產物,是女性通過後天的學習萌發出的自我意識,是女性在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通常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社會強加給自己的性別特質及責任會進行思考、辨析,有選擇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