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媒體札記

2020-11-08 中青評論

摘要

媒體札記

家校矛盾的本質,其實是當代社會上普遍性的「教育焦慮」的一種外在表現。因此,要破解這項矛盾,還需釜底抽薪,打破基礎教育領域的「內卷」。

自從進入網絡時代以來,我們總能聽到有人哀嘆:傳統意義上的人際往來,正在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淺。然而,得出這個結論的人,恐怕從沒見識過一個上班族要在手機裡同時面對多少個群的「社交折磨」。

單位組織的文體活動或許少了,工作群裡討好領導的人卻明顯多了;親戚之間的走動未必頻繁,家族群裡的謠言卻永遠不斷;鄰裡之間可能不再噓寒問暖,業主群裡的「互撕」卻常看常新……這一切的一切,導致不少人患上了「微信恐懼症」,巴不得自己的社交圈子能簡單一點。

這些給人帶來壓力的微信群,在名目與形態上可謂變化多端。不過,如果要在其中選出「殺傷力」最大的一種,不少正值盛年的為人父母者,恐怕都會毫不猶豫地把這一票投給學校老師組建的「家長群」。儘管從表面上看,家長群裡的氣氛往往是一片和諧,家長們時不時就會排成「隊形」,對老師發起熱情洋溢的讚美,但所有人都清楚,家長這種討好乃至諂媚的態度,不過是為了孩子作出的「表演」,暗流湧動之下,許多工作已經很忙的家長,都對老師通過家長群布置的各種任務早有不滿。

平日裡,家長們的情緒就算積累如山,也未必敢在群裡對老師正面發作。也正因如此,當有人在公共領域捅破這層「窗戶紙」時,立刻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共鳴。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在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收穫了數以億計的點擊和成千上萬條的討論。在媒體和網民針對此事發出的聲音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長群裡的種種積弊由來已久,要化解這些矛盾,絕沒有局外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在視頻中「退群」的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在視頻結尾,這位家長問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對此,教育專家熊丙奇在《北京青年報》發表評論:「不少家校群變為了教師給家長布置作業群,這是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職責的混淆,讓家庭教育圍著知識教育轉,把學生包圍在知識教育中,既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又讓親子關係異化為分數關係、成績關係,加劇家長的焦慮情緒。」

面對與「家長群」有關的討論,許多網友都回想起了自己學生時代的家校關係,為此,一名網友在微博上問出了一個贏得海量點讚的問題——沒有手機和微信的時代,老師們都是怎麼過的?對此,《新京報》表示:「(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其依仗的確實無外乎兩點:一是通訊發達了,打段文字發個通知,就可以把家長給安排了;二是現在的一些家長,比之以往有了更高的學歷和能力。但家長群提供的應該是便利,而非壓力;建立的應該是高效的溝通和和諧的關係,而不是低效的糾纏和壓迫的關係。」

其實,說句公道話,過去的老師沒有家長群,並不意味著家長群的存在就毫無必要。畢竟,信息技術在進步,家校關係藉助新技術與時俱進,也是理所應當的事。對此,在《北京青年報》刊登的另一篇評論中,作者苑廣闊寫道:「從布置作業到家長給孩子請假、學校組織活動需要家長配合,再到家長就班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提出建議和意見,供學校和老師改進工作等等,都可以在『家長群』裡面來完成,隨時隨地、省時省力。」

不過,說完這些之後,作者筆鋒一轉,隨即寫道:「在一些家長看來,很多家長群已經淪為了『攀比群』『馬屁群』『廣告群』,既讓人生厭,又讓人無奈。」對此,他提出的方向性建議是:「在建立家長群之初,就不妨訂立群規,約法三章,以避免以後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同時也提出,家長群的「減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縱觀整個輿論場,不難看出,不論是主流媒體、自媒體還是普通網民,大多數聲音都站在家長一方,控訴著家校關係中的扭曲之處。但與此同時,本著平衡的原則,我們也不妨聽聽身處教學一線,每天都在與學生和家長打交道的老師怎麼想、怎麼說。對此,《南方都市報》旗下公號「南都觀察家」刊登了一名老師的來信,其中不少觀點,倒也頗具參考價值。

在這封來信之中,作者表示:「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說,公眾對教師這個職業、對教育和家校關係都抱有極大的誤解。」對於家長群「異化」的現象,作者一方面表示,他也反對將批改作業的責任強制性地轉嫁到家長身上,但他同時指出:「主課老師沒有清閒一說……基層一線教師,尤其是教學任務很重的語文教師,平時要備課、寫教案、批改作業,以及應付連篇累牘、形式主義為主的安全檢查、教務檢查、黨務檢查,一天工作滿滿當當。」

在他看來:教師布置作業,絕對不是跟家長或孩子過不去,而是教師擔心孩子沒能完全掌握知識。如果教師撂擔子,與其說是推卸責任,不如說是教師的工作方法出了問題——教師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也是為學生好,只是有時未能與家長達成良好的溝通。

當然,這名老師的觀點,未必能代表所有老師,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矛盾,恐怕也不是只靠「互相傾聽」就能順利和解。歸根結底,家校矛盾的本質,其實是當代社會上普遍性的「教育焦慮」的一種外在表現。因此,要破解這項矛盾,還需釜底抽薪,打破基礎教育領域的「內卷」。

媒體札記,中國青年報評論員帶您品評一周時事,我們下期再見。

撰文/楊鑫宇

編輯/黃帥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相關焦點

  • 小說:我願意退出
    「王姐,我找到辦法解決這件事了。」徐洋的聲音無比的疲憊。「什麼辦法?」王姐正為此事頭疼,畢竟插足感情這種事情對於大家來說是完全無法接受的。徐洋掏出煙來,坐在沙發上點燃後,說:「我前女友在我這裡,她答應我會發公告解釋這件事,但是她有一個要求。」「要求?她要什麼要求?」電話那邊的王姐突然警惕了起來。
  • 一位鄉村女教師的支教札記 (紀實小說)
    一位鄉村女教師的支教札記 (紀實小說)於是,我決定用寫札記(音zhaji,意為讀書時摘記的要點以及所寫的心得見聞)的辦法來打發孤獨,保持沉默。 我們三個女同胞是乘坐一輛順路拉貨的小四輪拖拉機出發的,這已是特別奢侈的照顧了,拿那位大鬍子拖拉機手的話說:「女同志就應該照顧嘛!」 而他卻是騎(說騎倒不如說是推)著自行車上路的,誰叫他是我們一行四人中唯一的男士呢?
  • 媒體:是魔女還是天女?
    過客李新武 拈花指迷我所有的推文都是個人修煉中在有限的層次所學所悟所見有感而成的隨筆,僅供參考!又有一個魔女從此經過,她想讓這些商人都被大海吞沒,即在空中對眾商人說:「你們不要走,這個寶島怎麼可能會被海水吞沒呢?如失去機會,這些勾人魂魄的美女、奇妙的珍寶,世上去哪兒再找呢?剛才那個天女是騙你們呢,你們可別相信她所說的!」第一商隊的頭領聽後,即對他的手下說道:「你們不要相信那天女的話,我們大家還是呆在這島上,盡情享受吧!」
  • 平遙官方回應賈樟柯退出平遙影展:「他和誰都沒有溝通就宣布了」
    面對猜疑,平遙縣委宣傳部獨家回應《中國慈善家》說:「他(賈樟柯)自己自以為是地宣布(退出)了,和誰也沒有溝通,省、市、縣裡都不知道。我們政府一貫的態度都是市場運作、公司主辦,我們是支持人家辦的。」前一天頒獎典禮已經結束,除少數影迷及個別記者外,絕大部分媒體、嘉賓、電影主創人員均已離開平遙。
  • 「金盆洗手」真的可以退出江湖嗎?
    金盆洗手本身就摻雜著名利,令狐衝和任我行關於「退出江湖」有過一段精彩對話,如果把令狐衝換成路人乙,同樣對任我行說,「我要退出江湖」,任我行也許會說,「我在江湖沒有聽說過你,也許你根本不是江湖中人,又何談退出呢?」。看來首先要得闖出名堂,然後才能談退出江湖。
  • 林丹的退出,帶走了羽毛球最初的記憶
    但為何我有這種感覺呢?是因為那些從演義開始時,一一陪伴下來的熟悉人物:五虎上將,諸葛丞相,全都與世長辭,我個人的情感也都隨他們去了,我所熟悉的三國也已結束。而今天,2020年7月4日,林丹發文退出國家隊,像極了《三國演義》中星落五丈原的這一幕。
  • 各類媒體,請不要消費可憐的被害人了!
    拆遷辦主任怕了解實情的主人公孫離把事情抖摟出去,勸孫離不要接受採訪,孫離說了一句話耐人尋味:「我決不會接受媒體採訪,我討厭把人間悲劇用作新聞消費。」這句話,前半截不負責任,後半截很有道理很有人味。新聞媒體鋪天蓋地地報導張玉環及其近親屬的言行活動,不厭其煩。是的,被宣判無罪,對張玉環來說,是件天大的事,他和家人敲鑼打鼓、高呼歡呼、慶祝勝利,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看到,媒體一邊倒地報導張玉環,根本沒有人關注案件中的兩個被害人家屬。27年前,兩個家庭失去幼子,而且是被殘忍地殺害,家裡簡直就是塌了天,成為兩個家庭及其親人永遠的痛。
  • 【媒體聚焦】媒體關注河西法院「執轉破」案件案情發布會及案款發放活動
    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央廣網、天津政法報等媒體到現場報導。下面一起去看看媒體是如何報導的吧!
  • 鄉村振興看沂蒙丨挖經驗、找亮點、採典型 媒體大咖點讚媒體行
    美麗的風景和動人的故事,給媒體大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起來聽聽他們心目中的大美新臨沂吧。「臨沂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善於創造的地方,這次來發現臨沂又有了新變化、新氣象,鄉村旅遊搞得風生水起。在鄉村振興的打造過程中,一些帶頭人跟鄉親們共同合夥致富的沂蒙精神,更是令人感受頗深。」
  • 程英和小昭:得體的退出,是對愛情最後的尊重
    兩人均深愛著男主,但兩人在發現男主的真愛時,都及時退出了。 01程英,自幼便失去雙親,是陸無雙的表姐,寄居在陸家莊。 「我那個傻師姊為人憨直,說的話決計無假,不過她神智不清,有些事纏夾之極,也說不定把事情弄錯了。我不求你不報仇,只求你動手之前,三思而行,想想我勸你的話,會不會找錯仇人?要是找錯了人,那便如何?我只求你答允我,臨到動手,須得清清楚楚的想一想。這一出手,必得決無反悔。」
  • 抱歉,西安房價上漲的鍋,地產媒體不背
    有熱點出現,就永遠不會缺少追熱點的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畢竟在這個時代,流量為王。這不,經一位圈內大V介紹,我就看到了一篇「批評」西安地產媒體人的文章。我沒有這位作者那麼久的地產媒體行業從業經驗,但是以我有限的見識來看,只說我認識的西安地產媒體人,「站著掙錢」的大有人在。作為地產行業從業者,有時候幫開發商在朋友圈推廣一下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地產媒體和開發商本身就不是天生對立的。
  • 極品老媽 第八季:ANNA FARIS退出的邏輯
    作為MOM的鐵粉,直到開播前看到海報才知道Faris退出的消息,四處查了些小道消息,也無非是對Allison Janney的嫉妒云云,然而在我看來Faris的退出是有合理的原因的。 上一季的片頭Tammy也擠進相框,心中便暗叫不好...
  • 京城風雲1|被迫退出大院的大小姐
    很多媒體都懷疑孟主編是映射《時尚芭莎》的前主編、時尚集團的前總裁蘇芒。蘇芒沒有回應過。巧合的是蘇芒身上有很多故事,和孟主編有很多契合。洪晃也多次公開撕過蘇芒。2015年新浪微博之夜,蘇芒在馬雲曹國偉史玉柱和潘石屹等眾多頂級富商徘徊,坐了下去,一屁股坐到了商界大佬史玉柱和潘石屹兩人的大腿上,腰間還盤著潘石屹的手。
  • 東邪象棋被小鬼纏身的故事,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自媒體九大忠告
    我乾脆正式宣布退出線下批發生意,然後把我的業務連客戶一起都送給了朋友,然後把倉庫裡的庫存全部處理乾淨了,怎麼就突然冒出來這麼一個冤家仇人?有仇人我也認了,但怎麼這麼多年咬著我不放,天天騷擾,年年騷擾,這都多少年了,而且逐年花樣百出、變本加厲。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欠了他100萬呢。做自媒體行業真的很不容易。
  • 上次決議不算,被媒體報導-我在澳的房產開發,堪比精彩小說 (4)
    接上篇在開完上次的會議後,我安心地等著康嫂給我寄來開發許可證。等了一星期,終於等來了康嫂寄來的信,打開一看,莫名其妙,內容和上次收到的一模一樣!讓我參加下一次的康嫂會議,會議將投票決定我的項目是否通過!我以為我眼花了,再看了一遍,內容沒錯啊!難道是他們發錯了?
  • 《瞄準》池鐵城退出水母組、放棄刺殺秦鶴年,背後更大的陰謀
    但是池鐵城竟然說要退出水母組、放棄刺殺秦鶴年,不少網友都看出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不知道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陰謀。之所以池鐵城說自己退出水母組,並且放棄刺殺秦鶴年既然要殺秦鶴年,怎麼可能離開松江呢?所以池鐵城就要以退出水母組、帶走秦紫舒父女母女的名義,把秦鶴年騙出來。
  • 故事:畢業後,退出宿舍群的女孩
    偶然和舍友小A聊天,不自覺就聊到了畢業第二天退出宿舍群的舍友阿玉。她說,阿玉接受了父母的全方面安排,進了她們當地的一家企業上班。兩年前,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門當戶對的男人,嫁了。聽人說,現在她家過得平平淡淡,卻也是有滋有味。這樣也不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朋友。想起當初因為看不慣她的為人處世而大吵一架的自己,現在看來,是當時的自己過分幼稚和尖銳了。
  • 《求職記》:初識自媒體,兩老傢伙年少般輕狂,命運卻開了個玩笑
    老趙說:「我有幾十年的經驗,不可以放寬點要求嗎?」女人搖了搖頭,把簡歷放在了案頭,對老趙說:「師傅,你先把簡歷放這吧,等我請示領導後,給你電話。你聽信吧。」老趙說了聲謝謝,退了出來。你怎麼都幾十歲的人了,這個都不懂?」老饒依然在笑著。「那……或許我就有這個機會呢?」老趙也不想過多的爭辯了。「這樣吧。吃過晚飯,出來聊聊吧。我還想和你說說自媒體工作室的事。」「行吧,吃了晚飯我給你電話。」老趙應道。
  • 娛樂圈純愛小說,沙雕甜爽《退出娛樂圈後我成了大明星》超級好看
    大清早,他更新了一條晨起自拍,並附上文字,「真希望以後有一個人,每天早上都能把我-qin-醒,唉,單身狗的奢望!」一分鐘後,戚長安轉發微博並評論,「我來完成你的奢望。」眼看著「古城cp」強勢登陸熱搜榜第一,徐洛陽嚇得手機都掉了。撿回手機,他苦著臉回覆:「我以後不睡覺了,可以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