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4的科幻小說《摘星》,思考3種意識的前生今世

2020-08-21 呦呦路銘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遠處觀望壯麗星空已然讓我們感動,你能想像有一天人類去「摘」星嗎?

現在科學技術雖未達到上九天摘星的高度,但想像力先一步到達。《摘星》這部小說中就講述了在遙遠的九千萬光年之外的蟲洞,有一個名叫「Paradox」的行星,它內部無法解析的高維時空吸引了人類的注意,人類決定將它「摘」回銀河系。

《摘星》的作者付強是北京大學的物理學博士,也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在他的作品中,他始終用科研的態度對待科幻,用打磨實驗的精神來打磨作品。這並不是付強的第一部作品,此前,他的代表作品《時間深淵》和《孤獨者的遊戲》都獲得過不錯的口碑,他也被第四屆浙江青年電影節評為「未來潛力新星」。

書的封面,圖片來自豆瓣

科幻小說成功的標誌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塑造的具有真實感的未來

《摘星》是一本硬科幻小說,它的故事情節需要依靠科學技術向前推動。作者付強成功地讓故事中的技術與已出版的科學成果結合。書中處處可見的是物理學知識和嚴密的邏輯推理。

科幻小說的藝術性體現在作者講故事的方式和小說想要傳達的科學精神和思想。這部小說中主人公的意圖明確,就是摘星,但作者卻設置了一系列的懸念,並用偵探推理的方式給出了答案。

除了作品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摘星》中最為精彩的部分便是作者對意識的思考,這可以分成三個主體:星際文明、人類文明和宇宙

一、星際文明作戰策略的選擇本質上基於自身材料特性的思考,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大多數科幻作品中,外星生命都與人類有著相似的外觀和品性。而這部小說星際文明成為一個晶體。它們大量微觀物質單位(原子、離子、分子等)按一定規則有序排列的結構。在摘星過程中,作為「Paradox」行星的守護者,它們開始了與地球防衛軍摘星小隊的鬥智鬥勇。

首先是具有月球一般體積,尖端卻是原子,主要成分是六硼化鑭的巨型場發射電子槍,之後的敵人又變成能任意變換形態、任意組合的超導體,第三個敵人是一個能控制無規則運動的熱運動的原子,第四個對手是具有行星尺度的石墨烯,第五個敵人是行星量級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而後攔截人類的最後一道城牆是一顆反物質恆星,它直接將高雲、方慧和瀾逼入目標行星體內,進入了一個無限的平行宇宙,過上了一種無限輪迴的生活。

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排列成六邊形晶格的一種異形體(形式),它能夠能有效地傳導熱和電,也是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夸克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夸克與夸克之間通過色場相互作用,膠子是夸克間作用的傳遞子,就如光子之於電磁相互作用。常態下夸克是禁閉的。理論物理學家認為,在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因為物質密度和溫度都非常高,夸克禁閉被打開,從而夸克能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在較大的尺度內運動。這是一種新的物質形態,即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反物質:一般而言,反物質是一種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而反粒子則是普通粒子的鏡像。

石墨烯

隨著摘星行動的深入,晶體文明越來越難以觀測,其能量卻越來越強、作戰的策略也越來具有迷惑性,但它們依然遵循著唯物論的基本思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物質晶體文明是基於材料的特性來制定作戰策略。比如超導體的作戰策略就是偽裝成「Paradox」行星的地表。

晶體真的會有人的意識嗎?在《詩意的原子》這本書中,作者·施塔格告訴我們,人的其實就是一堆做布朗運動的原子,做著永不停歇的熱運動,從而提供了生命的運動基礎,傳遞著神經信號,而構成人體的原子其實是古老恆星的爆炸後的殘骸,而後原子運動又形成了地球獨特的環境。

試想一下會不會有這樣一個地方,原子構成了晶體,又為他們提供了適宜生存的環境呢,並且讓它們意識覺醒,只是現階段人類無法感知微觀物質的這種意識交流。

星際文明是有意識的微觀物質這種設定十分地巧妙和神秘,畢竟夸克-膠體等離子體和反物質都是人類的猜測,含量極少難以觀測。微觀物質的未知性,更為它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原子世界

二、 人類文明的進步是知識的恩澤和意識的主動

面對強大的對手,人類文明也需要不斷進步,而推動人類文明向前運動的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意識,它高度依賴認知水平

主人公方慧是一個具有超強的科學知識及技術能力的年輕科學家。她並非一開始就這麼厲害,一次機緣巧合方慧「竊取」了六個人的記憶,這六個人有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物家等。因為他們的幫助,方慧才開發了全部機動兵器和ASH系統(量子糾纏態複製技術,基於這種技術人們可以重生)。

如果星際文明我們討論的是晶體是否具有意識,那麼人類文明考慮的就是如何能讓我們的意識能更加強大。心理學家榮格曾說,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大部分人被潛意識牽著鼻子走卻不自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沒有深入思考我們做每件事的深層動機。

然而,當人類開始主動地有意識地了解潛意識,讓潛意識被呈現,人類的命運就被改寫。方慧與腦海中記憶的對話更像是一種與潛意識對話,這讓方慧不斷去探索廣闊的世界,拓寬「我」的認知。

人類文明意識的進步依賴於認知不斷融合的六個人的知識讓方慧不斷追求知識,深刻人的理性,純邏輯性地去探究更加深層的規律。知識會讓人上癮,讓人有一種窺探造物主的快感。人類對知識的貪慾其實是一種恩澤,它不斷鼓勵著人類探求自我,擴充著自己的宇宙。

三、 宇宙是一個意識體,我們都是宇宙的分意識

攔截人類的最後一道城牆是一顆反物質的恆星,高雲、方慧、瀾進入了一個無限輪迴的小鎮,不論他們今天做了什麼,第二天這個小鎮的東西一切恢復原樣,晝夜交替,無限循環,他們進入了一種無限的生命中。

而最終帶他們走出來的是對無限的認知。自我意識是複雜系統在建立從自我到自我映射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體驗。宇宙本身是宇宙中最為複雜的系統,它也曾經有過自我意識,卻不能一一映射,它的自我意識是不完美的,而當有一天宇宙自我意識消失,人類文明也變成殘片,逐漸消失。

想要讓宇宙完成自我到自我的完美映射,就需要無窮宇宙的存在。但這並不是無懈可擊,解決方式就是讓它變得無限大直至無法確定,直至迷失自我,不再存在自我意識。這顆反物質恆星因不確定喪失了自我意識,三人終於在十四萬年後回歸地球。

這種用無窮大來破解無限時空的方法類似奇異博士用時間循環來囚禁有智慧、有心智的多瑪姆,讓他無法忍受,只好放棄地球,更有點像在數學計算中用分數表達可以相互約分,但轉換成數字就會變成無限循環的小數點。

宇宙是一個意識體,我們是其中的分意識,因宇宙的存在,意識才會無窮無盡,當宇宙毀滅,缺少載體的意識也終將走向毀滅


只有當你意識到自己擁有太陽時,你才不會畏懼黑暗。一旦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也就沒什麼可畏懼的,因為我們的力量原本就無窮無盡。

《摘星》這部小說的精彩之處是將星際文明想像成充滿奧秘的微觀物質,關注那令人捉摸不透的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晶體文明意識高低依賴於材料的特性,人類文明中意識的進步離不開對知識的探求,而這一切存在根基是靜默無言的宇宙。直到故事的最後,我們才明白,意識是一種過程,而不是實體。

相關焦點

  • 豆瓣均分8.5!四月好書排行榜,這10本碾壓
    他花費一生時間去學習、去思考如何成功、如何實現夢想,他將這些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經驗與教訓都濃縮在這部書中。結合現實偵查手段的教科書式破案小說解析中外案例370多個,走訪一線警察83人內容梗概:39樁大案要案、68個犯罪現場、107種偵查手段、614位涉案人員,
  • 強推5本經典古言,評分9.4,霸道總裁深情愛,傳趙麗穎將出演
    最後一本已經改編影視,據說吳磊和趙麗穎出演,評分高達9.4,被稱作女版《法醫秦明》1.3.不同於其他穿越小說,一來就開掛,錢權美男一湧而上,而是細膩描寫了男女主一起打天下,感情逐步升溫的過程。女主樓柒敢愛敢恨,能力強悍,該承擔責任時一往無前,該護短時絕不手軟,超有人格魅力。4.
  • 這5部分科幻戰爭片,被文藝青年評分毀了好幾部
    不知道你們中肯我的推薦嗎第1部:《星河戰隊》豆瓣評分7.8分根據海因萊因的小說《星船傘兵》改編的電影《星河戰隊》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科幻戰爭巨作,它通過人類與蟲族的鬥爭講述了一群年輕人為他們的理想和前途而拼搏的過程。
  • 對話《進化》作者何濤:科幻的意義在於對未知的思考
    「科幻的意義在於對未知的思考。每一天我們都在走向未來,而未來有無數種可能,科幻能夠把各種可能盡情展示給大家。」他表示。那麼,《進化》這本書的背後有哪些創作故事?作者何濤是如何看待科幻小說和中國科幻市場的?近期,百道網網對何濤進行了一次專訪。百道網:你看過的第一本科幻小說是什麼?你是怎麼產生創作科幻文學的念頭的,以至於成為一個科幻小說作家?
  • 一季只有6集、豆瓣評分9.4、人靚景美情暖,這部劇值得入手
    相信很多讀者對吉米·哈利的暢銷書「萬物」系列都不陌生,生活在英國鄉村的哈利,以詼諧幽默的語氣將自己在鄉間裡當獸醫的經歷編成了小說,哈利字裡行間都展現著他對生靈和生活的熱愛,他給讀者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故事。吉米·哈利因為「萬物」系列成為了一位成功的作者,坐擁大額版稅,還被授予勳章,卻仍然繼續著自己作為鄉村獸醫的日常,著實稱得上是「傳奇人物」。
  • 劉慈欣、郝景芳、米歇爾·法柏等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專場
    異想天開的「摘星行動」真的能實現嗎?人性光輝能否戰勝宇宙的無盡黑暗?2006年開始從事寫作,長篇科幻小說《流浪蒼穹》獲得國內外作家和讀者的讚譽。 同時也收錄了郝景芳在2010年至2016年間發表的一些科幻小說,首次的集結成冊。
  • 《牽風記》:戰地浪漫愛情故事,為何豆瓣評分僅5.7分
    從豆瓣數據可以看出,徐懷中先生的作品《牽風記》是5部獲獎作品中評分最低、讀過人數最低的作品。雖豆瓣只是平臺,其數據有其局限性、不全面,但豆瓣評分的確可以反應出一定問題,有參考意義。《牽風記》差評多,評分低,原因有三。一、高標準比較後的落差。
  • 推薦5本科幻小說,每一本都是口碑神作
    《無限恐怖》作者:zhttty 評分:9評價無限流的開山之作,作者不走老套的科幻小說路線,而是採用了用電影來鋪設情節,使情節更加的充滿變數。作為一個十分熱誠的無限恐怖迷,個人覺得無限恐怖很精彩,書中人物的執著與堅毅,選擇與犧牲還有時不時的搞笑都很具有感染力,總的來說是一本熱血經典有創意的好小說。
  • 3本比較正統的網絡科幻小說,找幾本不是披科幻皮的小說太難了
    昨天有書友說想看科幻類小說,這真把我難住了,因為現在網絡上打著科幻標籤的小說大部分都只是披著科幻外皮的玄幻小說, 真的閱讀時才發現跟科幻根本不沾邊。費了好一陣功夫才算找到3本可以算是真科幻小說。狀態 已完結 字數 447萬字左右這本書應該算是這兩年不管什麼題材小說都要掛一個科幻標籤的一個重要原因
  • 解析《三體》:中國人的科幻神作,其世界毀滅的背後到底講了啥?
    前言劉慈欣是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領軍人物,曾連續八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其作品《三體》三部曲是中國幾十年來最為暢銷的科幻小說,被稱為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與西方通過對外擴張的做法不同,中國方面非常特別:自我意識的覺醒更多是源於被侵犯被徵服的壓力。其最好的解釋是,這是在中國特有的環境中才能誕生的故事。
  • 豆瓣評分8.6《萬箭穿心》:悲劇的背後,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萬箭穿心》於2012年上映,根據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電影一經上映包攬了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等獎項。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甚至評價它是《雷雨》之後最好的悲劇。倘若李寶莉學一門技術亦或堅持去做銷售市場,多讀書,不斷地思考和應用變成智慧,有效的管理好個人時間,及時進化自己愛的方式,尊重善待老人,能體貼丈夫並包容彼此那些瑣細的感受,跟孩子除了關心作業有更多情感的交流,保持容貌和氣質,口袋充足的銀子。
  • 慶餘年:豆瓣評分節節高升,貓膩小說改編劇為何這部最成功?
    縱使有部分原著粉惡意低評之下,《慶餘年》在豆瓣上的評分卻仍然不降反升,從開播的7.8分,到目前為止已經上升到8.0可是《擇天記》的豆瓣評分卻只有4.2分,《將夜》的豆瓣評分也只有7.5分。為什麼同一位作者的作品,演員陣容相差也不大,口碑評分卻相差這麼多呢?其實一部影視劇好不好,最重要的還是得看故事情節改編得夠不夠精彩。
  • 一集上頭,這部又欲又美的科幻神作,看得我目瞪口呆
    經典小說改編,反烏託邦題材。肉體和顏值,都美的很高級。這部萬眾期待的科幻神作,終於來了。目前剛開播不久,看的人還不多,豆瓣8.4的評分還算很中肯。故事的背景設置在了人們遙遠的未來社會。最可怕的還不是這些,而是人們連基本的思考權利都失去了。
  • 豆瓣9.3!2020年第一小清新英劇來了
    在一大堆懸疑科幻驚悚都市片裡,有一部綠油油的種田劇牢牢吸引了編輯部的眼球——就是這部豆瓣評分9.3,英國電視5臺五年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萬物既偉大又渺小》(又譯作《萬物生靈》)。《萬物既偉大又渺小》這個IP改編自著名獸醫作家James Herriot的同名自傳體小說
  • 豆瓣評分最高《肖申克的救贖》‖關於現實意義的三點思考
    文:張沐子《肖申克的救贖》是豆瓣最高評分的電影,歷經幾十年而不衰。它講述了一個銀行家的妻子出軌,銀行家也就是安迪被冤枉抓進了肖申克監獄,用一把鶴嘴鋤成功越獄的故事。 3、因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老布在監獄裡是與眾不同的,別的囚犯需要關到牢裡,老布管理著書籍,比起其他人要好得多,在這裡他收穫了友情與尊重,出獄後的他卻像是一個」廢人」,行動緩慢,簡單的工作也做不好,被管理他的人嫌棄。除了影片中瑞德提到的「體制化」,我想,找不到自身存在的意義,也是促使老布自殺的原因。
  • 科幻書單 | 每本都熬夜看完!這些科幻小說太上頭了
    ​阿書的科幻書單第二期NO.1:《大宇宙時代評價zhttty是網文裡粉絲號召力最強的科幻作家之一,成名作《無限恐怖》不僅爆火,甚至還衍生了大量向其致敬的作品。這本寫末日危機的《大宇宙時代》也是挺火的,書中波瀾壯闊的世界觀架構我認為是可以媲美好萊塢科幻大片了。
  • 七夕節豆瓣高分書單,多角度詮釋「愛」的真諦,感受愛與被愛
    陸犯焉識 嚴歌苓豆瓣評分:9.3兩個人的愛情,一家人的悲劇,聰慧倜儻,陸犯焉識會飲篇 柏拉圖豆瓣評分:9.3低級的愛是什麼,高級的愛是什麼,愛的本質是什麼海門回聲 切屍紅人魔豆瓣評分:9.3生活道德愛情,炸彈帷幕蒼蠅,來一道手撕漫畫
  • 「萬物」系列小說改編劇《萬物生靈》,豆瓣評分9.2
    目前該劇豆瓣評分9.2。劇集改編自小說《萬物既偉大又渺小》。《萬物既偉大又渺小》是「萬物」系列小說之一。他所著的「萬物」系列小說,榮登《紐約時報》榜首暢銷書。「萬物」系列小說總小說講述關於人、動物、自然之間『愛』的故事,由一個個獨立事件構成,人物事件每冊又彼此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