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逃荒女嫁周鐵匠

2020-09-09 稻仙


西漢末年,河南發生了災荒,又遇戰亂,百姓的生活非常的困苦,到處可見逃荒的百姓,有不少人餓死,也有不少人死於戰亂。

大壩村也在災荒的區域,村子背靠大山,村裡人可以上山打一些野味及收集一些野草和野草之類的東西充飢,相對其它地方條件好了一些。

村裡有一個周鐵匠,靠打一些農具和餐具為生,如今遇到這樣的年成,自然也生意慘澹。這周鐵匠不知是祖上積了什麼德還是他的運氣好,他竟然在村子附近的深山裡發現了一條暗河,每天花二個時辰總能弄到幾條肥碩的魚,這讓周鐵匠和他的父母生活各外的上了一個檔次,不過這周鐵匠每次煮魚都在半夜,因為他怕被村裡人發現,也怕附近逃荒的人發現,畢竟這饑荒時期,人們的鼻子都格外的靈敏。

一日,周鐵匠從縣城做完買賣回家,在村子外的路邊發現一個衣衫破爛、披頭散髮、滿臉汙泥的女孩躺在草叢裡一動不動,周鐵匠看他可憐,而且如今雖然二十六了還是單身,於是就把那女孩被回了家。

周鐵匠一家人經過一陣忙碌,給那女孩餵了一些稀飯,沒想到過了一會兒那女孩竟然醒了過來,那女孩先是一陣恐慌,經過簡單的交談後,那女孩恢復了平靜。


洗漱完畢後,那女孩換上了一身乾淨的衣服,雖然是一身很樸素的鄉下人穿的衣服,不過並沒有太多影響那女孩的美貌。

那女孩一對柳葉眉,櫻桃小嘴,水靈靈的眼睛,豐滿的身材,讓人見了就喜歡,雖然因為飢餓顯得有一些消瘦,不過依舊散發出美人的氣息。

經過了解,原來這女孩是從外鄉隨家人一起逃荒的,她和家人在一場亂戰中走散了,她獨自一人逃荒在這村子附近就暈倒了,她已經餓了三天了。

周鐵匠一家了解了她的情況後就對她放心了,而且看她長得漂亮,有意讓周鐵匠娶了她,自然就更加的放心她,半夜煮了兩條魚給她補身子。

逃荒女和周鐵匠一家人一起生活了半個月,她對周鐵匠一家人很感激,而且她也看出了周鐵匠一家人的心思,於是就答應了嫁給周鐵匠。


相關焦點

  • 故事:少爺救助鐵匠,鐵匠改良鋼刀,並告訴他,危險時刻要倒過來用
    鐵匠有鐵匠的傲氣,畢竟這也是一門手藝,就更不要說莫三錘是打造兵器的鐵匠了。莫三錘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淪落民間,過上乞討的生活。自己好歹也是吃皇糧的,若不是軍隊被打散了,自己也不會這般的落魄。路過好幾個衙門,但是當他拿出自己的腰牌「隨軍鐵匠總管」,並沒有人相信他,反而將他當成騙子哄了出來。
  • 民間故事:鬼選婿
    這時候只見從後方來了個老者,穿著很破爛,像是個逃荒的,見到周有金就說這時只見那老者突然言道,我看你的面相,命中應該有一妻一妾一兒一女,是這樣嗎?周有金哭笑道,哪有這樣的事情!老者聞言嘆道,若非如此,恐怕你的命運將有所改變,難以圓滿,為什麼一定要逆天而行呢?
  • 故事一則:鐵匠和說書人
    從前,有一個鐵匠和說書人住鄰居說書人呢,愛清淨,可鐵匠鋪成天叮叮噹噹的,把說書人煩的不輕,天天去鐵匠鋪鬧,鐵匠不理他,說書人也沒辦法。一天,說書人和鐵匠商量,這樣吧,咱倆一人給對方講個故事,要誰講的好,對方搬家,這公平吧?鐵匠想想說:行!你先講吧。
  • 故事:她是豪門大家的掌上明珠,卻一心想嫁街頭打鐵的小鐵匠
    本故事已由作者:玉灼痕,授權每天讀點故事你嫁了人,是不是就更不要我了?!」聽清這句話的同時,新娘子也已看清了來人,她詫異萬分,「雙雙?你怎麼來了?」凌雙雙扁著嘴,「你給我寫信,說你要結婚了,難道不是讓我來參加婚禮的嗎?」新娘子有些尷尬,「我只是告訴你一聲,你爹一定不肯讓你來的……」凌雙雙瞪著她,把她瞪得有點心虛,「雙雙,既然來了,就坐啊。」
  • 故事:鐵匠途中撿銅錢,夜裡被怪響擾醒,妻子無心之舉幫了他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70期,喜歡看民間小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謝謝!作者/小田鄭江,宋朝時期的一名鐵匠。已到花甲之年。他家住平成縣的一個小村子,這裡離縣城約有一柱香的步行路程。鐵匠謝過李大財主欲要離開,李大財主卻要留他在家吃飯。鄭鐵匠眼看夜幕降臨,欲要婉拒,可奈何不住財主盛情邀請。於是便進了正堂與財主吃起酒菜。二更過了,這頓酒席才結束。鄭鐵匠彎身施禮感謝財主盛情款待,李財主為人和藹,將鐵匠送出院門。
  • 聊齋故事:熊人後代遺落民間,鐵匠夫妻將其撫養長大反惹禍上身
    北宋徽宗年間平潭縣有一個姓張的鐵匠,夫妻二人共同打理一家鐵匠鋪。張鐵匠手藝精湛找他打鐵的人很多,日子還算過得去。張鐵匠夫婦一直在等孩子的父母來找他,可一個月過去了,孩子的父母始終沒有出現。時間一長,張鐵匠夫婦越來越喜歡這個孩子,二人決定將孩子當作自己的親身骨肉撫養,還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張林生。張鐵匠夫婦將林生視如己出,對他很好。
  • 祖父口中的那些年逃荒的故事
    其他的村民早早的出去逃荒了,家裡的老人走不動,用手推車推著,孩子抱著。一家一戶的逃離了這個村子。剩下的幾戶人家,無不是沒有子孫的老人,在堅持著期盼著,能有一天老天眷顧,可以吃上飯。村裡已經沒有多少人了,都出去逃荒了。我們這也沒有什麼吃的了,如果真的走不動了,家裡還有碗水喝,你們可以來家裡休息一會兒。爺孫倆看著眼前的情形知道也要不來吃的了,就轉身跟著老李進了院子。老李的院子,已經不能稱為院子了,低矮的土牆,圍著一些籬笆棍子,就是一個院子。院子裡的土缸裡,還有剩下不多發黑的水。
  • 懸崖邊的鐵匠鋪(民間故事)
    幹鐵匠這一行的人下苦力,天天與爐火打交道,長期的煙燻火烤,許多人都患上了呼吸道疾病,看來三炮也未能倖免。他說,兒女勸他不要再幹了,關了一段時間的門後,閒得無聊,這又幹了起來,就趕場天開一個上午,生意也不好,混混時間而已。說到這裡,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 故事:古代故事——骨箸記,包女得嫁
    包女得嫁民間傳說包拯去世後主管東嶽速報司,這個傳說老百姓都知道。庚子年秋天,泰安某士兵出徵時掠回一個女子,自稱是包拯的孫女。這女子非常有姿色,這個士兵家想高價賣入青樓,女子抗拒,被這家痛打,以致生病。鄰居們都很同情她。
  • 故事:民間故事:屍花女
    他這個人不僅好酒,還好色,屍花化成個年輕女子,拿著扇子在路邊招呼他,等李福來走近時,屍花女打開摺扇,扇葉中散發出的迷人香味,能使人產生幻視錯覺,從而使人聽命。但這個李福來一直有鼻痔,正是嚴重的時候,根本聞不到,但他喝了酒又好色,哪能放過這樣的機會呢!就拉著手和屍花女走向密林深處。這時到了一個相對平坦之地,只見那屍花女從裙中摸出一把長刺倒插在地上,又在上面鋪了層樹葉,招手對李福來說,來躺在床上。
  • 故事:民間故事|瓶中四狐仙
    民間故事|瓶中四狐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鹹豐年間,嶽州府東平鎮有個叫王康的秀才,在當地很有名。對這個外來人,鎮上的居民們都很好奇,四處打探他的消息,但連賣給他院子的周員外,也不太清楚。
  • 民間故事:珍珠女
    古代有珍珠女,都是些十六歲左右的少女,每天隨夫家乘小船到海中,只在腰間拴一根長繩子,不攜帶任何保護設備就下潛到深海之中,用一些小巧的工具撬開貝殼之後以獲取其中的珍珠,這項工作危險至極,先不說一個女子如何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抵禦海底的恐怖壓力,撬開貝殼獲取珍珠的時候,一個走神之下貝殼提前閉合,整個人便被困在深海之下,一條大好性命就這麼香消玉殞,更有些靠著珍珠女養著的無能男性
  • 強推無cp古言仙草《穿越古代逃荒日常》,御姐&萌妹穿越奮鬥記
    《穿越古代逃荒日常》是最近在限免裡找到一本古言仙草,本書是作者偏偏是個胖子的第一本書,卻不顯稚嫩,非常好看。初看本書會覺得某些情節特別眼熟,很多地方非常像《我全家都是穿來的》,比如都是親人一起穿越、都要帶著一批人逃荒,一路上的一些行為都比較像
  • 舟山故事之毛洋周:山村裡的軼事與奇人
    毛洋周在定海算是一個有名的地方,在如今的定白線開通之前,定海白泉兩地往來是通過三官堂那條老路,而毛洋周則是必經之地。 不過大多數人只是聽說或者到過毛洋周,但並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山村裡還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人和事。你能想到,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以及晚清名士、創辦《國聞報》的王修植都和這小地方有著密切的聯繫嗎?事實上,這個地方充滿了歷史的神秘感。
  • 故事:逃荒老夫妻偷飯吃被捉,綁去見家主,夫人大哭:恩人哪
    女的姓霍,人稱霍大娘。夫妻倆一生沒有生育,只有老兩口苦度時光。 霍大娘很是賢惠,不但把家務操持得井然有序,還紡線織布維持生計,支持老伴讀書。戴問城雖然學問不深,但是講究很多,遵從聖人的教導,非常看重讀書人的臉面和尊嚴。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銅鼓嶺的民間傳說|紅毛猴嫁女
    紅毛猴嫁女的故事,也一直在方圓百裡地傳頌至今。 據傳,紅毛猴生有三胎子女,二公一母,母的女也,當養大成樣後,出落非常靚麗。因紅毛猴等一洞堀猴在東土山(銅鼓嶺)長期修仙,相互影響,時會仙變人,時會復原猴,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一洞堀猴,於是一家人,嶺下人常常在上山砍柴時偶遇,得見的十分清楚。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12(爐仙姑的故事)
    今天是9月9日重陽節,人們登高望遠,菊花開遍田野,天高雲淡,極目遠眺,天水一線,人們在田野間流連忘返,心曠神怡,今天老奶就講一個流傳在金嶺鎮《爐神姑》的故事。 在金嶺鎮的北面有一座山叫鐵山,鐵山出鐵礦石,所以在此煉鐵的多,出鐵匠多。
  • 張疙瘩嫁女(民間故事)
    一晃,婧秀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由於張疙瘩的名聲大了,千墩街上多數人都對他敬而遠之,幾乎沒有一個媒婆肯上門提親的,因此女兒變成了老淑女,整日悶悶不樂。中秋的一天,張家的一位王莊的表妹登門作客。當她了解到侄女婧秀還沒有婚配時,就說家鄉有一位姓沈的小夥子可以般配,並一五一十地介紹了情況。
  • 月光女(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王東生清朝年間,陵璞城來了一對門姓父女。那門父親是個郎中,行醫不久便聲名遠揚。這讓人想起當今皇上娶進的那位疆域女子,也是一身香氣,招引得蝶飛蜂舞,這門芳莫非是那香妃的姊妹,投錯胎落入民間不成?猜疑加上傳說,來門家診屋的人更加絡繹不絕。陵璞出現香女,自然也傳到縣令王達榮耳裡。他做夢都想像皇上那樣,床邊也有這樣一個香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