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餓鬼,學官道貌岸然勾結市井無賴訛詐生員錢財

2020-08-30 異識空間

馬永,山東人,為人貪婪又無賴,把家裡弄得很貧困,鄉裡人開玩笑,給他起了個外號「餓鬼」。三十多歲了,家裡越來越窮,衣衫襤褸,兩手交臂,在市集上蹭吃蹭喝,人人都很嫌棄他,對他不齒。

縣裡有一朱翁,年少時候,帶著妻子居住在大城市,平時的工作十分不雅。年老之後,回到家鄉,大為士人所詬病;然而朱翁平日裡與人為善,人們才漸漸對朱翁有點尊重。

一日,剛好馬永在市集上吃了飯,沒付錢,被飯店老闆挖苦。朱翁很可憐他,幫他付了飯錢。之後,朱翁帶著馬永回家,送給他幾百錢,讓他拿去做本錢,做點小生意。

馬永離開之後,不肯努力經營,還是坐吃山空。無何,朱翁送的錢用完了,仍然像之前那樣在市集上重蹈覆轍。然而馬永經常很害怕在街上遇到朱翁,於是去臨近縣城攫食

晚上,馬永就睡在學館裡,冬天夜晚,寒風凌冽,於是就摘取孔聖人塑像頭上的玉串以換取錢財。

學官知道之後,大怒,準備打他一頓,馬永哀求學官饒過自己,說自己願意為學官掙錢。學官大喜,將馬永放了。

馬永調查到學館裡一位士人家境殷實,上門氣勢洶洶的索要錢財,故意讓這士人發怒:士人一生氣,馬永就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匕首,割下手臂上的肉,馬上就誣告這士人割下自己手臂之肉,害自己。

學官勒索士人許多錢財,這才沒把士人趕出學館。眾位讀書人群情激奮,大家一起到縣令處評理,縣令查明其中實情,打了馬永四十鞭,脖子帶上刑具,三天之後,馬永就死了。

這天晚上,朱翁夢到馬永峨冠博帶走進來,說:「不才有負朱翁大德,如今來報答朱翁了。」

朱翁醒來之後,妾生下一個兒子。朱翁知道這就是馬永轉世投胎,給他起名叫馬兒。

馬兒從小就不太聰明,但是卻很喜歡讀書。二十多歲,朱翁疏通關係,讓馬兒入縣學讀書。

後來,馬兒去考試,寓居在旅店,白天躺在床上,看到牆上全部貼滿八股文;仔細一看,其中有「犬之性」四句題目,心下認為這道題很難,於是將這幾篇文章都背下來。

進入考場,剛好考的就是這四道題,判為優等文章,做了廩生

馬兒六十多歲的時候,在隔壁縣城補缺做了副教諭的小官,為官數年,卻沒有一個道義相交的朋友。

只要看到別人從袖中拿出錢財,馬兒就像捕到魚一般貪婪而笑;如果別人沒拿出錢財,就正襟危坐,好像不認識對方一般。

偶爾,縣令因為縣學生員犯了點小錯,判決下來讓教諭施以薄懲,馬兒卻嚴刑拷打,就像治理盜賊一般,生員只有破財免災。只要縣學生員被其他人告狀,就是聚斂錢財之時。

馬兒如此這般作惡多端,縣學生員再也不能忍受。馬兒快七十歲了,身材臃腫不堪,耳朵不好使,眼睛也看不清東西,經常向人物色烏須藥,希望能白髮轉黑。

有一狂生銼斷可做大紅色染料的茜草,欺負馬兒看不清,騙他說這就是烏須藥,遞給他,天亮之後,大家一看馬兒,滿頭紅髮,就像城隍廟的靈官塑像。

馬兒大怒,正要抓捕狂生;狂生已經在頭天晚上,趁著夜色逃走了。馬兒因此事,氣憤難當,幾月之後,抑鬱而死。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餓鬼》
    為人貪婪,是個潑皮無賴,把家裡那點產業都給敗光了,鄉裡人調侃戲稱他為「餓鬼」。到了三十多歲,日子更加拮据。經常破衣爛衫,兩手抱著膀子在街市上覥著臉拿別人的東西吃。人人都唾棄,鄙視他。縣裡有個姓朱的老頭,年輕時帶著妻子住在繁華的大都市,做些不正當的生意。晚年回歸家鄉,被士人們大加非議。但老頭行事端正,與人為善,鄉人這才對他稍有禮貌。
  • 聊齋志異:餓鬼
    此人生性奸詐狡猾,是當地有名的無賴。他的家庭原本還算富裕,但他好吃懶做,不學無術,整日無所事事,坐吃山空。當地人便戲稱他為「」餓鬼」。他到了三十多歲的時候,家業徹底敗光,生活過得一日不如一日,衣服都已經十分破爛,而且已經無米糧可度日了,但他卻依舊不願意出力,常常抱著雙臂在街上晃悠,然後趁機偷街上的食物吃,因此,人們大都討厭他,看不起他,對他不屑一顧。
  • 聊齋故事:餓鬼
    廉躍目睹原來是那兩個餓鬼,不由笑道:「我連鬼都不怕!還有什麼怕的!」那兩個餓鬼聽罷,忽然狂笑不止,忽的消失。廉躍哭笑不得,搖搖頭,繼續前行。廉躍氣喘籲籲的跑了會,忽然想起剛才那兩個餓鬼,想著這幾個劫匪定是餓鬼變幻!前來戲弄於他!遂停下,大笑道:「原來是你們倆個在戲弄於我!差點上了你們的當!」說罷,笑著看著他們。那幾個劫匪目睹他的樣子很奇怪,不由一怔,停下來,有個劫匪怒道:「少廢話!快把錢拿出來!
  • 重溫聊齋《人妖》:王二喜以假亂真,馬萬寶將計就計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人妖明朝成化年間。東昌(今屬山東聊城)人馬萬寶,為人輕薄放縱。聊齋先生曾說,這個馬萬寶也可以稱得上「善用其人,人盡其才」。兒童喜歡把玩螃蟹,可又害怕蟹鉗夾手,於是就剪斷它,既可玩蟹,又不怕夾手,豈不是兩全其美?如果能夠領會其中奧妙,也就不難領悟治理天下的道理。先生的比擬卻也好玩。只是如王二喜之流,滔天罪惡,死不足惜。馬萬寶之輩,也是流毒千裡,禍害無窮。
  • 聊齋:老道死後給弟子託夢,把我的錢財放進棺木,等來生我會取走
    在新疆八臘祠有一個老道士,已經快九十歲,他從小就把錢財看得很重,一生積累了七千錢財。他把錢財鋪在床鋪下面,這年突然患病不起,沒有多長時間就去世了。兩個弟子鄔玉麟和梁三給他淨身的時候發現他床鋪下的七千錢,就商量用他的錢買棺木安葬。當天晚上他便託夢給兩弟子說:我一輩子看守官廟,棺木應該由官府去置辦,這些錢財是我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所以我得帶走,你們把錢放到我的棺木裡面,等來生我再過來取走。
  • 聊齋故事:市井遊民寡婦門前莫名失蹤,老道士下山揭開其失蹤之謎
    杜三是萊陽縣有名的無賴,百姓看到他都會繞道行走,誰沾上他就該誰倒黴。幾個無賴糾集在一起找謝府要人,給不給人不重要,給錢就行。無賴懷恨在心,將謝夫人告了,知縣很清楚杜三的為人,可由於職務所在又不能不管。只能派出捕快去謝府裝裝樣子,結果什麼線索也沒有找到。無賴們不甘心,平時只有他們欺負別人,何嘗被他人欺負,他們決定教訓一下謝夫人。
  • 聊齋:窮人被陰差誤抓,還陽奪仙丹成鬼仙,賺錢的法子絕了
    聊齋:窮人被陰差誤抓,還陽奪仙丹成鬼仙,賺錢的法子絕了俗話說「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的時候事情往往在成為死結之際,就會迎來新的轉機。很多人為眼前的挫折所打敗,自己灰心喪氣,直接選擇放棄,可他們卻不知道,往往挺過這段日子,自己的人生或許就會迎來更大的轉變。
  • 聊齋12.偷桃
    聊齋12.偷桃原著 蒲松齡,改編 馬衛東我赴郡童試時,*正值是春節期。明清時代應試生員(秀才)的考試,稱「童生試」,簡稱「童試」。童試共分三個階段:初為縣試,錄取後參加府試,最後參加院試,錄取即為生員。郡,指濟南,當時淄川屬濟南府。*春節:古時以立春為春節。*舊例:指山東舊時習俗,於立春前一日的迎春活動。
  • 故事:無賴大罵神像 罵完倒地不起口吐鮮血而亡
    此時卻有一個無賴站在人群毫不在乎,還張嘴道:「這是什麼狗屁神靈?我看就是一堆泥巴草繩,根本沒有作用!」眾人聽見嚇得心驚膽戰,生怕得罪神靈降下災禍,紛紛責罵那無賴出言不遜,叫他跪下給神靈謝罪!無賴卻嘴裡不乾不淨罵罵咧咧不肯認錯,有一個神婆跳出來道:「大家不必驚慌,神靈不會責罰無錯之人,只會懲罰這個無賴,不信大家請看!」
  • 聊齋故事:無賴欺騙狐仙,小夥仙廟伸冤,真相浮現無賴自食惡果
    此人是一個無賴,到處惹事,縣裡卻拿他沒辦法,都說他有仙靈庇佑。劉員外便找到胡三,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胡三可以幫他忙,事成之後會給他五百兩銀子作為答謝。胡三得意地說:「我胡三在此地也算小有名氣,就沒有我辦不成的事,請員外放心,一個月內我就讓他們離開,員外只需找一個安置他們的地方即可。」「好,好!那就有勞胡先生了,我這就去準備。」
  • 聊齋故事 考城隍
    考城隍(聊齋故事)《聊齋志異》第一篇叫做《考城隍》,說的是講故事的人姐姐的丈夫的爺爺宋濤,在縣城做廩膳生員。有一天,因為有病躺在床上休息,恍恍惚惚中看見有一官吏拿了一枚尺牘,牽了一匹馬,這匹馬頭頂上是白色的。見到宋公對他說:「請你去參加考試。」
  • 聊齋故事:縣城連續多人失蹤縣令束手無策,書生夜裡除鬼揭露真因
    到了夜裡他拿了一張涼蓆來到山上,夜裡的亂葬崗的確非常恐怖,陰風陣陣,時不時還傳來女子的哭聲,宋亮有些後悔,可如果現在反悔不但到手的銀子飛了,自己還得學狗爬。此時的宋亮已經不再是那個遊手好閒的市井無賴,如今已經搖身一變成了宋員外,可他如何發家世人卻不得而知,宋亮只說是鬼神庇佑。
  • 《聊齋志異》富有哥哥懼內慘死,貧窮弟弟仗義幫侄嫂,頤養天年
    《聊齋志異》二商,哥哥不珍惜手足之情,最後慘死的故事。村中有三四個無賴,知道大商家富有,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翻牆進入,大商夫妻聽見動靜幾個無賴一看沒人幫忙,放下心來,他們砸開屋門,捉住夫妻倆,用燒紅的烙鐵烙他們,逼問錢財藏在哪裡,兩人被燙得慘叫聲不斷。二商對妻子說:「他們不講情義,我們不能,哪有看著哥哥被害袖手旁觀的道理。」說完喊兒子一起翻過牆去救哥哥 ,他們父子本就武藝高強,遠近聞名,幾個無賴一看都嚇得逃之夭夭了。
  • 郭靖的祖先竟然是個無賴?
    就是這樣一位近乎完美的人,其祖先卻是個很無賴的人物。郭靖的祖先是誰?《射鵰英雄傳》中說得明白,乃是梁山好漢「賽仁貴」郭盛。按照《水滸傳》的規律,好漢未必是好漢,外號屌炸天的,本人多半是水貨。郭盛的外號叫做「賽仁貴」,意思就是比薛仁貴還牛。然而事實證明,這是薛仁貴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 《聊齋》裡的太原故事,好冷血,好無情
    小時候的我們一定被87版《聊齋》嚇得不輕可這好奇心也更激起了我們去看蒲松齡《聊齋志異》的衝動無賴申辯說:是她們婆媳不和,所以冤枉我!挨了一頓痛打後,無賴又謊說與媳婦私通,官府拷打媳婦,她始終不屈打成招。
  • 大雜院,市井倫理的輓歌?
    在我看來小說描述的四合雜院已不僅僅是具象的民居建築,已然一種人文符號,甚至是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市井倫理象徵大雜院所呈現的這種市井倫理游離在愛恨情仇之間和是非法律邊緣,生動呈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態脈絡。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星羅旗布,或處在繁華街面,或置於幽巷深處,大到佔地數畝,小到不過數丈,或獨家獨戶,或數戶或十幾戶合居的四合院基本處於三種留存形態:一﹒被當作控保建築用來觀瞻的官家府第;二﹒被當做客棧飯店經營之中的四合小院;三﹒尚有數戶或十幾戶人家合住的雜院。
  • 《聊齋志異》中的太原故事——一個婆婆虐媳婦的故事
    恰巧我讀過《聊齋志異·太原獄》,也是講婆婆禍害兒媳的,因此有一些感想,不吐不快。婆婆與人通姦,反把這事賴到兒媳婦身上。這樣的婆婆,可怕不可怕?今天要讀的,是《聊齋志異》中的《太原獄》——一個婆婆禍害兒媳婦的故事。《太原獄》故事梗概話說太原有一對婆媳,倆人的丈夫都去世了,在家"相依為命"。婆婆正當中年,媳婦則更為年輕。婆婆不守婦道,經常和村裡的"無賴"混到一起。
  • 明朝奇案:兩名無賴見男童貌美,尾隨對其母行不軌,反而顛倒黑白
    導語:明萬曆年間,某地有兩個無賴,張某與李某,此二人整日遊手好閒,在街市口閒逛。某日二人又在街口閒逛,偶然遇見一七八歲孩童。此孩童長得眉清目秀,十分的俊美,就宛如女孩般。兩名潑皮無賴,趕忙跟隨在後邊,踹開後院木門,現實將孩子打到在地,隨後將美婦拽進房門中。丈夫救妻兩名潑皮無賴,將美婦人衣裙撕扯,打算對其強行無禮。正在此時其夫,孫某從外歸來,聽見妻子呼救聲音,抄起院中木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