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山東人,為人貪婪又無賴,把家裡弄得很貧困,鄉裡人開玩笑,給他起了個外號「餓鬼」。三十多歲了,家裡越來越窮,衣衫襤褸,兩手交臂,在市集上蹭吃蹭喝,人人都很嫌棄他,對他不齒。
縣裡有一朱翁,年少時候,帶著妻子居住在大城市,平時的工作十分不雅。年老之後,回到家鄉,大為士人所詬病;然而朱翁平日裡與人為善,人們才漸漸對朱翁有點尊重。
一日,剛好馬永在市集上吃了飯,沒付錢,被飯店老闆挖苦。朱翁很可憐他,幫他付了飯錢。之後,朱翁帶著馬永回家,送給他幾百錢,讓他拿去做本錢,做點小生意。
馬永離開之後,不肯努力經營,還是坐吃山空。無何,朱翁送的錢用完了,仍然像之前那樣在市集上重蹈覆轍。然而馬永經常很害怕在街上遇到朱翁,於是去臨近縣城攫食。
晚上,馬永就睡在學館裡,冬天夜晚,寒風凌冽,於是就摘取孔聖人塑像頭上的玉串以換取錢財。
學官知道之後,大怒,準備打他一頓,馬永哀求學官饒過自己,說自己願意為學官掙錢。學官大喜,將馬永放了。
馬永調查到學館裡一位士人家境殷實,上門氣勢洶洶的索要錢財,故意讓這士人發怒:士人一生氣,馬永就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匕首,割下手臂上的肉,馬上就誣告這士人割下自己手臂之肉,害自己。
學官勒索士人許多錢財,這才沒把士人趕出學館。眾位讀書人群情激奮,大家一起到縣令處評理,縣令查明其中實情,打了馬永四十鞭,脖子帶上刑具,三天之後,馬永就死了。
這天晚上,朱翁夢到馬永峨冠博帶走進來,說:「不才有負朱翁大德,如今來報答朱翁了。」
朱翁醒來之後,妾生下一個兒子。朱翁知道這就是馬永轉世投胎,給他起名叫馬兒。
馬兒從小就不太聰明,但是卻很喜歡讀書。二十多歲,朱翁疏通關係,讓馬兒入縣學讀書。
後來,馬兒去考試,寓居在旅店,白天躺在床上,看到牆上全部貼滿八股文;仔細一看,其中有「犬之性」四句題目,心下認為這道題很難,於是將這幾篇文章都背下來。
進入考場,剛好考的就是這四道題,判為優等文章,做了廩生。
馬兒六十多歲的時候,在隔壁縣城補缺做了副教諭的小官,為官數年,卻沒有一個道義相交的朋友。
只要看到別人從袖中拿出錢財,馬兒就像鸕鷀捕到魚一般貪婪而笑;如果別人沒拿出錢財,就正襟危坐,好像不認識對方一般。
偶爾,縣令因為縣學生員犯了點小錯,判決下來讓教諭施以薄懲,馬兒卻嚴刑拷打,就像治理盜賊一般,生員只有破財免災。只要縣學生員被其他人告狀,就是聚斂錢財之時。
馬兒如此這般作惡多端,縣學生員再也不能忍受。馬兒快七十歲了,身材臃腫不堪,耳朵不好使,眼睛也看不清東西,經常向人物色烏須藥,希望能白髮轉黑。
有一狂生銼斷可做大紅色染料的茜草,欺負馬兒看不清,騙他說這就是烏須藥,遞給他,天亮之後,大家一看馬兒,滿頭紅髮,就像城隍廟的靈官塑像。
馬兒大怒,正要抓捕狂生;狂生已經在頭天晚上,趁著夜色逃走了。馬兒因此事,氣憤難當,幾月之後,抑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