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盛家祖母請來了宮裡的孔嬤嬤給三個孫女作教引嬤嬤。最精彩的當屬孔嬤嬤罰三姐妹手板那一節。
尤其是盛明蘭,這一頓打挨的盛明蘭心生雀躍。用她的原話講,跟著這樣的嬤嬤,就算每日挨打我也心甘情願。
這一頓打到底挨的有多值,可以說幾乎是明蘭後續處理各種糾紛的模板。一起來共同回顧下明蘭如何吃透這頓打,並且在後續接二連三的事件中如何精彩地反覆實踐。
事件回顧:
盛家三姐妹同時接受孔嬤嬤教導。四姑娘墨蘭和五姑娘如蘭本就不對付,在孔嬤嬤面前爭風吃醋,最後孔嬤嬤故意不在場,打架事件升級到不可開交。於是被孔嬤嬤集體罰了手板。
明蘭最佩服的當屬兩點:
1. 水磨忍耐的功夫
孔嬤嬤早就察覺四姑娘和五姑娘不對付,但是卻從未開口。甚至在兩姐妹嫌隙漸大之時,選擇迴避,故意默默隔岸關火,似乎給姑娘們留些更充分肆意發揮的空間,等到姐妹們錯處盡顯,事態泛濫無法控制之時,她才站出來。
2. 思維極其縝密周全
體現在兩個地方。
一是打手板的準備工作。
姑娘們吵架拌嘴出事了,孔嬤嬤也隻字未提,一直要等當家主君主母所有一干人等到位之後,才開始一一詢問訓斥並解釋。甚至提前把姑娘的罰跪的蒲團,罰手板的戒尺,甚至打完手板後要敷的冰塊,甚至姑娘挨打的消息,丫鬟口風都收緊紮實,不得把姑娘挨手板的事情傳出去,以維護姑娘們的名聲。
二是整個訓誡過程每個可能性都考慮周全
對主君主母的交待,對每個姑娘的批判讓每個人都無可辯駁。每個可能性都提前考慮的清清楚楚,每個回答都讓人心服口服,無可指摘。甚至中間出了個林小娘的插曲。孔嬤嬤的回擊堪稱全劇最爽正的時刻。
林小娘平時狐媚裝嬌弱的假把式在孔嬤嬤面前完全被粉碎,也是王大娘子全劇中少有的腰杆最直最硬的時刻。
索性還是把這個插曲拎出來,不然太幹了缺少了趣味性。
林小娘知曉是自己的女兒五姑娘墨蘭是事件爆發的最大干係。又重啟了之前在盛府無往不勝的策略。
1. 一上來先聲明自己不該張口但是不得不張口。讓所有人想打斷也不好打斷她講話。
2. 鑑於是自己的女兒挑的事,當即主張讓自己的女兒替妹妹們挨全部的手板,或者自己替也行。
林小娘看似無比誠懇認錯,實則就是搞事情。本來自己女兒明顯的錯處,因為這麼一波操作,主動認罰且替她人受過,轉眼間就變成了妹妹們的責任擔當,看似因錯受罰,實則獲得父親最大的憐惜和讚賞。這就是林小娘的小聰明之處。
這波騷操作屢次在盛家都把主君主母給裝了進去,可是卻被在宮裡早已見識過各種風浪的妃嬪丫鬟們的孔嬤嬤一眼看穿,當即駁回。
駁斥1.
林小娘的意思是自己女兒犯錯自己承擔,大娘子撫養的五姑娘,老太太撫養的六姑娘,難不成要把大娘子,老太太也拉出來一起受罰???
太佩服孔嬤嬤敏捷的思維以及聰慧的頭腦,瞬間抓出林小娘的邏輯漏洞。順道把主君盛竑教訓了一番。子女眾多的人間,最要講究公平。如果不然兄弟鬩牆,姐妹爭執是遲早的事。更是隱晦的表達出姐妹們如今這樣,跟盛大人厚此薄彼大有相干。
駁斥2.
林小娘既然知道不該講話,為何還要知錯犯錯。盛家主君主母在上,沒得讓人說盛府沒了規矩。
不用孔嬤嬤出手,主君盛竑就把林小娘斥責下去了。家裡主君主母商議大事,一個妾室插哪門子嘴?更別提故作嬌柔之態「知道不當講,但還是忍不住說」之類。別說林小娘了,盛竑就自覺自己在孔嬤嬤面前騷紅了臉。
整場挨打讓盛家上下全體心服口服,用明蘭的話來說,祖母讓孔嬤嬤來,教什麼品茶點香都是次要,要緊的是立世處身的要領。
就是這兩點幾乎是後續一連串事件的處理典範。看明蘭是怎麼應用的。
1. 明蘭在盛家開始當管家,不管是大娘子和林小娘都爭相送小廝僕從,方便傳遞消息之用。可這些人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用嘛根本沒法用,一個都不聽使喚,甚至互相拉幫結派,不成體統,又不好辭退。
明蘭處理這些問題,就只用了一招,水磨忍耐。就是把下人們都縱的不知天高地厚,甚至隨意打翻主人家的名貴物件,攀搭各自屋裡的哥兒。物件事小,影響哥兒的前程這可碰了主母的心頭肉,哥兒的前程豈能被你們這些下人給禍害了。最後借刀殺人。王大娘子實在看不下去了,親手過來料理了所有各房眼線。
剛嫁過去顧府,分府別住澄園,同樣的橋段,顧家婆母,顧家四方五房等就賜了一大堆婆子管家前來摻和當眼線。明蘭採取同樣的策略,水磨忍耐,最後給點引子挑撥。順勢將所有各方親信全部連根拔起,一個不留。
哈哈,與其說明蘭聰明,不如說明蘭會吸取教訓並適時應用。
2. 思維縝密周全。這一點幾乎在後續所有的事件中明蘭都運用地特別好。就拿處理康姨母一事,對待父親盛竑來說。
盛竑對待所有事情,只要不傷及盛家臉面,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當年衛小娘一屍兩命,他不可能絲毫不懷疑林小娘。他是一丁點也不想去追究或者查辦什麼。他嫌煩鎖不去查,更怕查出點什麼,讓盛家背負汙點。只要家宅安寧,他是不會去管任何事的。
哪怕家中老母中毒這麼大的事,要是沒有明蘭,那就請完太醫,看完診了事。他是斷不會去查什麼緣由,把家裡鬧出個底朝天。
明蘭針對此,兩次逼盛竑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第一次:康姨母教唆王大娘子謀害盛家老太太事件一出。明蘭該封鎖封鎖,該嚴審查辦查辦。待一切前因後果查實清楚,證據拿到手。
2.1提前幫盛竑向朝廷告假,還贏得美名在家給母親侍疾。盛竑哪裡都去不了,不面對也得面對。
2.2 盛竑不願查證,她全部都辦妥,證據都搜集齊整,所有相關人犯全部綁到位。就等王家人等前來尋人對峙了。這個由盛大人出面最為妥切。為母伸張,多麼孝子呀!
2.3 就連王家上門來,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提前點醒給父親,好讓其提前有個心理準備應對。
2.3.1王家不知道內情,只是來看望老太太身體;
2.3.2 康家不會來人,王家也不會讓康家知道。康家知道了也不會來要人,康家巴不得放著鞭炮趁機休妻呢。不信問問就知道了。
2.3.2 王家知道內情,前來要人。但是不會承認康大娘子錯處,把整個的錯全部都栽在盛家院子裡頭。
正是因為提前把每一種假設都告知,這才得以在對峙過程中,每一次險些被王老太太裝進去,明蘭都給及時地把父親拽出來。兒媳謀害婆母,這麼嚴重的錯誤,休想這麼矇混過去。更彰顯盛竑的至純至孝。
第二次,逼盛竑讓康家籤字畫押
盛竑本來斷不會去的。因為盛竑了解,康家才不會籤呢。康家恨不得放著鞭炮休妻。夫妻本不睦,正好去了這麼個麻煩,康家也省的背這麼個臭名。
可明蘭偏偏就讓父親幹了。具體怎麼幹呢?無非是把所有事情都查清楚了。裡應外合條件都侍弄好了,盛竑不去也得去了。
1. 首先康家裡面是有人不願意他康大人休妻的。裡應外合的這個裡子先給打點好了;
2. 盛大人要是不去,就兩種結局:害自己母親中毒之人施施然回去,啥事也沒有,這斷斷不行的,別說他自己的兒子女兒不會答應,就是他自己,轟轟烈烈審這麼一遭,結果放人走了,豈不是讓人笑話;害母親之人得到正法。
3.甚至連盛大人去找康家的時機,明蘭也給提前算好了,越早越好。越晚或者稍微拖下,只會把事情給拖沒了。越早去辦理,別人也只會盛讚父親至孝。
所謂縝密周全,就是儘可能把所有發生的可能都提前預設並想好應對之策。與其說是聰明,不如說是心力活。只要我們想盡心盡力,就去作即可。
不用僅僅讚嘆明蘭聰明,所謂聰明,都是在歷練中不斷吸取教訓並反覆實踐應用。希望我們都向盛明蘭一樣,生活給我們的教訓要好好體會和總結,讓每一次挨打或者跌打都不白受。